交广印度两道考
外观
(重定向自交廣印度兩道考)
《交广印度两道考》(法語:Deux itinéraires de Chine en Inde à la fin du VIIIe siècle),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所著的一篇论文,原标题意为“八世纪末中国到印度的两条通道”,发表于《法国远东学院学报》(法語:Bulletin de l'E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1904年第4卷。被中国学者冯承钧翻译为汉文,改标题作《交广印度两道考》,1933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1955年9月北京中华书局重印,1966年台湾商务印书馆翻印;2003年中华书局将其与伯希和另一篇论文《郑和下西洋考》并作一册出版,定名《郑和下西洋考 交广印度两道考》,201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
论文主要考证了《新唐书·地理志》附贾耽入四夷路程中安南至南诏羊苴咩城、羊苴咩城至印度、安南至环王的陆路沿途地名山川,以及贾耽记载的广州至大食缚达城(巴格达)及北非的海上路线、沿途地名[1]:857。时人称其为西方汉学家名作,但在云南史地考证上有一些错误,方国瑜作《唐代前期南宁州都督府与安南都护府的边界》驳其谬误[2]:876。
参考资料
[编辑]- ^ 周伟洲,王欣 主编. 丝绸之路辞典.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8. ISBN 978-7-224-13041-6.
- ^ 高文德. 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长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5. ISBN 7-5383-2805-X.
延伸阅读
[编辑]- 台湾华文电子书库里的1933年汉译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交广印度两道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