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慧蘭
尊敬的 克里斯蒂娅·弗里兰 Chrystia Freeland PC MP | |
---|---|
加拿大第10任副總理 | |
任期 2019年11月20日—2024年12月16日 | |
总督 | 朱莉·帕耶特 瑪麗·西蒙 |
总理 | 杜魯多 |
前任 | 安妮·麥利蘭(2006年)[1] |
加拿大財政部長 | |
任期 2020年8月18日—2024年12月16日 | |
总理 | 杜魯多 |
前任 | 莫諾 |
继任 | 勒布朗 |
加拿大跨政府事務部長 | |
任期 2019年11月20日—2020年8月18日 | |
总理 | 杜魯多 |
前任 | 勒布朗 |
继任 | 勒布朗 |
加拿大外交部長 | |
任期 2017年1月10日—2019年11月20日 | |
总理 | 杜魯多 |
前任 | 狄安 |
继任 | 商鵬飛 |
加拿大國際貿易部長 | |
任期 2015年11月4日—2017年1月10日 | |
总理 | 杜魯多 |
前任 | Ed Fast |
继任 | 商鵬飛 |
加拿大下議院議員 | |
现任 | |
就任日期 2015年10月19日 | |
前任 | (新成立選區) |
选区 | 大學-玫瑰谷 |
任期 2013年11月25日—2015年10月18日 | |
前任 | 李博 |
继任 | 莫諾 |
选区 | 多倫多中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加拿大亞伯達省和平河鎮 | 1968年8月2日
国籍 | 加拿大 |
政党 | 加拿大自由党 |
配偶 | Graham Bowley |
母校 | 哈佛大學 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 |
职业 | 記者、作者 |
克里斯蒂娜·亞歷山德拉·弗里蘭 PC MP (Christina Alexandra "Chrystia" Freeland,1968年8月2日—),漢化名方慧蘭[2] ,加拿大烏克蘭裔政治人物、記者和作者,加拿大自由黨黨員,2013年起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先後代表安大略省的多倫多中選區和大學-玫瑰谷選區,並於2015年自由黨上台執政後晉身賈斯汀·杜魯多内閣,先後出任聯邦國際貿易部長、外交部長、副總理兼跨政府事務部長和財政部長。從政前她為傳媒工作者,曾在《金融時報》、《環球郵報》和湯森路透工作。2024年12月16日,方慧蘭辭任副總理和財政部長的內閣職務,但仍留任為國會議員[3]。
早年及個人生活
[编辑]方慧蘭生於亞伯達省和平河鎮[4][5],父親唐纳德·弗里蘭(Donald Freeland)為一名農夫和律師,持有自由黨黨籍[6];母親哈利娜(Halyna)亦為一名律師,並曾於1988年聯邦大選代表新民主黨在愛民頓競逐國會下議院議席[7][8]。具烏克蘭血統的她能講英語、法語、俄羅斯語和烏克蘭語[9][10]。
方慧蘭於1986年從亞得里亞海聯合世界書院畢業[11],後到哈佛大學主修俄羅斯歷史和文學。作為哈佛交流生,她到基輔深造烏克蘭語,並參與支持烏克蘭獨立。蘇聯黨媒批評她為「外部勢力」;KGB也嘗試監控她但不果,其機智與博學卻因而獲得當局暗中稱讚。[12]在1989年被禁再踏足鐵幕下的烏克蘭後,方慧蘭於1990年取得文學士學位[13]。後獲取羅德獎學金,在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深造,1993年取得研究碩士學位[14][15][16]。
她的丈夫為《紐約時報》記者格拉厄姆·博利(Graham Bowley)[17],兩人育有三名子女[18]。
記者和著作生涯
[编辑]方慧蘭在蘇聯解體後的烏克蘭展開記者生涯,為《金融時報》、《華盛頓郵報》和《經濟學人》雜誌擔任特約記者[19]。她後來正式加入《金融時報》,先後任職該報的副編輯、周末版編輯、網上版編輯、英國新聞編輯、莫斯科分局局長和東歐記者[19]。她於1999年轉任加拿大《環球郵報》副編輯,至2001年為止[19],但其後仍繼續為該報撰寫專欄[20]。
她一度擔任《金融時報》的美國總編輯[21],2010年則成為路透社的環球特約編輯(global editor-at-large)[22],2011年轉任湯森路透数码編輯[23],後來改任該通訊社的常務經理和消費新聞編輯[24]。
她於2000年出版的著作《世紀大拍賣:俄羅斯轉軌的内幕故事》(Sale of the Century)講述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轉投資本主義的經過[14];她後於2012年出版的《巨富:全球超級新貴的崛起及其他人的沒落》(Plutocrats: The Rise of the New Global Super-Rich and the Fall of Everyone Else)登入《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並贏取2013年度萊昂內爾·格爾伯書獎[21][25][26][27]。
從政
[编辑]初進國會
[编辑]賈斯汀·杜魯多出任加拿大自由黨黨魁後,不時在公開演講和媒體訪問時引述方慧蘭的書籍[21],而兩人亦有討論政策議題[8]。兩人於2013年在渥太華某場合碰面時,杜魯多游說方慧蘭投身政界[8]。隨著李博於2013年6月宣佈辭任多倫多中選區國會議員,方慧蘭於同年7月宣佈尋求該選區的自由黨候選人提名[8][21]。她於同年9月贏取自由黨候選人資格[28],再於同年11月舉行的多倫多中選區議席補選中告捷,首度晉身國會下議院[29]。她於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間擔任國會國際貿易常務委員會副主席[30]。
亞努科維奇於2014年2月辭任烏克蘭總統後,方慧蘭於同年3月代表自由黨到訪當地,期間與烏克蘭爭取改革民主同盟領袖維塔利·克利奇科以及後於同年5月當選總統的彼得·波羅申科等人會面[10]。加拿大政府於同年3月因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聯邦而向俄國實施制裁和禁足令,俄羅斯政府遂於同月宣佈禁止包括方慧蘭在内的13名加拿大人入境[31][32];方慧蘭在推特發文表示這為一項榮譽[31]。
多倫多中選區在2015年聯邦大選重新劃分,方慧蘭改到新成立的大學-玫瑰谷選區參選告捷[33]。
內閣部長
[编辑]國際貿易部長
[编辑]自由黨在2015年大選重拾執政權,方慧蘭於同年11月獲新任總理杜魯多委任為聯邦國際貿易部長,首度晉身內閣[34]。她就職後延續上屆保守黨政府與歐洲聯盟就落實雙方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工作,2016年比利時瓦隆尼亚地區議會否決該項協議後她親赴當地游說議員改變初衷[35]。加歐雙方終在2016年10月30日簽定自由貿易協議;在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鼓吹貿易保護主義以及在美墨邊界興建圍牆的背景下,方慧蘭表示這項協議顯示如何在國際關係中「興建橋樑而非圍牆」[36]。
外交部長
[编辑]為了應對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的國際政治新形勢,總理杜魯多於2017年1月改組內閣,方慧蘭接替斯特凡·迪翁出任外交部長[37][38]。
她於2017年3月與國防部長石俊共同宣布將加拿大軍方為烏克蘭軍隊提供的訓練活動延續至2019年3月,並繼續為該項活動在當地派駐200名加軍[39]。
方慧蘭於2019月1月親自到多倫多機場迎接,因報稱受家人虐待而獲庇護的沙烏地阿拉伯女子拉哈夫·穆罕默德,並稱她為「非常勇敢的新加拿大人」[40]。
2019年4月18日,方慧蘭被《福布斯》雜誌週年列表中列為第37名優秀領袖,她被指「協商能力強」,以致達成加拿大—歐盟,以及美墨加貿易協議[41]。
副揆
[编辑]她於2019年聯邦大選在大學-玫瑰谷選區連任下議員。聯邦自由黨在能源和環境等議題上與亞伯達省與薩克其萬省的政治分歧日益嚴重,導致自由黨在該屆大選於該兩省全軍覆沒。自由黨雖贏取足夠議席籌組少數政府,但缺乏來自該兩省的議員出任內閣要職。有見及此,總理杜魯多於選後擢升方慧蘭為加拿大副總理兼跨政府事務部長,冀望她在亞伯達省出生的背景有助應對西部疏離局面[42]。
財長莫奈(Bill Morneau)於2020年8月辭職後,方慧蘭獲杜魯多委派出任該職,成為該國首位女財長,並保留副總理之位;跨政府事務部長職務則由勒布朗(Dominic LeBlanc)接任[43]。
在2022年爆發的俄烏戰爭中,她高度參與加拿大對烏援助的協調與談判。她幾乎在戰爭初期的每天與烏克蘭總理杰尼斯·什米加尔通電。[44]
2024年12月16日,方慧蘭宣佈辭任副總理和財政部長,但仍留任為國會議員[45],其突如其來的辭職在國會山莊引發了政治混亂,各政黨和媒體對於本来由她宣佈的秋季經濟報告如何處理以及自由黨總理杜魯多的政治前途等感到疑慮[46],反對黨保守黨、魁人政團和新民主黨都呼籲總理杜魯多辭職下台,其中保守黨和魁人政團要求提前大選[47]。
選舉紀錄
[编辑]年度 | 選舉屆數 | 選舉區 | 所屬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備註 |
---|---|---|---|---|---|---|---|
2013 | 第四十一屆國會議員補選 | 多倫多中選區 | 加拿大自由党 | 17,194 | 49.38% | ||
2015 | 第四十二屆國會議員選舉 | 大學—玫瑰谷選區 | 27,849 | 49.80% | |||
2019 | 第四十三屆國會議員選舉 | 29,652 | 51.7% | ||||
2021 | 第四十四屆國會議員選舉 | 21,716 | 47.5% |
參考資料
[编辑]- ^ (2006年-2019年職位空缺)
- ^ 方慧蘭競逐多市中心國會議席. 《明報》加東版. 2013-11-17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8).
- ^ Chrystia Freeland resigns from Justin Trudeau's cabinet. CTV News. 2024-12-16 [2024-12-16].
- ^ littlepinkbook.com: interview with "Chrystia Freeland – U.S. Managing Editor, Financial Times" 20 May 2013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年5月23日,.
- ^ Marco Levytsky. Shevchenko Lecture focuses on Ukrainians and the media. [2016-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8).
- ^ Halyna Freeland's quest to 'change the world' influenced feminism in Alberta and Ukraine, and left a mark on her family and friends. Canada.com. July 14, 2007 [September 26,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0).
- ^ Obituary: Halyna Chomiak Freeland. Edmonton Journal. [September 26,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 ^ 8.0 8.1 8.2 8.3 LeBlanc, Daniel. Journalist Chrystia Freeland to seek Liberal nod for Toronto Centre. 《環球郵報》. 2013-07-27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 ^ Parliament: Speaking a language all its own. 《多倫多星報》. February 7, 2014 [April 14,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9).
- ^ 10.0 10.1 Government to send military observers to Ukraine. 加拿大廣播公司. 2014-03-05 [2016-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5).
- ^ Chrystia Freeland. United World Colleges. [2017-03-17].[永久失效連結]
- ^ Miles, Simon. KGB archives show how Chrystia Freeland drew the ire (and respect) of Soviet intelligence services. The Globe and Mail. 2021-10-11 [2021-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6) (加拿大英语).
- ^ Your Harvard: New York City. 哈佛大學.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2).
- ^ 14.0 14.1 "Chrystia Freeland." The Financial Times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5-10 biography. 3 Feb 2004; 26 May 2007.
- ^ Chrystia Freeland. Oxford Today. 2011-03-22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8).
- ^ Chrystia Freeland appointed Canadian Minister of International Trade. 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 2015-11-11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7).
- ^ 存档副本. 2013-08-16 [2013-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6).
- ^ Weisblott, Marc. Chrystia Freeland to make U.S. Media Party care about Canadian politics. Canada.com. July 29, 2013 [September 6,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3).
- ^ 19.0 19.1 19.2 Chrystia Freeland. Foreign Affair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Development Canada. 2015-12-09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0).
- ^ Chrystia Freeland's Plutocrats wins National Business Book Award. The Globe and Mail (Toronto). May 28, 2013 [2016-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 ^ 21.0 21.1 21.2 21.3 Gustin, Sam. Prominent Journalist Chrystia Freeland in Surprise Canadian Political Bid. 《時代雜誌》. 2013-07-29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Chrystia Freeland Joins Reuters as Global Editor-at-large (新闻稿). 2010-03-01 [2012-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4).
- ^ Saba, Jennifer. Chrystia Freeland named Thomson Reuters Digital editor. Thomson Reuters. April 7, 2011 [December 6,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Journalistic excellence paramount' in the new Reuters. The Baron. December 19,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19日).
- ^ Plutocrats: the rise of the new global super-rich and the fall of everyone else. New York: Penguin. 2012. ISBN 9781594204098. OCLC 780480424.
- ^ Ezra Klein. Romney is Wall Street’s worst bet since the bet on subprime. The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28, 2012 [2016-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2). Interview with Chrystia Freeland.
- ^ Plutocrats author Chrystia Freeland wins $15,000 book prize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 The Globe and Mail (Toronto). March 25, 2013 [2016-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Mok, Tanya. Liberals choose Chrystia Freeland to face NDP candidate Linda McQuaig in upcoming byelection in Toronto Centre. National Post. September 15, 2013 [September 15,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6).
- ^ Complete results from Toronto Centre and three other federal by-elections. The Globe and Mail (Toronto). February 24, 2014 [November 26,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 ^ The Honourable Chrystia Freeland: All Roles. 加拿大國會. [2016-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3).
- ^ 31.0 31.1 Mas, Susana. Russian sanctions against Canadians a 'badge of honour'. CBC News. 2014-03-24 [2016-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4).
- ^ 俄羅斯反擊 禁13加國政客入境. 《明報》加東版. 2014-03-25 [2016-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5).
- ^ Otis, Daniel. Liberal Chrystia Freeland wins in University-Rosedale. 《多倫多星報》. October 20, 2015 [October 25,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 ^ Meet Justin Trudeau's new Liberal cabinet. CBC News. 2015-11-04 [2016-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9).
- ^ 方慧蘭晤比利時地方領袖 盼挽救加歐自由貿易協議. 《明報》加東版. 2016-10-20 [2017-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8).
- ^ Isfeld, Gordon. Chrystia Freeland urges 'building bridges, not walls' to trade following Canada-EU agreement. 《Financial Post》. 2016-10-31 [2017-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1).
- ^ Fife, Robert. Trudeau prepares for the Trump era with cabinet shuffle. The Globe and Mail. January 9, 2017 [January 10,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9).
- ^ 加拿大內閣人事大幅異動 外長換人. 中央通訊社. 2017-01-11 [2017-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7).
- ^ Brewster, Murray. Canada extending military mission in Ukraine to 2019. 加拿大廣播公司. 2017-03-06 [2017-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9).
- ^ 奎農獲庇護飛抵加拿大 方慧蘭形容勇敢新加拿大人. 《星島日報》(由雅虎新聞刊載). 2019-01-11 [2019-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 ^ Chrystia Freeland. Fortune. [November 2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0).
- ^ 杜魯多新內閣亮相 方慧蘭擢升副總理. 《星島日報》加東版. 2019-11-21 [2019-11-21].
- ^ 方慧蘭破「天花板」 成加國首位女財長. 《星島日報》加東版. 2020-08-19 [2020-08-25].
- ^ Turnbull, Sarah. Why 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 is personal for Chrystia Freeland. CTVNews. 2022-03-05 [2022-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9).
- ^ Chrystia Freeland resigns from Justin Trudeau's cabinet. CTV News. 2024-12-16 [2024-12-16].
- ^ Trudeau considering his options as leader after Freeland quits cabinet, sources say. CTV News. 2024-12-16 [2024-12-16].
- ^ Chrystia Freeland's unexpected resignation sparks stunned reactions from all sides. CBC News. 2024-12-16 [2024-12-16].
外部連結
[编辑]- (英文)加拿大國會網站 方慧蘭議員簡介
- (英文)加拿大自由黨網站 方慧蘭議員分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