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君士坦丁堡大皇宮

坐标41°0′21″N 28°58′38″E / 41.00583°N 28.97722°E / 41.00583; 28.97722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君士坦丁堡神圣皇宫
一條大皇宮的柱子,收藏在伊斯坦堡考古博物館

君士坦丁堡大皇宮希臘語Μέγα Παλάτιον拉丁語Palatium Magnum土耳其語Büyük Saray),又稱為神聖宮殿拉丁語Sacrum Palatium希臘語Ιερόν Παλάτιον),是土耳其伊斯坦堡法齊赫半島東南端的拜占庭皇宮建築群。君士坦丁堡大皇宮是公元330年至1081年間拜占庭皇帝的主要居所,作為帝國的行政中心超過八百年。

歷史

[编辑]

君士坦丁一世在330年將羅馬帝國的首都遷至君士坦丁堡,他計劃為他及其後裔興建一座皇宮。皇宮位於君士坦丁堡競技場聖索菲亞大教堂之間,經歷過多次擴建及修建[1],特別是在查士丁尼一世狄奧菲洛統治期間。

直至十三世紀早期,君士坦丁堡大皇宮也是帝國的行政及禮俗中心,即使在科穆寧王朝早期布拉赫奈宫才是帝王居所。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君士坦丁堡大皇宮陷落時,卜尼法斯一世(Boniface I)的士兵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大皇宮。拉丁帝國依然有使用大皇宮,但是缺乏資金進行維護,最後一位拉丁皇帝鮑德溫二世甚至拆除了皇宮的主屋頂販賣[2]

1261年,拜占庭帝國的米海爾八世重奪君士坦丁堡[3],當時君士坦丁堡大皇宮的狀況不良,故皇帝棄用君士坦丁堡大皇宮。1453年,鄂圖曼帝國穆罕默德二世進入君士坦丁堡時,發現了破敗的君士坦丁堡大皇宮,他漫步在空蕩的大殿及樓亭時,低吟了波斯詩人菲爾多西的詩文:

君士坦丁堡的重建使皇宮的大部分建築損毀,不過在二十世紀早期的一場大火使皇宮的一部分暴露出來,發現了一些牢房及墓穴,當時開始在伊斯坦堡進行發掘。直至現時,皇宮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已被發掘,但是完全發掘並不可行的,因為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及其鄰近的建築覆蓋了一部分。大部分已發掘的馬賽克收藏在大皇宮鑲嵌畫博物館(Great Palace Mosaic Museum)。

描述

[编辑]
君士坦丁堡政治中心區域的地圖,大皇宮的結構依文獻資料標示在相應的位置上,深色的部分為現存建築

皇宮位於半島的東南端,在君士坦丁堡競技場聖索菲亞大教堂之间的地域。學者認為皇宮裡有連串的樓閣,就像奧斯曼帝國時代的托卡比皇宮。君士坦丁堡大皇宮的總面積超過二十萬平方英尺(一萬九千平方米)。

奧古斯都廣場的“查爾克大門英语Chalke”(Χαλκῆ Πύλη,“铜门”)是皇宮的主要出入口[5]。奧古斯都廣場在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南面,那裡是市內主要道路梅塞大道(ἡ Μέση,“中央大道”)的起點[6]。廣場以東是馬格瑙拉宮英语Magnaura(Μαγναύρα,“大会堂”),馬格瑙拉宮在後來成為君士坦丁堡大學的所在地[7],廣場以西是米利安(Milion,帝国驰道0里标志),广场之南隔着帝王大道(Regia)的是古老的宙克西帕斯浴場

进入查爾克大門後,其南边是皇宮侍衛(皇家卫队)的兵營。兵營之後是“十九榻宴殿”(Reception Hall of the 19 Accubita英语Accubita),接著就是拜占庭早年主要的帝王住所“月桂宮”(Δάφνη英语Palace of Daphne),皇帝的臥室(Octagon)便在该宫。在月桂宮有一條通道通往競技場的帝王雅座(Kathisma)。皇宫的主要谒见大殿“金宴殿”(Chrysotriklinos英语Chrysotriklinos)与皇宫其中一个主要礼拜堂“灯塔圣母堂”(Church of the Theotokos of the Pharos英语Church of the Virgin of the Pharos)比邻,这座大殿由由查斯丁尼二世興建[8]巴西爾一世將它擴建及修復。金宴殿之北是“三叶堂”(Triconchos),由皇帝狄奧菲洛興建[9],可通過一個被称作“西格玛”(Sigma)的半圓前廳來到這裡。奢華的新教堂(ΝέαἘκκλησία英语Nea Ekklesia)位於三叶堂的東面,由巴西爾一世興建[10],具有五個華麗的圓穹。新教会一直保留到被奧斯曼帝國征服之前,曾經被用作火藥庫,在1490年被雷電擊中而爆破[11]。新教會與海岸城牆之間的空地是馬上曲棍球的場地。

在距離君士坦丁堡大皇宮較遠的南面海邊是“布科里安宮”(Boukoleon Palace英语Boukoleon Palace,“牛狮宫”)的所在,由狄奧菲洛興建,組成了海岸城牆的一部分。直到十三世紀,布科里安宮仍常被使用,特別是在拉丁帝國統治時期,那些西歐的天主教君主很喜歡這個海邊宮殿,那裡有一道海閘可通過帝王專用的海港。

皇宫里面除了居住着皇族外,还有成群的宫娥、太监、禁军、教士和宫廷官员,其人口多达两万,几乎相当于一座城市。它由几座比邻的宫院组成,包括专门用作官方正式大典的拉马尼奥尔宫,供皇室居住的达夫纳宫,兼作陈列馆的沙尔克宫等等。各处宫殿由拱廊相连,宫殿之间的庭院被开辟为御花园。在此基础上,历代皇帝又不断扩大其范围,增盖宫殿、加高楼层、添加塔楼、修筑高台,最后又在宫殿的周边辅以各种附属建筑,例如教堂、礼拜堂、浴室、游乐场、珍宝馆、档案馆、马厩、工厂、仓库、近卫军营房等等,这样,圣宫成了一座既是皇帝居所、又是政府所在地和教会最高机关驻节地的宫殿。

參考文獻

[编辑]
  1. ^ André Vauchez、Richard Barrie Dobson、Adrian Walford、Michael Lapidge. Encyclopedia of the Middle Ages. Routledge. 2000年: 第361頁. ISBN 1579582826 (英语). 
  2. ^ Steven Runciman. The Sicilian Vespers: a history of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in the later thirteenth centu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58年: 第39頁. ISBN 0521437741 (英语). 
  3. ^ Deno John Geanakoplos. Constantinople and the West: essays on the late Byzantine (Palaeologan) and Italian Renaissances and the Byzantine and Roman churches. Univ of Wisconsin Press. 1989年: 第173頁. ISBN 0299118843 (英语). 
  4. ^ Gülru Necipoğlu. Architecture, ceremonial, and power: The Topkapi Palace in the fifteenth and sixteenth centuries. Massachusetts. 1991年. ISBN 0-262-14050-0 (英语). 
  5. ^ Christopher Kelly. Ruling the later Roman Empir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年: 第32頁. ISBN 0674015649 (英语). 
  6. ^ George P. Majeska. Russian travelers to Constantinople in the fourteenth and fifteenth centuries. Dumbarton Oaks. 1984年: 第34頁. ISBN 0884021017 (英语). 
  7. ^ David Marshall Lang. Armenia: cradle of civilization. Allen and Unwin. 1970年: 第186頁 (英语). 
  8. ^ John Bernard Burke、Ursula Betka、Roger Scott. Byzantine narrative: papers in honour of Roger Scott. Australian Association for Byzantine Studies. John Bernard Burke、Ursula Betka、Roger Scott: 第448頁. ISBN 1876503246 (英语). 
  9. ^ Elisabeth Piltz. From Constantine the Great to Kandinsky: studies in Byzantine and post-Byzantine art and architecture. Archaeopress. 2007年: 第14頁. ISBN 1407301047 (英语). 
  10. ^ Nevra Necipoğlu. Byzantine Constantinople: monuments, topography, and everyday life. BRILL. 2001年: 第168頁. ISBN 9004116257 (英语). 
  11. ^ Wolfram Brandes、Wolfram Brandes、Helmut Krasser、Hartmut Leppin、Alexander Demandt、Peter Von Mollendorff、Alexander Demandt、Hartmut Leppin、Helmut Krasser、Peter von Mollendorff. Millennium- Jahrbuch/ Millennium Yearbook: Jahrbuch zu Kultur und Geschichte des ersten Jahrtausends n. Chr./ Yearbook on the Culture and History of the First Millennium C. E.. Walter de Gruyter. 2004年: 第391頁. ISBN 3110180359 (德语). 

外部链接

[编辑]

41°0′21″N 28°58′38″E / 41.00583°N 28.97722°E / 41.00583; 28.97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