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折衷主義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折中主义
天津劝业场
上海亚细亚大楼

折衷主義(英語:eclecticism)是指在途徑或操作運用上,以不同的理論、方法、風格,揀選其中最佳要素,應用在新的創作中。在藝術建築批評的特定脈絡場合,意指挪借多種視覺資源來創作新作品。[1]

折衷主義建築

[编辑]

折衷主義建築英语Eclecticism in architecture,即混合從以前的歷史風格的元素,企圖從過去的歷史傳統中導引出符合時代需求的形式,使建築樣式的概念更加脫離建築本體而產生了多樣的發展[2]。折衷主義建築出現於19世紀後期,建築師尋求一種風格,使其能夠保留以前的歷史傳統,但創造出看不見的設計。 將過去存在的建築樣式進行混合和組合,從而實現了更具表現力的自由,並提供了無窮的靈感來源。所謂的復興式建築旨在精心模仿過去的風格,而折衷主義則有所不同,因為他的主要驅動力是創造力而非懷舊感[3]

分布

[编辑]

歐洲

[编辑]

奠基時代維多利亞時代建築布雜藝術建築(學院派建築)

印度

[编辑]

印度-撒拉遜式建築英语Indo-Saracenic architecture

中國大陸

[编辑]

廣州東亞大酒店(1914)、 上海亚细亚大楼(1916)、上海扬子大楼(1917)、天津勸業場(1928)

台灣

[编辑]

總統府 (1919)、國立臺灣大學校史館(1930)、臺北郵局(1930)、臺北公會堂(1936)、嘉義車站(1933)、臺南車站(1936)、舊臺北車站(1941)

古巴

[编辑]

哈瓦那中央车站(1912)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折衷主義[永久失效連結]於2011年3月16日查閱
  2. ^ 林祺錦. 折衷主義建築形式的理念與發展. 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2020-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5). 
  3. ^ Hamlin, T, 1952. "The Rise of Eclecticism in New York."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11 (2), pp. 3–8.

外部鏈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