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腮腺炎病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TEM 顯微鏡下的病毒(mumps virus).
科学分类 编辑
(未分级) 病毒 Virus
域: 核糖病毒域 Riboviria
界: 正核糖病毒界 Orthornavirae
门: 負核糖病毒門 Negarnaviricota
纲: 單荊病毒綱 Monjiviricetes
目: 單股反鏈病毒目 Mononegavirales
科: 副黏液病毒科 Paramyxoviridae
属: 德国麻疹病毒属 Rubulavirus
种: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R. M. virus
二名法
Rubulavirus Mumps virus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或稱腮腺炎病毒,是指引起腮腺舌下腺顎下腺肿大、頭痛、發燒,能引起多種併發症,男性还易引起睪丸腫脹。 腮腺炎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00~200 nm,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衣壳呈螺旋对称。包膜上有HA和NA等突起,成分是糖蛋白。至今发现腮腺炎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病毒可在鸡胚羊膜腔内增殖,也可在猴肾细胞培养中增殖,能使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腮腺炎病毒对热、脂溶剂和紫外线敏感,但耐低温,2℃条件下可存活3个月,-60℃可存活一年以上。

现存的野生型种为88-1961[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Rubin SA, Amexis G, Pletnikov M; et al. Changes in mumps virus gene sequence associated with variability in neurovirulent phenotype. J. Virol. November 2003, 77 (21): 11616–24. PMC 229304可免费查阅. PMID 14557647.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