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徽之
外观
(重定向自王子猷)
王徽之(338年—386年),字子猷,東晉名士、書法家,王羲之第五子。曾歷任車騎參軍、大司馬、黃門侍郎,後來辭官退居山陰縣(今浙江省紹興市)。有子王楨之[1]。
王徽之是書法名家,自幼從父學習,有「徽之得其勢」的評價[2],後世傳帖《承嫂病不減帖》、《新月帖》等。
軼事
[编辑]興盡而返
[编辑]王徽之有個「雪夜訪戴」的小故事,在他退居山陰後,冬天的一個夜晚,屋外白雪皚皚,王徽之一時興致大發,命人置酒,後來想起好友戴逵,但當時戴逵在剡縣(今浙江省嵊州市),兩人相距甚遠,但王徽之仍然堅持要拜訪好友,於是徽之當晚乘舟而行,第二日中午方至,但到了戴逵門前卻不入。旁人問原因,王徽之:「我本是乘酒興而來,現在已盡興致,自然該回去了。[3]」
子猷爱竹
[编辑]王徽之以愛竹聞名,曾說過「何可一日無此君邪」[3]。
人琴俱亡
[编辑]王徽之與弟弟王獻之感情頗深,後來王獻之身染重病,先一步離開人世。王徽之奔喪時不哭,只是在靈床上呆坐,他拿起獻之生前愛彈的琴,曲不成調,將琴摔在地上,悲慟道:「子敬(王獻之字)啊!人和琴都已經走了啊!」,這就是「人琴俱亡」的典故了。後來過沒幾個月,王徽之就過世了[4]。
參考文獻
[编辑]- ^ 《世說新語注·品藻·第86》:桓玄為太傅,大會,朝臣畢集。坐裁竟,問王楨之曰:「我何如卿第七叔?」〈王氏譜曰:「楨之字公榦,琅邪人,徽之子。歷侍中、大司馬長史。」第七叔,獻之也。〉于時賓客為之咽氣。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時之標,公是千載之英。」一坐懽然。
- ^ 黃伯思《東觀徐論》:「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與子敬書俱傳,皆得家范,而體各不同。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之得其勢,煥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
- ^ 3.0 3.1 《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徬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 ^ 《世說新語·傷逝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