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章太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章絳
章太炎
出生(1869-01-12)1869年1月12日(同治七年十一月三十)
 大清浙江省杭州府餘杭縣
(今属杭州市余杭区
逝世1936年6月14日(1936歲—06—14)(67歲)
 中國江蘇省吳縣蘇州城內錦帆路寓所
(今属苏州市姑苏区錦帆路章太炎舊居
國籍 中華民國
配偶先妻:王 氏
1892年结婚—1903年结束)

後妻:湯國梨
1913年结婚—1936年结束)
子女王氏所出:
  • 长女,章,(1893年-1915年)
  • 次女,章,(1897年-1992年)
  • 三女,章,(1899年-1973年)

湯氏所出:

  • 四女,章
  • 长子,章导,(1917年-1990年)
  • 次子,章奇,(1924年-2015[1]
施影響於鲁迅黄侃钱玄同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原名學乘枚叔[註 1],一作梅叔。後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浙江餘杭人,思想家史學家樸学大师、民族主義革命家、注音符號設計者、中國醫學院首任院长。

生平

[编辑]

朴学训练与排满情结

[编辑]

章太炎生于1869年1月12日,书香门第,并且家庭富有,有藏书楼,家中还有医學家传。1880年,十三歲的章太炎到外祖父朱有虔處啟蒙。據他自己回憶,祖父章鉴及外祖朱有虔讓他閱讀《东华录》,了解揚州嘉定戴名世曾靜的事。[2]1883年,也就是十六歲時,他奉父之命參加童子試,但因病未能赴試,遂放棄功名。隔年他上書李鴻章,自稱其學『一以荀子、太史公、劉子政為權度』,提出政治改革的方案,不過未獲回音,隨後在家自學。[3]1890年,章遵从父亲章濬遗命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谭献等,关注经、子之学,初步确立对“今、古文”界线的认识。

位于杭州余杭塘河章太炎故居

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之後,章太炎曾捐款予維新派強學會,與康南海梁启超通信。1896年,梁啟超和夏曾佑葉浩到杭州請章太炎來上海任《時務報》主筆。他擔任主筆不過四個月便因反對孔教,發生與麥孟華等人「拳毆」之事件。此後回到浙江,與較為穩健改革派王仁俊宋恕等人相往來。1898年春,曾應張之洞之邀,赴武漢辦《正學報》,但未出刊便辭謝離去。7月,到上海參與汪康年所辦的《昌言報》。戊戌政變後,章氏仍遭通緝。12月4日,避禍流亡到台灣,居台北萬華剝皮寮[4],任《台灣日日新報》記者,主編《台灣日日新報》漢文欄,與日本人館森鴻等相往來。次年6月10日由基隆轉赴東京。太炎在台論文計有41篇,詩文評、詩16篇,多數刊在《台灣日日新報》,同情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抨擊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這些論文佔章氏著作份量並不多,卻是研究章氏早期思想相當重要的資料,《正疆論》謂「以支那日本較,則吾親支那;以日本與滿洲較,則吾寧親日本。」文中並推崇延平王鄭氏,貶抑降清將領洪承疇李光地,反映章氏雖厠身台灣,反滿漢族民族意識仍甚為急切。在台亦參加玉山吟社[5]的唱和,與覆審法院院長水尾訓和(詩號晚翠)、報館主筆籾山衣洲「以文字訂交」,來往甚密。[6]中國白話文運動之後,章氏寫給大眾閱覽的文字轉變為通俗的文筆,曾做為張我軍鼓吹台灣新文學運動的理由之一,台灣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時,新舊雙方各執章氏文字風格之一端以彰顯己方立論的正確性。

1899年5月,東渡日本,借住於橫濱梁啟超處,在京都、東京活動,並通過梁啟超結識了孫中山。7月,返回上海參與《亞東時報》編務工作,結識唐才常。此時章太炎之排滿觀和古文經立場日益明確,在蘇州出版了其著作《訄書》,由梁啓超題簽。他認為當時所有的時弊都是滿洲統治造成的,故立憲革命並不能解決問題;故對宋恕說:“當前不可苟效立憲政以迎之,莫若理其本,當除胡虜而自植”。1900年義和團事件發生後,趨新之士大夫嚴復汪康年唐才常等在上海張園組織「中國議會」以挽救時局,並策劃自立軍起義,章太炎應邀參加。在會上,章太炎反對光緒帝復辟,主張驅逐滿、蒙代表,並割明志。但章氏仍與康、梁等人保留着聯絡。[3]

1906年出版《訄書重訂本》卷首之章太炎像

1901年,至蘇州東吳大學任教,宣揚民族民主革命,引起江蘇巡撫恩銘注意。

革命与讲学

[编辑]
章太炎手迹及在日本所參照和服所做的漢服

1902年,二月章太炎再次逃亡日本,寓梁启超《新民丛报》馆,并与孙中山结交,极力调解孫文与康有為二派的关系。三月計劃在東京舉辦「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支那亡國」意指南明永曆帝政權的滅亡,預定的舉辦日期為明思宗殉國之日,但是紀念會在清廷向日本政府施壓下被禁止[7]。这时他通过日本的中介,接触到西方哲学社会学文字学等领域的学术著作。当年夏回上海后,重新改定《訄书》[8],并有撰写《中国通史》的计划,与梁启超同为现代中国“新史学”的奠定者。此期间,参加上海爱国学社,且常于《苏报》发表文章。

1903年,发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9],指斥清帝,又为邹容革命軍》作序[10],刋于6月10日的《苏报》內,遂发生震惊中外之“苏报案”,乃与清廷两曹对质,被上海公共租界當局判刑,入狱三年。在入狱期间,章太炎亦笔耕不辍,常为香港《中国日报》撰寫論文[11],又著《癸卯狱中自记》,内文有“上天以国粹付余”,是“国粹”一词在中国出现之始。

1906年,章太炎出狱,由同盟會迎往日本東京[11],担任《民报》主笔。由於梁啟超在《新民丛报》主張立憲,反對暴力革命,章太炎在《民报》撰文批駁,与梁啟超论战。此时章太炎主张“以国粹激励种性”,“以宗教发起热情”,其《民报》上的文字,乃是以佛理说革命,主张“革命之道德”。撰有《中华民国解》,为中华民国定“国号”之功。又参与此期兴起的国粹主义运动,自1905年起,在《国粹学报》上发表若干学术文字,并在东京开设国学讲习班,“宏奖光复,不废讲学”。

1907年,因《民報》經費問題與孫文有矛盾[12]。四月,章太炎與張繼等人在東京成立「亞洲和親會」,主張反對帝國主義而自保其邦族。1908年,四月開始,為留學生開設講座。10月,《民報》因宣傳中國革命被查禁。1909年,因《民報》復刊及籌款等事,與孫中山發生衝突,章太炎指復刊之《民報》不合法,並攻擊孫中山。1910年,二月,章太炎、陶成章等於東京重組「光復會」,章太炎任會長,陶成章任副會長,與同盟會正式分裂。1911年,章氏繼續在東京講學,當武昌起義消息傳到東京,他即中斷講學回國,11月15日,抵達上海[13]

此前,1903年章太炎与近代古文经学另一重镇刘师培定交,此后因学术祈向相近而交往日密。后刘师培由其妻何震出面,接受端方的收买,写了自首信——《上端方书》。1908年2月,刘师培返回日本东京,充当端方暗探,并且续办更为激进的《衡报》,鼓吹无政府主义革命。同时组织齐民社,举办世界语讲习所。1908年5月24日,上海《神州日报》刊载刘师培夫妇伪造的《炳麟启事》,大意为章太炎声称将“不理世事,专研佛学”。6月10日,东京《民报》上刊载章太炎应对的《特别广告》,他愤怒抨击《神州日报》捏造事实,指称刘氏夫妇是清廷密探。后又发生有人欲谋害章太炎的“毒茶案”,经调查,投毒者是刘师培姻弟汪公权。东京留日学生界一片哗然。其间,日本政府应清廷要求,查禁了《民报》等报刊,刘师培夫妇的《天义报》也未能幸免。

刘师培夫妇在东京不能立足,只得返回国内。刘师培因恶气难消,遂写信向黄兴揭露章太炎曾应允满清总督张之洞端方:“只要给两万元,便可舍弃革命宣传,赴印度出家”之事,此事令章太炎难以辩驳,十分狼狈[來源請求],此时他又与孙文汪精卫黄兴等因《民报》不合,乃由提倡光复转入专心论学,著有《文始》、《新方言》、《国故论衡》、《齐物论释》等。其中《国故论衡》为近代学术史上有数之巨制,开辟了汉语言文字学、经学、文学、及哲学心理学的现代化研究的先河。1909年又编有《教育今语杂志》,撰写若干白话述学著作,以普及学术。

讲理学与救学弊

[编辑]
苏州章太炎旧居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1月15日,章太炎回到中国上海,向黄兴提出“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劝告。并在槟榔屿《光华日报》连载发表政论《诛政党》。1912年2月,孙文聘任章为南京临时政府枢密顾问[14]。5月,他与張謇伍廷芳那彥圖同为新成立共和党理事[15]。11月,袁世凯委任章为东三省筹边使[16]。1913年4月,从长春返回上海,时值宋教仁被刺后,善后大借款風潮又起,南北变色,5月,章太炎到武昌,試图调停,不久到北京接受袁世凯給他的勛二位[17]。6月15日,与汤国黎结婚[18]。此時,章针对孔教会提议设孔教为国教,发表《驳建立孔教议》[19],反对定孔教为国教。在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之后,章觉察袁世凯包藏祸心,于1913年8月进京,欲与袁世凯说理,袁不见,更被监视居住,終日蜗居于共和党本部內[20]。1914年1月7日,大闹总统府[21][22][23],后被移押至龙泉寺内居住[24],说章太炎是精神“瞀乱”。袁世凯每月提供五百大洋作為生活費用,同時親自手書下人八條保護準則,其中包括:「飲食起居用款多少不計」,「毀物罵人,聽其自便,毀後再購,罵則聽之」,諸如此類的條款[25]。被袁世凯囚禁时期,犹为吴承仕等人讲学不辍,后集为《菿汉微言》。此间,再次修订《訄书》,改题《检论》。又集其著作为《章氏丛书》,先后由上海右文社及浙江图书馆出版铅印及木刻本。1916年5月,章太炎尝试逃离北京,但被追回[26]。袁世凯病死,章太炎終恢复自由,6月杪,重回上海[27]

1917年2月,中国政府应美国政府要求,抗议德国使用潜艇攻击中立国船只的行为遭到章与谭人凤联名反对[28]。6月初,因北洋系督军宣告独立,要求解散国会,章太炎与孙文发电给陈炯明,聲言:「以保障国会,歼滅叛徒为限,一事未成,必不罢兵旋旆[29]。」7月,二人到广州,发起护法运动非常国会推举孙文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后,孙即任命章太炎为元帅府秘书长,为孙文作《代拟大元帅就职宣言》。9月26日,章太炎与吳景濂等人到云南力劝唐繼堯接任元帅[30],后途径四川、湖南、湖北,东下上海。1919年1月12日,章太炎致函孫中山,反對南北議和。

1920年,拥护联省自治运动。1922年,在上海讲学,曹聚仁根据记录整理为《国学概论》。但章太炎始终没有放弃对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等新旧军阀势力的期望,反对国民革命军北伐。1926年4月7日,上海成立反赤救国大联合会,章太炎被推为理事长。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章太炎采取不合作态度,自命“中华民国遗民”,曾遭国民党上海党部通缉。1928年,批評蔣介石改換國旗:「今之拔去五色旗,宣言以黨治國者,皆背叛民國之賊也。」1930年代后,活动限于上海苏州一带。晚年主张读经,并据《春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义,力主对日强硬。1935年,在蒋介石资助下,于苏州锦帆路开设章氏国学讲习会,招收最后一批学生,并出版学刊《制言》。章太炎晚年学术由汉学转向宋学王阳明心学,而其经学成就亦更注重魏晋经学,上窥两汉经学之不足,撰有《汉学论》。又曾撰《救学弊论》批评现代教育体制,主张回归民间办学和书院教育。

杭州章太炎墓

1936年6月14日,因鼻窦癌卒于苏州锦帆路寓所[31]

思想

[编辑]
章太炎手书大篆联
章太炎手书大篆联

章氏的思想受到多方影響,因為變化的歷程相當繁複,依其《菿漢微言》中的自述,是以「始則轉俗成真,終則迴真向俗」十二字予以歸結。大抵而言可以1908年著成的《齊物論釋》為界。在此之前,章氏先習樸學諸子以及西方進化論社會學,在因蘇報案入獄之後,則改習佛法法相宗,而後思想便以唯識學為尚,認為先秦諸子之學皆不足比擬,固可謂「轉俗成真」。自《齊物論釋》著成之後,章太炎因齊物思想的啟示,不再僅以唯識為唯一標準,轉而認為凡「外能利物,內以遣憂」之學皆有價值,開始對古今中外的學術思想進行重估。即進入「迴真向俗」的境界[3]

形成章太炎思想的背景主要來自四個淵源:一為受乾嘉考證學的影響,講求客觀實證;二為跟隨晚清諸子學興起的潮流,對荀子莊子老子三家思想加以揄揚,尊子貶孔;三為受到嚴復的影響,在其早年的文章中尤其多以進化論作為理論架構;四為佛學,尤其是佛學中的唯識論,是章氏後期思想的支柱,使其思想體系中充滿個人主義相對主義的色彩。除了這四大淵源外,顧炎武王夫之的民族思想,章學誠戴震孫詒讓康有為等人的思想也對章太炎具有相當的影響力[3]

轶事

[编辑]
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內的「締結民國七十二烈士紀功坊」,由章炳麟書。
  • 俞曲園因太炎提倡排滿革命,曾聲言“曲園無是弟子”,章曾就此撰有《謝本師》一文,收入《訄書重訂本》,又有《俞先生傳》,收入《太炎文錄》。但太炎治學,由小學入門,主張音韻文字相通,以此為基礎,結合西學,恢弘清代諸子學之門戶,其方法一本曲園師承,絕非自立門戶。
  • 章太炎曾在晚清时与《新世纪》报吴稚晖等人争论汉字前途,反对在中国采用“万国新语”(世界语)。乃依漢字偏旁创造「紐文」「韻文」等記音符號,作为汉字初学的注音手段,以保存汉字。1914年,由其弟子錢玄同許壽裳周樹人促成教育部通过,作为中華民國國語的標音符号,即今日仍在台湾通用之注音符号前身。
  • 章太炎一直不肯相信殷墟甲骨文真的是古文字,认为龟甲不可能在地下埋藏数千年而不朽烂。他在《国故论衡》中写了一篇《理惑论》,是专门抨击金文甲骨文的。讲到龟甲文时,他说:“近有掊得龟甲者,文如鸟虫,又与彝器小异。其人盖欺世豫贾之徒。国土可鬻,何有文字?而一二贤者信以为真,斯亦通人之蔽。……夫骸骨入土,未有千年不坏,积岁少久,故当化为灰尘。……龟甲何灵而能长久若是哉!”著名甲骨学家董作宾在其遗著《甲骨学六十年》中亦曾论及此事,说“章氏小学功深,奉《说文》为金科玉律。不容以钟鼎甲骨,订正《说文》之讹误”。
  • 章太炎精通醫學,著有《霍亂論》、《章太炎醫論》(原名《猝病新論》)。曾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答道:“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
  • 章太炎早年在日本主编《民报》时,曾主张社会主义,与片山潛等日本社会主义者过从甚密,并由此反思西方的进化论及现代文明,撰写了《俱分进化论》、《五无论》等著作。
  • 1915年章太炎被袁世凱軟禁期間,被迫寫“劝进书”,书云:“某忆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民国之叛逆,亦且室之罪人。某困处京师,生不如死!但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满清官僚之手,尤有荣耀!”口中猶罵聲不絕,以粗話辱袁。据说,袁極為生氣,又自嘲说:“彼一疯子,我何必与之认真也!”[32]時称章太炎为“民国之祢衡”。
  • 太炎有一致胡適之白話文書信,抬頭刻意寫曰:「適之你看」,蓋直譯舊時信函「某某大鑑」之體也。
  • 劉歆七略》的影響,以《國故論衡》中《原學》等篇為代表,章太炎主張「九流皆出王官」說,而後來胡適著《諸子不出於王官論》,提出相反的意見。[33]
  • 章太炎也是最早刊登征婚启事的名人之一,有人问他择偶的条件,他說:“人之娶妻当饭喫,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后经过蔡元培媒人,与汤国梨女士结为夫妇,婚禮當天,皮鞋左右颠倒,一時大窘。[34]
  • 章太炎素惡伍廷芳,伍離世後,其子伍朝樞過上海,特地拜謁過章太炎,章對伍廷芳有多番譏諷,譬如將其比作春秋時狼狽逃難過昭關伍子胥。而對話不歡而散後,章次日又遣人給伍朝樞送上輓廷芳之聯:「一夜變鬚眉,難得東皋公定計;片時留骨殖,不用西門慶花錢。」[35]
  • 章太炎逝世的時候,只願以五色旗覆蓋棺木,不承認青天白日满地紅旗
  • 章太炎逝世后,因抗日战争爆发,暂厝于苏州锦帆路寓所水池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浙江省人民政府按其遗愿,葬于杭州西湖南屏山南明遗臣张苍水墓旁。“文革”初期遭暴尸,后又重新安葬。汤国梨卒后,亦一并安葬于此。今设有章太炎纪念馆。
  • 文化大革命後期的「評法批儒」運動中,章太炎被當作法家體系在晚清的代表而得到發掘,當時上海人民出版社組織並「解放」了一批學者,編輯了若干章太炎詩文、著作的選本和注釋本。這一系列工作,雖然受到政治風潮的影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1980年代以後編《章太炎全集》和重建章學研究的人員基礎。

弟子

[编辑]

東京時期:錢玄同許壽裳朱希祖黃侃汪東沈兼士马裕藻龔寶銓、陳寅恪、周樹人周作人胡以魯易培基陶煥卿钱家治朱宗莱余雲岫

北京時期:吴承仕

上海时期:马宗霍

蘇州時期:龐俊沈延國徐復朱季海王仲荦

家庭

[编辑]

1892年,23岁的青年章太炎,奉父母之命,娶妻王氏[36],育有三女。1903年,王氏病故。

1912年,特立独行的章太炎在在40多岁的时候,在北京、上海的各大报章公开刊登征婚启事,择偶条件是“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

后经过蔡元培介绍,1913年,44岁的章太炎与时年30岁的浙江人汤国梨在上海哈同花园结为夫妇。婚礼当天,章太炎过于兴奋,把皮鞋都左右穿反。

章太炎夫妇育有二子。[37]

儿子[38]

  • 长子章导(1917年—1990年,母汤国梨),经前国务总理李根源介绍,曾娶苏州尚书第彭氏长女彭雪亞为妻,后离异。共成婚二次,婚生子女五人,非婚生子女三人。
    • 章念祖
      • 儿子五十余岁,刚结婚未有子女[1]
    • 章念辉(女)
    • 章念驰,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 章念靖(女)
    • 章念翔
  • 次子章奇(1924年—2015年[1],母汤国梨),单身无子女

女儿

章太炎共育有四個女兒,都是古字命名。三個女兒到了適婚年齡,都沒人提親,因為想提親的人不懂讀她們的名字,不敢提親。章太炎得悉此事後,在宴會中「無意間」說出她們名字的唸法,三個女兒的婚事才不至於因為「不會唸名字」而耽誤[39]

  • 長女,章(止也。系也。「㸚」,拼音li4南京官话li4中古擬音leh,郎計,音同「戾」[40],1893年—1915年,母王氏),字蘊來[41],丈夫龚宝铨,无子女。1915年9月,自缢死,章太炎为女兒写了一篇《亡女事略》[41]
  • 二女,章(聮也。「叕」,南京官话zho5中古擬音tryet,陟劣,音同「輟」[42],1897年—1992年,母王氏),随章太炎长兄章籛生活[37][43]
  • 三女,章(展古字[44],1899年—1973年,母王氏),丈夫朱铎民(镜宙),一女
  • 四女,章(衆口也。「㗊」,南京官话5中古擬音crip,阻力,音同「仄」。《字彙補》又說是“雷”古字。[45])。

著作

[编辑]

丛书、全集类

[编辑]
  • 《章氏丛书》,1915年右文社铅印本,1919年浙江图书馆木刻本,1924年上海古书流通处木刻本。
  • 《章氏丛书续编》,北平1933年。
  • 《章氏丛书三编》,1939年章氏国学讲习会铅印本。
  • 《章太炎全集》1-8集(尚未出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94年点校本。

尚未收入丛书、全集类

[编辑]
  • 国学讲习会略说》,1906年东京秀光社。
  • 国故论衡》,1910年东京秀光社本,丛书增订本。陈平原点校本,朱维铮点校本(《全集》第9集,对照本)。
  • 国学概论》,曹聚仁笔记本(又有张冥飞本,劣)。1922年泰东图书馆排印本。
  • 《菿汉三言》,虞雲国校點,辽宁教育出版社。
  • 国学略说》,涂小马校點,上海文化出版社。
  • 《章炳麟论学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
  • 《章太炎书信集》,马勇编。
  • 《章太炎的白话文》,1921年泰东图书馆排印本。
  • 《章太炎政论选集》,汤志钧编于1961年,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
  •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朱希祖、錢玄同、周樹人筆記,王寧整理抄錄,影印謄鈔本,中華書局,2008年11月。
  • 《章太炎演講集》,章念馳編訂,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年谱及学術自述

[编辑]
  • 《太炎先生自定年谱》,1928年撰(同治七年至民国十一年),手稿本,章氏国学讲习会删改排印本。1986年上海书店影印本。
  • 《章太炎年谱长编》,汤志钧编,中华书局,1979年。
  • 《章太炎年谱摭遗》,谢樱宁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 《章太炎学術年谱》,姚奠中、董国炎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
  • 学術自述:《自述学術次第》,1913年;《菿汉微言》末条,1915年;诸祖耿《记本师章公自述治学之功夫及志向》,1933年。

章太炎著作的注疏

[编辑]
  • 《国故论衡疏证》,庞俊注,1940年华西大学铅印本。仅含中、下卷;郭誠永補注上卷,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全排印本。
  • 《齐物论释注》,缪篆注,油印本。未见。
  • 《齐物论释训注》,荒木见悟注,九州大学文学部哲学研究会《哲学年报》29-31。未见。
  • 《章太炎选集》(注释本),朱维铮、姜义华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 《訄書详注》,徐復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注名物。
  • 《文学总略注》,程千帆《文论十笺》,朱东润《中国历代文论选》。

译作

[编辑]

主笔刊物

[编辑]

《时务报》、《昌言报》、《经世报》、《实学报》、《译书公会报》、《亚东时报》、《台湾日日新报》、《民报》、《国粹学报》、《教育今语杂志》、《大共和日报》、《华国》、《制言》等

評價

[编辑]

當時的北京大學,有名的教授,大多出之於章太炎的門下,如:黃侃朱希祖錢玄同、周樹人(魯迅)、沈兼士等。章太炎為人戲謔,以太平天国為例,封黃侃為天王,汪東為東王,朱希祖為西王,錢玄同為南王,吳承仕為北王。當年二十七歲的胡適獨樹一幟,在大師環伺的北京大學,教起《中國哲學史》,其講義《中國哲學史大綱》頗多沿襲章太炎在《國故論衡》下卷「諸子學」諸篇的觀點。胡適實為章太炎中年以前學術衣鉢的繼承者。但此時章太炎本人的學術已經有所轉向,故對胡適的中國哲學史研究不甚滿意(參見章太炎《與柳詒徵書》)。胡適則在《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1922)中說:“章炳麟的古文學是五十年來的第一作家,這是無可疑的。但他的成績只夠替古文學做一個很光榮的下場,仍舊不能救古文學的必死之症,仍舊不能做到那‘取千年朽蠹之餘,反之正則’的盛業。”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1922)稱章太炎為清學正統派的「殿軍」。

鲁迅在1936年臨終時回憶其師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46]強調其革命精神和思想深度,而相對忽略其學術業績,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至1980年代大陸評價與研究章太炎的主調。[原創研究?]

纪念

[编辑]

注釋

[编辑]
  1. ^ 紀念西漢辭賦枚乘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章太炎嫡孙章念驰:做名人的后代非常不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凤凰网,2016年5月18日
  2. ^ 自定年谱(1965年)
  3. ^ 3.0 3.1 3.2 3.3 王汎森(1985年)
  4. ^ 走過亭仔腳,回首剝皮寮】紀錄片重現艋舺昔日風情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023-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8). 
  5. ^ 台灣詩社資料索引. [2016-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4). 
  6. ^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明治32 (1899) 年 [Mar. 11,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1) (中文、日文). 
  7. ^ 馮自由. 章太炎與支那亡國紀念會. 维基文库. 1939-06. 
  8. ^ 即《訄书重订本》,1906年于东京出版铅印本,改用此前邹容的题签。
  9. ^ 维基文库中的相關文獻: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10. ^ 维基文库中的相關文獻:革命军序
  11. ^ 11.0 11.1 大同學會 (编). 中華民國革命建國史 卷一. 新光書店. 1929-11 [2022-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 章在獄中,常爲香港《中國日報》撰著論文。丙午,期滿出獄,同盟會派代表龔鍊百等迎至東京 
  12. ^ 馮自由. 章太炎事略. 维基文库. 1939-06. 丁未(一九〇七年)正月,日政府徇清公使楊樞之求,饋總理贐儀數千元,令之出境,總理因此取途赴南洋,瀕行留給《民報》維持費二千元。章與宋教仁、譚人鳳、張繼、田桐、白逾桓、日人平山周等對於總理受日人贐金事,大起非議,經黃興、劉揆一、何天炯等多方排解,風潮始息。 
  13. ^ 中華民國之征伐電報. 神州日報 (上海). 1911-11-15. 章太炎君於(陰曆)廿二日自東京起程,昨日到長崎,即乘『春日丸』到滬。九月二十四日長崎特電。按章君今日可到滬,本社記者並已接到章君電矣。 
  14. ^ 樞密顧問之敦聘書. 新聞報 (上海). 1912-02-13. 孫大總統致章太炎書云:自金輪失馭,諸夏沉淪,炎黃子姓,歸於儓隸。天佑厥衷,人神奮發,禹域所封,指顧奠安,實賴二三先達啟牖之功,文亦得密勿以從於諸君子之後。惟日孜孜,猶多隕越,光復閎業,懼有蹉失,唯冀耆碩之士,爲之匡襄,砥厲民德,綱維庶政,豈惟文一人所榘臬,冠裳所及,實共賴之。執事目空五蘊,心殫九流,擷百家之精微,爲並世之儀表,敢奉國民景仰之誠,屈爲樞密顧問,庶幾頑懦聞風,英彥景附,昭大業於無窮,垂型範於九有。佇盻高風,無任向往,急惠軒車,以惠飢渴。 
  15. ^ 共和黨成立大會記. 新聞報 (上海). 1912-05-11. 
  16. ^ 章太炎與籌邊使. 時事新報 (上海). 1912-11-27. 章太炎近來大思爲政治上之活動,故大總統有任命爲倉塲總督之意,嗣因太炎以閑官與政治無甚關係,雅不欲就,大總統以太炎近日往來東三省,考攬山川,留心物產,擬卽任命爲東三省籌邊使,曾提交國務會議,會議之結果,不必明發命令,但以籌邊使名義,由總統給與委任狀,會同東三省各都督籌辦地方事宜,聞不日可起程云。 
  17. ^ 章太炎之勛位所由來. 時事新報 (上海). 1913-05-28. 
  18. ^ 章太炎之婚期. 神州日報 (上海). 1913-06-14. ……現定於陽歷六月十五日午后三時,假哈同花園舉行結婚禮…… 
  19. ^ 维基文库中的相關文獻:駁建立孔教議
  20. ^ 徐一士. 章炳麟被羈北京軼事. 一士類稿 (上海: 古今出版社). 1944-11: 72頁. 章氏方作寓於前門內大化石橋共和黨本部,自以爲無患,而黨部門前,已軍警佈列,名爲保護,實行監視 
  21. ^ 章太炎之瘋魔復發. 神州日報 (上海). 1914-01-12. 
  22. ^ 章太炎行蹤詳誌. 盛京時報 (奉天). 1914-01-14. 
  23. ^ 記太炎. 申報 (上海). 1914-01-14. 
  24. ^ 章太炎移居龍泉寺之眞相. 盛京時報 (奉天). 1914-03-03. 
  25. ^ 林輝:看看民國政府是如何對待知識份子的. [2024-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22). 
  26. ^ 再誌章太炎出京被阻. 新聞報 (上海). 1916-05-25. 
  27. ^ 章太炎先生尅日南歸電. 時事新報 (上海). 1916-06-28. 上海泥城橋百二十六號浙議員公鑒:章太炎先生准二十七乘奉天輪南旋,約三十日抵申。特聞。思 
  28. ^ 公電·譚人鳳章炳麟致北京電. 新聞報 (上海). 1917-02-11: 3. 聞近有加入協約之議,不勝怪詫……此事有百害而無一利……勿以國家爲孤注也 
  29. ^ 孫文章炳麟致陳競存電. 時事新報 (上海). 1917-06-10. 
  30. ^ 章太炎入滇之歡迎會. 神州日報 (上海). 1917-10-21. 
  31. ^ 國學大師章太炎昨晨在蘇逝世. 民報 (上海). 1936-06-15. 
  32. ^ 徐忠友. 章太炎曾被袁世凱囚禁龍泉寺 被罵「頑固不化」. 人民政協報. 2014年4月10日 [2020年12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3月30日). 
  33. ^ 胡適:〈致章行嚴書兩封〉,見姜義華編《胡適學術文集-語言文字研究》
  34. ^ 興國. 隨想國】由章太炎談起. 文匯報 (香港). 2018-06-29 [202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8). 
  35. ^ 兩岸史話-革命哲學家章太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時電子報 2017-06-01
  36. ^ 章太炎自订年谱说“纳妾王氏”
  37. ^ 37.0 37.1 章太炎遺囑. 中国评论新闻网,原文:寫於1994年4月16日,發表於《學術集林》第一捲,上海遠東出版社,1994年8月版,第1~12頁。. [2012-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1) (简体中文). 
  38. ^ 记者:邹金灿. 章念驰祖父不需要刻意纪念. 南方人物周刊,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2012-11-13 [2012-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6) (简体中文). 
  39. ^ 关之英:《谈名字》,载2008年1月31日《明报》F8“生活语文”专栏
  40. ^ 㸚康熙字典. [2009-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 
  41. ^ 41.0 41.1 章太炎撰述亡女事略. 時事新報 (上海). 1915-09-30. 
  42. ^ 叕康熙字典. [2009-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1). 
  43. ^ 原文:1893年因“伯兄(章籛)年四十七,無所出,撫叕爲己女以歸”(章太炎《自定年譜》,1928年。),從此隨太炎先生長兄生活。恐为1903年之误。王氏在1903年去世后,幾個孩子“喪母後均依其伯父居”。
  44. ^ 㠭康熙字典. [2009-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 
  45. ^ 㗊康熙字典. [2009-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 
  46. ^ 鲁迅. 链接至维基文库 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 维基文库. 且介亭雜文末編. 1936-10-09. 


-〈康有為章炳麟合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章太炎对“公理”的批判及其“齐物”哲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莊子、畢來德與章太炎的「無」:去政治化的退隱或是政治性的解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