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剌部
外观
(重定向自迭刺部)
迭剌部是契丹领袖耶律阿保機的直属部落,起初并非契丹八部之一,後来在其的領導下逐漸強大,並於916年統一了契丹諸部,建立了大契丹國,為大遼國的前身。或为耶律大石在漠北会盟时的尼剌部。[1]
契丹故地的优质牧场多被诸斡鲁朵占有之后,为解决牧场紧张的问题,太宗耶律德光时已开始将部分契丹人外迁。《辽史·卷四·太宗纪》,会同二年十月“上以乌古部水草肥美,诏北、南院徙三石烈户居之”。会同三年八月“诏以于谐里河、胪朐河之近地,给赐南院 欧堇突吕、乙斯勃、北院 温纳何剌三石烈人为农田”。中华书局标点本校勘记认为,此三石烈分别是见于《卷三十三·营卫志》的瓯昆、乙习本、斡纳阿剌三石烈(契丹语「石烈」相当于县级)。《卷五十九·食货志》对此事的记载是:“以乌古之地水草丰美,命瓯昆石烈居之,益以海勒水之善地为农田。三年,诏以于谐里河、胪朐河近地,赐南院欧堇突吕、乙斯勃、北院温纳河剌三石烈人。”五院部、六院部共8石烈在太宗会同年间(939、940年),连续迁徙3石烈进入胪朐河流域的乌古部所在地区(今内蒙古呼伦贝尔西部及蒙古国东部一带),并有部分契丹人转而从事农业生产。而迭剌部除一部分北迁胪朐河流域外,統和二十六年(1008年)出使辽朝的北宋使者路振,在《乘轺录》中记载:“西南至山后八军八百余里,南大王、北大王统之,皆耶律氏。控弦之士各万人。”与《营卫志》五院部、六院部皆“镇南境”(即阻卜分布区)的记载相吻合,证明1008年以前两部已有2万骑兵赴上京以西镇戍。按一户两丁计,至少又有万户以上契丹人自契丹故地向西南迁至倒塌岭一带,可见,契丹本部中石烈最多、人口最多的迭剌部,主体部分已经不在契丹故地了。[2]
参考资料
[编辑]- ^ 草原上的部落——迭剌部,内蒙风物,2018-06-12. [2023-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5).
- ^ 杨军 牧场与契丹人的政治,搜狐网历史,2017-09-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見
[编辑]这是一篇與历史或歷史學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