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歧視性語言
外观
(重定向自非性別歧視性語言)
性别歧视性语言,是一種以性別論定其言行舉止與思考模式並帶有歧視意味的話語。
性别歧视性语言多半包含刻板印象、性向歧视等。前者较常见的例子是认定单一性别所(不)应该做/会的事、具备的特质等。后者则例如对不具备所谓「应该有」之特质的人或是同性恋/双性恋之言语歧视。然而,这种带有歧视性的语言至今仍普遍存在。人们无论是在什么地方,都经常不自觉地说出这些话语。[1]
诸如「女子無才便是德」、「長舌婦」、「女生喜歡耍心機」等是比较常见的、认定单一性别应具备特质的典型例子。[2]
案例
[编辑]在臺灣,網路上流傳著各種關於當地女性與帶有高加索人種外貌特徵男性交往的不友善言論,其中以「ㄈㄈ尺」最廣為流傳[3]。
參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性別歧視存不存在? Google 搜尋引擎告訴你. 女人迷 womany.net.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中文(臺灣)).
- ^ 中時電子報. 十大性別歧視語 女性聽了就火大. 中時電子報.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30) (中文(臺灣)).
- ^ 陳宛萱. ㄈㄈ尺、洋腸與臭婊子——歧視語言下的自卑、恐懼與失語症. 鳴人堂.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中文(臺灣)).
延伸閱讀
[编辑]- 曾淑貞:認清性別語言,尊重兩性平等
这是一篇與社会学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