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京兆郡 (僑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京兆郡(僑郡),東晉在今湖北襄陽設立的僑郡。

建置沿革

[编辑]

關中失陷後,東晉設立京兆僑郡,寄治在荊州襄陽(今湖北襄陽西北),太元四年(379年)前秦攻破襄陽而消失。太元十一年(386年)復置京兆僑郡,受將軍府管轄,下轄藍田、鄭、池陽、南霸城、新康5僑縣。永初元年(420年)改屬雍州。大明元年(457年)實行土斷,割襄陽西界為實土,廢盧氏、藍田、霸城3僑縣,下領鄧縣及杜、新豐2僑縣。[1]蕭齊時增領魏1僑縣。[2]永泰元年(497年)元魏攻陷沔北一帶,京兆郡隨之而沒。[3]

其他同名京兆僑郡

[编辑]

北京兆郡

[编辑]

義熙十三年(417年)正月,東晉太尉劉裕到達長安,略定關中,在原京兆郡地內加「北」置北京兆郡,以與在襄陽的京兆僑郡區別,下轄長安、藍田、鄭3縣,同年十一月劉裕班師東歸,留下年僅十一歲的次子劉義真鎮守長安,次年十一月,胡夏赫連勃勃攻陷關中,北京兆郡隨著領土失陷而消失。[4]後於劉宋景平年間(423-424)復置,下轄北藍田、霸城、山北3僑縣。大明元年(457年)實行土斷後廢。[5]

東京兆郡

[编辑]

義熙十二年(416年)十月,劉裕收復洛陽,河南抵定。置東京兆郡,寄治滎陽(今河南滎陽),下領長安、萬年、新豐、藍田、蒲坂5縣。[6]景平元年(423年)隨著北魏攻陷司州而消失。[5]

西京兆郡

[编辑]

東晉末三輔流民出漢中,於元嘉二年(425年)八月僑置西京兆郡,寄治漢中(今陝西漢中),下領藍田、杜、鄠3僑縣。[7]蕭齊時改稱京兆郡,下領藍田、杜、鄠3僑縣。[8]後來地入北魏。[5]

參考文獻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宋書》卷37〈州郡志三·京兆太守〉。
  2. ^ 《南齊書》卷15〈州郡志下·雍州京兆郡〉。
  3. ^ 《南齊書》卷51〈崔慧景傳〉:「〔建武〕冬,虜主攻沔北五郡,假慧景節,率眾二萬,騎千匹,向襄陽。雍州眾軍竝受節度。永泰元年,慧景至襄陽,五郡已沒。」
  4.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晉南北朝卷》下冊,第836頁。
  5. ^ 5.0 5.1 5.2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晉南北朝卷》下冊,第1564-1565頁。
  6. ^ 《宋書》卷37〈州郡志二·司州刺史〉:「武帝北平關、洛,河南底定,置司州刺史,治虎牢,……又有河內、東京兆二僑郡。……東京兆寄治滎陽,領長安、萬年、新豐、藍田、蒲阪凡六縣。……少帝景平初,司州復沒北虜。」
  7. ^ 《宋書》卷5〈文帝紀〉:「(元嘉二年)秋八月甲申,以關中流民出漢川,置京兆、扶風、馮翊等郡。」;卷37〈州郡志三·西京兆太守〉:「西京兆太守,晉末三輔流民出漢中僑立。領縣三。」
  8. ^ 《南齊書》卷15〈州郡志下·秦州京兆郡〉。

來源

[编辑]
書籍
  • 沈約,《宋書》,維基文庫
  • 蕭子顯,《南齊書》,維基文庫
  • 胡阿祥 等,《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晉南朝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