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伤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篇爱情小说,收录在小说集《彷徨》裡,终笔于1925年10月21日[1] 。《伤逝》被公认为是鲁迅小说中最复杂,最引起歧义,周作人曾说“在鲁迅作品中最是难解的一篇”[2]

作者简介

[编辑]

周树人,豫才,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聞名於世,浙江绍兴人,為20世纪中国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支持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学术著作、自然科学著作、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内容简介

[编辑]

《伤逝》是鲁迅唯一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以男主人公涓生为第一人称来叙述的。小说描写的是在中国北京1920年代,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故事。青年涓生与子君有着文学和制度变革的共同话题。

故事講述涓生自以為是啟蒙導師,常向子君灌輸啟蒙思想,在子君突然發表獨立的言論時,一時興奮起來的涓生立即向子君求婚,子君在一時驚惶下和他許諾,為了愛的子君離開了家門,他们打破了传统的长辈指婚的习俗,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开始了同居生活。

然而涓生只想到解放而沒有考慮解放後的事,在生活中涓生和子君二人都在單方面為他們所憧憬的事而努力,涓生一開始認定子君是他努力啟蒙下的成果,但子君後來整天窩在家中並不像以往積極的她,一直認為子君是負累,但子君一直都是愛著涓生,她聽從涓生的話一直為生活著想,涓生求婚時連戒指也沒有,但當二人窮困時,沒有經濟權的她卻要變賣自己的嫁妝,加上她仍持有「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她沒想過自己也可以到外工作,由始至終二人都不理解對方的含意。


故事的後段,沒有經濟能力的涓生開始變賣家中的財產,當他放走了二人的狗阿隨和殺了飼養著的雞(原本子君只是想飼養牠們)來吃時,子君開始想到將來她也會被趕走,最後涓生在生活嚴重困難之際,向子君暗示分手,子君后来被她父亲接走,不久便在家乡死去。涓生心感後悔,但他並沒有因此悔改,他把責任推卸給已死而無法反抗的子君,并以遺忘和說謊逃避。

改编

[编辑]

1981年改编为歌剧《伤逝》,由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作曲,韩伟王泉编剧[3]

1981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了同名电影《伤逝》。同年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2年获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剪辑奖(傅正义)[4]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方桂香. 以女性視角與感覺解讀魯迅的《傷逝》爲子君回應涓生手記. [2014-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3). 
  2. ^ 析《伤逝》的反讽性质. [2014-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9). 
  3. ^ 经典中国歌剧《伤逝》. 国家大剧院. [2015-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8). 
  4. ^ 伤逝 (1981). [2014-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