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送門故事:梅爾
传送门故事:梅尔 | |
---|---|
| |
类型 | 第一人稱解謎遊戲 |
平台 | Windows, OS X, Linux |
开发商 | Prism Studios |
发行商 | Prims Studios |
音乐 | Harry Callaghan、Ian Wiese |
系列 | 传送门系列 |
引擎 | Source引擎 |
模式 | 單人遊戲 |
发行日 | 2015年6月25日 |
《传送门故事:梅尔》(英语:Portal Stories: Mel)是一款由名为Prism Studios的工作室开发的、基于《传送门2》和Source引擎的第三方模组。该工作室由8名传送门系列游戏爱好者组成。该模组支持Microsoft Windows、OS X和Linux操作系统,于2015年6月25日在Steam平台上面发布,已经拥有《传送门2》的用户可免费下载。
游戏玩法
[编辑]和《传送门2》类似,《传送门故事:梅尔》也是第一人称视角控制的游戏。玩家控制的是一名叫做梅尔(Mel)的女性。在游戏剧情刚发展不久,玩家就会获得一个「光圈科學手持傳送門裝置」(Aperture Science Handheld Portal Device,簡稱為傳送門槍)的原型版本。面對遊戲中各種地形難關,玩家必須使用传送门枪解決難題。傳送門槍的功能並沒有任何改變,它可以開啟藍色與橘色傳送門,兩道傳送門在三維空間上有視覺上及物理性質的連繫。兩道門沒有特定分何者為入口、何者為出口,任何物體(包括玩家)在穿過其中一道傳送門後,就會穿越另一道傳送門到達不同地點。傳送門之間還有個特點就是動量的重導向,當玩家、物體甚至光束通過傳送門時,其動量會被保存並且將方向重設為出口傳送門所面對的相同方向。一個最常見的例子就如展示圖所示,在地板上與高處的牆壁開啟一道傳送門,當玩家以自由落體的方式快速通過地板的傳送門時,會在高處的傳送門快速水平飛出,到達原本沒辦法抵達的地方。這種遊戲技巧被Valve戲稱為「拋擲」。傳送門還有另一個特點,當傳送門的出口方向與地面並非平行,玩家一旦穿越傳送門,會自動被地心引力調整身體水平,而不會出現頭腳上下顛倒的情形。
雖然玩家與一般物品都可以通過傳送門,但是當傳送門存在時,玩家沒辦法藉由原先的傳送門設置新的傳送門。在創造傳送門的時候,另一道同樣顏色的傳送門會消失,也就是說,同顏色的傳送門不可能同時存在。遊戲內只有一般的牆壁才可以設置傳送門,舉凡會移動的物品、特殊材質的牆壁、玻璃、液體都沒辦法在其表面設置傳送門,除非平面上被塗上了轉換凝膠,才可在本來不可開啟傳送門的平面開啟傳送門。遊戲中玩家常常會得到「重量儲存方塊」,該方塊可以放置在「光圈科學超大型撞擊按鈕」上,開啟通往出口的門。大部分的測試室出口皆會設置「光圈科學物質分解網」,該分解網會分解砲塔、任何玩家攜帶的物品(傳送門槍除外),同時也會阻擋傳送門的設置。雖然玩家的腳裝備了防高空掉落的新型機械鞋,但卻能被遊戲中的不同事物致死,如敵對的機槍塔(Turret guns)射擊、被高热能激光擊中、掉落於有害化學液體、被壓死甚至掉下無底洞等等。與正作一樣有一點跟很多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不同,玩家不能看到自身的生命量,在短時間內受到連續傷害是會死亡的。不過玩家一旦脫離險境,其生命量會不停的回復。
在《传送门2》的基础上,《传送门故事:梅尔》又加入了一些新元素,例如用水灭火、带电的水(接触后会触电而死)和會将玩家和物件都分解的物质分解网。游戏中一共有22道关卡,开发者希望玩家能在6到10个小时之间通关。[1]
剧情
[编辑]游戏剧情从1952年10月14日开始。在当天主角梅尔乘坐电车到达位于密歇根州的光圈科学开拓者总部(英語:Aperture Science Innovators)。梅尔是一名参加过1936年纽伦堡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员[a]。作为一名参加测试的志愿者,她需要进入巨大而复杂的地下研究设施。光圈科学的CEO卡夫·強森通过预先录制的录音,通知梅尔将参加他们的其中一个小测试——光圈科学短时休眠装置(英語:Aperture Science Short Term Relaxation Vault)。
这次测试出现了问题,导致梅尔休眠了数十年。梅尔醒来之后发现大部分设施已经年久失修。不过,一个冒充卡夫·強森的广播告诉她,眼前的一切没有异常,并且时间仍然是1952年。在接下来的测试中,事情逐渐变得明朗:与梅尔交谈的,实际上是一个叫做维吉尔(Virgil)的人格核心。维吉尔不慎从管理轨道上脱落,他告诉梅尔,只要梅尔能够帮助他重新回到管理轨道,他就会帮助梅尔离开整个光圈科技的设施。在帮助梅尔拿到传送枪之后,维吉尔又引导梅尔通过旧实验室设施,并且告诉她,实验室变得一片狼藉是(传送门剧情中的)主机GLaDOS被人摧毁导致的。
他们继续向地上移动,但是他们注意到,在开启设施备用电源之后,一个叫做AEGIS(英語:Aperture Employee Guardian and Intrusion System)的原型安保系统被啟動。AEGIS发现梅尔和维吉尔是未登記的生命体和机械体,于是错误地认为他们两个是导致科学家死亡的原因[b],并将其视作威胁,同时设法追踪和消灭梅尔。在移动过程中,维吉尔认识到,关闭AEGIS系统才是梅尔逃生的唯一途径。
在经过几个老旧的、杂草重生的实验室之后,梅尔和维吉尔二者最终来到了AEGIS的控制中心。经过与人工智能的战斗之后,梅尔输入了一个用于关闭AEGIS的密码。但是,在启动关闭程序之前,梅尔和维吉尔才发现,原来AEGIS不仅要消灭他们二者,而且还试图消灭GLaDOS。维吉尔带领梅尔销毁了传送枪,来到逃生电梯,并且向梅尔道别。在梅尔到达地面之后,梅尔打开大门,发现自己在几十年前路过的小镇已经变得更加现代化,但是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在开发者名单结束之后,游戏又播放了一段过场动画:AEGIS利用剩余电力运行了几个最终的程序,包括切断备用电源,唤醒仍然存活的测试对象以使他们得以逃生。这导致了《传送门2》剧情的开始。
开发
[编辑]《传送门故事:梅尔'》由Prism Studios团队开发,历时四年完成。该团队是几个传送门爱好者自行组建的独立团队。[2]
模组的开发工作从2011年5月开始,最初计划在2012年初发布可玩版本。[3]推迟几次之后,2013年3月21日,开发者宣布将把游戏质量作为开发工作的重点。[4]此时,开发团队也已经有了很大变动。
2013年8月4日,开发者发布了传送门故事:梅尔的第一个公开测试版本。[5]开发者同时提到,游戏中几个地图已经被重新设计以提高质量,此外他们还设计了新模型和一个额外的关卡设计器。[6]
2014年6月20日,开发团队宣布他们将争取在2015年的第一季度发布正式版本,并同时支持Windows、OS X和Linux系统。2014年7月26日,模组的宣传片被上传到YouTube上面,同时模组被提交到Steam平台的“青睐之光”项目上面。[7]
2015年6月25日,模组在Steam平台上正式发布。随后不久,含有开发者注释的视频被上传到YouTube中。
由于玩家反映游戏难度太大,8月31日,开发者宣布将加入剧情一致但难度降低的“故事模式”。[8][9]
评价
[编辑]游戏受到了玩家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PC Gamer[10]、华盛顿邮报[2]等媒体的积极评价。截止到2015年11月15日,该模组在Steam上的评分为93/100。
《传送门故事:梅尔》在2015年游戏大奖获得了“最佳粉丝作品”奖项。[11]
轶事
[编辑]Valve在开发《传送门2》时,最初曾使用两个人类角色作为合作模式的主角——雪儿和梅尔,后来她们两个被机器人Atlas和P-Body代替。[12]
注释
[编辑]- ^ 事实上,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
- ^ 实际上是主机GLaDOS释放神经毒素导致的。
参考文献
[编辑]- ^ Moser, Cassidee (July 6, 2015).
- ^ 2.0 2.1 Thomsen, Michael (July 7, 2015).
- ^ "Portal Stories: Mel : Coming soon! new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Progress! news - Portal Stories : Mel mod for Portal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Portal Stories closed beta 1.0 new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Assuring quality news - Portal Stories : Mel mod for Portal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Steam Greenlight :: Portal Stories: Me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teamcommunity.com.
- ^ "Steam Community :: Group Announcements :: Portal Stories: Me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teamcommunity.com.
- ^ "Steam Community :: Group Announcements :: Portal Stories: Me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teamcommunity.com.
- ^ Livingstone, Christopher (June 17, 2015).
- ^ Keighley, Geoff (November 13, 2015).
- ^ Hillard, Kyle (2015-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