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先嗇宮

坐标25°03′02″N 121°28′34″E / 25.050496°N 121.475982°E / 25.050496; 121.47598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5°03′02″N 121°28′34″E / 25.050496°N 121.475982°E / 25.050496; 121.475982

先嗇宮
基本信息
位置 臺灣新北市三重區五谷里五谷王北街77號
宗教台灣民間信仰
主神神農大帝
例祭農曆四月廿五
建立时间 大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
地圖
地图
三重先嗇宮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
新北市三重區五谷王北街77號
官方名称三重先嗇宮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寺廟
詳細登錄資料

,是位於臺灣新北市三重區二重埔五谷里的神農廟,廟身被列為新北市文化資產,擁有北臺灣最大的花磚牆,其祭祀圈還作為三重與蘆洲的行政分界。一般俗稱五穀王廟,「五穀王」也是當地的地名。

沿革

[编辑]

二重埔早期為平埔族群武勞灣社的漁獵場所[1]。後來因新莊人口擁擠,移民沿淡水河北邊搬遷,依離新莊的遠近與開墾順序,陸續開闢了頭重埔、二重埔、三重埔[2]乾隆十年(1745年),李姓先民來二重埔開墾,民眾從福建恭請神農大帝神像奉祀[1]。當時墾民依靠沙洲一帶耕作的田,所以拜起此農神來[2]。乾隆二十年(1755)元月十一日建此廟於三崁店,為今新莊區交界大漢溪畔,約金陵女中後方,取名「五穀先帝廟」,又名「五谷王廟」[1]。因屢遭大漢溪水患,遷建於五穀王村[3]道光三十年(1850年)年由地方仕紳林茂盛倡議重建,擴建成兩殿[1][3]。由林本源家族、林順成等人捐建,名字刻於重建碑、木刻詩籤版上[4][5]

日治時期改名為「先嗇宮」[1]。「先嗇」之名取自八蜡的農業神之一,排首位,也就是神農氏[6]大正十四年(1925年),林清敦邀集李種玉、李聲元、黃論語、蔡雍、鄭根木等保正仕紳再度集資重建[1]

戰後時期廟址為五谷王北街77號[1][7],屬五谷里[8]。1954年12月6日補修竣工[9]。1972年,地方信徒集資,進行屋頂部分修繕[10]。1976年10月動工新建地下一層及地上三層的建築,每層建坪約90坪,耗費500餘萬元,其中370萬由廟方董事長連清傳代墊,但因位於洪水平原管制區,涉及違建案被警方查報遭勒令拆除[11]。1982年增建後殿[1]

因年久失修,寺廟建築多處受損,於是2001年11月12日舉行施工棚架動土典禮,文化局秘書俞鴻村、廟方董事長李乾龍等人主持[12]。整體修繕在2004年2月動工[13][14]。由符宏仁建築師事務所規畫、監造,慶洋營造有限公司以3000多萬元承包,剪黏部分有95%換新並材質從玻璃改變成陶碗片[13]。同年12月29日,二百周年紀念碑完工,原文乃顧問曹秋圃撰書[15]。整修在同年竣工,12月31日舉行安座大典,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臺北市市長馬英九臺北縣代理縣長林錫耀參與[14]

資產

[编辑]
陳維英所寫聯。
先嗇宮神將
先嗇宮神將

1998年5月7日,受文建會委託評定國家指定古蹟的尹章義、王啟宗、黃富三、周宗賢、徐裕健、賴志彰、趙工杜等人來此廟參觀,由董事長李乾龍帶領,介紹廟中林旭初、張書紳、陳維英、陳維菁、李種玉、羅秀惠等人的石柱聯文、及一尊有兩百多年的神農大帝神像[16]。後,該年廟宇被列為三級古蹟[17]

對場作

[编辑]

先嗇宮建築形制,堪稱全臺灣現存對場作最明顯建築,主要由前殿、正殿、後殿、東西護室等組成[1]。據李乾龍表示,當時(1925年)先嗇宮重修工程,兩派爭取承攬,於是廟方決定讓雙方同時施作[18]。虎邊由陳應彬黃龜理製作;龍邊乃吳海桐王款施工[1]

大門兩側門聯上方各有一隻蝙蝠,就看出不同造形[8]。虎邊的螭虎窗有兩隻螭虎的虎尾相對,龍邊則虎頭相對[18]。前步口龍邊附壁架上製獅座,虎邊則為夾筒[1]。進去後,在迴廊、斗拱、懸掛在橫梁的花籃、鳳凰等等,只要是石雕、木雕,左、右兩側呈現的就是風格迥異的藝術[8]。像是棟架上獅座龍邊為杏眼、昂首、側腿、左掛彩,球尾部有三隻少獅;虎邊的石獅右掛綵球露出尾端獅毛,並置人物兩尊[1]

兩派工匠的競爭也衍生趣事,當時唐山(中國大陸福建 )師傅在廟門旁雕刻一位有鬍子的僕僮跪迎主人,但臺灣師傅認為有影射、貶抑他們之意,雙方鬧僵,後來才把僕僮鬍子刻除。1990年代末,傳說廟宇的屋瓦掉落,廟方發現屋瓦內藏著一張畫有鳥啄人眼的符咒,被認為是詛咒臺灣師傅。[3]

此外,1925年整修時,廟身石材採用臺北的觀音石,廟壁由一鑿一斧堆砌而成,迥異於中國大陸石材的平整雕法,不規則的斧鑿痕跡反而成為一大特色[3]

匾額

[编辑]

廟方擁有咸豐、光緒年間的古匾,寫有「稼穡維寶」的匾額則為道光年間所贈[19]

1954年廟方慶祝建廟200周年,孫立人曾致贈一面寫有「聖啟民農」的匾額,懸掛前殿上方,後來孫立人捲入政爭,廟方唯恐遭受波及,將匾額上孫立人署名塗黑[3][18]

花磚

[编辑]

1925年整修期間工匠在前殿牆面打造四大幅的花磚牆,2013年被報導時是北臺灣最大的花磚牆[7]。寫有《台灣老花磚的建築記憶》一書的康鍩錫,推薦此廟為是入門研究花磚的好地點[20]。收集花磚的徐嘉彬指出,廟方的花磚牆面以花卉為主題,由綠底花磚圍繞著小紅花磚,四周再加長條形的紅花條磚做為畫框,形成百花祈福的樣貌[7]

九龍壁

[编辑]

2004年全面整修時,並請本土陶藝家李國欽在高2.4公尺、寬8.6公尺的正殿後方牆上雕塑九龍壁,2005年2月5日完成龍戲珠的粗坯[21]。製作經費500餘萬元,在2006年5月21日揭幕[22]

祭祀

[编辑]
殿內

主祀神農大帝,配祀文昌帝君註生娘娘伏羲大帝延平郡王九天玄女保生大帝天上聖母[1]。正殿奉祀神農[19][23]、偏殿奉祀文昌帝君與註生娘娘[23]、後殿二樓奉祀軒轅黃帝[19]。廟內一尊翡翠所雕的天上聖母媽祖)神像是大甲鎮瀾宮分靈[23]

三重與蘆洲的行政分界,是以先嗇宮與蘆洲湧蓮寺的祭祀圈來區分,此往事在陳萬富的回憶錄中也有提及。臺灣戰後時期之初,鷺洲鄉發展迅速,莊根藤、林溪巖、李炎、連清傳等地方仕紳於是提出蘆洲、三重分治案。當時的鄉長李乾財提議應把蘆洲加三重的總面積平分為二,亦即以今日的三重後竹圍街為分治鄉界,卻遭到三重籍的鄉民代表反對,提議以這兩廟祭祀圈來分。此建議在1947年4月1日由鄉代會通過。之後,兩寺此後即被稱為「兄弟廟」。[24]

農曆四月二十五日的三重大拜拜,源自先嗇宮的四月廿六神農大帝生日,該廿五日及廿六日兩天,陣頭都會分區到三重繞境遊行,而三重民眾也在此時大宴賓客,過去曾有「一天吃掉一條橋」的說法[25]。屬於其信仰圈的社子島堤外的溪洲底居民會在該日前往;堤內的社子葫蘆堵則依附在大龍峒保安宮信仰圈[26]。攝影師梁正居回憶當天,台北橋上人行為之途塞,從台北要去三重的人潮就如一長列行進的軍伍[27]。當日一到,警方就管制台北橋,成為行人徒步區,中興橋則成為車輛轉進北市橋樑[25]。在1955年報導時,說有些食客不願在橋上擁擠,就搭乘小船過淡水河,形容當時中、小船如「過江之鯽」[28]。1972年閣揆蔣經國開始提倡十項革新,1973年三重市長鄭宗藝宣導「大拜拜,不浪費」,鋪張浪費的情況才逐漸改善[25]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林昭彰. 三重先嗇宮 除夕發紅包. 《聯合報》. 2015-02-01 (中文(臺灣)). 
  2. ^ 2.0 2.1 丁木發. <街頭誌> 五谷王北街為廟開道. 《聯合報》. 1992-10-26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3.3 3.4 沈旭凱. 兩岸師傅對場作 兩種廟風迥異. 《聯合報》. 2001-05-07 (中文(臺灣)). 
  4. ^ 盧禮賓. 道光古物 重現三重先嗇宮 籤詩木刻 林本源等聞人名列其上 具150多年歷史. 《聯合報》. 2002-05-22 (中文(臺灣)). 
  5. ^ 張力可. 先嗇宮整建 古文物出土. 《中國時報》. 2002-05-22 (中文(臺灣)). 
  6. ^ 李雅雯. 〈台北都會〉先嗇宮慶260年 神將週日遶境. 《自由時報》. 2014-05-16 [2018-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4) (中文(臺灣)). 
  7. ^ 7.0 7.1 7.2 邱璟綾. 【千萬種故事】台灣老花磚,失落的美麗. 《自由時報》. 2018-03-11 [2018-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0) (中文(臺灣)). 
  8. ^ 8.0 8.1 8.2 陳燕模. 《行家帶路》 先嗇宮 「對場作」爭艷. 《聯合報》. 2008-09-21 (中文(臺灣)). 
  9. ^ 拜拜雖謂大 卻省不少錢 三重昨祭神農大帝 李糧局長未克親臨. 《聯合報》. 1954-12-07 (中文(臺灣)). 
  10. ^ 沈旭凱. 樑蛀瓦裂頻漏水. 《聯合報》. 1999-12-21 (中文(臺灣)). 
  11. ^ 先嗇宮建廟宇工程 已耗資五百餘萬元 涉及違建案信徒表關切. 《聯合報》. 1977-10-15 (中文(臺灣)). 
  12. ^ 沈旭凱. 三級古蹟 建築樸素 至今仍留有清末民初匠師藝風 先嗇宮年久失修 搭棚準備大修. 《聯合報》. 2001-11-13 (中文(臺灣)). 
  13. ^ 13.0 13.1 陳燕模. 三重先嗇宮 百年大修 屋頂全掀 橫梁、脊柱以鋼纜懸吊 今天上梁 配合神農誕辰 熱鬧到周日. 《聯合報》. 2004-06-10 (中文(臺灣)). 
  14. ^ 14.0 14.1 陳燕模. 三重先嗇宮 今天安座大典 連戰、馬英九、林錫耀 都將參加 祈安法會一連三天. 《聯合報》. 2004-12-31 (中文(臺灣)). 
  15. ^ 《城鄉小調》先嗇宮重修紀念碑 落成. 《中國時報》. 2004-12-30 (中文(臺灣)). 
  16. ^ 林家群. 三重先嗇宮深具古蹟相豐富文物深受專家讚嘆咸認「過關」沒問題. 《中國時報》. 1998-05-08 (中文(臺灣)). 
  17. ^ 林家群. 先嗇宮拓碑見證歷史正殿神龕壁上出現虎形痕跡被指為神蹟. 《中國時報》. 1998-12-12 (中文(臺灣)). 
  18. ^ 18.0 18.1 18.2 沈旭凱. 先嗇宮匾額 孫立人署名被塗黑 三重三級古蹟將再修繕 老廟幾度重修風格互異 也曾為避白色恐怖而自保. 《聯合報》. 2001-11-13 (中文(臺灣)). 
  19. ^ 19.0 19.1 19.2 謝榮華. 有個透明琉璃肚的神農大帝 夏天的神. 《民生報》. 1981-05-28 (中文(臺灣)). 
  20. ^ 郭佳容. 聽老花磚輕呢喃 康鍩錫20年無悔. 《中國時報》. 2015-09-07 [2018-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0) (中文(臺灣)). 
  21. ^ 陳燕模. 先嗇宮的九龍壁 名家出手 陶藝家李國欽創作 九龍各異. 《聯合報》. 2005-02-06 (中文(臺灣)). 
  22. ^ 盧禮賓. 先嗇宮 九龍壁揭幕 300塊陶瓷組成 文物館同步開幕 稀有筆墨登場. 《聯合報》. 2006-05-22 (中文(臺灣)). 
  23. ^ 23.0 23.1 23.2 賴筱桐. 〈台北都會〉大甲媽分靈 進駐三重先嗇宮. 《自由時報》. 2013-01-22 [2018-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0) (中文(臺灣)). 
  24. ^ 吳明倫. 先嗇宮、湧蓮寺信徒劃分為三重、蘆洲人兩地分治耆老津津樂道年輕一輩已經少有人知. 《中國時報》. 1999-04-07 (中文(臺灣)). 
  25. ^ 25.0 25.1 25.2 林家群. 三重大拜拜花費令人咋舌. 《中國時報》. 1997-06-01 (中文(臺灣)). 
  26. ^ 陳盈珊. 社子島非島 有神則有靈. 《中國時報》. 2000-02-13 (中文(臺灣)). 
  27. ^ 梁正居. 飲饌之歌 系列4 辦桌. 《聯合報》. 2002-02-11 (中文(臺灣)). 
  28. ^ 三重大拜拜 吃掉千萬元. 《聯合報》. 1955-06-16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