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黄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大黄花鱼
大黄鱼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目: 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
科: 石首鱼科 Sciaenidae
属: 黄鱼属 Larimichthys
种:
大黄鱼 L. crocea
二名法
Larimichthys crocea
異名
  • 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 1846
黄花鱼的鱼首石

大黄鱼(学名:Larimichthys crocea,另名黄花鱼[1]石首鱼科黄鱼屬的鱼種[2][3]。一般体长30—40厘米,体重400—800克,身体呈金黄色,尾柄长为高的3倍多。

分佈

[编辑]

大黄鱼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陸沿海,包括東海及黃海南部,臺灣西部沿海偶可見到。

生活习性

[编辑]

大黄鱼冬季會在離岸地區生活,夏季生殖期間會群聚洄游至河口附近或島嶼、內灣的近岸淺水域。幼魚會在淺水區域生活到成熟。

食物

[编辑]

大黄鱼是以小魚、螃蟹、其它甲殼綱動物和魚類為食的肉食性鱼类。

經濟價值

[编辑]

作為食用魚,大黃魚肉質細緻,十分美味,蒸、煮、炸皆宜。大黃魚在端午節前後發育達到頂點,最具食用價值。以黃魚烹煮的名菜包括松子黃魚糖醋黃魚紅燒黃魚等。由於黃花魚市價高,濫捕問題嚴重,野生種已經不多見。部分漁民會把其它的石首魚染色,偽裝成黃花魚出售。坊間常用也被俗稱為黃花魚的小黃魚混充大黃魚出售,兩者價格差異極大。現今市售黃花魚皆為中國沿海利用箱網養殖,重量700~800公克的成魚需二年的養殖時間,故養殖黃花魚體型越大價格越高。

生存状况及保护

[编辑]

大黄鱼头部的两块耳石很大。因此漁民以一种特別针对大黄鱼的捕捞方法—敲罟捕捉大黃魚。渔民猛烈敲击绑在船帮上的竹竿,声波传到水下,与大黄鱼的耳石共振,使鱼群晕厥漂浮。这种捕捞方式历史悠久,但是最早仅在小部分地区使用,所以不会造成太多后果,但实际上这种捕捞方法危害极大,不分老幼一网打尽。中國大陸政府禁止敲罟捕捞方式(现今用炸药)。1974年初春,近2000艘机帆船前往大黄鱼的主要越冬场的外海中央渔场围捕幼鱼,舟山渔场的大黄鱼产量由10万吨猛增到16.81万吨,创造了渔业史上大黄鱼产量的最高纪录。随后几年,大黄鱼产量直线下降。80年代甚至难以形成渔汛。

作為一種受歡迎的食用魚,野生大黄鱼面臨沉重的捕漁壓力,過度捕捞問題嚴重,捕捞產量不斷下降。濫捕使存活20年以上的野生成魚不斷減少,捕獲的野生黃花魚很多也未成年,沒有商業價值。野生黃花魚捕捞業在1980年代衰落。

回聲探測器炸藥拖網等捕魚技术的使用,以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围海造田、陸地排污等威脅到黃花魚的繁殖和生存,2003年及2004年的野生黃花魚捕獲量已近乎零。

2011年起福建省内有“官井洋大黃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提供保護。

现在大黄鱼的养殖技术已经成熟,2019年海水养殖产量为19.8万吨,近三十年每年会放流鱼苗回东海。

科学家刘家富在中国大陆大黄鱼保护和养殖方面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大黄鱼之父。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月黑风高夜 捕捞大黄鱼. 凤凰网. 2013年12月24日 [2017年3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6月3日). 
  2. ^ 时继田 谢宇 刘军. 《食用本草-上卷》.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5-03-15]. ISBN 9787806964392. [失效連結]
  3. ^ 李智影 邱宁. 冬钓长泰河的黄瓜鱼 (收费). 钓鱼 (南京: 江苏省出版总社). 2012年12月, (24) [2015-03-15]. ISSN 1672-5786. [失效連結]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