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希特勒遺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希特勒最後政治聲明原始文件第一頁的影像檔案

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獨裁統治者和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在戰敗並與妻子伊娃·布朗自殺前夕,於1945年4月29日,在柏林元首地堡簽署了他的私人遺囑和最後政治聲明。私人遺囑是一份簡短的文件,聲明他們選擇了死亡而不是投降,並且自己的遺體將被火化。希特勒在遺囑中,任命他的秘書長馬丁·鮑曼為遺囑執行人。

最後政治聲明分為兩部分。首先,希特勒否認了好戰的指控,對德國忠誠的公民表示感謝,並呼籲他們繼續與敵人戰鬥到底。第二,他宣布黨衛軍領導人海因里希·希姆萊,和納粹德國第二號人物─空軍元帥赫曼·戈林為叛徒。最後,他任命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為德國總統,並指定了各內閣部會首長的名單。

根據希特勒私人秘書特勞德爾·榮格女士回憶,希特勒一邊閱讀筆記一邊口述遺囑,而納粹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幫助希特勒完成遺囑。

私人遺囑內容

[编辑]

希特勒在4月29日凌晨4點簽署了最後遺囑,內容並不長[1]。希特勒先認可了自己的婚姻,但是並沒有提到伊娃·布朗的身份。希特勒也提到自己選擇自殺,而不是等著被罷黜或盟軍來俘虜,而他的遺體最後也會被火化。

遺囑也提到了希特勒如何處理自己的財產[2],他的藝術收藏遺留給「位在我老家多瑙河林茲的一座藝廊」,這是指原本希特勒計畫建立,收藏他所有的藝術品的「元首博物館」。希特勒也提到,凡是由於「情感價值或維持基本簡樸生活」所擁有的財產和私人物品,都留給家族成員和他「最忠誠的工作夥伴」,像是他的管家,其他有價值的財物都已經交給納粹黨

希特勒的私人遺囑是在秘書長馬丁·鮑曼,和副官尼可拉斯·馮·貝洛上校的見證下完成的[3],鮑曼並被希特勒指定為遺囑執行人。

最後政治聲明

[编辑]

希特勒最後的政治聲明和遺囑都簽署在同一時刻[1]。在他的最後聲明中,第一部份主要說明,在他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卅年,從事政治活動直到掌權的動機。他再次強調他「和德國的任何其他人都不想在 1939 年發動戰爭」。遺囑也解釋了選擇自殺的動機,並對德國人民的支持和成就表示讚賞和感謝[4]

希特勒在遺囑中還辯稱,自己試圖避免與其他國家發生戰爭,並將其責任歸咎於「國際猶太人及其協助者」[5]。他也提到自己不會「棄守柏林.....雖然德軍戰力太微弱無法堅持。」希特勒還表達自己寧願自殺,而不會「落入敵人手中」,或者為了滿足群眾需要而由「猶太人安排的奇觀」[6]。希特勒最後呼籲德國人民持續「犧牲」和「鬥爭」[6],並且將復興國家社會主義運動的希望,寄託在實現「真正的民族共同體」上[5]

希特勒遺囑的第二部分,闡述了在他死後對於德國政府、納粹黨各種權位的安排,以及主要職務繼承人的細節上。希特勒將帝國元帥赫曼·戈林開除出黨,也罷免了戈林所有的政府職位、頭銜,並且還取消了 1941 年任命戈林為他去世後繼任者的法令。另一位重要的納粹領導人─黨衛軍總司令和內政部長海因里希·希姆萊,同樣被希特勒罷免所有政府職務和頭銜,因為希姆萊試圖在沒有希特勒「知情」和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與西方盟國談判和平[6]。希特勒宣布,戈林和希姆萊都是叛徒[7]

最後,希特勒任命了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為帝國總統和武裝部隊最高指揮官[8],同時身兼海軍總司令和戰爭部長,其他重要職務和內閣成員包括─

見證希特勒簽署遺囑的,除了鮑曼和戈培爾之外,還包括陸軍人事部部長兼希特勒首席副官的威廉·布格多夫上將,以及德意志國防軍陸軍總司令部末任參謀總長漢斯·克雷布斯上將[1]

4月30日,大約希特勒簽署遺囑的一天半之後,他和妻子伊娃便自殺身亡[9]。兩天之後,5月2日,見證遺囑簽署過程的戈培爾、布格多夫、克雷布斯也相繼在地堡內自殺。只有馬丁·鮑曼的最後命運一直成謎,[10]直到1998年他的遺骸得到確認,[11],表明他於 1945年5月2日,在逃離包圍柏林的蘇聯紅軍部隊的追捕中死於戰火[11]

遺囑的作者

[编辑]

在James P. O'Donnell的《The Bunker》一書中,作者將希特勒最後遺囑的措辭,與希特勒自己、約瑟夫·戈培爾的過去著作和聲明進行了比較,得出結論:戈培爾協助完成了這份遺囑。 根據希特勒私人秘書榮格的回憶,希特勒在4月29日午夜後口述遺囑時,正在閱讀筆記[12]

遺囑被發現的過程

[编辑]

為了將遺囑傳達出去,有三名信使被指派從被圍困的元首地堡,將文件帶出去。第一位是副新聞參贊Heinz Lorenz,他在以盧森堡記者的化名旅行時被英國人逮捕,他透露了另外兩個副本和信使的存在:希特勒的陸軍副官Willy Johannmeyer,和鮑曼的副官黨衛軍Standartenführer Wilhelm Zander。Zander使用化名「Friedrich Wilhelm Paustin」旅行,不久與約翰邁耶一起在美國占領區被捕,兩份文件也隨之落入美國人手中,而一份則在英國人手中[13]

1946年1月,這些文件的文本在美國和英國的媒體上廣泛發表,但英國外交大臣歐內斯特·貝文,考慮限制對這些文件的報導和傳播,他擔心遺囑可能會成為德國人的崇拜對象。美國人不完全認同這種顧慮,相關文件仍然廣泛的散播,但美國政治同意避免進一步公佈。希特勒的遺囑和結婚證被贈送給美國總統哈里·杜魯門,一套在華盛頓國家檔案館公開展示了幾年。希特勒的遺囑和最後政治聲明原件,目前保存在馬里蘭州大學公園市國家檔案館的安全庫中[14]

後續

[编辑]

四位見證遺囑簽署過程的希特勒左右手,在希特勒自殺之後也相繼身亡,但只有戈培爾、布格多夫、克雷布斯的死亡馬上得到證實,希特勒秘書長鮑曼的死亡原因、時間地點一直沒有得到確認,疑似他的遺體在1972被發現,直到1998才確定是鮑曼本人。他可能是在從元首地堡突圍過程中,死於戰火[a]

在僅僅存在20天的弗倫斯堡政府裡,多半職務的任命都未按希特勒遺囑指示。由於戈培爾自殺,鄧尼茲元帥任命魯茨·格拉夫·什未林·馮·科洛希克為相當於總理的首席部長。由於弗倫斯堡政府之後很快被盟軍解散,遺囑的政治任命也就沒有執行的可能。許多被指定繼任的納粹領導人成為戰犯,在之後的紐倫堡大審中成為被告。卡爾·鄧尼茨元帥被判刑10年,阿圖爾·賽斯-英夸特被判死刑,並在1946年10月16日以絞刑處決。

參考文獻

[编辑]

非正式註解

  1. ^ 鮑曼參與了10個從地堡突圍的小組其中之一,他們計畫跨越史普雷河到柏林郊外。有目擊報告稱他死於魏登達默橋,從同一條路逃離的希特勒青年團領袖Arthur Axmann,曾宣稱在這個地點目擊了鮑曼死亡和他的遺體[15]

註釋

  1. ^ 1.0 1.1 1.2 Kershaw 2008,第950頁.
  2. ^ Hitler 1945a.
  3. ^ Kershaw 2008,第948, 950頁.
  4. ^ Kershaw 2008,第948頁.
  5. ^ 5.0 5.1 Hitler 1945b.
  6. ^ 6.0 6.1 6.2 Kershaw 2008,第949頁.
  7. ^ Evans 2008,第724頁.
  8. ^ Kershaw 2008,第949, 950頁.
  9. ^ Kershaw 2008,第953–955頁.
  10. ^ Whiting 1996,第98–99, 101, 127, 144頁.
  11. ^ 11.0 11.1 Lang 1979,第417頁.
  12. ^ Kershaw 2008,第946頁.
  13. ^ Eckert 2012,第46–47頁.
  14. ^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Annual Holdings Reports" (Volume 75), 13 Jun 2011
  15. ^ Beevor 2002,第383頁.

傳記

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