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王國時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王國時期古埃及的一個時期,起於公元前16世紀至前11世紀,涵蓋了第十八王朝第十九王朝第二十王朝[1][2]。此時埃及的國都已由孟斐斯移至尼羅河上流的底比斯

此時是古埃及的三大頂峰時代之一,但也是最後一個。第一個高峰來自圖特摩斯家族,最著名的對外擴張的國王是圖特摩斯三世。他的母親任內通商致富,繼位後,組編了一支强而有力的軍隊,自己做了大將,把埃及的版圖向東邊擴張到亞洲的幼發拉底河,向南邊擴張到紅海的南口。

宗教上,其建筑成就包括卢克索神庙卡纳克神庙等雄伟建筑。地方神明阿蒙地位提升,但由於教權與王權的衝突,阿肯那顿尝试推行一神论改革。但是宗教改革也帶來內部衝突,最後還是恢復了原本的多神信仰,而後埃及在霍朗赫布調理下,也重歸與他國經商貿易的緩和,再然後到拉美西斯二世又對外出兵創造另一個高峰,之後拉美西斯子孫的治理則帶來最後的輝煌。

在新王國時期的埃及幾次對外擴張勢力,重要的特徵是政治成就,强化專制集权與軍事實力,國家規模迎來了歷史最高點,但人民的精力却為戰事所消耗,文化的進步也因此遲滯,此時期之後氣數盡了,陷入內部的分裂、外部歐洲與亞洲的新興文明發展急起直追,就再也沒有輝煌的時期了。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埃]阿·费克里著,《埃及古代史》,高望之等译,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
  2. ^ 劉文鵬(2000年):《古代埃及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