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满铁图书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满铁图书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关东州租借地和南满洲铁道附属地(位于今日中国东北)设立的一系列图书馆,包括1907年建立的本馆满铁大连图书馆(今大连图书馆)、1910年建立的满铁抚顺图书馆满铁辽阳图书馆,1920年建立的满铁奉天图书馆,1931年建立的满铁长春图书馆(今长春市图书馆铁南分馆)等。

背景

[编辑]

日俄战争胜利后,日本为了管理满洲地区的特殊权益而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满铁主要运营南满洲铁道本线(原中东铁路长春到大连的部分)和安奉线,也经营抚顺、烟台的煤矿,大连、安东、营口等港口以及电气、仓储、铁道附属地的土地、住宅经营以及土木、教育、卫生等必要服务。[1]:15

满铁附属地

[编辑]

关东州面积为3,462.5平方公里,而满铁附属地在1907年4月时仅有149.7平方公里。随着土地边界的确认以及铁道的扩展,1908年时满铁附属地达到184.3平方公里。之后逐年扩大,1936年时面积为524.3平方公里。[1]:23,24

日俄战争之前满洲地区的日本人仅有数百至数千人的规模。日军占领并实施军政以后日本居民大量增加。此后从日本内地、朝鲜、台湾都持续有人迁居满洲。1908年12月末,满铁附属地居民有29,524人(其中日本人17,142人,中国人12,375人,其他国家7人)。满铁创业之时从野战铁道提理部继承的社员为职员2,180人,雇佣者4,239人,此后随着满铁事业的发展,社员也不断增加。[1]:24,25

满铁附属地的行政权中,法律裁判、外交事务由日本领事处理,军事和警察权归关东都督府,其余的行政权由满铁统括。1907年满铁设立时即成立了地方部(1908年12月至1014年5月间改为地方课)管理附属地。满铁在铁路沿线选择了15个重要的枢纽地,进行市街的规划并建设道路、上下水道、公园、市场、墓地、火葬场等。满铁设立了面向日本人的小学校和面向中国人的公学堂,以及南满医学堂满洲工业学校等学校,以及医院、图书馆、防疫设施等文化卫生设施。[1]:25

满铁的教育

[编辑]

瓦房店寻常高等小学校、大石桥寻常高等小学校、辽阳寻常高等小学校等日本人小学最初由居留民会经营,1907年10月15日转移到满铁直接管理,是为满铁办学的发端。1937年时满铁已经运营从幼稚园到大学共249所学校。满铁也着力于对中国人的教育。其中初等教育(普通学堂、公学堂)、实业学校、师范学校专为中国人设立,而进阶的专门教育、高等教育则在同一所学校招收日本人和中国人。[1]:25,26

历史

[编辑]

满洲最早的图书馆是俄罗斯东清铁道建设队于1898年在哈尔滨的铁道建设管理局内设置的阅览室,然而此后并未有显著发展。满铁在1907年4月开始运营后,在调查部设置了图书室,供社员查阅资料。调查部图书室是后来满铁大连图书馆的前身。满铁图书馆和日本国内图书馆相比,发展也是较领先的。日本国内的图书馆设立始于1899年11月公布的图书馆令,但各地图书馆的设立相对迟缓,1907年时日本国内仍有佐贺、神奈川、长崎、埼玉、岐阜等县没有公共图书馆。[1]:26,27

满铁图书馆历史分期有不同观点,例如创立期(1915年-1919年)、公共图书馆时期(1919年-1931年)、建国工作期(1931年-1937年)、社业图书馆期(1937年-1945年)。[2]:134-148而此条目目前使用以下的5个时期的划分方法。

创立期(1915年以前)

[编辑]

满铁图书馆发端于满铁调查部的图书室。满铁调查课在1907年4月设立了图书室,1908年11月订立了处理图书的规程,开始为了经营殖民地为目的收集资料。该图书室是后来的满铁大连图书馆的前身。[2]:135

满铁最早设立供社员等使用的是阅览场和巡回书库。最初的阅览场前身是大连的埠头俱乐部的埠头图书馆。埠头图书馆开设于1909年11月7日,最初属于埠头俱乐部,此后转为满铁下辖的图书阅览场。1910年时指定了各地8处阅览场作为满铁本社的设施,之后渐次增加。1914年时阅览场的情况如下表,但不包括埠头图书阅览场。埠头图书阅览场1914年时藏书4,361测,年间开馆301日,阅览人数2,604人。[1]:29-34

名称 馆藏册数 巡回册数 馆藏借出数 巡回借出数 入场人数 借书人数
沙河口图书阅览场 247 436 547 353
瓦房店图书阅览场 762 595 905 1,964 1,198 1,886
大石桥图书阅览场 925 1,059 1,321 2,759 3,700 3,446
辽阳图书阅览场 649 623 1,039 1,888 3,250 1,906
奉天图书阅览场 567 547 1,091 942 3,503 2,033
铁岭图书阅览场 348 545 911 1,546 1,376 2,135
开原图书阅览场 376 545 1,045 1,457 2,320 1,688
公主岭图书阅览场 1,585 539 2,822 2,334 3,524 2,486
长春图书阅览场 413 507 1,021 1,798 7,911 2,160
本溪湖图书阅览场 483 456 1,093 1,103 2,264 1,812
安东图书阅览场 363 708 1,208 1,847 5,323 1,832
电气游园图书阅览场 1,646 293 2,919 101

巡回书库作为图书阅览场的补充,设立于人员较为聚集的场所,例如理发店、浴室、工厂乃至面向暑假中的儿童的儿童专用巡回文库、面向海水浴和避暑游客的夏期文库等。1910年、1911年前后满铁安奉线和本线沿线多个寻常高等小学校内也设立了巡回书库贷付所。1912年在以下各地有巡回书库:熊岳城、海城、烟台、苏家屯、千金寨、昌图、四平街、桥头、草河口、鸡冠山。[1]:35,36

发展期(1915-1924)

[编辑]

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使得中国的反日活动更加激化。二十一条签订前,关东州原本的租借期限为1923年3月26日,日本尽管延长了租界期限,仍然需要缓和反日情绪,其中也包括使用义和团相关赔款进行对华的文化事业。1924年针对满铁附属地的文化教育,中国一方也加强了收回教育权、反对文化侵略的活动。[1]:43一战期间日本积极地对满洲投资发展产业,满铁建立了大量的子公司,形成了满铁康采恩。1911年时满铁的子公司为5家,满铁投资额为224万日元,而到1925年时为35家公司,726万日元。[1]:44,45

1918年满铁的第四次组织结构变更前,调查课除了各种调查以外也担任公司内部的业务检查、规则审查等,也负责提出对调查所需的图书、杂志的需求和图书保管;1918年组织结构变更后,调查部专事调查工作。此后调查课专设了资料室。而图书杂志的购买由总务部资料课负责。截至1920年3月末,总务购入西洋书籍11,000册、日本书6,684册;订阅西洋杂志27种、日文杂志130种,西洋报纸13种、日文报纸26种。其中包括世界各国的伊斯兰教相关的文献,收集于Moritz文库。[1]:53,54

满铁附属地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1917年3月末附属地人口为110,008人(其中日本人43,841人,朝鲜人444人),1924年末人口达到276,000人左右。满铁在附属地建立了各种公共设施,以奉天附属地为例,1917年以前建立的设施有奉天警察署(1913年)、南满医学堂(1914年)、邮便局、水塔(1915年)、奉天神社(1916年)等,而此后建立了公会堂、奉天剧场、西本愿寺(1919)、大和旅馆、东洋拓植支店、悦来栈(1922年)等。文化教育方面的设施包括南满中学堂(1918年)、奉天图书馆(1921年)、奉天中学校(1922年)、奉天女学校、满洲教育专门学校(1926年)等。南满中学堂设立于二十一条签订之后,是满铁附属地最早的对中国人提供教育的中学校。此后中学校、高等女学校、商业学校、矿山学校、面向中国人的商业、农业学校等,以及医科大学、工业专门学校渐次开设。1922年时满铁的日本人子弟初等学校就学率在关东州为98.57%,在满铁附属地为99.59%。1926年时满铁经营的学校有幼稚园33所、小学校34所、公学堂和日语学堂11所、实业补习学校33所、家政女学校11所、中学校5所、女学校4所、商业学校3所、矿山学校1所、农业学校2所、补助学校15所,另有满洲医科大学、满洲教育专门学校、满洲工业专门学校和南满医学堂。[1]:54,55

1918年满铁第四次组织结构变更后,地方部管辖下的图书阅览场变为图书馆。满铁开展图书展览会等活动鼓励社员和一般民众读书,各地图书馆也开展支援战地的慰问图书募集和支援震灾地区的图书捐赠活动。1922年5月随着满铁的图书馆机构改革,制定了奉天图书馆规则,1922年6月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图书馆规则改为大连图书馆规则。[1]:59

奉天图书馆

[编辑]

满铁奉天图书馆始于1910年设立的奉天图书阅览场。1915年4月18日从寻常高等小学搬迁至奉天站前的用于出租的事务所楼。1917年6月22日改称奉天简易图书馆,同年6月27日发生火灾,600册的藏书中有350册焚毁,此后在同年12月搬迁到奉天站前的共同事务所。1918年3月5日落合实担任主事,开始使用十进制分类法管理图书。1920年1月落合退职,2月10日卫藤立夫继任。奉天简易图书馆曾经是面向当地日本居民的小图书馆,1920年4月1日改为直属于地方部,与大连图书馆平级的奉天图书馆。奉天图书馆以“日满融合”相关的资料收集为目标。1922年5月满铁图书馆机构改革,订立了奉天图书馆规则,卫藤立夫担任馆长。[1]:60,61

1921年12月,位于萩町3番地的新图书馆楼完工,12月11日向日本居民开放。1924年时开始建设4层的书库,1925年6月竣工。[1]:61

哈尔滨图书馆

[编辑]

西伯利亚干涉之后,哈尔滨的日本居民增加,因而在1923年5月1日,由满铁哈尔滨事务所管理,在当地日本人居留民会建筑之内设立了哈尔滨图书馆(后来成为满铁哈尔滨图书馆埠头分馆),6月10日开馆。开馆时藏书2,768册。一直到1936年3月,满铁哈尔滨图书馆都是北满地区仅有的日本图书馆,因而哈尔滨图书馆收集有北满以及远东其他地区的资料。因为此馆是满铁图书馆中唯一不在满铁附属地的,因此长期以来不具备为满铁社员提供消遣和文化教育的功能。[1]:61,62

其他图书馆

[编辑]

阅览场时代,阅览场最初大多在小学里借用一个房间运营,此后随着藏书和读者的增加而迁移到其他建筑。1917年6月22日,依据满铁的社告,图书阅览场改为简易图书馆。简易图书馆时代也有图书馆起初设立于小学中,例如鞍山简易图书馆设立于鞍山寻常高等小学校内。截至1923年满铁的图书馆网络基本完成。[1]:62

在图书阅览场时代早期,借出图书需要购买图书带出券(每张1钱,大量购入略有优惠),1917年5月29日地方部地方课长指示设立读书会,会费每月15钱,会员可以借出图书。读书会设立之后在关东州设立了20处文库,可以调配馆藏图书。之后读书会会费改为每月30钱。[1]:62

1922年6月19日,依据满铁社告,各简易图书馆改名为图书馆。[1]:62

关东州的教育事业归关东厅管辖,满铁并没有义务为关东州民众设立、运营图书馆。然而由于满铁具有在附属地运营图书馆的业务,满铁也在大连市内设立了电气游园、北公园、沙河口、南沙河口、近江町、埠头这6个图书馆,以及大连图书馆的日出町分馆,以大连特别区公费运营。[1]:62,63

巡回书库

[编辑]

巡回书库在这一时期也有很大发展,而且随着阅览场及由来的简易图书馆的发展,在尚未有图书馆的地区的小学和车站等处设立了巡回书库来提供图书服务。此后又设立了回送规则,图书馆的书籍不仅可以调运到满铁所属铁道沿线的巡回书库,甚至还覆盖了郑家屯、洮南、吉林等非满铁车站附近的巡回书库。可以调运书籍的图书馆、书库达141所。巡回区划分为5个大区,23个小区,普通的巡回书籍依分区顺序巡回。[1]:65

满铁为了向列车旅客提供免费的书籍,也设置了列车书库。1911年时列车书库时已经有此计划,而其实施始于1915年5月15日。最初有12班列车设有列车书库,其藏书和杂志选自巡回书库,每月更换图书1至2次。该业务最初由地方课教育係管理,1916年3月1日起由奉天、长春、安东的图书阅览场与各站长协商确定书目。1917年3月5日长春、营口之间的两班列车也设置了列车书库,1918年3月开始长春至大连区间的列车也设置列车书库。1921年2月,由各列车长取代站长参与书目选择。另外,1918年2月,满铁与朝鲜线的直通运营列车也实行了列车书库制度。(即使是满铁对朝鲜铁道的委托运营结束后,直通列车的列车书库仍然继续施行。)[1]:65

战时巡回书库

[编辑]

1917年俄罗斯发生十月革命,1918年8月日本出兵西伯利亚进行干涉,满铁图书馆自此开始了战时巡回书库的业务。设立于1918年1月的大连图书馆总括沿线各馆和巡回书库的管理,也是战时巡回书库的管理者。战时巡回书库的目的是为军人提供精神慰藉,提振士气,同时也为军人提供西伯利亚、满蒙相关的知识以改善军中的生活状态。在《满洲日日新闻》、《辽东新闻》的传播下,满洲各地的日本人向图书馆捐赠图书。收集前10个批次总计11,066册(其中馆方购入图书4,646册,获赠图书6,420册),第一次发送于1918年1月,第10次发送于1919年5月。截至1919年12月,共发送书籍15,404册。官方以7分厚的木板制作长2尺2寸5分、宽1尺、高1尺5寸的书箱以运输书籍,这些木箱在抵达战场后也可以转用做弹药箱。[1]:66

人员培养和交流

[编辑]

尽管早期满铁在图书馆上投入资金有限,仍然积极招募和培养人员,希望能够超越日本图书馆界的水准。满铁在各图书馆都配备了招募自本土的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然而图书馆长的人选常常来自于满铁其他部门来的左迁者,频繁更迭。图书馆负责人的职务最初是主事,1924年12月曾一度改为馆长,但后来在地方事务所长会议上被决定改回主事,1926年10月起仅有大连、奉天图书馆的负责人称馆长,其余仍称主事。满洲国成立之后满铁随之调整机构,1933年4月各图书馆主事才重新改为馆长。满铁自1912年7月起派馆员参加帝国图书馆的讲习会。1916年起派馆员参加庆应义塾大学的讲习会。1921年起每年派一名馆员在文部省图书馆员教习所(1925年3月改名为文部省图书馆讲习所)学习。[1]:68,69

1916年4月,满铁图书馆的馆员在奉天建立了得到满铁资助的非官方研究会“南满洲书司会”,以地方科长为书司会总理,学务係主任为会长,佐竹义继为主干。主干自满铁每年领取100日元补助金,主编会刊《南满洲书司会杂志》。该会刊创刊于1916年4月,但仅发刊4期,至1917年11月的第4号。尽管该刊今短暂存在,仍然给满洲的图书馆界带来了明确的影响。[1]:71

日本图书馆协会自1906年起每年举办全国图书馆大会。至1919年时大部分在东京举办,少部分在国内图书馆发达的城市举办。1920年的第15届大会举办于京城、大连、奉天,是第一届在日本国外召开的全国图书馆大会。据1917年的资料,当时日本图书馆协会有会员583名,其中满洲、关东州地区的有17名,台湾的有4名,在协会中只占很少比例。[1]:72,73

网络化(1925年-1930年)

[编辑]

这一时期满洲地区有多个其他的铁路公司建设铁路与满铁竞争,被称为“满铁包围网”,加之这一时期世界经济不景气,导致满铁改变了殖民地经营的方针,作为日本的满蒙生命线,维护日本的权益。满铁的经营状况在1920年代较为稳定,铁道和矿山是满铁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在1929到1931年间因满铁包围网和世界经济危机,经营不利而裁员3,000人。[1]:95

1925年3月满铁结束了对朝鲜国有铁道的委托经营。1925年4月取消了原有的地方事务所,而将原来的地方事务所下辖的地方区升为地方事务所。1927年4月时地方事务所有瓦房店、大石桥、营口、鞍山、辽阳、奉天、铁岭、开原、四平街、公主岭、长春、本溪湖、安东等13处,在松树、熊岳城、盖平、海城、昌图、双庙子、郭家店、范家屯、桥头、连山关、鸡冠山等11处有地方事务所的派出所。[1]:99 ‘ 大连图书馆由柿沼介自1926年5月起担任馆长,他在任直至1940年3月。1926年10月起大连图书馆调整了组织结构。另外1926年9月起实施了大连图书馆的第3期工程,1928年12月竣工,新建了一座6层的书库,建筑面积116.23坪(約384.23平方米)。柿沼就任后举办资料展览会、名人的演讲会等活动,以鼓励满铁社员和民众读书。[1]:101,102

奉天图书馆在1926年11月也做了与大连图书馆类似的组织结构调整。1927年5月24日奉天图书馆设立了分馆八幡町图书馆。此后奉天图书馆本馆决定不再购入娱乐图书和通俗图书。1929年4月,奉天图书馆建成了4层的可藏书7万册的书库。奉天图书馆每年也召开各种展览会、演讲会、特选文库等活动以鼓励读书。[1]:103

哈尔滨图书馆1925年10月进行了内部翻修。1923年开馆时藏书2,768册,1927年3月时达10,017册,1931年3月时达21,888册。满铁在沿线其他各地也增设了图书馆和分馆。[1]:104

此外关东厅也有自己的图书馆,1918年10月关东都督府博物馆内设置了关东都督府图书阅览场,1921年时移动至关东厅博物馆本馆,1925年11月搬迁至松村町,改名博物馆图书部。1927年4月改成关东厅博物馆附属图书馆,1928年7月开始提供图书借出服务,10月在旧市街设立“带出图书派出出纳所”。1929年4月改称关东厅图书馆。[1]:109

收缩(1931年-1937年)

[编辑]

1931年九一八事变期间,关东军设立临时铁道线区指令部,由满铁社员为其工作。满铁积极为占领地区的行政和经济建设计划提案。满铁获得了原本没有日资成分的铁道的运营权,也与英国控制的北宁铁道达成使用协议,开始营运。1932年满洲国建立后实行铁道国有的国策,满铁权力协助满洲国的经济建设,包括设立了经济调查会。[1]:137,138

满铁在1930年度营收大幅缩减,1931年度甚至出现赤字。不过随着满洲国的成立,日本对满洲投资大幅增加,满铁经营情况好转。1933年,满铁的资本金从440,000,000日元增加到800,000,000日元。满铁被委托建设、运营满洲国国有铁道以及投资新设企业。1935年满洲国又收购了苏联控制的北满铁道。满铁还受朝鲜总督府委托运营北鲜铁道和港口。1936年满洲国制定了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着力于重工业发展。1937年满铁设立了子公司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此前满铁的子公司很多转为满洲重工业开发的子公司。[1]:138,139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尽管满洲整体已经被日本控制,满铁仍然积极发展附属地。1935年10月25日,满铁高层会议决定着手于将附属地的行政权转交满洲国政府。1936年4月17日确定了权力转交的具体范围,其中公学堂、日语学堂、满人补助学校等面向当地国民的学校以及公费图书馆都属需转交给满洲国的范围。而大连图书馆、奉天图书馆、大连市内的图书馆和巡回书库保留在满铁之下。1937年年11月15日,日满两国缔结了关于撤除日本在满洲国的治外法权及转移满铁附属地行政权的条约,12月1日,除(面向日本人的)教育、军事、神社等事业之外的权力全部转移给满洲国。满铁撤销了地方部,地方部社员7,000人中有800人改在满洲国政府就职,有3,800人就职于新设立的日本人教育机关。[1]:140

满铁在1936年度时有43所小学校和3所分教场、71所委托小学和1所分教场、19所朝鲜人补助学校和1所分校、7所实业补习学校、19所青年学校和7所分教场、24所幼稚园和1所分园、12所补助经营的幼稚园、10所公学校、1所日语学堂、8所满人补助学校、1所中学堂、6所中学校、7所高等女学校、2所商业学校、1所工业学校、1所农业学校、1所工业专门学校、1所医科大学、1所农业实习所、1所工业实习所、1所商业实习所、1所工业实务学校、1所教育研究所、21座通俗图书馆、2所参考图书馆。[1]:143

这一时期日本图书馆界受时局影响,更加强调服务于国策。1937年7月日中开战,8月,日本内阁通过了《国民精神总动员计划实施要纲》,9月开始实施国民精神总动员。图书馆界也在此影响下以思想引导作为读书指导的重点。[1]:145,146

满铁大连图书馆在1920年末时藏书49,952册,到1937年3月末有日文和中文书182,456册,西洋书籍(不含俄文书)30,420册。此时期大连图书馆代表性的书籍收藏有大谷文库、支那通志府县志类、支那地图类和支那回教相关书籍、古刊汉籍、欧文支那相关书籍、演剧文库、俄文图书等。大连图书馆刊行了多种图书目录,每年都举办展览会,也举行座谈会、演讲会。大连图书馆1931年6月时有职员9名、雇员4名,每年另雇10名左右的临时佣员。1936年1月修改编制,有10名事务员、8名雇员,以及18名日本人佣员、7名满洲国人佣员。[1]:148-152

满铁奉天图书馆在这一时期每年也举办各类展览会、演讲会、座谈会等。1934年时奉天图书馆有19名佣员,但职员很少。1934年5月曾申请增员18名但被否决。1936年1月修改编制,有事务员6名、雇员4名、日本人佣员20名、满洲国人佣员5名。[1]:152,153

1935年满洲国获得北满铁道,1936年4月1日,满铁哈尔滨图书馆和哈尔滨铁路图书馆合并运营。原满铁哈尔滨图书馆改为满铁哈尔滨图书馆埠头区分馆,主要作为通俗图书管。该埠头区分管在1936年10月自日本人居留民会迁出。哈尔滨铁路图书馆最早由铁路从业者在1902年3月设立,当时名为松阿里市图书馆。该图书馆最初由东清铁道经营,1905年东清铁道俱乐部成立,转由该俱乐部运营,成为俱乐部图书馆。1905至1907年曾一度在俄军指示下关闭。1907年时藏书2,500册,1925年时藏书22,000册。1925年中东铁路管理局以该俱乐部图书馆为主体,将局内分散的资料收集起来统一管理,设立了中东铁路俱乐部图书馆。1928年时转交给哈尔滨市教育厅。1928年,中东铁道、奉系政府、满铁各自出资15万、10万、5万日元建造了中东铁路俱乐部图书馆的建筑,然而此后却没有资金购置图书。1933年中东铁路改名为北满铁道,图书馆改名为北满铁路中央图书馆,此后一度被滨江省警务厅关闭并没收一部分书籍。1935年满洲国收购北满铁道,此后将北满铁路中央图书馆改名为哈尔滨铁路图书馆。[1]:153,154

消亡(1938年-1945年)

[编辑]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行,对日本而言,短期结束战争的可能性逐渐消失。满洲国的定位逐渐以军需生产为主。满铁成立初期,基于后藤新平的文装武备论,满铁是满洲经营的主导者;然而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逐渐由军部占主导,满铁退居到辅助军方工作的地位。1938到1945年,满铁的事业主要有:以满洲国有铁道为主的交通网的整备、将重工业部门转让给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设置北支事务局并协助建立华北交通株式会社、通过满洲炭矿提高煤炭产量及发展燃料、制铁等产业、设置大调查部以提高调查能力、提高战时输送能力、协助开拓事业等。[1]:223-224

日本的图书馆界进一步加强了战时精神动员的工作。1943年,基于国家总动员法,出版事业令颁布,将出版活动完全置于情报局的管制之下。满洲国在1937年设立了全国的教育制度,将精神教育和实业教育作为重点。1932年4月,日本方面设立了满洲国立奉天图书馆,7月移交给了满洲国政府。满洲国建国前,满铁以外的图书馆有省立图书馆2座、县立图书馆40余座,但藏书量不多。满洲国接受前述图书馆,又在1937年12月接受了满铁附属地的15座图书馆和3座分馆,约26万册的藏书。1939年12月,满洲国有公共图书馆71座,其中有5座图书馆有3万册以上的藏书。然而这些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功能仍然十分有限。即使在1942年文教部成立,满洲国的公立图书馆仍然发展缓慢。[1]:227-232

1937年12月以后,保留在满铁管理之下的图书馆只剩下铁道总局下辖的奉天图书馆、哈尔滨图书馆(含埠头区分馆)和调查部下辖的大连图书馆(含埠头分馆和沙河口分馆)。1942年时,奉天图书馆由铁道总局调查局管理,大连图书馆仍由调查部管理,而哈尔滨图书馆由新京支社调查局管理。这三座图书馆保留在满铁管理之下,以收集调查资料为主要目的。[1]:232-236

1945年8月,随着日本战败、满洲国灭亡,满铁图书馆和满洲国的图书馆也随之消亡。大连图书馆和满铁调查部资料室的图书一部分被苏军收缴,据说后来转交给了中国当局。有日本学者认为原本藏于大连图书馆的资料现在基本都不在使用满铁大连图书馆的内部。满铁大连图书馆的建筑后来由大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沈阳局集团大连电务段使用。奉天图书馆被沈阳铁路部门作为图书馆继续使用。旅顺图书馆后来作为宾馆使用。[1]:255,256长春市的满铁图书馆旧址曾长期由长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使用,2011年起作为长春市图书馆铁南分馆开放,藏书多为满洲国相关文献资料。[3]

各馆情况

[编辑]

以下各馆,除有明确记述的奉天、大连、哈尔滨图书馆及其分馆以外,最初称为图书阅览场,1917年6月改为简易图书馆,1922年6月19日改为图书馆,1937年12月1日转交给满洲国。[1]:288-290

  • 辽阳图书馆:1910年11月3日建立
  • 奉天图书馆:1910年11月3日建立,1920年4月1日改称奉天图书馆
  • 新京图书馆:1910年11月3日建立,最初冠名长春,1932年11月1日改名为新京图书馆
  • 瓦房店图书馆:1910年11月20日建立
  • 大石桥图书馆:1910年11月20日建立
  • 公主岭图书馆:1910年11月20日建立
  • 安东图书馆:1911年1月1日建立
  • 铁岭图书馆:1911年1月10日建立
  • 本溪湖图书馆:1912年1月1日建立
  • 开原图书馆:1912年11月10日建立
  • 伏见台图书馆(大连):1913年6月3日建立,最初是电气游园新闻杂志阅览场,1915年7月改名电气游园图书阅览场,1928年11月1日改名伏见台图书馆,1933年6月21日改名伏见台儿童图书馆,1937年12月转移给满铁地方部残务整理委员会
  • 沙河口图书馆(大连):1914年7月1日建立
  • 营口图书馆:1915年5月8日建立,最初是大石桥图书阅览场营口分室,1918年4月7日成为营口简易图书馆
  • 抚顺图书馆:1915年7月1日建立
  • 日本桥图书馆(大连):1915年9月1日建立,最初为北公园图书阅览场,1926年4月2日改为日本桥图书馆,1937年12月转移给满铁地方部残务整理委员会
  • 四平街图书馆:1916年10月20日建立
  • 近江町图书馆(大连):1915年12月1日建立,1937年9月1日移交满铁总裁室福祉课
  • 大连图书馆:1918年1月15日建立,初名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图书馆,1922年6月8日改为大连图书馆,1937年12月转交给满铁产业部
  • 鞍山图书馆:1919年4月10日建立
  • 埠头图书馆(大连):1919年9月10日建立,1937年12月1日成为大连图书馆埠头分馆
  • 哈尔滨图书馆:1923年5月1日建立,6月10日开馆
  • 埠头图书馆日出町分馆:1923年6月12日建立,1937年12月1日移交满铁总裁室福祉课
  • 南沙河口图书馆(大连):1923年11月1日建立,1937年9月1日移交满铁总裁室福祉课
  • 奉天八幡町图书馆:1927年5月24日建立
  • 安东图书馆鸡冠山分馆:1927年10月20日建立,初名安东图书馆鸡冠山阅览场,1934年5月改名安东图书馆鸡冠山分馆
  • 抚顺图书馆千金寨分馆:1927年12月建立
  • 大石桥图书馆海城分馆:1929年10月25日建立
  • 奉天八幡町高千穗分馆:1934年3月16日建立
  • 苏家屯图书馆:1934年11月17日建立,1937年9月1日移交满铁总裁室福祉课
  • 新京图书馆范家屯分馆:1935年4月8日建立
  • 新京图书馆白菊町分馆:1935年5月16日建立
  • 旅顺图书馆:1918年10月建立,初名关东都督府图书阅览场,1925年11月改为关东厅博物馆图书部,1927年4月改为关东厅博物馆附属图书馆,1929年4月改为关东厅图书馆,1934年12月26日改为旅顺图书馆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村上美代治. 歴史の中の満鉄図書館. 村上美代治. 1999-11 (日语). 
  2. ^ 2.0 2.1 小黒浩司. 図書館をめぐる日中の近代: 友好と対立のはざまで. 青弓社. 2016-04-13. ISBN 978-4787200594 (日语). 
  3. ^ 吉林广播电视台. 长春满铁图书馆旧址:数卷残书香篆息. 腾讯网. [2022-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