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特雷維噴泉

坐标41°54′3″N 12°28′59″E / 41.90083°N 12.48306°E / 41.90083; 12.4830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特雷維噴泉
Fontana di Trevi
特雷維噴泉
概要
類型雕塑[*]旅遊景點噴泉
建築風格巴洛克建筑
地點 義大利羅馬
地址Piazza di Trevi, Roma
坐标41°54′3″N 12°28′59″E / 41.90083°N 12.48306°E / 41.90083; 12.48306
高度
高度26.3公尺
技术细节
材料Roman travertine[*]卡拉拉大理石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尼古拉·萨尔维[*]Giuseppe Pannini[*]
网站
http://www.trevifountain.net/
地圖
地图

特雷維噴泉義大利語Fontana di Trevi),俗称许愿池,是一座位於義大利羅馬特雷维區的噴泉,也是羅馬的地標之一。噴泉建成於1762年,高26.3公尺,寬49.15公尺,是羅馬最大的巴洛克風格噴泉。遊客通常會在此地許願,因為相傳羅馬帝國軍團士兵出征前會在此投下硬幣祈願能凱旋歸來。

1629年之前的特雷維噴泉

[编辑]

特雷維噴泉原先位在三條道路的交匯處[1],也是羅馬高架渠水道處女水道橋(Acqua Vergine)的終點[2],這些水道是古羅馬時代負責運送飲用水的管線。據說在公元前19年,一位羅馬技師為了幫助一位少女,從13公里外將飲用水引入這個地區,這條水道因此被稱為處女水道橋。而處女水道橋也將乾淨的水源引入瑪爾庫斯·維普撒尼烏斯·阿格里帕浴場,並且被羅馬人使用超過400年的時間[3]

第一次羅馬圍城戰在538年爆發後,附近的水道遭到破壞,影響到附近居民的生活。

隨著15世紀文藝復興運動的展開,羅馬人的建築風格得到復興,因此開始在水道的終點建造壯麗的噴泉。教宗尼閣五世在1453年完成處女水道橋的修復工作,建築師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並且建造一個簡單的池子,表示這裡是水的匯集處[4]

目前的特雷維噴泉

[编辑]

委任、設計及建造

[编辑]
1908年的特雷維噴泉

教宗烏爾巴諾八世在1629年認為當時的噴泉並不夠華麗,於是濟安·貝尼尼設計新的噴泉。但是在烏爾巴諾八世死後,這項計畫遭到終止。所以貝尼尼最後只把特雷維噴泉轉向奎里納爾宮的方向,因為教宗可以從這裡觀賞。

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保存了許多未實現的特雷維噴泉設計,其中包括皮埃特羅·達·科爾托納、Nicola Michetti[5]、Ferdinando Fuga[6]法國埃德姆·布沙東(Edmé Bouchardon)[7]等人的設計。

巴洛克藝術興盛時期,建築物、噴泉(甚至包括西班牙階梯)的設計競賽蔚為風潮。教宗克勉十二世在1730年任命尼古拉·莎維(Nicola Salvi)重新設計特雷維噴泉[8],工程始於1732年。尼古拉·莎維於1751年去世後,建築師喬凡尼·帕尼尼(Giovanni Paolo Pannini)接續他的工作。他根據計劃,完成羅馬執政官瑪爾庫斯·維普撒尼烏斯·阿格里帕及羅馬處女「特雷維」的雕像。到1762年全部完工時,克勉十二世也已離世。隨後,伯拉奇(Pietro Bracci)雕塑的海神便設立在噴泉的正中央。

整修

[编辑]

特雷維噴泉曾在1998年重新整修,雕像與牆壁被重新粉刷,並且裝上新的抽水馬達。

雕像

[编辑]

特雷維噴泉的後側是波利宫,並是呈現神話故事科林斯柱式大柱式牆面。海神宮的中央是駕馭飛馬戰車的海神,左右側則是豐裕與健康女神,海神的下方則是海之信使特里同,外觀並顯現出類似凱旋門的模樣。

夜晚的特雷維噴泉

投擲錢幣

[编辑]

羅馬军团士兵出征前會在此投下硬幣祈願能活著回來。因此投下一枚硬幣寓意重回羅馬。根據電影羅馬之戀》(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 的劇情,據說如果人們投擲兩枚錢幣在特雷維噴泉的話,學業和工作則會順順利利;如果投擲三枚錢幣的話,則至少會結婚或離婚。

每天大約有3,000歐元的錢幣投進特雷維噴泉,這筆錢會用作冿貼羅馬一間做窮人生意的超級市場。不過,經常有人嘗試從噴泉裏偷取錢幣[9]

參考資料

[编辑]
  1. ^ Though other etymologies have been suggested, this is the straightforward modern etymology adopted by Pinto 1986 and others.
  2. ^ The technical Italian term for such a "terminal fountain" is a mostra ("display"): Peter J. Aicher, "Terminal Display Fountains ("Mostre") and the Aqueducts of Ancient Rome" Phoenix 47.4 (Winter 1993:339-352).
  3. ^ Pintochs. I and II.
  4. ^ Hanns Gross, Rome in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the Post-Tridentine syndrome and the ancien régim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28.
  5. ^ John A. Pinto, "An Early Project by Nicola Michetti for the Trevi Fountain" The Burlington Magazine 119 No. 897 (December 1977:853-857)
  6. ^ Pinto, John; Elisabeth Kieven. An Early Project by Ferdinando Fuga for the Trevi Fountain in Rome. The Burlington Magazine. December 1983, 125: 746–749, 751. 
  7. ^ Pinto 1986. Bouchardon's drawing is conserved in the Musée Vivènal, Compiègne.
  8. ^ Gross, Hanns. Rome in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the Post-Tridentine syndrome and the ancien regim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8. ISBN 0521372119. 
  9. ^ http://news.bbc.co.uk/2/hi/europe/6188052.s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News. Trevi coins to fund food for poor.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