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相濫摻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相濫摻話
菲律賓混合福建話
Saⁿ-lām-chham-ōe
母语国家和地区菲律賓
区域大馬尼拉(集中於岷倫洛區
族群菲律賓華人
母语使用人数
大於10萬人(1945年至今)
語系
混合福建話
  • 相濫摻話
文字無,為口語語言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無,菲律賓少數族群語言
承认少数语言無,少數族群語言宿霧都會區英语Metro Cebu,
巴科洛德都會區英语Metro Bacolod,
伊洛伊洛省
語言代碼
ISO 639-3
相濫摻話使用區域分布圖
本条目包含国际音标符号。部分操作系统浏览器需要特殊字母与符号支持才能正確显示,否则可能显示为乱码、问号、空格等其它符号。

相濫摻話白話字Saⁿ-lām-chham-ōe;英語:Hokaglish臺羅Sann-lām-tsham uē),閩南語文意為「混合語」,別名菲律賓混合福建話Philippine Hybrid Hokkien),主要是福建閩南話他加祿語菲律賓語)和英語等三種語言接觸所形成的口頭語言,也受到其他語言如粵語西班牙語等少量的影響[1][2]。使用族群為菲律賓華人。相濫摻話在包括企業、學術機構、餐館、宗教機構、電話通信和房仲等許多領域都有一定的使用度[2]。這是使用者生活在家庭、學校和廣大菲律賓社會等環境所形成的語言。在年輕世代中,這種語言之間的轉換現象愈明顯[3]

用法

[编辑]

相濫摻話通常在一些菲律宾华人或华裔菲律宾人中使用,他们通常也能流利使用塔格利语(Taglish),并能一定程度地流利菲律宾闽南语,相濫摻話 用于各种公司、学术机构、餐馆和宗教机构,特别是在马尼拉大都会或任何有华人的地方。有人指出,这是由于必须在家庭、学校和菲律宾社会范围内掌握所有三种语言的结果,尽管这种形式的混合被菲律宾华人普遍使用。语言转换或混合在菲律宾华人的年轻一代中尤其流行,例如 X 一代和千禧一代。[4]

通常,老一辈的菲律宾华裔通常以菲律宾闽南语作为第一语言,例如沉默的一代、婴儿潮一代和一些 X 一代,通常使用闽南语汉语句子结构作为基础,同时注入英语和他加禄语单词,而年轻一代则通常使用闽南语汉语句子结构作为基础,同时注入英语和他加禄语单词以他加禄语和/或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人,例如 X 一代、千禧一代以及一些婴儿潮一代和 Z 一代,使用菲律宾语/他加禄语句子结构作为基础,同时在句子中注入他们知道的少数闽南语术语,与使用塔加拉族语语法和句法的塔格利什类似,倾向于通过结合闽南语术语来进行代码混合,就像对待菲律宾语/塔加拉族语单词一样。[5]

地区

[编辑]

相濫摻話是一种涉及菲律宾闽南语、他加禄语和英语的混合语。相濫摻話与塔格利语(Taglish)(他加禄语和英语的混合)有相似之处,都是马尼拉大都会及其周边地区日常使用的语言。

在菲律宾的其他省份/地区,也使用菲律宾闽南语和英语进行类似的混合使用,使用其他区域语言代替他加禄语或与他加禄语一起使用,例如宿雾语-米沙鄢語(Cebuano Bisaya) (类似于比格利语 Bislish)、希利蓋農語(伊隆戈语Hiligaynon/Ilonggo、伊洛卡诺语Ilocano、比科爾語Bikolano、瓦瑞語Waray、邦板牙語Kapampangan、邦阿西楠語Pangasiense 等,

  • 宿务都市区(Metro Cebu),菲律宾闽南语、宿务语-米沙鄢語(Cebuano Bisaya)、菲律宾英语的混合语
  • 达沃市和卡加延德奥罗市(Metro Davao and Cagayan de Oro),菲律宾闽南语、宿雾语-米沙鄢語、他加禄语、菲律宾英语的混合语
  • 伊洛伊洛市和巴科洛德市(Iloilo and Bacolod),菲律宾闽南语、希利蓋農語(伊隆戈语)Hiligaynon (Ilonggo)和菲律宾英语的混合语
  • 美岸市和碧瑶市(Vigan and Baguio),菲律宾闽南语、伊洛卡诺语(Ilocano)和菲律宾英语的混合语
  • 那牙市(Naga),菲律宾闽南语、中比科爾語(Central Bikolano)和菲律宾英语的混合语
  • 三宝颜市(Zamboanga),菲律宾闽南语、查瓦卡诺语(Chavacano)、菲律宾英语的混合语,有时还使用宿务语或他加禄语

參考文獻

[编辑]
  1. ^ Wong Gonzales, Wilkinson Daniel. The language ecology of post-colonial Manila and Hokaglish. 16 November 2016 [2018-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通过ResearchGate. 
  2. ^ 2.0 2.1 Wong Gonzales, Wilkinson Daniel. Exploring trilingual code-switching: The case of ‘Hokaglish’ (PDF Download Available). May 2016 [2016-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通过ResearchGate. 
  3. ^ Zulueta, Johana. I "Speak Chinese" but..." Code switching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Chinese Filipino Youth. www.revistas.usp.br. [2017-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1). 
  4. ^ Zulueta, Johana. I "Speak Chinese" but..." Code switching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Chinese Filipino Youth. www.revistas.usp.br. [2017-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1). 
  5. ^ Palanca, Ellen 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Philippines and Malaysia* (PDF). Asian Studies. 2002, 38 (2): 32 [2024-07-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8-17) –通过Asian Studies: Journal of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sia. 

參閲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