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毋潜
外观
简介
[编辑]生卒年均不詳,因排行第三,又稱綦毋三。早年游学长安,應舉不第,返鄉。[4]开元十四年(726年),中严迪榜进士,與崔國輔、儲光羲同榜。开元十五年(727年)任秘书省校书郎。[5]一度歸隱虔州。[6]
天寶五载(748年)授宜寿(今陕西周至)縣尉。[7]入京擔任为集贤待制,被授职右拾遗。[3]
天寶十三载(754年)入集贤院,迁广文博士。[8]终官著作郎。[9]
安史之乱爆发后,避居淮上(淮河流域),其後事蹟失考。[10]
與张九龄、王维、李颀、储光羲、韦应物時有唱和。[11]綦毋潜的作品主要描写山水田园风光和佛道禅学,被认为是当时南方诗人的山水田园诗最高水平。[3]殷璠《河岳英灵集》稱:“举体清秀,萧萧跨俗”。[3]《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一卷二十六首。[3]
参考文献
[编辑]- ^ 複姓「綦毋」,【綦毋】音同「棋蕪」
- ^ 唐代《元和姓纂》、南宋《直斋书录解题》等皆稱其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元代《唐才子傳》引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之“綦毋潜”条云:“荆南分野,数百年来,独秀斯人”。
- ^ 3.0 3.1 3.2 3.3 3.4 彭定求. 《全唐诗》.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11. ISBN 9787101017168.
- ^ 王维有《送綦母潜落第还乡》。
- ^ 《宝刻丛编》卷一四苏州载《唐重建龙兴寺碑》,唐房琯撰序,綦毋潜撰铭。又據《全唐文·卷三三二》錄有綦毋潜《龙兴寺碑铭》及房琯《龙兴寺序》稱此碑撰於开元十七年,《吴郡志》卷一三提到碑銘署名“秘书省校书郎綦毋潜铭”。
- ^ 高适有《题綦毋校书所居》詩云:“常称挂冠吏,昨日归沧州。行客暮帆远,主人庭树秋。”
- ^ 李颀《寄綦毋三》云:“新加大邑绶仍黄,近与单车去洛阳。”
- ^ 《玉海》卷一一二引《集賢注記》:天寳十三載八月,楊沖、綦母潛遷廣文博士。同書卷一六五引《集賢注記》:“天寳十三載八月戊申,綦母潛遷廣文博士。”
- ^ 《新唐书·艺文志》载:“潜字孝通,开元中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右拾遗,终著作郎。”
- ^ 《唐才子传》载:“后见兵乱官况日恶,挂冠归隐江东别业。王维有诗送之曰:‘明時久不违,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一时文士咸赋诗祖饯,甚荣。”韦应物有《和李二主薄寄淮上綦毋三》。
- ^ 张九龄有《在洪州答綦毋学士》《同綦毋学士夜闻雁》、王昌龄有《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高适有《题綦毋校书所居》、王维有《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李颀有《送綦潜三谒房给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