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周
谯周(199年—270年)[1],字允南,巴蜀巴西西充(今四川南部县)人,蜀汉学者。
生平
[编辑]譙周幼贫喪父,与母、兄同居。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為蜀地大儒之一,先前以杜瓊為師,日後譙周門下有陳壽、羅憲、文立、李密、杜軫等學生。
诸葛亮做益州牧时,任命他做劝学从事[3]。诸葛亮死后,谯周前往奔丧,虽然朝廷随后下诏禁止奔丧,但谯周仍因行动迅速而得以到达。劉禪立太子劉璿時任命他为太子僕、調令家令,之後升任中散大夫、光禄大夫。
延熙二十年(257年),魏國將領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抗司馬昭,姜維趁機出兵秦川,譙周見姜維連年北伐而虛耗蜀漢國力,因而不滿,著《仇國論》力陳姜維北伐師旅數出之失弊。
炎兴元年(263年)魏入侵蜀漢,他劝后主刘禅投降。当时有人建议刘禅投奔东吴或南中,谯周说,寄居东吴就不可能再称帝了,只能对吴称臣,东吴不可能消灭曹魏,将来魏灭吴,刘禅便要二次受辱,与其称臣弱国不如称臣强国,与其二次受辱不如一次;如果投奔南中应该早做准备,如今危急,人心无法保证。又有大臣认为不能保证刘禅投降后能被礼遇,谯周说东吴尚在,形势迫使邓艾不得不接受刘禅的投降并礼遇,如果曹魏不裂土以封刘禅,自己会去曹魏的都城引用古人的道义力争。大臣们不能驳倒。刘禅投降后,谯周被封为阳城亭侯,迁任骑都尉、散骑常侍。
265年,文立拜訪譙周。譙周因病說話不清楚,於是寫上:「典午忽兮,月酉沒兮。」典午指的是司馬,月酉代表八月的時候,結果司馬昭果真在八月時病逝。
蜀亡後,晉朝的益州刺史董榮對其相當敬重,曾掛其圖像於州學並令從事李通頌之。[4]
逸聞
[编辑]- 譙周曾寫〈古史考〉一文,其中一段附於《史記·魏世家》中,該段認為戰國魏滅於秦的原因是因為「有賢不用」,似乎是暗諷蜀漢政府用人不當。[5]
- 譙周曾對其門生陳壽說過:「你必然會以才學成名,不過也一定會受到詆毀挫折,這卻並非甚麼不幸的事情。你最好還是多加謹慎吧。」結果陳壽果然因著作《三國志》而成名,但在仕途上卻屢次遭受議論和貶職,就如譙周當初的預言一樣。因此,陳壽雖然後來再被擢升為太子中庶,卻沒有前往應職。[6]
文学形象
[编辑]在《三國演義》中,譙周多以星相家和反戰者的角色出現。
- 第65回隨劉璋投降劉備。
- 第80回諸葛亮和譙周商議勸劉備即帝位。
- 第91回諸葛亮準備北伐,譙周以天文勸阻諸葛亮不被接納。
- 第102回再勸阻諸葛亮停止北伐,仍不被接納。
- 第105回譙周觀星看出諸葛亮逝世,報告劉禪。
- 第112回姜維準備北伐,譙周作《仇國論》勸阻不被接納。
- 第115回再次勸阻姜維仍不被接納。
- 第118回魏軍迫近,勸劉禪投降魏國。
- 第119回隨劉禪降魏。
著作
[编辑]《仇國論》:用因餘和肇建兩國的紛爭,由古喻今,提及周文王,勾踐以穩定而以小勝強,漢太祖處亂世而張良以速戰戰勝項羽。認為蜀漢當時應與民休息,減少用兵等時機成熟再北伐。
撰《古史考》、《蜀本纪》、《论语注》、《五经然否论》等,均佚。
評價
[编辑]- 《蜀記》記載譙周初見諸葛亮時,被旁人嘲笑,因此諸葛亮聽到告狀後說:「孤尚不能忍,況左右乎!」
- 楊戲:「吾等後世,終自不如此長兒也。」
- 陳壽:「研精《六經》,尤善書札,頗曉天文,而不以留意;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視也。身長八尺,體貌素樸,性推誠不飾。無造次辯論之才,然潛識內敏。」「譙周詞理淵通,為世碩儒,有董、揚之規,郤正文辭燦爛,有張、蔡之風,加其行止,君子有取焉。二子處晉事少,在蜀事多,故著於篇。」
- 孫綽:「譙周說後主降魏,可乎?曰:自為天子而乞降請命,何恥之深乎!夫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先君正魏之篡,不與同天矣。推過於其父,俛首而事讎,可謂苟存,豈大居正之道哉!」
- 孫盛:春秋之義,國君死社稷,卿大夫死位,況稱天子而可辱於人乎!周謂萬乘之君偷生苟免,亡禮希利,要冀微榮,惑矣。且以事勢言之,理有未盡。何者?禪雖庸主,實無桀、紂之酷,戰雖屢北,未有土崩之亂,縱不能君臣固守,背城借一,自可退次東鄙以思後圖。是時羅憲以重兵據白帝,霍弋以強卒鎮夜郎。蜀土險狹,山水峻隔,絕巘激湍,非步卒所涉。若悉取舟楫,保據江州,徵兵南中,乞師東國,如此則姜、廖五將自然雲從,吳之三師承命電赴,何投寄之無所而慮於必亡邪?魏師之來,褰國大舉,欲追則舟楫靡資,欲留則師老多虞。且屈伸有會,情勢代起,徐因思奮之民,以攻驕惰之卒,此越王所以敗闔閭,田單所以摧騎劫也,何為匆匆遽自囚虜,下堅壁於敵人,致斫石之至恨哉?葛生有云:「事之不濟則已耳,安能復為之下!」壯哉斯言,可以立懦夫之志矣。觀古燕、齊、荊、越之敗,或國覆主滅,或魚縣鳥竄,終能建功立事,康復社稷,豈曰天助,抑亦人謀也。向使懷苟存之計,納譙周之言,何邦基之能構,令名之可獲哉?禪既闇主,周實駑臣,方之申包、田單、范蠡、大夫種,不亦遠乎!
家庭
[编辑]父
[编辑]- 譙𡸫,譙周年幼的時候離世。
子
[编辑]孫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三國志·蜀書·譙周傳》
- 易中天『品三國』第42集談譙周誤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三國志·譙周傳》(泰始)五年,予常為本郡中正,清定事訖,求休還家,往與周別。周語予曰:「昔孔子七十二、劉向、楊雄七十一而沒,今吾年過七十,庶慕孔子遺風,可與劉、楊同軌,恐不出後歲,必便長逝,不復相見矣。」疑周以術知之,假而此言也。六年秋,為散騎常侍,疾篤不拜,至冬卒。
- ^ 《三國志·楊戲傳》又時人謂譙周無當世才,少歸敬者,唯戲重之,嘗稱曰:「吾等後世,終自不如此長兒也。」有識以此貴戲。
- ^ 《三國志·先主傳》誤將譙周為劉備稱帝時之劝学从事,但譙周應至建興中受諸葛亮邀出仕。據《華陽國志校補圖注》原文之譙周應為周群之誤。
- ^ 《三國志 蜀書 譙周傳》引《益部耆舊傳》曰:益州刺史董榮圖畫周像於州學,命從事李通頌之曰:「抑抑譙侯,好古述儒,寶道懷真,鑒世盈虛,雅名美跡,終始是書。我後欽賢,無言不譽,攀諸前哲,丹青是圖。嗟爾來葉,鋻茲顯模。」
- ^ 譙周 〈古史考〉:以予所聞,所謂天之亡者,有賢而不用也;如用之,何有亡哉?使紂用三仁,周不能王,況秦虎狼乎?
- ^ 《晉書·陳壽傳》:張華將舉壽為中書郎,荀勖忌華而疾壽,遂諷吏部遷壽為長廣太守。辭母老不就。杜預將之鎮,復薦之於帝,宜補黃散。由是授御史治書。以母憂去職。母遺言令葬洛陽,壽遵其志。又坐不以母歸葬,竟被貶議。初,譙周嘗謂壽曰:「卿必以才學成名,當被損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壽至此,再致廢辱,皆如周言。後數歲,起為太子中庶子,未拜。
- ^ 《三國志·譙周傳》:周三子,熙、賢、同。少子同頗好周業,亦以忠篤質素為行,舉孝廉,除錫令、東宮洗馬,召不就。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