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ᠹᠦᠰᠢᠨ ᠤ
ᠮᠣᠩᠭᠣᠯ
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
ᠵᠠᠰᠠᠬᠤ
ᠰᠢᠶᠠᠨ

阜新县阜蒙县
自治县
大板镇海棠山喇嘛庙
大板镇海棠山喇嘛庙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在阜新市的位置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在阜新市的位置
坐标:42°03′17″N 121°44′19″E / 42.0547°N 121.73868°E / 42.0547; 121.73868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辽宁省阜新市
政府駐地阜新镇
下级行政区
36
面积
 • 总计6,217.89 平方公里(2,400.74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545,749人
 • 密度87.8人/平方公里(227人/平方英里)
 • 城镇146,325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123100
電話區號0418
車輛號牌辽J
行政区划代码210921
網站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语ᠹᠦᠰᠢᠨ ᠤ
ᠮᠣᠩᠭᠣᠯ
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
ᠵᠠᠰᠠᠬᠤ
ᠰᠢᠶᠠᠨ
西里尔字母Фүшиний Монгол өөртөө засах шянь),简称阜蒙县阜新县,是辽宁省阜新市下辖的一个自治县。清代为土默特左翼旗,别称为“蒙古贞”。自治县政府駐阜新镇文化路东65号。

历史

[编辑]
海棠山摩崖造像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早在76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由于地处边塞地区,只有少数年代归中原王朝直辖,多数年代是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管辖地。

西周东周春秋时期,有山戎东胡人活动于此。

东周战国时期,今县境属燕国境,介于辽西辽东两郡之间。

秦代,秦初县境分属辽东、辽西郡、燕长城以北为东胡辖地。

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今县境属饲奴地。

西汉初期,属匈奴地,元鼎四年(公元前119年)为汉属塞地。

东汉时期,属幽州刺史部,后属东部鲜卑辖地。

三国时期,属鲜卑柯比能部辖地。

西晋时期,属鲜卑慕容部。

东晋十六国时先后为前燕、前秦、后燕、北燕等几个更替的割据政权占据。

南北朝时期,今县境属契丹辖地。

隋代,今县境北部属契丹辖地,南部属隋王朝燕郡

唐代,今县境北部属契丹辖地,南部属唐河北道北部的营州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朝在契丹驻牧地区设置松漠都督府,今县境北部为其所辖,南部仍属营州。

辽代,今县境属辽国上京道辖。

金代,今县境南部小部分地区归东京路广宁府辖。北部属懿州管辖。

元代顺元年(公元1330年),今县境南部属广宁府路,其余地区属辽阳行省辽阳路。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在懿州置广宁后屯卫,隶辽东都指挥使司、辖今县境大部。正统景泰年间,蒙古兀良哈三卫朵颜卫福余卫泰宁卫)受粗侵逼南移,今县境属泰宁卫辖地,隶属努儿干都指挥史司

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在今县境内设置土默特左翼旗,后隶属卓索图盟乾隆三年(1738年),设塔子沟厅(治所今凌源)。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由塔子沟厅析置三座塔厅(治所今朝阳),并于鄂尔土板(今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乡境内)设巡检门,管理土默特左翼旗的汉民事务。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三座塔厅为朝阳县,土默特左旗的汉民事务朝阳县管理。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由朝阳县析置阜新县,县衙设在原鄂尔土板巡检衙门。以“物阜民丰,焕然一新”语意, 取“阜新”二字为县名。土默特左翼旗与阜新县并存,实行蒙汉分治。光绪三十年(1904年),朝阳县升为朝阳府,阜新县隶属朝阳府。宜统三年(1911年)县治移至水泉(今城区街道办事处)。

民国初期仍延续清末建置。1933年,日本侵略阜新,日伪当局于1940年1月日由阜新县境划出新邱长营子、米家窑、海州孙家湾阜新镇等地置阜新市。同时,废除蒙汉双重行政体制,去县存旗, 旗驻地由王府迁至阜新镇。旗仍隶属伪锦州省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阜新县政府于1945年9月成立。驻今城区街道办事处。1946年3月,阜新县政府改为阜新县土默特左旗联合政府(简称阜土联合政府)驻平安地。1946年4月21日,阜新县与彰武县合并,成立阜彰土苏(阜新县彰武县土默特左旗苏鲁克旗)联合政府驻哈尔套,隶辽西(后改辽吉)省。1947年1月,改隶辽北省。是年9月,撤销阜彰土苏联合政府,恢复阜土联合政府,仍隶辽北省。1948年3月,在北票阜新义县边境地区成立北阜义县土中左旗联合政府,隶属冀热辽办事处,今县境蜘蛛山伊吗图佛寺卧风沟王府红帽子七家子等地为其所辖。1949年5月,撤销此县级行政建制。

民国35年(1946年)1月,国民党占据阜新市区和阜新县部分地区,成立阜新市、县政府。

1947年7月,国民党将阜新市和阜新县合并为阜新县、县旗并存。阜新县驻地由阜新镇迁至海州,土默特左旗驻今城区街道办事处。旗、县均隶属于热河省

1948年3月18日,阜新全境解放,国民党阜新县、土默特左旗政权垮台。阜土联合政府移至阜新镇,隶辽北省,1949年4月21日,辽北省与辽西省合并为辽西省,阜土联合政府隶辽西省。是年5月9日,阜土联合政府改称为阜新县政府,8月9日,又改称为阜新县人民政府。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阜新县隶属辽西省。1954年6月19日,辽东辽西两省合并为辽宁省,阜新县隶辽宁省

1956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辽宁省设置4个专区,阜新县属锦州专区管辖。

1957年10月1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58次会议批准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撤销阜新县、设置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报告。1958的4月7日正式成立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959年1月5日,实行市管县体制,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划归阜新市领导。 [2]

行政区划

[编辑]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32个、3个[3]

城区街道、​阜新镇、​东梁镇、​佛寺镇、​伊吗图镇、​旧庙镇、​务欢池镇、​建设镇、​大巴镇、​泡子镇、​十家子镇、​王府镇、​于寺镇、​富荣镇、​新民镇、​福兴地镇、​平安地镇、​沙拉镇、​大固本镇、​大五家子镇、​大板镇、​招束沟镇、​八家子镇、​蜘蛛山镇、​塔营子镇、​扎兰营子镇、​七家子镇、​红帽子镇、​紫都台镇、​化石戈镇、​哈达户稍镇、​老河土镇、​太平镇、​卧凤沟乡、​苍土乡、​国华乡和泡子农场。

人口和民族

[编辑]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现有总人口545749人(2020年),蒙古族人口13998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9%,县域内有7个蒙古族聚居地乡镇,分别是佛寺镇、大板镇、大巴镇、王府镇、沙拉镇、大五家子镇、于寺镇。[4]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群众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讯联络以及社会交往中,通用汉语文,同时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参与国家大事,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方事务,自治县成立有蒙古语文工作机构。按规定县内各级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交通运输等单位的印章和牌匾,一律用蒙汉两种文字刻写;县内重要会议、重要文件,要用蒙汉两种文字印发。参加会议可运用本民族语言座谈讨论;在司法活动中,少数民族可以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为更好地提高蒙古族群众和干部的蒙古语文水平,利用自学和集中上课方式,自治县举办不同类型的蒙文学习班。自治县鼓励各民族干部互相学习兄弟民族语言文字,对于坚持学习蒙文蒙语的干部给予奖励。县内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也都受到应有的尊重。[5]

教育

[编辑]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60所,其中高中6所,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小学28所,职业教育中心1处,教育服务中心1处,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国办幼儿园3所。全县有教职工6663名,在校生45969名,教学班1222个。全县中小学校园占地面积239.18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85.95万平方米。

义务教育学校营养餐覆盖率达到100%,维修校舍33所,改造操场3.3万平方米,投资4104万元启动实施蒙古族高级中学生活保障设施项目。阜蒙县高级中学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复核。阜蒙县师生在中国无人机大赛、辽宁省体育技能大赛等赛事斩获佳绩,阜蒙县蒙古族实验小学荣获辽宁省省级冰雪进校园先进单位,阜蒙县教育局获评辽宁省文明单位。[6]

名人

[编辑]

詳見阜新人分類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历史沿革. 
  3. ^ 2023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4. ^ 阜蒙县概况-县域人口. 
  5. ^ 阜蒙县人口与民族情况介绍. 阜蒙县政府网站. [2020-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6. ^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教育事业.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