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陈凤祥碉楼

坐标28°14′01″N 121°17′48″E / 28.23372°N 121.29671°E / 28.23372; 121.2967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8°14′01″N 121°17′48″E / 28.23372°N 121.29671°E / 28.23372; 121.29671 陈凤祥碉楼是一座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玉环市县级市,由台州市代管)的碉楼,坐落在该市的楚门镇三联村小塘自然村,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玉环碉楼群之一。这座碉楼是当地开明绅士陈凤祥为防御土匪而建造的。

历史背景

[编辑]

玉环地处海岛,地理位置偏僻[1]朝至朝,因倭寇扰边,玉环全境陆续被迁弃;后于1728年建置玉环厅,玉环始有独立建制[2]。玉环厅首任同知张坦熊,他招来邻近各县居民、游民五万余人,垦地六七万亩[3]。经过两百年的发展,玉环农村地区出现贫富差距[1]。在冷兵器年代终结后,火器的使用逐渐广泛,盗匪对子弹等的使用对民众特别是富绅生命造成更大的威胁。民国年代,沿海匪患猖獗,民众尤其是富绅出于自卫,纷纷修建了碉楼这种堡垒式的建筑物[4]。这座碉楼是当地开明绅士陈凤祥为防御土匪而建造的[5],建于民国廿九年(1940年)[6]

建筑结构

[编辑]

该碉楼坐北朝南,南偏东20度。占地面积为62.37平方米。为石木结构,共三层,每层高约7米,下宽上收,原以木楼梯连接各层。为石、木结构, 外部墙体用毛石垒砌而成,墙宽为0.9米,厚实坚固。碉楼样式中西结合,融合了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墙体上开有灰塑精美的拱券形窗户,上方嵌有葵花图案等木雕,木雕上饰有皇冠形的图纹。墙面分布有多个射击孔及用于向下射击的外凸建筑体。[5][7]底平面为8.1×7.7米的近似正方形,小青瓦四坡顶,墙体下宽上敛,每面墙体从二层到三层每层都开有一排两个窗户,每面墙第三层的中间位置都建有外凸的鼻子浩型[6]

现状

[编辑]

1949年解放军占领玉环后,该碉楼被没收充公[6],成为政府办公及生活场所,后被闲置至今。至2011年时,碉楼外部轮廓保存良好,但内部木楼板、楼梯等楼层设施损毁失修。[5]2011年1月7日,包含陈凤祥碉楼的玉环碉楼群,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8]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 1.1 杨青. 地理知识 | 少见的人面碉楼. 中国国家地理转载《中华遗产》2011年01月. 2017-11-05 [202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2. ^ 浙江省玉环县编史修志委员会. 玉环县志. 第一编建置 第一章沿革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2020-07-15]. ISBN 7-5432-0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3. ^ 榴岛三千年. 今日玉环. 2019-05-29 [2019-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9). 
  4. ^ 陈剑. 玉环碉楼:海岛的战斗堡垒(下). 台州晚报. 2011-07-10 [202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6). 
  5. ^ 5.0 5.1 5.2 陈剑. 玉环碉楼:海岛的战斗堡垒(中). 台州晚报. 2011-07-10 [202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0). 
  6. ^ 6.0 6.1 6.2 杨青. 玉环人面碉楼的现状和构成.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1, (1): 67-71 [2020-07-15]. doi:10.3969/j.issn.1674-9677.2011.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2). 
  7. ^ 玉环县地方志办公室. 第一编 古迹遗址 第一章 历史古迹 第十四节 碉楼 碉堡. 玉环胜迹图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5-06: 054–059. ISBN 978-7-5144-1632-9. 
  8. ^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及更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11-01-28 [201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