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蘗寺
外观
黃蘗寺也作黃檗寺,為台灣清治時期的一座寺廟,位於台南大北門外,約今台南二中旁,不過正確位址至今不明。[1]
沿革
[编辑]該寺原為陳永華之故居,明鄭覆滅以後,陳永華長子陳孟煒任船廠副將,次子陳孟球任山西督學,遂無人居住。1688年(清康熙27年)6月左營守備官孟太志捐款興建成寺,名曰黃蘗,1692年(清康熙31年)大火,修建後更具規模。
陳永華的故居改建成寺廟以後,許多敗亡的天地會眾慕名而來,落髮為僧隱於黃蘗寺內逃避追捕,故此黃蘗寺就成為了反清復明的重要據點,而黃蘗寺僧眾亦因此成為了官府的追殺對象。清乾隆年間,黃蘗寺方丈不慧大師與知府蔣元樞私交極好,然蔣元樞某日收到福建總督追拿天地會不慧大師的密函,不慧大師看出蔣元樞有心事,便問其究柢,得知後遂向官府自首。臨行前將天地會所藏的盔甲、糧餉、武器等焚毀,又將百餘萬香油錢交給蔣元樞,請其善用資金,造福黎民。最終不慧大師被押至北京,以叛逆罪名斬首於西市,黃蘗寺此後遂寂寥。
根據舉人陳輝在1738年(清乾隆3年)的〈鎮北門晚眺〉詩,寺廟其時已「僧歸廢寺」呈現衰頹。1899年(日明治32年)為闢建日本陸軍衛戍醫院與鐵路,遂將荒廢的寺廟拆除。2009年開始的鐵路地下化計畫,工程期間亦未發現黃蘗寺的任何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