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地球/存档2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查核阶段

下面进入查核阶段。请用户认领查核任务后开始查核,完成请在章节后方表上(<span style="font-family:黑体;color:green;">已经查核</span>--~~~~)(别给我把nowiki写上去)

效果是(已经查核-- 晴空·和岩 (讨论页·反互煮 协作计划) 2016年8月19日 (五) 05:43 (UTC)),这里我输入所以会换成我的签名,你输入就是你的签名。

为确保绝对的安全,至少需要两人查核由不同的人标注两次上述内容。-- 晴空·和岩 (讨论页·反互煮 协作计划) 2016年8月19日 (五) 05:43 (UTC)

已经查核-- 南极的熊 留言 的签名过度影响排版,暂作移除,敬请见谅,该用户此前在本页面(Draft talk:地球)表示全部查核完毕。

编辑的起源

大家認領一下要負責哪個段落吧@CarrotkitClear Sky C。--和平奮鬥救地球嚴禁互煮2016年8月12日 (五) 13:25 (UTC)

我拿下了Chemical composition(3.2节)和Natural and environmental hazards(5.3节),將會以英文版為基礎,並另行補足內容,半翻譯半原創。--Carrotkit 互煮黨不倒,維基不會好 2016年8月12日 (五) 13:27 (UTC)
我先負責Asteroids and artificial satellites、Moon、Orbit and rotation吧。--和平奮鬥救地球嚴禁互煮2016年8月12日 (五) 13:31 (UTC)
导语+信息框。另: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括号加注已移除,这是不适合中文的内容。--Y814756748--留言 2016年8月12日 (五) 13:46 (UTC)
我先负责2.1、2.2节,今天养精蓄锐,明天开启翻译工作。另外,我觉得直接用章节数比写名称更为直观,方便后续参与者。--中国徐氏 ( 讨论 / 贡献 ) 2016年8月12日 (五) 15:10 (UTC)
我正在抽空翻譯星雲假說子午儀等條目,暫不認養地球的翻譯。有空會來處理些消紅字的雜務。凌雲留言2016年8月12日 (五) 15:17 (UTC)
先暫時把這兩段標題「Name and etymology」、「Physical characteristics」名稱暫時先翻譯為「命名和辭源」、「物理特性」,不過「Moon」那段如果直接翻譯成「月球」感覺就會偏離主題了...另外我想對於地球表面積占的水比例約 70 %... (印象是這樣,不知道是否為真),這一個建議應多補充解釋,至少這是對地球的感覺。還有地球的24個小時時差那些的,不知道是否這個也能補充解釋? 其他比較有爭議的段落名稱暫時就先擺著,沒有爭議的就先翻了--Z7504留言2016年8月12日 (五) 23:16 (UTC)
我来试着弄一下月球那个章节-- 晴空·和岩 讨论页 2016年8月13日 (六) 03:06 (UTC)

小弟我領養了3個短的小節,各位請恕小弟翻譯品質可能會較差強人意,始終這Draft:地球是小弟首篇英譯中的條目。十惡不赦的昏君 (大興土木無惡不作) 2016年8月13日 (六) 15:45 (UTC)

我可以先認領磁層章節--老陳留言2016年8月13日 (六) 17:59 (UTC)

我拿走水圈、大氣圈(不包含天氣和氣候以及高層大氣段落)以及地理段落囉,雖然部分段落只翻譯一半而已,但有時間的話會再翻譯(話說這個有時間限制嗎?)--Steven™ ∴Message∵ 2016年8月13日 (六) 18:08 (UTC)

(?)疑問:關於參考資料的日期表達是否應該全部改成「年-月-日」形式較為妥當?--Z7504留言2016年8月14日 (日) 22:44 (UTC)

「地球」中文詞源參考

我初学英语,翻译得可能不够准确

请大家把我翻译的修改一下 南极的熊 留言 2016年8月19日 (五) 05:18 (UTC)

太糟糕了,很多段落不是汉语。--Antigng留言2016年8月19日 (五) 05:26 (UTC)

地球的衛星

2016 HO3是地球的準衛星,不像月球從誕生迄今一直伴隨著地球,所以加上常駐凌雲留言2016年8月14日 (日) 20:34 (UTC)

来源请求以及月球残余部分的翻译

目前有多个来源请求,有兴趣的人欢迎留言接手。这个不怕编辑冲突,因为如果遇到直接在下面的文本框复制你的来源就行,因此如果你想帮忙是完全不用担心太多的。

另外月球剩余内容(6地球的卫星)我来翻译很可能搞错啊之类的,不准啊,不流畅啊,所以如有兴趣欢迎接手-- 晴空·和岩 (讨论页·反互煮 协作计划) 2016年8月15日 (一) 03:46 (UTC)

后者已有凌云处理-- 晴空·和岩 (讨论页·反互煮 协作计划) 2016年8月15日 (一) 09:15 (UTC)

分工明确

为了分工明确,我专门做了如下内容,请大家按照此内容明确好分工,非常感谢!

如果想再把一个章节划分为几个段落等,自己标注即可。虽然不推荐。-- 晴空·和岩 讨论页 2016年8月13日 (六) 03:18 (UTC)

在章节后头签好你的名或给个User链接即可认领

圖的疑問

File:太陽變成紅巨星的想像圖.jpg

請教新增的這張圖有何學理依據?因為我未曾聽說過地球也會增大的任何理論。凌雲留言2016年8月15日 (一) 04:19 (UTC)

(:)回應:翻譯是否導致圖有問題? 我照著翻譯的句子來做圖的--Z7504留言2016年8月15日 (一) 04:24 (UTC)
如果没科学理据就把左边那个想象图贴到右边图的原有位置-- 晴空·和岩 (讨论页·反互煮 协作计划) 2016年8月15日 (一) 04:46 (UTC)
好吧,算我失誤。原文被翻譯的部分先暫時還原了,重新翻看看吧 囧rz……--Z7504留言2016年8月15日 (一) 04:48 (UTC)
原文已經重新翻譯完成。--Z7504留言2016年8月16日 (二) 02:15 (UTC)

对于地球这个词的称呼

对于地球这个词的称呼,希望日后加上中文相关的资料。--苏言竹留言2016年8月15日 (一) 07:53 (UTC)

先前也提过这个问题,应该是能找到资料-- 晴空·和岩 (讨论页·反互煮 协作计划) 2016年8月15日 (一) 08:04 (UTC)

詳見#「地球」中文詞源參考。-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2016年8月16日 (二) 03:04 (UTC)

计划重写“命名和词源”一段

现今之版本为英文中心。我将试着添加更多中文相关来源,并适当保留原内容。--Y814756748--留言 2016年8月16日 (二) 03:49 (UTC)

來源標示問題

有人眼睛夠好可以處理掉這兩個嗎 囧rz……,引用錯誤的兩地方標示在後面:「<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canup_asphaug2001b」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Williams1994」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Z7504留言2016年8月16日 (二) 19:34 (UTC)

留意注释的翻译

如题-- 晴空·和岩 (讨论页·反互煮 协作计划) 2016年8月17日 (三) 06:29 (UTC)

4.2和4.3两节有重复内容

主要是黄赤交角相关的,需要整理一下,@Antigng--4Li 2016年8月17日 (三) 14:03 (UTC)

@李4不止。潮汐摩擦导致一天变长重复了四遍。--Antigng留言2016年8月17日 (三) 14:05 (UTC)

圖片也要翻譯

別忘了,而且如果有繁簡轉換更好。-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2016年8月18日 (四) 02:18 (UTC)

主要地表有一张-- 晴空·和岩 (讨论页·反互煮 协作计划) 2016年8月18日 (四) 02:58 (UTC)

來亂的?

新加入的User:数学本似乎是來亂的,檢視他的翻譯常因果倒置。建議請從新檢視他的譯文。凌雲留言2016年8月18日 (四) 16:37 (UTC)
(:)回應:需要全部還原嗎 囧rz……,就可以變成原文了--Z7504留言2016年8月18日 (四) 16:57 (UTC)
那就先全撤销吧-- 晴空·和岩 (讨论页·反互煮 协作计划) 2016年8月19日 (五) 04:05 (UTC)
老实说感觉凌云的翻译也会微生硬了些-- 晴空·和岩 (讨论页·反互煮 协作计划) 2016年8月19日 (五) 04:06 (UTC)
誠如所言,我的翻譯還只能到的階段(偶爾還是會有誤),距離還有段距離要努力;有感覺不順暢的語句歡迎修改。凌雲留言2016年8月19日 (五) 17:07 (UTC)
在下歪个楼,貌似是信为忠实原文,达为通顺流畅,雅为优雅美好,因此应该是雅高于达,达高于信。不知是否有记错,还望各位指教。 -Dqwyy談笑風生微小工作 回復請ping 九十大壽 曰..曰 万寿吾江 2016年8月23日 (二) 06:00 (UTC)

查核階段:地球形成

這一段落與英文版有些差異,有耶是增加的內容,也有減少的。我重翻譯如下,請參考:凌雲留言2016年8月19日 (五) 18:27 (UTC)

地球形成

藝術家繪製的早期太阳系原行星盘想象图。

太陽系中能找到的最古老物體大約是45.672±0.006 億年前[1],原始地球[2]大約形成於 45.4±0.4 Gya。太陽和伴隨著的天體,經由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形成。在理論上,太陽星雲分子雲的一部分因為引力坍縮形成的,它開始自轉和趨向扁平形成星周盤,然後行星伴隨著太陽在盤面中生成。一個星雲包含氣體、冰粒和塵埃(包括原始核素英语Primordial nuclide)。在星雲理論,經由吸積形成微行星,大約要1000至2000 萬年才能成長為原始地球[3]

導致月球形成的過程大約發生在45億3,000萬年前[4],是仍在研究中的課題。研究中的假設英语working hypothesis是吸積形成一顆大小如同火星,結構鬆散的天體,稱為忒伊亚,之後與原生地球發生撞擊[5]。在這個劇情中,忒伊亞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0%[6],從側邊撞擊了原始地球[7],並且有些質量與地球合併。大約在41億至38 億年間的後期重轟炸期,無數小行星的撞擊,造成月球表面環境的重大變化,推測對地球也會有相當的影響。

@凌雲現在有個問題:這個來源似乎沒提到45.672±0.006 億年前或45.672±0.0006亿年前?-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2016年8月21日 (日) 15:05 (UTC)
這個來源是三篇學術論文。但國際間的學術論文網站一般只能看見摘要,要付費才能看全貌。英文版提供了三個來源,點入第三筆,在右邊欄第一筆的延伸資料最末,可以瞥見4.56Ga這個數字[1],但同樣的無法窺見全貌。但據此可以信英文版的資料是有所依據的。凌雲留言2016年8月21日 (日) 18:19 (UTC)
@凌雲台大這邊是可以看得到全文的(我那個連結就是連結到全文,然而您那邊可能無法觀看),第三筆論文全文見此,然而仍無提到0.006。-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2016年8月21日 (日) 23:35 (UTC)
這個數值的有效位數是值得存疑的,比全篇的任何數值都高了一或二個數量級以上。如果調整為45.6±0.08 億年前(參見P138,Figure 5),是否可行?凌雲留言2016年8月22日 (一) 08:43 (UTC)
應該可以-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2016年8月22日 (一) 10:59 (UTC)

“还有一些物质进入了环绕太阳的轨道,并且稳定的待在它们的开普勒轨道上,地月系统之后很可能撞上了它们 。”来自于[2],由于找不到来源,暂时删除。--Antigng留言2016年8月23日 (二) 08:29 (UTC)

  1.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bowring_housch1995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age_earth1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nature418_6901_949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4.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science310_5754_1671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5.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reilly20091022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6.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canup_asphaug2001a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7.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canup_asphaug2001b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