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语义信息
本頁面曾被多次送交存廢討論。
若要再次提交存廢討論,請先參考下列過往討論記錄: |
問:你们删除我的词条“语义信息”词条符合维基百科精神吗?
[编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维基百科 人人可编辑的自由百科全书 --这应该是维基百科精神。
我写的词条被你们删掉了, 我保留了最接近的版本在这里: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56&do=blog&quickforward=1&id=534649 我是一个专业研究者, 出版过相关专著, 国内外期刊发表过相关文章, 参看http://survivor99.com/lcg/books/GIT/index.htm。 我写的词条都不能被接受, 更何况一般人? 你们其中一个理由是有原创内容, 你们再看看, 有我个人研究特意宣传? 还有人说, 网上搜索“语义信息”到处是我的东西,他据此认为“语义信息”是我的原创, 那更是误解。 语义信息问题, 国际上讨论60多年了, 最近更热。 我以为要想维基百科更好发展, 应该促使更多专业的, 特别是前沿研究者加入。要更加宽容, 有问题可以修改,不该一棍子打死。
——lcguang
- 你好,维基百科对稍微冷门的学科或过于前沿的知识可能会有误判。关于semantic information,能否介绍一下相关的研究(比如经典著作或相关论文)?只要有两篇或以上在知名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以此为专题,就可以确定一个概念的重要程度。重要度确定后建立条目就不是问题了。—Snorri (留言) 2012年2月6日 (一) 22:51 (UTC)
谢谢一复。 你们没看我列的参考文献? 何止两篇,几百篇都有。你们知道波普尔的名著《猜想和反驳》,他所提出的科学进步评价准则就是语义信息准则。原话是:他说:
“凡是包含更大量的经验信息或内容的理论,也即在逻辑上更有力的理论,凡是具有更大的解释力和预测力的理论,从而可以通过把所预测的事实同观察加以比较而经得起更严格检验的理论,就更为可取。总之,我们宁取一种有趣、大胆、信息丰富的理论,而不取一种平庸的理论。”
斯坦福大学的哲学巴克全书就有Floridi的长篇介绍, 标题是:信息的语义概念。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information-semantic/
--lcguang
- lcguang先生,在維基百科裡輸入文字時若於前方空格會讓文字以原始碼顯示,進而跑出頁面之外,所以本人將您的發言稍做修改;要讓句首有空格請用半型冒號「:」。還有簽名請用按鈕,謝謝。--全無尊嚴先生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03:39 (UTC)
去看了这位鲁晨光先生的博客,顿时景仰不已:“我是一个专业研究者, 出版过相关专著, 国内外期刊发表过相关文章”,“我写的词条都不能被接受, 更何况一般人?”,好厉害呀!于是在下小小的好奇了一下,看您的口气应该也是教授级别的人物了吧?那看看您都发表过什么文章吧。搞计算机科学研究的朋友们都知道DBLP的权威地位,事实上google搜一个大学教授的名字,除了他的主页下边就是他的DBLP。这里是您的DBLP,这里是随便找的另一位教授的DBLP,在下就不评论了。--Zhdm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02:23 (UTC)
对了,您可别说在下故意找个文章多的,如果在下真是故意的话应该找这个。--Zhdm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02:31 (UTC)
你先假设我是教授, 又想证明我不是教授。有意思吗? 我当过副教授, 后来下海了。教授不能说明水平, 水平看多少网站转载, 或者加链接。 还看在哪些在哪些杂志发表过文章。 国内没几个能像我这样, 在很多不同领域的期刊发表科研文章——至少说明知识面宽吧, 我发表的还大多是十年前, 不是现在, 现在杂志多,发表容易些。 有人说, 我是百科全书是学者--那时夸大了, 我想我写几个词条总还可以吧? 没想到第一个就被枪毙了。 既然你怀疑我发表过文章,那请看看这里:http://survivor99.com/lcg/ 和这里: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3081079908935247#preview --lcguang
都是为维基做贡献,何必起无谓争执呢?用户身份与他写的词条质量关系并不大,还不如就事论事,看看这个词条的问题。我认为这个条目可以保留。—Snorri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02:50 (UTC)
如果Snorri先生认为扯几个名词引一堆文献就能算贡献的话,科学网上有大批鲁先生这样的民间科学家等着您去发掘,其中不乏能够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高手。Zhdm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03:21 (UTC)
你又攻击民间科学家了。 以前很多人攻击民间科学家了, 说是他们没有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 可是我是例外,我发表过很多。你用攻击民间科学家的方法伤不了我。 维基百科的精神是让普通人也能添砖加瓦,不完善可以补充修改。 职位身份不足以为据, 但是在你们不懂专业的情况下, 作者经历还是值得参考的。
- 谢谢全无尊严, 我试试看。
--Lcguang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03:59 (UTC)lcgang
-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仅从逻辑上来说,民间科学家撰写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条目的解决方法并不是删除哥德巴赫猜想条目,而是改善哥德巴赫猜想条目的品质。说回原事,“语义信息”是否是已有的概念?是否值得收录条目?希望您或者其他的专业人士能发表评论。—Snorri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03:39 (UTC)
“ | 本方针并不禁止那些拥有专业知识的编者将他们的知识加入维基百科,但它禁止编者在添加个人知识时却不列明他们的来源。如果编者曾在可靠出版物上发表过他/她的研究成果,这名编者应在遵守中立方针的前提下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添加他们的研究,并列明来源。参见利益冲突指引。 | ” |
——维基百科:非原创研究#自我引用 |
- 若现在的条目仍然不加入任何脚注以证明观点的来源,不排除会被再次提删-Mys 721tx(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04:19 (UTC)
- 已维基化,但文中无一处脚注。最好有更具体的参考来源,以增强可信度。--蓝色☆枫叶♂拉呱 2012年2月7日 (二) 10:41 (UTC)
- 奇怪了, 明明列了参考文献, 怎么视而不见? 看这里: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56&do=blog&quickforward=1&id=534649
- 是不是正文中要加上参考文献序号? 我刚才加了, 是这个意思?
--Lcguang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19:14 (UTC)lcguang
- 脚注是指在一句或一段话之后直接注明该段话所依据的参考来源,比如说根据某本书某一页或某网站某文章。直接将全部注解列在文章末尾会让其他人不知道文中的论点具体出于何处。—Snorri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19:54 (UTC)
- 具体到语义信息条目,语义信息和shannon信息的差别需要来源,popper的结论需要来源,“关于语义信息度量存在两个倾向”和“理论的竞争和发展正在继续”这两个论点需要来源。—Snorri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20:00 (UTC)
:谢谢建议,我添加了语义信息注释。是好多了,快成入门教材了。要是多像Snorri这样, 而不是一个个拿着棍子,我自会客气啊! --Lcguang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21:22 (UTC)lcguang
- 对于这种骂完街还要别人来帮你的,我奉劝一句,以后请文明点,客气点。乌拉跨氪 2012年2月7日 (二) 14:10 (UTC)
- 看好了, 谁在这里攻击别人?我这里哪句话不文明了?怎么这么不公平? 明明是Zhdm在攻击我嘛, 还连带攻击民间科学家。你觉得他攻击有道理吗? 我请求你帮我了? 其实大家帮这个网站,帮我, 我有啥好处? 看来这里能人太多, 我是多余的了。 要不是上面说“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我不会多此一举。
--Lcguang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19:14 (UTC)lcguang
- 你们说,(Google结果、Google结果,注意其中都是鲁晨光的研究,包括百度百科、互动百科、各种博客、论坛,不一定是其本人发布,但都不是WP:可靠来源。)---这不符合事实啊! 你们在看看我每段注释,怎么是我的研究呢?
--Lcguang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22:36 (UTC)lcguang
:我是骂过那谁, 签名是哪位维基人能够一下打死五个, 那分明是以枪毙别人词条为荣嘛? 你们认为这个签名合适吗? 符合维基百科精神吗? 有人辩解说不是这个意思, 可语言的含义就在于用法, 特意用在这里,自然就是这个意思。恐怕不光我反感, 任何一个新来的都会反感。 就他说网上搜索, 语义信息都是我的内容, 那不符合事实。 枪毙别人的本事就靠这个? 骂人不对我道歉, 但是如此对待新来的我还是极其不满! --Lcguang (留言) 2012年2月8日 (三) 01:34 (UTC)lcguang
- Lcguang先生,冒號必須用半形的才有效,也就是書寫英文用的那種;還有按下簽名按鈕後不用再輸入簽名,系統會自動加上。先生,本人絕對不是替Dingruogu先生辯解,本人跟本沒跟Dingruogu交談過,何來辯解之說?請看User talk:Dingruogu#你知道嗎[錨點失效]該段,從他與Dragon16c先生的對話看來,明顯只是開玩笑罷了,應該沒您所說的那麼嚴重。--全無尊嚴先生 (留言) 2012年2月11日 (六) 06:18 (UTC)
::谢谢各位修改。 我也添加了脚注内容。 不管失败与非, 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我以为维基百科本身存在深刻的矛盾。 可靠内容和提供信息, 这是必然冲突的。 要反映前沿研究,就可能不可靠; 要处处可靠, 可能就没多少新东西。 应该在两者之间折中选择, 适当罗列各方观点, 包括少数派观点。 还有人人可编, 这在开创阶段, 如同美洲新大陆,随意开垦可以。 但是现在人家把什么都规划好了, 你来建什么都很可能与已有的东西有冲突, 老移民怎么能容你? ---这个不是我的词条的问题。 --Lcguang (留言) 2012年2月8日 (三) 21:12 (UTC)Lcguang
- Popper的《猜想和反驳》的副标题是《科学知识的增长》, 我觉得每个维基人都应该知道其大意--理论的进步不在于说得正确, 而在于提供信息; 怎样的理论信息多?出乎人们意外的预测,逻辑上小概率命题, 如果经得起检验(后验正确也是需要的)。什么叫逻辑上小概率?就是可能的反例比较多。 比如罪犯21岁, 比罪犯是年轻人, 逻辑概率小。 罪犯81岁, 比罪犯51岁更加出人意外。
--Lcguang (留言) 2012年2月9日 (四) 19:31 (UTC)lcguang
- 谢谢各位修改意见, 谢谢保留!--Lcguang (留言) 2012年2月14日 (二) 08:03 (UTC)lcg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