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3636ting89/沙盒
政大世界民族誌104年度第二學期課程
僧伽羅人 Sinhalese | |
---|---|
總人口 | |
多於15,000,000人(2012) | |
分佈地區 | |
斯里蘭卡 | 15,250,081(2012)[1] |
英国 | 100,000 (2010)[2] |
澳大利亞 | 大於50,000[3] |
義大利 | 68,738 (2008)[4] |
加拿大 | 19,830 (2006)[5] |
美国 | 40,000 (2010)[6] |
新加坡 | 12,000 (1993)[7] |
马来西亚 | 10,000 (2009)[8] |
新西兰 | 7,257 (2006)[9] |
印度 | 至少 3,500[10][11] |
語言 | |
僧伽羅語· Vedda | |
宗教信仰 | |
小乘佛教(主要宗教).天主教.基督教 | |
相关族群 | |
泰米爾人,Sri Lankan people,Indo-Aryans,Bengali people,Vedda people,Tamil people,Gujarati people |
民族分佈、人口與語言
[编辑]民族分布
[编辑]僧伽羅人是印度亞利安民族,主要分布在斯里蘭卡境內的南方省(South),中央省(Central),薩伯勒格穆沃省(Sabaragamuwa) 和西方省( Western) 。除此之外,僧伽羅人會選擇英國、澳洲、美國、加拿大等國家作為移民的目的地。例如:在英國的僧伽羅人便有十萬的人口。
僧伽羅人在斯里蘭卡的分布及人口百分比。百分比來源於2001年或1981年(斜體)人口普查。[12] | 斯里蘭卡省分圖 | 圖為斯里蘭卡各地主要民族示意圖。圖中的紫色部分大都為僧伽羅人的居住地 |
省份 | 人口 | 面積(km²) | 省會 |
西部省Western | 5,837,294 | 3,709 |
科伦坡Colombo |
中央省Central |
2,556,774 |
5,674 |
康提Kandy |
南方省Southern |
2,465,626 |
5,559 |
加勒Galle |
北方省Northern |
1,060,023 |
8,884 |
賈夫納Jaffna |
東方省Eastern |
1,547,377 |
9,996 |
拜蒂克洛Batticaloa |
北中省North Central |
1,259,421 |
10,714 |
阿努拉德普勒Anuradhapura |
烏沃省Uva |
1,259,419 |
8,488 |
巴杜勒Badulla |
薩伯勒格穆沃省Sabaragamuwa |
1,919,478 |
4,902 |
拉特納普勒Ratnapura |
人口
[编辑]根據2001年的資料,居住在斯里蘭卡的僧伽羅人有13,876,245人。[13]而2012年的資料則顯示在斯里蘭卡的僧伽羅人為15,250,081人。[14]目前沒有確切資料顯示全球的僧伽羅人人口數,但若藉由使用僧伽羅語的人口數來推斷總人口數量,則僧伽羅人的人口數約為16,184,860人。[15]
語言
[编辑]從1956年開始,僧伽羅語及泰米爾語同時都是《斯里蘭卡憲法》上承認的官方語言。根據統計,在斯里蘭卡以僧伽羅語為母語的人口為14,000,000人。[16]僧伽羅語有自己的文字系統及字母,其採用源自古印度北部的婆羅米文而形成僧伽羅文。此外僧伽羅語與巴利語都在小乘佛教的文學經典中發揮重要的角色。僧伽羅語的歷史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僧伽羅俗語(直到公元3世紀)、原始僧伽羅語(公元3-7世紀)、中世紀僧伽羅語(公元7-12世紀)、現代僧伽羅語(公元12世紀-現在)
語系分類
[编辑]語法
[编辑]- S+O+V(主賓謂)語序。
- 基本沒有連詞,如英語的 that 或 whether,只有通過分詞和動詞性形容詞的方式形成的非限定子句。例如:“The man who writes books”翻譯為 pot̪ liənə miniha,字面意思為“books writing man”。
- 它是左分支語言(參見分支 (語言學)),這意味著確定元素通常放置在它們所確定者之前(見上例)。
- 一個例外是對數量的聲明通常在它們所確定者之后。例如:“the four flowers”翻譯為 mal hat̪ərə,字面意思是“flowers four”。在另一方面可以爭論說數量是這個構造的首要,而花是修飾語,所以更好的英語呈現是“a floral foursome”。
- 沒有前置詞,只有後置詞(參見介詞)。例如:“under the book”翻譯成 pot̪ə yaʈə,字面意思是“book under”。
- 僧伽羅語沒有系詞:“I am rich”翻譯成 mamə poːsat̪,字面意思是“I rich”。有兩個用於方位斷定的存在動詞,但是這些動詞不用於類-成員關係或性質-指派的斷定,不像英語的 is。
地理環境
[编辑]僧伽羅人主要聚居的斯里蘭卡是南亞印度洋中的一個島國,北緯5°和10°N,經度在79°和82°E之間。由斯里蘭卡島及其附近島嶼組成,東臨孟加拉灣,西隔馬納爾灣和保克海峽與印度相望,南為印度洋。
地形
[编辑]主體斯里蘭卡島大致呈梨形,北部和沿海是平原,中部、南部則是高原地形,其中的皮杜魯塔拉格勒山( Pidurutalagala )海拔2524米,為全國最高點。
水文
[编辑]河流短小湍急,其中發源於斯里蘭卡島中部的馬哈威利河( Mahaweli River )流向東北,最終匯入亭可馬里灣,全長335公里,為斯里蘭卡最大河流。
氣候
[编辑]斯里蘭卡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中部高原由於海風的調節作用,平均氣溫為17°C,冬季則可能發生霜凍。年平均氣溫為28°C到31°C間。西部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東北部較乾燥,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受到季風影響,一些中部高地的迎風坡一個月的降雨量可達2500毫升。
礦產
[编辑]斯里蘭卡島上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鈦鐵礦、長石、石墨、石英、高嶺土、雲母和釷,而在馬納爾灣也存有石油與天然氣的資源。
歷史沿革
[编辑]早期移民
[编辑]約在西元前6世紀,來自印度北部的雅利安人移民到斯里蘭卡島。雅利安人與斯里蘭卡當地土著通婚後成為僧伽羅民族。他們先在沿海地區落腳,然後沿河流向內地遷移,建立很多沿岸村落並種植水稻。雅利安移民的政治制度是婆羅門式的,但在南印度種姓制度影響下,逐漸形成斯里蘭卡獨特的種姓制度,構成了僧伽羅村社制度的基礎。[18]
古代歷史
[编辑]僧伽羅人的古代歷史主要記載與兩份文件當中-Mahavamsa、Culavamsa。前者大約於西元4世紀時完成,而後者則約略於西元13世紀時由一位佛教徒所完成。這兩份文件都有提到持續1500年歷史的僧伽羅王國。另外,Culavamsa這份文獻亦提到當地水庫、米的種植與出現,意味著當時斯里蘭卡已經是個發達的農業社會
早期王朝
[编辑]- 僧伽羅王朝
約在公元前5世紀,維闍耶(Vijaya)率領700個跟隨者來到斯里蘭卡現今的馬納爾區.[19][20] ,建立僧伽羅王朝(又稱維闍耶王朝)。[21]根據記載,維闍耶建立王朝的那天正好是佛陀過世的那天。在維闍耶(Vijaya)、[[:在位末期,他面臨了沒有繼承者的情況。於是他寄信回家鄉,請自己的哥哥Sumitta來接掌王位。[22]然而,事與願違,在信件抵達Sumitta的手中之前,維闍耶(Vijaya)便過世了。因此,在維闍耶過世後,暫時由政府的主要首長Upatissa[23]攝政為期一年的時間。在該位首長接受加冕後,他屏棄了原本王朝的名字,另立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王朝並成立一個新的首都Upatissa Nuwara。Upatissa Nuwara距離原本的首都約7-8里遠。[19][20][24]他是以攝政王Upatissa的名字命名的,成立於西元前505年。 而當信件寄到維闍耶的哥哥Sumitta的手中時,他已經從他的父親手中接過王位,成為一國之主。因此,他無法按照維闍耶的囑託成為僧伽羅王朝的統治者。但Sumitta仍然將他自己的兒子Panduvasdeva派往新的首都去統治(Upatissa Nuwara),接收攝政王的統治地位。[22]在西元前377年,Pandukabhaya (437–367 BC)把首都遷至阿努拉德普勒(Anuradhapura),並把它發展為一個繁榮的城市。[25][26] 公元前377年,維闍耶的曾外孫槃陀迦阿巴耶奪得王位,建都於阿努拉德普勒。他修建水庫池塘,開創了僧伽羅水利文明。公元前250年前後,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來島上弘揚佛教,受到王室的歡迎。至公元前2世紀左右僧伽羅人放棄原有的婆羅門教信仰,接受了佛教。[27]公元前205年,南印度的朱羅貴族-埃拉臘顛覆了僧伽羅王朝。公元前161年,魯呼納的一位王子杜多迦摩尼率兵打敗埃拉臘,統一了國家,結束埃拉臘44年的統治。
中世紀歷史
[编辑]- 三個獨立王國
13世紀時,僧伽羅國的行政區被區分為三個獨立的王國,分別是Sitawaka),王國、科提王國(Kingdom of Kotte)和康提王國(the Kandyan kingdom)[28]。同時,一位名做Magha的君主的軍事行動更使僧伽羅人移居他地,遠離他的統治。僧伽羅王族採取偏安政策,都城一再南遷。北部水利系統遭到破壞,土地荒廢,生產衰退,王權所及不出京城。國家進入衰微時期,不時有外族入侵。這次的遷徙也讓僧伽羅人的首長們彼此爭權奪利,競相想在那段時間裡爭取自己發揮霸權的機會。 15世紀的僧伽羅王朝國王Parakramabahu VI是唯一一個能夠統一全島的人。向國外的貿易也在這個時期有明顯的發展,僧伽羅人開始與大批的穆斯林商人進行肉桂等產品的交易。
1505年,一支葡萄牙艦隊侵入可倫坡港。1521年科提王國的三個王子殺父割據,建立科提、悉達伐迦和羅依迦摩三個王國。葡萄牙人藉機利用矛盾,逐漸取得對沿海地區的控制。葡萄牙人在侵略掠奪肉桂、大象和胡椒之餘,脅迫和誘騙當地人改信天主教。佔領區內的人民為驅逐侵略者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而僧伽羅人則利用山區有利地形開展游擊戰爭。1591年葡軍攻入康提王國,扶植傀儡國王。不久維摩羅·達摩蘇里亞登基,宣布獨立。1594年率眾打敗葡軍的進攻。1638年,葡軍血洗康提王國。但隨後即遭僧伽羅軍民的沉重打擊,幾乎全軍覆沒。由於力量單薄,康提國王早在1602年就開始尋求另一個海上強國荷蘭的幫助。1612年荷蘭人獲得廣泛的貿易特權,但卻不願提供實際援助。
1638年荷蘭人從葡萄牙手裡相繼奪取巴提卡洛亞和亭可馬里並與康提王國簽訂不平等條約。1652年,康提軍民在羅闍辛哈二世率領下對葡萄牙軍隊發起進攻,收復了大片領土並準備攻佔可倫坡。荷蘭人出面阻止,提出由荷軍進攻科倫坡,破城後再把科倫坡交給康提軍隊。1656年科倫坡葡軍投降,但荷蘭人以種種借口拒不履行諾言。1658年荷蘭人完全取代葡萄牙人,佔領了所有沿海地區。荷蘭人利用當地傳統社會結構和種姓制度進行統治。大批肉桂、大象被低價或無償運到歐洲或開羅市場謀取暴利。殖民當局還利用稅收進行無情搜刮,制訂法律對當地人民進行鎮壓。在此同時,基督教會也大肆進行傳教活動。 1734年、1760年肉桂工人兩次舉行暴動,1736年康提王朝宣布對荷作戰。1765年荷軍攻入康提王國,遭到有力抵抗後,被迫退出,與康提王國議和,向康提王國納貢。1766年荷蘭人迫使康提王國簽訂條約,規定荷人佔有沿海地區,獨立對外貿易。
1798年英國宣布蘭卡為「王冠殖民地」。1802年英法亞眠條約規定蘭卡為英國直轄殖民地。英國人來到后,抗英起義曾席捲全島。1803年殖民軍攻入康提。在馬哈韋利河岸康提軍民與敵血戰,英軍慘敗。1811年和1815年英國人趁康提王國內訌之機,兩次收買大封建主、最後征服全島。殖民當局在全島實行統一的司法和行政管理。經濟體制也進行了全面改革。英國資本大量流入,控制了主要經濟命脈。斯里蘭卡成了大英帝國的農產品和其他原料基地。英國殖民主義者對當地的掠奪方式是開闢種植園,強征農民的土地,迫使他們到種植園做工。1830~1870年間咖啡種植一度取得成功。後來因為農產品疾病產生,遂轉向經營茶園、橡膠園和椰子園。僧伽羅人不願背井離鄉到種植園勞動。因此從南印度招來大批泰米爾契約勞工,這就是無國籍印度人或稱"印度泰米爾人"問題的由來。
19世紀末期開始的佛教復興運動喚起了民族覺悟。1915年殖民當局在僧伽羅人和摩爾人之間挑起衝突並進行鎮壓,讓僧伽羅人感到相當反感。1919年前後,錫蘭國民大會等政黨成立。19世紀50年代提出的憲法改革要求在這時更加強烈。罷工浪潮此起彼伏。1931年公布的憲法規定,舉行普選,設立有立法和行政權力的國家院和部長會議。實際上是在不損害英帝國統治和利益的前提下,用當地人協助統治當地人。實權仍掌握在英國總督手中,英國人還利用代表制問題加劇僧伽羅人和泰米爾上層人物之間的摩擦,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殖民當局向當地改良主義的領導人做出讓步。1944年,在當地人要求下,英國又指定索爾茲伯里憲法委員會進行憲法改革。翌年發表的憲法草案規定給予當地人內部自治,國防、外交仍由英國負責,總督握有「非常權力」。作為盟軍東南亞戰區司令部所在地和給養補給地,錫蘭經濟受到刺激,發展較迅速,國內資本主義有較大發展,民族資產階級擺脫殖民統治的要求更加強烈。1946年錫蘭國民大會和僧伽羅大會合併,成立統一國民黨,工人運動高漲,罷工不斷發生。在總的戰略撤退形勢下,英國終於於1947年同意錫蘭作為自治領而獨立[31]
文學與藝術
[编辑]現況
[编辑]著名人士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of Sri Lanka, 2012 (PDF). [2016-03-18].
- ^ Nihal Jayasinghe. (2010). Letter to William Hague MP. Available: http://www.slhclondon.org/news/Letter%20to%20Mr%20William%20Hague,%20MP.pdf Last accessed 3 September 2010.
- ^ Australian Government. (2008). Population of Australia. Available: http://www.immi.gov.au/media/publications/research/_pdf/poa-2008.pdf. Last accessed 3 March 2008. The People of Australia - Statistics from the 2006 Census
- ^ Italian Government. (2008). Statistiche demografiche ISTAT. Available: http://demo.istat.it/str2008/index.html. Last accessed 3 March 2009.
- ^ http://www12.statcan.ca/census-recensement/2006/dp-pd/tbt/Rp-eng.cfm?LANG=E&APATH=3&DETAIL=0&DIM=0&FL=A&FREE=0&GC=0&GID=837928&GK=0&GRP=1&PID=89189&PRID=0&PTYPE=88971,97154&S=0&SHOWALL=0&SUB=0&Temporal=2006&THEME=70&VID=0&VNAMEE=&VNAMEF=
- ^ http://joshuaproject.net/people_groups/14196/US
- ^ http://www.ethnologue.org/show_language.asp?code=sin
- ^ Stuart Michael. (2009). A traditional Sinhalese affair. Available: http://thestar.com.my/metro/story.asp?file=/2009/11/11/central/5069773&sec=central. Last accessed 3 March 2010.
- ^ http://www.teara.govt.nz/en/sri-lankans/3
- ^ http://www.joshuaproject.net/peopctry.php?rop3=109305&rog3=IN
- ^ http://www.joshuaproject.net/countries.php?rog3=IN&sf=primarylanguagename&so=asc
- ^ Department of Census and Statistics
- ^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of Sri Lanka, 2001 (PDF). [2016-03-19].
- ^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of Sri Lanka, 2012 (PDF). [2016-03-18].
- ^ Sinhala. [2016-03-18].
- ^ Sinhala. [2016-03-18].
- ^ 僧伽羅語的語系. [2016-03-18].
- ^ 斯里蘭卡歷史. [2016-03-29].
- ^ 19.0 19.1 Mittal, J.P. Other dynasties. History of Ancient India: From 4250 BC to 637 AD. Volume 2 of History of Ancient India: A New Version. Atlantic Publishers & Distributors. 2006: 405 [2009-11-06]. ISBN 81-269-0616-2.
- ^ 20.0 20.1 Pre-history of Sri Lanka. lankaemb-egypt.com. Embassy of Sri Lanka Cairo, Egypt. [2009-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May 2009).
- ^ 483 BC - Arrival of Aryans to Sri Lanka. scenicsrilanka.com. [2009-11-06].
- ^ 22.0 22.1 Blaze, L. E. History of Ceylon. 1933: 12.
- ^ The Mahávansi, the Rájá-ratnácari, and the Rájá-vali. Parbury, Allen, and Co. 1833.
- ^ CHAPTER I THE BEGINNINGS; AND THE CONVERSION TO BUDDHISM.
- ^ Blaze (1995), p. 19
- ^ Yogasundaram (2008), p. 41
- ^ 斯里蘭卡歷史. [2016-03-29].
- ^ Jawad, Afreeha. Communal representation of 1848 - this country's bane. sundayobserver.lk. [24 February 2012].
- ^ 斯里蘭卡歷史. [2016-03-29].
- ^ 斯里蘭卡歷史. [2016-03-29].
- ^ 斯里蘭卡歷史. [2016-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