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导向时期
外观
出口导向时期,又称出口扩张时期,是指中华民国在1961年至1972年期间以扩张出口贸易为导向的工业化时期。
沿革
[编辑]中华民国政府曾在1950年代推动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但是由于国内市场饱和,使得以内销为主要的产业开始面临生产过剩的问题。[1]为解决此一问题,中华民国政府开始采用出口贸易导向政策,增进台湾经济。
1960年代,美国等先进工业化国家境内工厂因面临工资上涨之压力而纷纷将劳力密集产业外移;尹仲容、严家淦等技术官僚为吸引外资而决定在人员和金融流动尚未完全自由化的限制下采取自由贸易、奖励出口等政策,并借此由出口带动生产。
- 1963年,台湾地区出口贸易产生战后首次出超,并因此开始产生外汇储备,使得自出口导向获得的资金成为往后台湾更进一步工业化的资源;同年,工业占台湾国民经济之比重已逐渐超过农业,电器、纺织、塑胶等轻工业快速成长。
- 1969年,中华民国经济部在其下设立经济部国际贸易审议委员会与经济部国际贸易局,并在1970年与工商业界共同成立中华民国对外贸易发展协会。
此时,台湾藉上述政策实施成为美国及日本之加工制造基地;该二国之投资金额加总即占所有在台投资金额60%左右,并因此导致台湾对于日本产生巨额入超及对美国产生巨额出超。1963年至1996年期间,台湾平均经济成长率超过9%;1960年代后直到第一次石油危机为止,台湾长期保持年均两位数以上之经济成长率。[2][3][4][5][6]
参见
[编辑]参考
[编辑]- ^ 進口替代時期. nrch.culture.tw.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6).
- ^ 出口導向時期. nrch.culture.tw.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 ^ 台灣經濟發展階段論研究. 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4).
- ^ 臺灣經濟發展情況. 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3).
- ^ 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 政府績效評估. 中华民国政府出版品. 2004-01-01 [2017-03-27]. ISBN 97895701563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中文(台湾)).
- ^ 费景汉. 觀念,三民主義思想與臺灣之經濟發展 (PDF). 中央研究院三民主义研究所专题选刊 (五十三). 1982-06 [2017-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