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列霞·乌克兰卡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列霞·乌克兰卡
Леся Українка
出生拉里莎·彼得罗芙娜·科萨奇
Лариса Петрівна Косач

(1871-02-25)1871年2月25日
 俄罗斯帝国沃利尼亚省沃伦斯基新城
(今  乌克兰日托米尔州兹维亚赫尔
逝世1913年8月1日(1913岁—08—01)(42岁)
 俄罗斯帝国第比利斯省苏拉米英语Surami
(今  格鲁吉亚
职业诗人、作家、剧作家
创作时期1884–1913

列霞·乌克兰卡乌克兰语Леся Українка罗马化Lesia Ukrainka[注 1]发音:[ˈlɛsʲɐ ʊkrɐˈjinkɐ];1871年2月25日 [儒略历2月13日] —1913年8月1日 [儒略历7月19日]),本名拉里莎·彼得里芙娜·科萨奇[注 2],婚後姓科萨奇-克维特卡[注 3]乌克兰文学家、诗人、剧作家,社会活动家、马克思主义者和女性主义[1],乌克兰社会民主党创始人之一,曾参与《共产党宣言乌克兰语版本的翻译。[2]

她的著名诗集包括《鼓起诗歌的翅膀》、《思想和希望》和《回声》;其一生中创作了十几部诗体剧,其中包括《在废墟上》、《秋天的童话》、《在地下经堂里》、《石头主人》、《森林之歌》等。[2]

生平

[编辑]

列霞·乌克兰卡于1871年出生于兹维亚赫尔,其母奥列娜·普奇尔亦为乌克兰著名作家,其父彼得罗·科萨赫是地区调解委员会主席。她的数学天赋不高,但通晓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希腊语拉丁语波兰语俄语保加利亚语及其母语乌克兰语[3]

列霞的母亲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的母亲积极参与女性主义运动,并出版了一本女权年鉴。列霞的家庭只使用乌克兰语交流,同时,为了避免在俄罗斯帝国开办的学校中接受俄语教育,孩子们只在家中接受乌克兰语家庭教师的教学。列霞在四岁时学会认字,她和她的哥哥都能流畅地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原文。[4]

列霞在八岁时创作了她的第一首诗歌《希望》,以纪念她的家人因反对沙皇统治而被捕。同年,列霞举家迁往卢茨克[5]她的叔叔米哈伊洛·德拉霍马诺夫鼓励她学习乌克兰民歌、民间故事和历史。她还受到著名作曲家尼古拉·李森科,以及乌克兰著名戏剧家和诗人米哈伊洛·斯塔里茨基的影响。[6]

青年列霞·乌克兰卡,摄于1887年

她于十三岁首次发表诗歌《铃兰》,刊登于利沃夫的杂志《星星》。由于俄罗斯帝国禁止乌克兰语出版物,考虑到自身安全,她接受母亲的建议开始使用笔名。[7]与此同时,列霞的钢琴技艺日渐精湛。但由于罹患骨结核病,列霞无法在外接受相关指导,写作也因此成为她生活中的重心。[6]

1890年代开始,列霞基本在波尔塔瓦进行交流。1893-1906年的夏天,列霞基本都住在波尔塔瓦的哈佳奇,她这一时段的创作也大多与哈佳奇有关。她的作品《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正是创作于此。此外,列霞还在哈佳奇结识了马卡洛娃老师,这位老师在列霞的回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8]

列霞的作品大多饱含对乌克兰自由独立的信念。1895-1897年间,她加入基辅文艺协会,该协会后来由于与革命分子有联系,于1905年被取缔。[7]1888年,列霞年满17岁,她受16世纪法国七星诗社流派的启发,和哥哥创办七星文学角,旨在将外国文学作品翻译为乌克兰语。[9]

列霞的创作受到塔拉斯·谢甫琴科伊万·弗兰科的影响,他们都是当时乌克兰的著名文学家。1893年,列霞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诗集《鼓起诗歌的翅膀》。由于当时俄罗斯帝国对乌克兰语出版物的禁令,列霞只得将诗集带到西乌克兰地区出版,该地当时尚在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待诗集出版之后,再将其偷运回基辅发售。[10]

列霞身患骨结核,须前往不同地方寻求治疗方法。她也得以游历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比利时埃及等国,这段经历使她接触到了各国不同的文化,也开阔了她的视野。[5]

1897年,列霞在雅尔塔接受治疗时邂逅谢尔盖·梅尔斯基,他是一名来自明斯克的官员,同时也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员,彼时也在接受结核病治疗,两人的关系迅速发展。列霞称他们的关系为“友谊”,而非“爱情”。1901年3月3日,梅尔斯季因肺结核去世,列霞在他临终时,于枕边写下作品《被附身者》。[7]

列霞·乌克兰卡积极投身于反对沙皇统治的社会运动当中,且是乌克兰马克思主义者组织的一员。1902年,她将《共产党宣言》译为乌克兰语。1907年,列霞被沙俄警察逮捕后释放,随后一直受到监视。[11]

1907年,列霞与法院官员克雷门特·克维特卡结婚,他们先是定居于克里米亚,后迁往格鲁吉亚居住。[11]

1913年8月1日,列霞·乌克兰卡于格鲁吉亚苏拉米英语Surami去世,享年42岁。[5]

作品

[编辑]

呵,我的人民无辜受难,

我的兄弟戴着锁链,气息奄奄。

唉,乌克兰,致命的旧创,

燃烧在你的心间!

谁能替我们粉碎沉重的锁链?

噢,我的天!


何时才能摆脱不幸?还是幸福不会来临?

该死的手,衰弱得麻木不灵!

生活如同地狱,又何必降生?

我们宁愿让死的黑幕盖住眼睛,

也不愿在耻辱中偷生!

噢,多么不幸!


——列霞·乌克兰卡《珍贵的眼泪》

伊凡·弗兰科对列霞·乌克兰卡的作品给予极高评价,把它和舍甫琴科的《遗嘱》相提并论,“自从舍甫琴科唱出‘把我埋葬以后,大家一致奋起,粉碎奴役的锁链……’,乌克兰还没有听到过像这位体弱多病的女子口中唱出的这样有力、热情的诗的语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2年出版的传单中,曾经援引《我的话,你为什么不变成……》的第五段作为献词。[2]

纪念

[编辑]
1956年苏联发行的邮票,印有列霞·乌克兰卡肖像
乌克兰格里夫纳200元钞票

乌克兰和其他前苏联加盟国境内都有许多列霞·乌克兰卡的纪念碑。基辅马林斯基公园内设有列霞的纪念碑,阿塞拜疆巴库有列霞的半身像。基辅市内有一家剧院以列霞的名字命名。此外,在当地乌克兰侨民的呼吁下,美国加拿大亦有列霞的纪念碑,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内即有纪念碑。[12]

2021年2月25日,列霞·乌克兰卡诞辰150周年,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发表电视讲话,并向其墓碑献花。[13]

2022年11月16日,乌克兰第聂伯罗的普希金大道更名为列霞·乌克兰卡大道。[14]

列霞·乌克兰卡的埋葬地,基辅拜科夫公墓
莫斯科的纪念碑

2023年1月14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第聂伯罗市一栋公寓楼遭到导弹袭击,造成30人以上死亡。[15]随后数天内,莫斯科有市民在列霞·乌克兰卡纪念碑下献花。[16]

注释

[编辑]
  1. ^ Українка罗马化:Ukrainka)在乌克兰语是指“乌克兰的女性”
  2. ^ 乌克兰语Лариса Петрівна Косач罗马化Larysa Petrivna Kosach
  3. ^ 乌克兰语Косач-Квітка罗马化Kosach-Kvitka

参考文献

[编辑]
  1. ^ Morris, Paul 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Reading the Canadian Nation(s). Canadian Review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 Revue Canadienne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 2017, 44 (2). ISSN 1913-9659. doi:10.1353/crc.2017.0016. 
  2. ^ 2.0 2.1 2.2 列霞·乌克兰卡. 由麦莘禾翻译. 飞白(校). 诗四首. 世界文学. 1962年, (Z2): 133–140 [2023-05-18]. ISSN 0583-0206. CNKI sjwx1962z2009. NCPSSD 83748788495754509050484857需注册账号查阅.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8) –通过马克思主义文库. 
  3. ^ Bida, Constantine. Lesya Ukrainka. 1968-12-31. doi:10.3138/9781442656932. 
  4. ^ Eekman, Thomas. Slavic Drama: The Question of Innovation. Eds. Andrew Donskov and Richard Sokoloski with Roman Weretelnyk and John Woodsworth. Ottawa: University of Ottawa, 1991. $30.00.. Slavic Review. 1993, 52 (1). ISSN 0037-6779. doi:10.2307/2499604. 
  5. ^ 5.0 5.1 5.2 Ukrainka, Lesia.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Ukraine. Canadian Institute of Ukrainian Studies. [202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6) (英语). 
  6. ^ 6.0 6.1 Wood, Elizabeth A. Feminists Despite Themselves: Women in Ukrainian Community Life, 1884-1939. By Martha Bohachevsky-Chomiak. Edmonton: Canadian Institute of Ukrain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Alberta, 1988. xxv, 460 pp. Plates. Cloth.. Slavic Review. 1990, 49 (3). ISSN 0037-6779. doi:10.2307/2500020. 
  7. ^ 7.0 7.1 7.2 Black Sea - Yalta - Lessya Ukrainka museum. web.archive.org. 2012-01-13 [202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3). 
  8. ^ Більш « Української України», як тут, не бачила: історія вулиці Лесі Українки в Гадячі. poltava-future.com.ua. 2022-08-27 [202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3) (乌克兰语). 
  9. ^ Pleiada. 烏克蘭百科全書. Canadian Institute of Ukrainian Studies. [202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1) (英语). 
  10. ^ Ozark Regional Commission. Harris, Kerr, Forster & Company, 310 South Michigan Avenue, Chicago, Illinois 60604. October 1970. 57p. $3. Travel Research Bulletin. 1972-01, 10 (3). ISSN 0147-2399. doi:10.1177/004728757201000366. 
  11. ^ 11.0 11.1 Леся Українка. Вікіпедія. 2023-04-07 (乌克兰语). 
  12. ^ Swyripa, Frances. Wedded to the Cause. 1993-12-31. doi:10.3138/9781487584085. 
  13. ^ Shepeleva, Anastasia. Zelensky honors memory of Lesya Ukrainka - Feb. 25, 2021. 基辅邮报. 乌克兰文传电讯社英语Interfax-Ukraine. 2021-02-25 [2023-05-20]. 
  14. ^ У Дніпрі демонтували пам’ятник Пушкіну (фото). Радіо Свобода. 2022-12-19 [2023-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4) (乌克兰语). 
  15. ^ 俄罗斯导弹袭击乌克兰一座公寓 死难者不下30人. 美国之音. 2023-01-16 [2023-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0) (中文). 
  16. ^ Russians lay flowers at improvised memorials to commemorate Dnipro dead. Reuters. 2023-01-20 [2023-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0)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