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多食亚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多食亚目
化石时期:225–0 Ma
三叠纪-现今
金花金龟
Cetonia aurata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演化支 伴翅类 Metapterygota
下纲: 新翅下纲 Neoptera
演化支 真变态类 Eumetabola
(未分级) 内生翅类 Endopterygota
目: 鞘翅目 Coleoptera
亚目: 多食亚目 Polyphaga
Emery, 1886
下目

详见内文

多食亚目学名Polyphaga)是昆虫纲鞘翅目之下四个亚目中最大及最多元化的亚目。目前多食亚目总计有144科,可再归类为五个下目和20个总科。全个亚目有物种超过30万种,约占已发现甲虫物种约九成[1]。当中显示了分类内因为专长和适应而衍生出来的变化。

多食亚目的特色是其后基节coxa最底的一节)并未有把第一和第二节的腹板sternites)分开。前胸侧板(prothoracic pleuron)从外部不可见,但与小转节及其残余部分已融合了成为隐胸板(cryptopleuron[1]。 而且,背侧沟Notopleural suture,亦作背侧缝[2],在硬皮板的底下[3])并不存在[4]

语源

[编辑]

多食亚目的学名“polyphagein”源于古希腊语的字根poly-(“多”)及phagein(“食”),意思指这个亚目的物种“以多种物品为食”。

分类

[编辑]

多食亚目的内部分类牵涉到多个成分相对稳定的总科,尽管当中有些较细小的科级分类元(甚或连这些分类元的级别也有争议)在不同的作者会作不同的分类。本亚目当中比较大型的总科计有:

现时基本确认多食亚目是一个单系群,但之下各个下目的支序分类仍然有争议:现时根据18S rDNA英语18S ribosomal RNA的排序及外貌数据的综合,扁虫下目金龟下目看似是单系群,但隐翅虫下目有可能是并系群[5][6],而隐翅虫下目本身就是一个多样性很高的分类元[5],它包含的物种还保留有多食亚目的祖先的形态。 有其他意见认为金龟下目应和隐翅虫下目合并[5][7]

扁虫下目Cucujiformia)包括了绝大多数植食性phytophagous)甲虫,有隐肾(cryptonephric)的马氏管(Malpighian tubule)、有开放式感杆束的锥形小眼及其的气门(spiracle)已失去功能的第八腹节。 组成扁虫下目的有六个总科:

有证据显扁虫下目物种采用植食性生活方式,与甲虫中的分类群多样性有关,尤其是象鼻虫总科物种,形成主要的物种辐射

本分类基本上以《美国甲虫》(2002)年一书的分类为依归,再按最新发展而增补。有不少原有的科级分类被合并或降为亚科。本亚目可分为以下五个下目、20个总科:

本下目有两个总科:

扁虫下目有六个总科:

亦作菊虎下目,包括下列五个总科:

本下目只有一个总科:

本下目有三个总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Cranston, Peter S.; Gullan, Penny J. Phylogeny of Insects (PD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893 [2016-08-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8-28) (英语). 
  2. ^ 许再福博士. 普通昆虫学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9) (中文(简体)). 
  3. ^ 王心浩; 杨正泽. 蘋果蠹蛾(鱗翅目:捲葉蛾科:姬捲葉蛾亞科)幼蟲原足鉤之特徵評估 (PDF). 植物保护学会会刊. 2009, 51 (3, 4): 83–94 [2016-08-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8-20) (中文(繁体)). 
  4. ^ Johnson, Norman F.; Triplehorn, Charles A. Borror and DeLong's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sects 7th. Belmont: Brooks/Cole. 2004: 365–400, 428–429. ISBN 0-03-096835-6. 
  5. ^ 5.0 5.1 5.2 Caterino, Michael S.; Hunt, Toby; Vogler, Alfried P. On the constitution and phylogeny of Staphyliniformia (Insecta: Coleoptera) (PDF).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05, 34: 655–672 [2016-06-10]. doi:10.1016/j.ympev.2004.11.0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8-09) (英语). 
  6. ^ Bergsten, J.; Levkanicova, Z.; Papadopoulou, A.; St. John, O.; Wild, R.; Hammond, P.M.; Ahrens, D.; Balke, M.; Caterino, M.S.; Gomez-Zurita, J.; Ribera, I.; Barraclough, T.G.; Bocakova, M.; Bocak, L.; Vogler, A.P. A comprehensive phylogeny of beetles reveals the evolutionary origins of a superradiation (PDF). Science. 2007, 318: 1913–1916 (英语). 
  7. ^ Kukalová-Peck, Jarmila; Lawrence, John F. Evolution of the hind wings in Coleoptera. The Canadian Entomologist. 1993, 125 (2): 181–258 [2016-08-05]. doi:10.4039/Ent1251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2) (英语). 
  8. ^ 任国栋:昆虫世界的守望者. 新华网河北频道/河北日报. 2011-12-19 [2017-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7) (中文(简体)).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