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宇土城

坐标32°40′46″N 130°38′47″E / 32.67944°N 130.64639°E / 32.67944; 130.64639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宇土城
宇土城うとじょう Uto-jō
鹤の城
位置 日本熊本县宇土市古城町
建立者小西行长
建成时间1587年-1589年左右
主要城主小西氏
建筑风格城郭构造:平山城
天守构造:三重五阶(非现存)
废城时间1612年-1637年
现状现存遗迹:石垣、堀、曲轮、碑、土塁
指定文化财:宇土市指定考古资料:庆长13年铭滴水瓦
宇土市指定史迹:宇土城迹(城山)

宇土城(うとじょう)位于日本熊本县宇土市。别称鹤の城(つるのしろ)[1]。因同市神马町亦有一座中世纪期建筑物-宇土古城,故中世宇土城与近世宇土城结合并写。

概要

[编辑]

中世宇土城

[编辑]

宇土古城,别名西冈台。宇土古城的筑城年代还没有确认,但一说是永承3年(1048年),关白藤原道隆来到西冈台这个高39米的丘陵上建造了宇土城。在南北朝时代的城主,宇土高俊呼应南朝一方势力,占领隔壁的郡浦庄园押等,于宇土半岛行动活跃,但自始之后中世宇土城成为了空城。

近世宇土城

[编辑]

1587(天正15)年,豊臣秀吉平定九州,佐佐成政受封肥后国,唯佐佐成政治理不力,领内引发一揆动乱,秀吉派出小西行长加藤清正共同前往镇压,因功得到肥后南半国宇土郡、益城郡、八代郡二十四万石领地,随后又与加藤清正合力平定肥后的天草之乱。平定后小西行长于1588年在中世宇土古城之东500米、13米高的小山丘上筑起了宇土城作为居城。

关原之战加藤清正知悉黑田如水在石垣原打败大友义统后集结部队转向率领8500兵攻往宿敌小西行长的宇土城,在小西行长出阵关原后宇土城由其弟小西行景镇守,但是实际上的指挥官却是家老内藤如安

加藤清正率兵分别由陆水两路进攻,陆军在城下町放火,而水军则动用十多艘战船向宇土城进攻,却遭熟悉水战的内藤如安以大炮轰炸惨败,宇土城内的士气亦因而十分高昂,这导致加藤清正一时三刻难以攻下,双方因此陷入拉锯战。直到十月中,小西行长麾下的两名火枪队队长逃回宇土城,向城内众人发布西军在关原的战败的消息,城内士兵士气大溃。因此,小西行景决定以自身性命交换城兵人民的安全。十月廿三日,小西行景向加藤清正开城投降并自刃身亡。

加藤清正攻破宇土城后论功行赏,获得小西行长的领地,成为肥后五十二万石的大名。清正将宇土城当作自己的隐居城,修改了宇土城的主曲轮。但由于江户幕府于日本在元和元年(1615年)6月13日所发布的一国一城令,由大名所居住作为政厅所在的城只能保留一个,其余的城必须全部废除。而在肥后国,除了熊本城外,宇土城和八代城等名城亦无一幸免。

构造

[编辑]
于熊本城内的宇土橹

因一并观看中世和近世宇土城,就像仙鹤展开了它的翅膀一样,所以被称为鹤の城[2]

规划

[编辑]

小西行长在建造宇土城时,主城的范围被精心定界。城池的面积很大,在当年是一个特点。行长亦从中世宇土城汲取了设计主要防备的技巧,并将技巧改良和加建于近世宇土城中。用外层护城河和内堀包围城堡的本丸、二之丸和三之丸,以全新的形式经营宇土城。这三个稳重的城郭构成城堡的中心部分高16.3米,并在中心部分筑起了13米高的石垣,围上了空壕再放置五道城门。

小西行长着手的不仅仅是城郭的实体,还有与武家屋敷,城下町和水堀根据运河结合而形成“惣构”,显示了行长注重城池的防御特性[3]

天守

[编辑]

大天守规模庞大,外观三重、内部楼高五层及地下一层,高9米,内部全是原木建筑。三重天守是当年新式筑城法的先驱,而在一、二重东西侧的外观建筑为歇山式破风设计,其直线式破风造型亦独树一格[4]。熊本城其中被称为“第三座天守”的宇土橹,便是从宇土城中搬迁加建,如今宇土橹已成为日本国家级重要文化遗产。

街道

[编辑]

小西行长在筑城途中,也一并进行着宇土市古城町街道的整备。行长很好地运用了博多町割奉行的经验,利用商业的原理,设计像棋盘一样的格局。首先配置南北四条主要干线,然后于主要干道之东西配置横丁,即二排商业大街,此方法大大有利于商业之发展。

水道

[编辑]

小西行长在宇土城之外围修理宇土河和船场河,把船场河作为宇土城外层护城河的第一线防备,同时宇土河也成了城町运河主要水道。现在,在宇土城只能看到宇土细川藩的轰泉水道之改建,行长的两用水道形式已经消失[5]

宇土橹

[编辑]

熊本城有一栋橹,名为宇土橹,相传是与宇土城天守阁有关。宇土橹是现存橹中最大规模的,因其历史价值而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

宇土橹的由来众说纷纭,一传是如橹内展示文献中记载宇土橹是由小西行长所建造的宇土城天守阁拆解后搬到熊本城组装的,亦有传如熊本城官方网站所说宇士橹的命名是由于曾是宇土城主的小西行长家臣置身于此橹附近而命名,但是否史实则不能确定。

宇土橹结构为三重五阶地下一阶。因其结构和规模与天守阁无差而被称为熊本城的“第三座天守”。

在现存的近代建造的天守、橹之中,宇土橹是第四高,仅次于姬路城、松本城及松江城。

宇土橹因避过西南战争的熊本城火灾而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是现存十二栋三重橹之一,亦是现存三重橹中唯一一栋三重五阶橹,因此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极具历史价值。

2016年熊本7.3级大地震,造成熊本城多处城墙石垣及屋瓦崩落。虽然宇土橹右方连接着的続橹和二重橹在地震中倒塌,宇土橹也受到一定的伤害,但五阶橹本体和下方石垣始终抵住地震的破坏。虽为400年前的建筑,仍然能抵挡现今地震,可谓体现坚实的防御能力,亦因此被国民称为“不屈之橹”。[6]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城戸久“熊本城宇土橹造営年次私考”‘建筑学会论文集’第30号 昭和18年9月(1943年)
  2. ^ 本渡历史民俗资料馆では现在、特别展 “天草五人众の世界”が开催中です(~09/12/06(日)
  3. ^ 中井均・三浦正幸监修‘よみがえる日本の城 12 熊本城’学习研究社 2005年
  4. ^ 小野将史・北野隆“加藤忠広による熊本城の改修と熊本城小天守について-加藤氏时代の熊本城に関する研究(その3)-”‘日本建筑学会计画系论文集’第576号 157-162 2004年2月
  5. ^ 行长公400年忌につくられた“宇土城全貌想像図”
  6. ^ 400年以上の「生き残りの歴史」 熊本城『不屈の宇土櫓』10年の解体工事へ…. [2023-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7. 

32°40′46″N 130°38′47″E / 32.67944°N 130.64639°E / 32.67944; 130.6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