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为张晓峰的其他人物,请见“
张晓峰”。
张其昀 |
---|
|
|
|
|
|
性别 | 男 |
---|
出生 | 1901年9月29日 大清浙江省鄞县 |
---|
逝世 | 1985年8月26日(1985岁—08—26)(83岁) 中华民国台北市 |
---|
籍贯 | 浙江省鄞县 |
---|
国籍 | 中华民国 |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 |
---|
配偶 | 龚柏英 |
---|
儿女 | 张镜湖(嗣子) |
---|
宗教信仰 | 全神教 |
---|
|
|
- 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
(1923年-1927年)
- 国立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1936年)
- 中央研究院评议会评议员
(1935年6月-1958年)
- 国民参政会(第二、三、四届)参政员
(1940年12月-1946年)
- 《理想与时代》杂志创办人
(1941年)
- 国立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
(1945年)
- 制宪国民大会代表
(1946年1月-1947年)
- 国民大会(第一届)代表
(1948年-1985年8月26日)
- 考试院(第一届)委员
(1949年3月28日-1954年8月)
- 中国国民党总裁办公室秘书组主任
(1949年-1950年8月)
- 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
(1950年3月-)
- 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秘书长
(1950年8月-)
- 中国地理学会会长
(1950年-)
-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
(1952年1月-)
- 中国科学协进会理事
(1953年11月-)
- 故宫中央博物院共同理事会(第三届)理事
(1954年1月-)
- 教育部部长
(1954年5月27日-1958年7月14日)
- 行政院政务委员
(1954年5月27日-1958年7月14日)
- 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中国委员会(第二届)委员
(1957年8月-)
- 革命实践研究院主任
(1958年-1972年)
- 国防研究院主任
(1958年-1972年)
- 中国文化学院创办人
(1962年)
- 中国文化学院董事长
(1962年3月-1985年8月26日)
- 中华学术院院长
(1966年10月29日-)
- 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
(1967年11月-1985年8月26日)
- 总统府资政
(1980年3月4日-1985年8月26日)
|
|
张其昀(1901年9月29日—1985年8月26日),字晓峰,浙江鄞县(现浙江宁波)人,中国史学家、地学家及教育家。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曾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中国国民党秘书长、中华民国总统府资政等要职,亦为中国文化大学、台北市私立华冈艺术学校之创办人。
1919年,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毕业,考入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就读于史地部,与缪凤林、陈训慈、范希曾、张廷休等人同学。当时的南高声誉蜚腾,公认为中国南方第一学府,名师荟萃,师从哲学家刘伯明、史学家柳诒徵、地学家竺可桢等人。1923年毕业时,正好是南高改制易名东大,出于对南高的挚爱,坚持领取了南高最后一届毕业生文凭。
毕业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其间编的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地理》,成为当时全国的通用教材,对中学教育发挥了很好的提升作用。1927年,起在国立中央大学地理学系任教,曾主讲中国地理,为中国人文地理学之开山大师。1935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中央评议会聘任评议员,是从未出国留学的当选评议员中最年轻的一位。1936年,受聘为浙江大学史地系教授兼主任、史地研究所所长,后又兼任文学院院长。1941年,当选为中华民国教育部首批部聘教授。曾任中国地理学会总干事。1943年,受美国国务院之邀聘,在哈佛大学研究讲学一年。
1949年,随国民政府到台湾,曾任中国国民党总裁办公室秘书组主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部长、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总统府资政等职,又创办了中国新闻出版公司、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发起创办《学术季刊》等多种学术期刊以及中国历史学会等组织,对台湾的文化教育事业贡献甚巨。
1985年8月26日因心肺功能衰竭于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9月15日遗体在台北市第一殡仪馆景行厅举行祭礼后火化,暂奉于阳明山山腰永明寺永明楼。11月3日,灵骨正式奉安于中国文化大学境内“晓园”。[1]1996年1月7日,张其昀夫人龚柏英辞世后与先夫合葬。
身为学者,张其昀是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创人,也是历史地理学的鼻祖,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也有贡献。方志学领域,其主编的《遵义新志》,在地方志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开创了中国人进行土地利用调查研究的先河。并曾本着“恢复旧时书院之精神,提倡自由讲学之风气”,创办中国人地学会,出版《方志月刊》。
为发展中国的科学事业,1932年,张其昀发起成立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担任《科学的中国》总编辑[2]。张其昀亦曾积极参与中国科学社的活动,为《科学》杂志撰稿[3]。
张其昀也是中国第一位研究现代国家战略学的学者。
张其昀在台湾担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期间,促成多所大学的在台复校和新学校、学系的建立,开创博士学位教育,着力中小学基础义务教育,奠定了台湾的教育格局,也促进了台湾地理学的发展。期间将当时南海学园规模大幅扩张成为“南海五馆”,亦即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立教育资料馆、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国立教育广播电台等,并于1955年在国立台湾大学理学院成立了地理学系(今地理环境资源学系)。
1958年7月,陈诚组阁,由梅贻琦出任教育部长。当时殷海光即于《自由中国》十九卷发表〈对梅部长的低调希望〉,称“其中最得人心的决定,是把前任教育部长换掉了。前任教育部长之换掉,教育学术界凡属稍明事理的人士,无不额手称庆,无不稍微松了一口气,无不对自由中国教育的前途寄予一点新希望。”殷海光更在文中批评“前任教育部长”的四大作风为“个人创霸”(利用职权的便利和公家的金钱创办一些品质低劣的刊物,雇用小喽啰来自我歌颂)、“好大喜功”(树立机构如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立艺术馆等,只有形式而无内容)、“政教不分”(对“党化教育”雷厉风行,在学校灌输青年部族思想)、公私不分(毫无国家体制、法令,将原有编制七十人的教育部扩充为三百人,把大笔教育经费拨给他私人所主持的出版机构订购书刊)。认为撤换教育部长是“教育界的克星已去”。[4]:1065-1078
其后张其昀于1961年前后在国防研究院的主持下以关内本《清史稿》为蓝本监修《清史》,并于1962年创办了中国文化大学;另在献堂馆成立国立音乐研究所。
张其昀对中华文化眷恋倾恭,是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重要领袖和儒学复兴运动的中坚,时间之长、影响之远,令人感念。张其昀早年是南高史地学派和学衡派的重要成员;嗣后中大时代成为国风社的一位灵魂人物;再后于浙大创办《思想与时代》,汇集了张荫麟、谢幼伟、郭斌龢、熊十力、钱穆、陈康、贺麟、冯友兰等学者,世人评说当时浙大蔚然有重振东大学衡之风、复兴人文主义之势。在台湾,张其昀除著书《中华五千年史》外,还创办中华学术院和中国文化学院,执教的文史学者便有钱穆、杨家骆、黎东方、梁嘉彬,蒋复璁、陈立夫、高明、宋晞、曾虚白、谢然之等人;张其昀设立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出版《中华丛书》、《华学月刊》,形成了研究中国文化之中心。
张其昀自喻,一生治学,不外五事:
- 一曰国魂,以谋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 二曰国史,探索中华文化之渊源;
- 三曰国土,研究中国在世界之地位;
- 四曰国力,衡断经济建设对国计民生之关系;
- 五曰国防,以唤起爱国思想与民族正义,培养新生力量。
张其昀提倡华学。他认为,以“汉学”称中国学,造成中国学和与宋学等并称之汉学的混淆,且西方学者以“汉学”称中国学,将汉族之学等同中国学(英语:Sinology),把藏学、满学等排除在外,无以含括全部中国之学。满、蒙、藏等中国各族群和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地理上有着最密切的交融关系,这些研究也共同构成了中国学。华学不仅是汉学,不仅研究汉族之学,也研究中国少数族群之学。
张其昀创立全神教。他认为,各种宗教的良好精神都有相通之处。一方面,尊重世界各种宗教所具有的相通的良好精神,另一方面,摒弃造成纷争的各种“人格神”教及一神教的弊端,尊重多元文化和包容的“多神教”。中国的儒教、道教和佛教是“非人格神”的多神教,可以和谐共容兼包并蓄,“道并行而不悖”。“全神教”之教育,以儒家文化为中心,以先贤圣哲以来人类共通的良好精神,培养宗教情操,即为“圣教育”。“宗教是学术研究的最高境界和最后目的”,“科学愈进步,宗教愈重要。敬天爱人,乃万事之表,万福之源”,认为教育之最高境界为“圣教育”。全神教之所谓“宗教”,实指信仰、教化。
- 主编书籍
- 《金史》
- 《元史》
- 《清史》
- 《国父全书》
- 《抗日战史》
- 《中华五千年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巨著 (全书总目初分为三十二册)
- 《华夏远古史》(中华五千年史 第一册)
- 《西周史》(中华五千年史 第二册)
- 《春秋史》(中华五千年史 第三册:春秋史前篇,第四册:春秋史中篇,第五册:春秋史后篇 - 孔学今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战国史》(中华五千年史 第六册:战国史前篇,第七册:战国史后篇 - 战国学术)
- 《秦代史》(中华五千年史 第八册)
- ^ 創辦人移靈安厝儀典 今日上午假本校舉行 (PDF). 华夏导报. 1985-11-03 [2024-03-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4-20) (中文(台湾)).
- ^ 彭光华:《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的创建、活动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科技史料》第13卷第1期(1992年)
- ^ 《中国科学社第二十一次年会报告》(民国25年(1936年)10月)中记载:“张其昀先生一年以来,每期投稿,从无间断,斯不仅应特别致谢,实创立二十年来《科学》投稿之一新记录,弥可珍贵。 ”
- ^ 殷海光. 殷海光全集10 政治與社會(下). 台北市: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11年6月出版. ISBN 978-986-02-8332-7.
- 康侨:《文化复兴巨擎——张其昀》.《中外杂志》,62年13卷第3期.
- 王永太:《凤鸣华冈(张其昀传)》. 浙江人民出版社.
|
---|
民国14年08月01日 | |
---|
民国14年09月26日 | |
---|
民国15年05月27日 | |
---|
民国15年06月01日 | |
---|
民国16年11月05日 | |
---|
民国16年11月15日 | |
---|
民国16年11月19日 | |
---|
民国20年02月16日 | |
---|
民国20年08月10日 | |
---|
民国21年10月28日 | 李元鼎(民国22年2月24日辞) · 严庄(民国36年3月11日辞) · 谷正鼎(民国22年7月18日辞) · 王士铎(民国22年1月17日辞) · 王子壮(民国25年12月7日辞) |
---|
民国22年02月24日 | |
---|
民国22年03月10日 | |
---|
民国22年05月06日 | |
---|
民国22年09月30日 | |
---|
民国22年12月16日 | |
---|
民国23年01月12日 | |
---|
民国23年02月07日 | |
---|
民国23年07月14日 | |
---|
民国24年05月11日 | |
---|
民国25年04月20日 | |
---|
民国26年02月06日 | |
---|
民国27年02月22日 | 苗培成(民国29年10月24日辞) · 戴愧生 · 李培基(民国28年7月10日辞) · 黄少谷(民国29年11月20日辞) · 燕树棠(民国28年9月20日免) · 张其昀(民国27年6月25日辞) · 杜重远(民国27年5月17日辞) · 谢树英(民国28年6月27日辞) |
---|
民国27年05月17日 | |
---|
民国27年08月12日 | |
---|
民国27年10月08日 | 刘世传(民国31年12月11日辞) · 汪东(民国36年4月12日辞) · 韩骏杰(民国34年11月27日辞) |
---|
民国28年01月20日 | |
---|
民国28年03月09日 | |
---|
民国28年07月10日 | 何基鸿(民国34年1月22日辞) · 沈尹默(民国36年10月7日辞) |
---|
民国28年10月28日 | |
---|
民国28年11月28日 | |
---|
民国29年02月17日 | |
---|
民国29年03月02日 | |
---|
民国29年04月02日 | |
---|
民国29年04月13日 | |
---|
民国29年08月07日 | |
---|
民国29年10月24日 | |
---|
民国29年11月20日 | |
---|
民国29年12月18日 | |
---|
民国31年05月07日 | |
---|
民国31年05月20日 | |
---|
民国31年08月08日 | |
---|
民国31年08月22日 | |
---|
民国31年09月12日 | |
---|
民国31年10月02日 | |
---|
民国32年01月08日 | |
---|
民国32年03月20日 | |
---|
民国32年06月12日 | |
---|
民国34年03月21日 | |
---|
民国34年08月17日 | |
---|
民国34年09月15日 | |
---|
民国34年09月29日 | |
---|
民国35年01月15日 | |
---|
民国35年02月12日 | |
---|
民国35年02月26日 | |
---|
民国35年03月21日 | |
---|
民国35年04月12日 | |
---|
民国36年02月07日 | |
---|
民国36年02月25日 | |
---|
民国36年03月01日 | |
---|
民国36年03月11日 | |
---|
民国36年03月28日 | |
---|
民国36年06月06日 | |
---|
民国36年06月07日 | |
---|
民国36年07月19日 | |
---|
民国36年08月02日 | |
---|
民国36年09月13日 | |
---|
民国36年09月27日 | |
---|
民国36年09月29日 | |
---|
民国36年10月18日 | |
---|
民国36年10月27日 | |
---|
民国36年11月29日 | |
---|
民国37年02月07日 | |
---|
|
|
---|
1940年(民国29年)12月23日公布 议长: 蒋中正;副议长: 张伯苓 |
甲项遴选者 | 江苏省(4) | |
---|
浙江省(4) | |
---|
安徽省(4) | |
---|
江西省(4) | |
---|
湖北省(4) | |
---|
湖南省(4) | |
---|
四川省(4) | |
---|
河北省(4) | |
---|
山东省(4) | |
---|
河南省(4) | |
---|
广东省(4) | |
---|
山西省(3) | |
---|
陕西省(3) | |
---|
福建省(3) | |
---|
广西省(3) | |
---|
云南省(3) | |
---|
贵州省(3) | |
---|
甘肃省(2) | |
---|
绥远省(2) | |
---|
新疆省(2) | |
---|
青海省(1) | |
---|
西康省(1) | |
---|
宁夏省(1) | |
---|
西京市(1) | |
---|
察哈尔省(2) | |
---|
辽宁省(2) | |
---|
吉林省(2) | |
---|
南京市(2) | |
---|
上海市(2) | |
---|
北平市(2) | |
---|
黑龙江省(1) | |
---|
热河省(1) | |
---|
天津市(1) | |
---|
青岛市(1) | |
---|
重庆市(2) | |
---|
|
---|
乙项遴选者 | |
---|
丙项遴选者 | |
---|
丁项遴选者 | |
---|
|
|
---|
1942年(民国31年)7月27日公布,240名 议长: 蒋中正;副议长: 张伯苓 |
甲项遴选者(164) | 四川省(8) | |
---|
湖南省(8) | |
---|
浙江省(8) | |
---|
江苏省(8) | |
---|
广东省(8) | |
---|
安徽省(8) | |
---|
河北省(8) | |
---|
山东省(8) | |
---|
河南省(8) | |
---|
湖北省(8) | |
---|
江西省(8) | |
---|
陕西省(6) | |
---|
福建省(6) | |
---|
广西省(6) | |
---|
云南省(6) | |
---|
贵州省(4) | |
---|
山西省(4) | |
---|
甘肃省(4) | |
---|
辽宁省(4) | |
---|
吉林省(4) | |
---|
察哈尔省(3) | |
---|
绥远省(3) | |
---|
新疆省(3) | |
---|
上海市(3) | |
---|
重庆市(3) | |
---|
青海省(2) | |
---|
西康省(2) | |
---|
宁夏省(2) | |
---|
黑龙江省(2) | |
---|
热河省(2) | |
---|
南京市(2) | |
---|
北平市(2) | |
---|
天津市(1) | |
---|
青岛市(1) | |
---|
西京市(1) | |
---|
|
---|
乙项遴选者(8) | |
---|
丙项遴选者(8) | |
---|
丁项遴选者(60) | |
---|
|
|
---|
1945年(民国34年)4月23日公布,290→314→358名 议长: 蒋中正;副议长: 张伯苓 |
甲项遴选者(199→223) | 四川省(10) | |
---|
湖南省(10) | |
---|
浙江省(10) | |
---|
广东省(10) | |
---|
安徽省(10) | |
---|
山东省(10) | |
---|
河南省(10) | |
---|
湖北省(10) | |
---|
江西省(10) | |
---|
江苏省(8) | |
---|
河北省(8) | |
---|
陕西省(8) | |
---|
福建省(8) | |
---|
广西省(8) | |
---|
云南省(8) | |
---|
贵州省(6) | |
---|
甘肃省(6) | |
---|
山西省(4→8) | |
---|
辽宁省(4→3) | |
---|
吉林省(4→3) | |
---|
新疆省(4) | |
---|
重庆市(4) | |
---|
察哈尔省(3) | |
---|
绥远省(3) | |
---|
上海市(3) | |
---|
青海省(3) | |
---|
西康省(3) | |
---|
宁夏省(3) | |
---|
黑龙江省(2) | |
---|
热河省(2) | |
---|
南京市(2) | |
---|
北平市(2) | |
---|
天津市(2) | |
---|
青岛市(1) | |
---|
西京市(1) | |
---|
安东省(0→3) | |
---|
松江省(0→3) | |
---|
辽北省(0→2) | |
---|
合江省(0→2) | |
---|
嫩江省(0→2) | |
---|
兴安省(0→2) | |
---|
台湾省(0→8) | |
---|
大连市(0→2) | |
---|
哈尔滨市(0→2) | |
---|
|
---|
乙项遴选者(8) | |
---|
丙项遴选者(8) | |
---|
丁项遴选者(75→119) | |
---|
|
|
---|
|
1948年7月15日公布(10) | |
---|
1949年3月30日公布(9) | |
---|
|
|
---|
1948年依据《 总统府组织法》设立,由 总统聘任,无定额,无聘期限制,一般为终身任职; 1996年改为有给职、无给职者各不超过15人,聘期不超过总统任期;2008年不再聘任有给职资政;2010年修法后均为无给职。 |
1948-1996年 | |
---|
1996年以后 | | 1996.5 (26人) | |
---|
1997.5 (27人) | |
---|
1998.5 (29人) | |
---|
1999.5 (28人) | |
---|
|
---|
| 2000.5 (28人) | |
---|
2001.5 (23人) | |
---|
2002.5 (30人) | |
---|
2003.5 (28人) | |
---|
2004.5 (27人) | |
---|
2005.5 (26人) | |
---|
2006.5- 2008.5 | 从缺 |
---|
|
---|
| 2008.5- 2008.12 | 从缺 |
---|
2009.1 (13人) | |
---|
2010.1 (14人) | |
---|
2011.1 (24人) | |
---|
2012.8 (21人) | |
---|
2015.3 (27人) | |
---|
|
---|
| 2016.5– 2016.11 | 从缺 |
---|
2016.11 (20人) | |
---|
2018.5 (17人) | |
---|
2021.2 (26人) | |
---|
2022.9 (27人) | |
---|
|
---|
| 2024.5– 2024.7 | 从缺 |
---|
2024.8 (27人) | |
---|
|
---|
|
---|
|
---|
|
| | 一中全会(3人) 1924.1.31 |
- 廖仲恺 (1924.6辞职,1924.10复任,1925.8逝世)
- 戴季陶
- 谭平山 (1924.4辞职,1924.6复任,1924.11辞职,1925.9代理)
彭素民 (1924.4通过,1924.8逝世)
- 邵元冲 (1924.6代理,1924.10解职)
- 汪兆铭 (1924.7代理,1924.11辞职)
- 邹 鲁 (1924.9代理,1924.10解职,1924.11通过)
- 丁惟汾 (1925.5通过)
- 于树德 (1925.5通过)
- 林 森 (1925.9通过)
- 林祖涵 (1925.9代理)
|
---|
|
---|
| 一中全会(9人) 1926.1.22 | |
---|
临中全会(9人) 1926.7.6 | |
---|
三中全会(9人) 1927.3.11 | |
---|
四中全会(5人) 1928.2.7 | |
---|
|
---|
| |
---|
| |
---|
| 一中全会(9人) 1935.12.7 | |
---|
| 四中全会(15人) 1938.4.8 | |
---|
六中全会(19人) 1939.11.20 | |
---|
十中全会(19人) 1942.11.27 | |
---|
|
---|
| | 一中全会(25人) 1945.5.31 | |
---|
二中全会(36人) 1946.3.17 | |
---|
三中全会(36人) 1947.3.24 | |
---|
四中全会(55人) 1947.9.13 | |
---|
|
---|
|
---|
1950年8月-1952年11月 |
总裁 | |
---|
中央改造委员(16人) | |
---|
秘书长 | |
---|
副秘书长 | |
---|
|
---|
|
| | 一中全会(10人) 1952.10.23 | |
---|
二中全会(10人) 1953.5.7 | 上届连任 |
---|
三中全会(10人) 1953.11.14 | |
---|
四中全会(10人) 1954.8.5 | |
---|
五中全会(10人) 1955.3.3 | |
---|
六中全会(10人) 1955.10.5 | 上届连任 |
---|
七中全会(10人) 1956.5.8 | |
---|
八中全会(10人) 1957.3.7 | |
---|
|
---|
| | 一中全会(15人) 1957.10.26 | |
---|
二中全会(15人) 1959.5.19 | |
---|
三中全会(15人) 1960.10.2 | |
---|
四中全会(15人) 1961.11.16 | |
---|
五中全会(15人) 1962.11.15 | |
---|
|
---|
| | 一中全会(15人) 1963.11.23 | |
---|
二中全会(17人) 1964.11.28 | |
---|
三中全会(17人) 1966.3.10 | 上届连任 |
---|
四中全会(19人) 1966.12.29 | |
---|
五中全会(19人) 1967.11.23 | |
---|
|
---|
| 总裁:蒋中正 (1975.4逝世)
中央委员会主席:蒋经国 (1975.4当选) | 一中全会(21人) 1969.4.10 | |
---|
二中全会(21人) 1970.4.2 | 上届连任 |
---|
三中全会(21人) 1972.3.10 | |
---|
四中全会(21人) 1973.11.15 | |
---|
五中全会(21人) 1974.11.27 | 上届连任 |
---|
|
---|
| | 一中全会(22人) 1976.11.19 | |
---|
二中全会(22人) 1978.2.15 | 上届连任 |
---|
三中全会(22人) 1978.12.18 | 上届连任 |
---|
四中全会(27人) 1979.12.14 | |
---|
|
---|
| | 一中全会(27人) 1981.4.6 | |
---|
二中全会(31人) 1984.2.15 | |
---|
三中全会(31人) 1986.3.31 | |
---|
|
---|
| | 一中全会(31人) 1988.7.14 | |
---|
二中全会(31人) 1989.6.5 | 上届连任 |
---|
三中全会(31人) 1992.3.16 | 上届连任 (陈履安于1993.1辞职,郑为元于1993.8逝世) |
---|
|
---|
| | 一中全会(31人) 1993.8.23 | |
---|
二中全会(31人) 1994.8.26 | |
---|
三中全会(31人) 1995.8.23 | |
---|
四中全会(31人) 1996.8.23 | |
---|
|
---|
| | 一中全会(33人) 1997.8.28 | |
---|
二中全会(33人) 1998.8.22 | |
---|
三中全会(33人) 1999.8.29 | |
---|
主席:连 战 (2000.6当选)
副主席:萧万长 (2000.6通过)、王金平 (2000.6通过)、蒋仲苓 (2000.6通过)、吴伯雄 (2000.6通过)、林澄枝 (2000.6通过) | 四中全会(31人) 2000.6.1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