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彭学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彭学斌
Percy Phang
监制
罗马拼音
Peng Xue Bin
别名衣申君、张杰仁、黎开[1]
出生
Phang Hsueh Ping

(1970-12-19) 1970年12月19日54岁)
职业
教育程度 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
出道地点台湾政大校园“金旋奖”创作比赛
出道作品《音乐马戏团》,1991年
代表作品
  • 《盐》演唱单曲,1999年
  • 《我找彭学斌》创作专辑,2000年
  • 《天使的蜡烛》演唱单曲,2001年
  • 《美少年》舞台剧原声配乐,2003年
  • 《某某某》演唱单曲,2003年
  • 《到此一游》作品辑,2005年
网站pocketmusic.com.my
奖项
参见“获奖

彭学斌(英语:Phang Hsueh Ping艺名Percy Phang,12月19日),马来西亚华裔,出生于砂拉越,祖籍广东海丰客家人,华语乐坛词曲创作音乐人。

早年

[编辑]

彭学斌的籍贯为广东省海丰县,在马来西亚成长,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在中文学校(独立中学)念书,所以教育一直都是以中文为主要语言。 1982年,彭学斌于小学六年级和新加坡一群电视小演员录了《猜对了》与《幼教儿歌》两张儿歌专辑,由松青唱片出版。中学时期,彭学斌开始尝试写原创歌曲,最早期的创作《憩》与《石头记变奏曲》于1987年在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宽柔中学首次举办的歌曲创作音乐会中首度发表,后来,他也在新山参与过各种歌曲创作活动,包括“随族”与“我们的歌”原创歌曲发表会等。[2]

后来彭学斌赴台湾就读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参加过许多校内外的歌曲创作赛,包括政大“金旋奖”、大学城全国大专创作歌谣赛、木船民歌大赛、北区大专民歌比赛、淡江大学青音奖等,在学期间,也和政大同学们录制过一张独立原创音乐合辑《音乐马戏团》,并参与过福音创作歌手哑歌的专辑《吟萱心韵》的部分编曲工作。[3]

彭学斌的音乐创作部分受到八零年代台湾流行歌曲的影响,部分则是八零年代的广东歌曲和西洋歌曲。国小时候听的是许多台湾或新马歌手翻唱的台湾校园民歌,中学开始大量接触八十年代的中英文歌,除了台湾的滚石、飞碟时代的作品,以及香港的谭咏麟、陈百强、陈秋霞、梅艳芳等,他也关注当时西洋排行榜歌曲,例如美国billboard和英国Cashbox。[4]

事业

[编辑]

彭学斌在政大参加“金旋奖”创作比赛,被当时评审之一的制作人李安修老师注意。在老师引荐下,彭学斌在1995年毕业后进入唱片公司“艺能动音”担任制作助理。 第一首出版的流行歌曲是香港艺人黎姿演唱的《假如》,第一张制作的专辑是《郝邵文与肥肥安》。从学生时代在政大念书到后面进唱片公司工作,彭学斌在台湾一共住了八年,于1998年返回马来西亚。[5]

彭学斌制作过一百多张唱片,发表过三百多首词曲作品;合作过的艺人包括:光良、林宥嘉、孙燕姿、陈绮贞、梁静茹、张智成、张栋梁、陈势安等。此外,他也是张智成、戴佩妮、王冠逸、彭进成等大马艺人至海外发展的幕后推手。[5] 彭学斌发表作品从1995年开始,陆续为锺汉良、张智成、蔡健雅、梁咏琪等多位歌手的专辑创作。2004年,他为孙燕姿创作了《我也很想他》,达到新的事业里程碑,随后的2006年到2007年之间,彭学斌大量发表创作,包括梁咏琪的《爱情原来那么伤》、王心凌的《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梁静茹的《崇拜》等作品,每首皆为专辑主打。近年的主打作品包括张智成的《暗恋》、蔡旻佑的《寂寞,好了》、陈势安的《天后》、林宥嘉的《伯乐》等。 [2]

彭学斌屡次在马来西亚娱协奖颁奖典礼(Malaysia PWH Music Award,马来西亚华人两年一届的中文音乐奖),以及AIM 中文音乐颁奖典礼(AIM Chinese Music Awards,马来西亚最大的音乐颁奖晚会),获得原创金曲、最佳作曲、最佳专辑、最高点播率中文歌曲、海外最高版税歌曲等奖项。[3]

彭学斌除了替歌手创作与制作专辑外,自己也有累积个人的作品,包括1999年和众歌手录制合辑《欢迎光临》时首度发表演唱歌曲《盐》,之后于2000年发行个人创作专辑《我找彭学斌》,2015年发表作品集《到此一游》。[4]

当初彭学斌回到大马不久,就发了一张个人创作专辑《我找彭学斌》。后来于2015年,《到此一游》发行,是一张跨界的心灵反思专辑。全专辑由彭学斌作曲、佛光出版社总编辑沈明信填词,同时邀请众多马来西亚歌手来演绎他的创作,而他自己也在专辑中献声演唱〈这世界静得像一首诗〉一曲。《到此一游》描述了十个人生的际遇、场景、以及生命故事。当正处在一个世界乱象并动荡不断的年代,彭学斌希望这张专辑能以更入世开放的眼光去探讨对社会、对生活价值观、对生离死别、对信仰与情感有更宽大的描绘的流行作品,于是便衍生了《到此一游》的概念。这张专辑无论在文字、歌手人选、音乐氛围、听者市场上,均刻意采用出有别于平时商业歌曲的创作模式。彭学斌的创作纳入了信仰与人生的宏观元素,因而让音乐内涵显得更加丰盈,以自身的创作做出另一层精神层次的体现。[2]2021年发行翻唱专辑《矫情之歌》。

个人生活

[编辑]

彭学斌几乎都是在早上写歌,为了专心创作,会保持单纯的作息规律。平日不管工作多寡都会去上班,若不特别忙的话就会六七点下班。他认为让自己处在一个稳定有规律的工作状态之中,这样的时间分配会让自己更专注在音乐工作上。 他曾于受访时描述他的工作方式:“每天早上我尽量在Keyboard前面,不管有没有灵感,我都要练4个小时左右,这是一个必要的训练,生活作息调整到非常规律的状态,我是相信我是适合这方式,在这个工作中更专注才是最重要的,我制作唱片也尽量不熬夜。”[6]

彭学斌认为自己做音乐完全是因为兴趣所使,并不是因为背负了某种使命。在音乐产业中,彭学斌已经达成某阶段的成就,但还是认为自己的信念和态度和最初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他认为一件事做的好不好,永远是自己对自己的交代,而不是做给其他人看的,因此也没有竞争之心。对于未来,他则期许在台湾和大马之外,希望趁自己还有体力和精力时,去中国走走与观察,并和中国进行更多更深的音乐交流。[3]

彭学斌曾于某次受访时自述他创作历程的故事:“曾经有一年,我因为创作的收入不稳定,回到老家,在我们家的传统文具店顾店,当时有一个Moment是我永远无法忘记的,一个飘着雨的早晨,店里照例没有半个客人,我听到电台放的刚好是我卖出不久的歌,是孙燕姿唱的〈我也很想他〉,当时想着,我还能写啊!我为何不能努力试试看呢?那并不是我能力消失了,而是一个心魔,不知为何要做下去。”彭学斌觉得,那其实是个令人感伤的画面,他明白这行无法保证一个稳定的未来,但是自己对音乐的喜爱却已经超越了对未知的恐惧。他鼓励现代的音乐创作人:“我知道现代创作者很累,时代是那么的焦虑,社群网站鼓励我们当个名人, 必须做很多跟工作本身无关的事情,来增加安全感,我们正经历一个很大的改变,但台湾的创作能力还在,我们想听有底蕴的东西,还是会找台湾的作品,如果你的才华、能力还在,就是要等一个机会,全球化后市场排挤效应会更大,但市场终不能取代创作本质。”[7][8]

参考来源

[编辑]
  1. ^ MACP MEMBERSHIP - Membership listing as at 1 August 2017. Music Authors' Copyright Protection (MACP) Bhd. [2020-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1). 
  2. ^ 2.0 2.1 2.2 KKBOX. 「天后」推手彭學斌:想聽有底蘊的作品,還是想到台灣.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15-07-29 [2020-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專訪彭學斌(一)/談談馬來西亞華人音樂發展歷程 - Taiwan Beats. web.archive.org. 2018-01-01 [2020-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1. 
  4. ^ 4.0 4.1 15年回巢唱一曲 彭學斌低調創藝. 东方日报. 2015-09-13 [2017-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5). 
  5. ^ 5.0 5.1 沒有彭學斌,哪來的《天后》?. KKBOX. 2015-07-29 [2020-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7) (中文(台湾)). 
  6. ^ 主題故事.【管啟源說】裝模作樣 我不只是詞人|中國報. 中国报 China Press. [2020-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5) (美国英语). 
  7. ^ 專訪彭學斌(一)/談談馬來西亞華人音樂發展歷程. Taiwan Beats. 2015-11-17 [2017-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1). 
  8. ^ 彭學斌 韋禮安合作. 中国报. 2016-09-2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