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西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西兰
New Zealand英语
Aotearoa毛利语
国歌:天佑新西兰
God Defend New Zealand

天佑国王
God Save the King
国花银叶蕨Koru New Zealand
国鸟鹬鸵(即奇异鸟,为当地特有鸟种之一)
深绿色为新西兰和海外领土 浅绿色为宣称但不被承认的南极领地
深绿色为新西兰和海外领土
浅绿色为宣称但不被承认的南极领地
地位新西兰王国构成国
首都惠灵顿
最大城市奥克兰
官方语言英语[注 1]毛利语新西兰手语
族群
宗教
基督教毛利人泛灵论信仰等
政府单一制
君主立宪制
议会民主制
自由民主制
威斯敏斯特体系
• 君主
查尔斯三世
• 总督
辛迪·基罗
• 总理
克里斯托弗·卢克森
现役军人11,440人
2,321(预备役)
历史
• 成为自治领
1907年9月26日
1947年11月25日
1987年1月1日
面积
• 总计
270,534平方公里(第76名
• 水域率
3.29[注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人口
• 2023年估计
5,230,085[3]
• 2018年普查
4,699,755[4]
• 密度
18.4/平方公里
GDPPPP2023年估计
• 总计
2,789.04亿美元[5]
• 人均
54,046美元[5]
GDP(国际汇率)2023年估计
• 总计
2,519.69亿美元[5]
• 人均
48,826美元[5]
人类发展指数 0.921[6](2018年)
极高极高 · 第14名
货币新西兰元NZD
时区UTC+12
UTC+13
• 历法
公历
行驶方位靠左行驶
电话区号+64
ISO 3166码NZL
互联网顶级域.nz

新西兰(英语:New Zealand毛利语Aotearoa[7]),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主权岛国,是英联邦王国新西兰王国的主体部分,首都为惠灵顿,最大的城市则为奥克兰。新西兰主要由两大岛屿组成,即北岛(Te Ika-a-Māui[8])和南岛(Te Waipounamu[8]),两岛以库克海峡分隔,首都惠灵顿即位于北岛南端,首都辖境还包含了一些小岛。新西兰是世界第六大岛屿国家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塔斯曼海相望,距离澳大利亚东海岸约1,500公里,与南太平洋群岛新喀里多尼亚汤加斐济相隔大约1,000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令新西兰成为最后几个为人类所聚居的地区之一。野生生物由于长时间的与世隔离,发展出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态环境。由于陆地构造抬升及火山喷发,新西兰地形多变,南阿尔卑斯山脉纵贯南岛中西部。

新西兰风景优美,气候宜人,遍布旅游胜地,以纯净的自然环境闻名。因为新西兰国内自然资源丰富,民众生活品质高,是为数不多的南半球发达国家[9]。新西兰常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报告中名列前茅,曾在2010年位列第三,最新排名为2019年的第14位。[10]

历史

[编辑]

新西兰乃世上最年轻的移民国家之一。波里尼西亚移民约在公元500年至1300年间抵达,成为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

One set of arrows point from Taiwan to Melanesia to Fiji/Samoa and then to the Marquesas Islands. The population then spread, some going south to New Zealand and others going north to Hawai'i. A second set start in southern Asia and end in Melanesia.
毛利人可能是从台湾移民到美拉尼西亚,然后向东前往社会群岛的人的后裔;在暂停了70至265年后,新一轮的探索浪潮导致了新西兰的发现和定居[11]

首批已知到此的欧洲人是奉荷兰东印度公司之命而来的荷兰亚伯·塔斯曼(Abel Tasman,1603年-1659年10月10日)所带领的船队,在1642年抵达“南北岛”西岸。当时他们误认为该地属于斯塔滕岛,故命名为Staten Landt(斯塔滕地)。后来亨德里克·布劳沃尔于1643年证明斯塔滕岛只是一个小岛,同时荷兰绘图师将该地名称改为Nieuw Zeeland,得名于荷兰本土的泽兰省

1769年,英国库克船长(James Cook,1728年11月7日-1779年2月14日)先后五次到访南太平洋仔细研究新西兰,并为新西兰绘制地图。其最初的地图,把斯图尔特岛当作一个半岛,把班克斯半岛当做一个岛屿。

1788年,英国将新西兰划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殖民地中,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直到1841年7月,新西兰才从新南威尔士殖民地分割出来,正式成为新西兰殖民地

1840年,英国与新西兰联合部落签订《怀唐伊条约》后,新西兰成为英国殖民地。但该条约有英文毛利文二版本,英国王室代表签了英文版,毛利人签了毛利文版。毛利文版承诺保证毛利人对土地和财产的“tino rangatiratanga”,该词在毛利文中意为“自决”或“主权”[12][13],而英文版的对应词汇却是“possession”(领有、占有),双方对文意及解读不同。这词和其他一些问题至今仍为新西兰政府与毛利人间的芥蒂。比如海床和前滩的所有权英语New_Zealand_foreshore_and_seabed_controversy归属问题。

1901年,塔斯曼海另一边的澳大利亚各个英国殖民地;包括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昆士兰西澳大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塔斯马尼亚以及新西兰决定成立一个新国家澳大利亚联邦,从殖民地转变为澳大利亚联邦下的州政府。新西兰殖民地原本有极大兴趣加入澳大利亚联邦,还积极参与拟订澳大利亚联邦宪法,不过最后新西兰仍决定自行独立。

1845年至1872年发生争夺土地的毛利战争,1987年新西兰历史学家詹姆斯首次将这段历史称为“新西兰战争”。其中最为激烈的战斗发生在1860年代,主战场位于北岛中部(怀卡托地区)。1864年英军投入的总人数达到18000人(含步兵、骑兵和炮兵),对战4000毛利战士。毛利人使用防御工事抵挡炮弹,并成功阻击步兵,1800名毛利战士和800欧洲军人在战斗中牺牲,最后整个毛利战争造成了共计2154名毛利人死亡[14]。北岛约1.6万平方公里土地被英国没收,其中过半数之后付了钱或退还给了毛利人。

大事记

[编辑]
  • 200-500年,新西兰大概已经有人类活动。
  • 1000-1200年,可能是第一批毛利人定居的大致时间范围。
  • 1840年,英国与新西兰联合部落签订怀唐伊条约,新西兰成为英国殖民地。
  • 1845-1872年,新西兰发生英国殖民者与毛利人之间的新西兰土地战争
  • 1893年,新西兰是世界上第一个给予妇女投票权的国家。
  • 1907年,新西兰成为英国自治领
  • 1947年,新西兰从英国独立拥有独立自主权。
  • 1999年,海伦·克拉克成为新西兰第一位民主选举的女性总理。[15]
  • 2002年2月12日,总理海伦·克拉克就一百年前新西兰向入境的华人徴收人头税的种族歧视政策向全体新西兰华人道歉。
  • 2011年2月22日,基督城发生6.3级地震,有145人丧生,当地保险业损失一百二十亿美元(折合一百六十亿纽元)。
  • 2019年3月15日,嫌犯布伦顿·塔兰特闯入基督城的光明清真寺和林伍德伊斯兰中心乱枪扫射,造成51人死亡。
  • 2020年2月28日,新西兰出现第一宗2019冠状病毒病病例;3月29日,新西兰南岛西部出现第一宗2019冠状病毒病死亡病例。

政治

[编辑]

新西兰是君主立宪制威斯敏斯特体系议会民主制,因此并无成文宪法。新西兰国家元首是新西兰君主查尔斯三世国王,由英国君主兼任,且仅保留象征权力;由于他长年不在国内,总督为君主在国内的代表。行政实权由民选议会信任的总理行使。

新西兰国会实行一院制众议院,任期不长于三年,有120个席位,1996年开始采用单一选区两票制联立制(Mixed-Member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MMP),各政党依其政党得票比例分配席位,故可设增额席位。

现在国会主要政党有工党(Labour Party)、国家党(National Party)、绿党(Green Party)、毛利党(Maori Party)、行动党(Act New Zealand)。因为MMP联立制选举,通常最大政党无法取得过半数席位,必须联合小党组成联合政府。甚至出现大选得票最多的政党,不能执政的状况。在2017年10月的大选中,国家党得票第一,但工党与优先党(新西兰第一)共同联合组阁,组建一个绿党支持的联合政府。

现任总理是国家党克里斯托弗·卢克森

地理

[编辑]

新西兰有活的地形教室之称。新西兰包含两个主要岛屿,南岛北岛,此外还有周围一些小岛;两岛之间为库克海峡;而首都惠灵顿则位于北岛的南端。

山地约占总面积的一半,其余为平原丘陵和高原;南岛西部有高大的南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库克山,海拔3764米,多冰川湖泊;北岛东部地势较高,中、西部有广大的火山区,多湖泊、瀑布温泉,湖泊周围为平原;河流短小湍急,极富水力。

新西兰的气候介于温带和寒带之间,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岛的平均气温大约在8摄氏度,北岛的平均气温大约在16摄氏度[16]。一月和二月是最热的月份,七月是最冷的月份。除了奥塔哥中部地区之外,新西兰的温差并不大,但有时天气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变化。北岛地区的气候接近亚热带地区,夏季最高气温可达24-28度,奥塔哥中部的最高气温常达到30-34度。新西兰的低洼地区年降水量可达600至1600 mm。南岛的西海岸地区降水最多,而南岛东海岸地区、坎特伯雷平原奥塔哥中部地区降水最少(年降水量约350 mm)。克莱斯特彻奇(又称为基督城)是新西兰最干旱的城市,年降水量约有640 mm。汉密尔顿是新西兰降水量最多的城市,年降水量达1325mm,之后是奥克兰。南岛西南部的一些地区年降水量在5000至8000毫米之间,一些山谷的降水量达到15,000 mm,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行政区划

[编辑]
新西兰行政区划

新西兰王国Realm of New Zealand),是英联邦内的15个王国之一。新西兰王国包括新西兰本地、库克群岛纽埃托克劳南极罗斯属地5个境域。

新西兰本地则划分为16个大区查塔姆群岛领地,其中奥克兰吉斯伯恩塔斯曼尼尔逊马尔堡等5个大区及查塔姆群岛领地为单一管理区*:

行政区划
英联邦王国 新西兰王国
国家/国土  新西兰  库克群岛
(联系邦)
 纽埃
(联系邦)
 托克劳
(属地)
新西兰 南极罗斯属地
(属地)
大区 11大区
(非单一管理区
5大区
5郡2市
单一管理区
查塔姆群岛领地 3离岛
郡市 5613

备注

城市

[编辑]
新西兰最大都会区(2019年估计;SSGA18)
名称 大区 人口 名称 大区 人口
奥克兰(城区) 奥克兰 1,467,800 新普利茅斯 塔拉纳基 55,300
克赖斯特彻奇 坎特伯雷 377,200 罗托路亚 普伦蒂湾 54,500
惠灵顿(城区) 惠灵顿 215,400 法纳雷 北地 52,600
哈密尔顿 怀卡托 169,300 芙蓉海岸 奥克兰 52,400
陶朗加 普伦蒂湾 135,000 尼尔逊(城区) 尼尔逊 49,300
下哈特 惠灵顿 104,900 因弗卡吉尔 南地 48,700
达尼丁 奥塔哥 104,500 哈斯丁 霍克湾 45,000
北帕默斯顿 马纳瓦图-旺阿努伊 80,300 上哈特 惠灵顿 41,000
内皮尔 霍克湾 62,800 旺阿努伊 马纳瓦图-旺阿努伊 39,400
普罗鲁阿 惠灵顿 55,500 吉斯伯恩(城区) 吉斯伯恩 35,500

经济

[编辑]
奥克兰街景
奥克兰游艇港

新西兰经济发达,属于发达国家。过去二十年,新西兰经济成功地从农业为主,转型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化自由市场经济农业的劳动力只占新西兰10%,但其畜牧业却是国家经济基础。全国一半的出口总值在农牧产品。羊肉、奶制品和粗羊毛的出口值皆为世界第一。

新西兰是全球最大的鹿茸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占世界30%。主要矿藏有天然气,和磷酸盐、石油等,但储量不大。石油储量3,000万吨,天然气储量1,700亿立方米。森林资源丰富,面积870万公顷,达全国土地30%。天然林有630万公顷,人造林180万公顷。主要产品有原木、圆木、木桨、纸和木板等。渔产丰富。工业产品偏重农林牧加工,主要为奶制品、毛毯、食品、酿酒、皮革、烟草、造纸和木材加工等轻工业,产品主要供出口。农业已高度机械化,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麦燕麦、水果等。粮食需从澳大利亚进口,不能自足。畜牧业用地1,352万公顷,占国土一半。粗羊毛产量占世界25%,出口量世界第一。新西兰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为世界第四大,渔产丰富,区内捕鱼潜力每年约50万吨。

新西兰气候宜人、环境清新、风景优美、旅游胜地遍布、地表景观富变化。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约10%,是仅次于乳制品业的第二大创汇产业。北岛多火山和温泉,南岛多冰河和湖泊。尤其北岛的鲁阿佩胡火山地区,四周14座火山、1,000多个高温地热喷泉、各种沸泉、喷气孔、沸泥塘和间歇泉等千姿百态的奇景,形成世界罕有且独特的火山地热异常带。

新西兰的生活水准相当高,在联合国2014年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7。

新西兰军队的M113
新西兰Toll Rail列车
林肯市
Stratford市

由于农业对新西兰经济的重要,新西兰在自然生态检疫上和澳大利亚一样严格,对外来生物种有极严格的检查。以保护新西兰自然生态环境。

教育

[编辑]

新西兰儿童五岁入学,法定教育共11年:其中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5年(高中最后两年Y12和Y13可以选择不读)。

新西兰共有8所国立大学,按照地理位置从北往南为:

北岛:

南岛:

各地区另外有其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和高等教育机构。根据新的移民法规,2006年之后,至新西兰攻读博士(PhD),可享有当地学生的费用,子女亦可以当地学生费用就读公立中小学,配偶则享有工作权。

人口

[编辑]
新西兰的人口变迁(黑)与预计增长(红)

新西兰人口有500万人[17],是个高度都市化的国家;约有72%人口住在16个主要都会区,其中53%住在奥克兰基督城惠灵顿汉密尔顿[18]。新西兰城市普遍具有高度适居性,例如奥克兰就曾于2010年时被评为全球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的第4名;惠灵顿则排名第12[19]

2008年,新西兰人口的预期寿命是82.4年(女性)和78.4年(男性)[20];预计在2050年时,新西兰的出生时平均余命将从80岁上升至85岁,婴儿死亡率也将持续降低[21]。另一方面,新西兰的总和生育率是2.1,较其它发达国家为高,且自然出生率于人口增长中占显著地位。并且,新西兰拥有较其它工业国家年轻的人口分布,约有20%人口为14岁或14岁以下儿童。2050年时,新西兰人口预计将达530万人,中值年龄预计将由36岁上升至43岁,老年人口比例将由18%上升至29%[21]

民族与移民

[编辑]

2006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西兰约有67.6%人口属于欧洲裔,约14.6%属于毛利族[22]。其他主要族群还包括亚裔(9.2%)和其他太平洋人民(6.9%),有11.1%人口认同自己是“新西兰人”,1%认同自己是其它族群[23]。当地共有120个族群。与1961年相比,当时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西兰有92%人口为欧洲裔、7%为毛利族,亚裔和其他太平洋人民仅占1%左右[24]。当时居住在新西兰的区域居民称谓词是“新西兰人”(New Zealander),于当地和国际上的俗称则是“Kiwi英语Kiwi (people)[25][26]。毛利借词则使用“Pākehā”(新西兰白人)指称“欧洲裔新西兰人”,但后者并不喜欢这个称呼[27][28]。“Pākehā”一词如今多被使用于指称“非波利尼西亚裔新西兰人”[29]

奥克兰元宵节时的舞狮表演

毛利族是新西兰群岛上最早的住民,其后才有欧洲殖民者迁入。在殖民地化风潮中,新西兰移民主要来自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因为当时新西兰移民政策类似澳大利亚的白澳政策[30]。另外也有许多荷兰、达尔马提亚[31]、意大利和德国移民,与来自澳大利亚、北美、南美与南非等地的欧洲间接移民一同到来[32]经济大萧条时,移民政策放宽,移民来源国也变得较为分散。

根据2001年的人口调查, 新西兰有6万人在家里使用标准汉语,有大约4万人在家里说粤语, 有大约5000人在家里说闽东话闽南语闽语

其它太平洋岛国移民中,有6万人会说萨摩亚语

欧洲裔少数民族中,法国,德国,俄罗斯裔较为显著。有约六万五百人在家里使用法语,大概五万人的第一语言是德语,有一万人的第一语言是俄罗斯语。

至于南亚裔,据2013年的统计,有大约六万人在家里说印地语,一万九千名旁遮普裔(基本上是锡克教徒),有九千五百多斯里兰卡裔居民等。

军事

[编辑]

新西兰四面临海的独特环境以及对澳大利亚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合作关系,使其并未直接面对外来的军事威胁,故以恐怖主义为国家和区域安全为最大挑战,冷战后新西兰重新检讨国防武力的架构、行动与能力,成立新西兰安全情报局,并赋予新西兰国防武力的主要任务:“确保新西兰能抵御外部威胁,维护新西兰的主权利益-包含专属经济区的利益;使新西兰于利益所在的战略区域能对突发事件采适切行动。”该国国防军的特质为军政、军令二元化,国防部长与三军司令属于军政系统,国防军司令属于军令系统,直接承接国防部长之命指派联合部队执行作战任务。[33]

文化

[编辑]

性别平等

[编辑]

1893年,新西兰的妇女得到了选举权,是世界上第一个女性有选举权的国家。这是十九世纪女权运动的标志性成就。

LGBT政策

[编辑]

2013年,新西兰跟随欧美部分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亚太区第一个合法化同性婚姻的国家。[34]

哈卡舞

[编辑]

哈卡舞(Haka)是新西兰毛利人的传统表演艺术。它是过去毛利人各族在开战前表演的战舞,藉以恫吓对方。

哈卡舞的歌词不固定,不同族群有其各自歌词。哈卡舞最大特色是舞蹈结束时,所有舞者皆露出伸长各自的舌头。原意是模仿敌人被杀后,头颅被挂在长竿上的样子。 而他们认为邪恶的人的舌头是黑的,因此会伸出自己的舌头证明自己是善良的人。

新西兰国家橄榄球队全黑队(All-blacks)在比赛前常表演哈卡舞,现时已广为世人知晓。

毛利人分类,哈卡舞分成三种:

运动

[编辑]

橄榄球是新西兰主要的运动,具有非正式“国家运动”的地位。其他流行运动有板球草地滚球篮网球足球赛车高尔夫球游泳网球[35]

橄榄球篮网球板球联盟式橄榄球垒球等运动,新西兰国家代表队实力强劲;划船轻艇自由车等,传统上也表现优异。新西兰人口不多但运动实力颇佳,若以“单位人口夺牌率”衡量,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联邦运动会皆表现名列前茅,[36][37]。而新西兰举办的首座体育赛事是在FIFA国际足协总部瑞士最大城市苏黎世,与澳大利亚联合举办的2023国际足协女足世界杯[38]

联合式橄榄球(一般简称橄榄球)几乎是新西兰国家象征,其国家代表队又名全黑队(All Blacks),胜率在全球最高[39],并以赛前表演哈卡舞而闻名[40]

近年来新西兰国家足球队(绰号“All Whites”“大白”)的实力亦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澳大利亚国家足球队加入亚足联后新西兰队成为了大洋洲冠军,并于2010年成功打入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决赛阶段。在世界杯决赛阶段三战三平,是32支球队中是唯一一只保持不败的球队,并于分组赛逼平了曾获得4次世界杯冠军的当届卫冕冠军意大利队惠灵顿凤凰队于2007年取代新西兰骑士队开始参与A-League大联盟的比赛,是新西兰现存唯一的一支参与顶级联盟的职业足球队。

新西兰的极限运动探险旅行也全球知名[41]。早在1988年,南岛王后镇便已建立全球首座商业化的高空弹跳[42]。登山运动颇为流行。最著名的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爵士,是全球第一位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峰顶的人。

新西兰国家运动队一般都有自己专有的名称:

旅游

[编辑]
新西兰国鸟—鹬鸵(奇异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目录上,新西兰有三处。东格里罗国家公园是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遗产,其他两处为自然遗产。

其他旅游景点

[编辑]
新西兰南岛王后镇

杂志

[编辑]
  • 《新西兰聆听者》(New Zealand listeners
  • 《新西兰女性周刊》(New Zealand women’s weekly
  • 《北方与南方》(North and south

已停刊的杂志:

  • New Zealand Russian monthly ( 《 新西兰俄罗斯裔月报》 )
  • Out magazine(男同志社群月刊)

交通

[编辑]

飞机

[编辑]

火车

[编辑]

公车

[编辑]

电车

[编辑]

船舶

[编辑]

其他

[编辑]
  • 新西兰鸟类列表
  • 银行营业时间:上午9:00-下午4:30(各行可能略不同)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下午5:00
  • 货币:新西兰元。纸币面额有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硬币面额有10分、20分、50分、1元、2元。不再发行5分硬币,且改小10分、20分、50分的尺寸。
  • 消费:各主要信用卡广泛被接纳。所有“商品和服务”必须征收15%的消费税(GST)。
  • 电源:230伏特、50赫兹的交流电,I型的插座(3眼Y型,插头外型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大利亚,只是电压不同,但一般电器能通用)。
  • 电话系统:同于英国,采用BT 600接口而非RJ-11接口。电话线连接BT 600接口的第2、第5根线,或者RJ-11接口的第3、第4根线。电话系统大多数支持DTMF音频拨号。
    • 注意:新西兰的脉冲拨号,与世上大多数国家迥异。
  • 英文报纸:奥克兰新西兰先驱报周日星时报英语Sunday Star-Times惠灵顿The Dominion Post英语The Dominion Post (Wellington)基督城The Press英语The Press
  • 中文报纸:新西兰联合报、先驱报、华页报

新西兰的社会问题:

  • 根据新西兰处理家暴组( New Zealand family violence organization )在2017年6月的统计,有35%的新西兰女性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问题。

注释

[编辑]
  1. ^ 英语在法律上并不具有官方语言的地位。
  2. ^ 纽西兰的面积(包括河口)覆盖了河流、湖泊和水库。基于来自新西兰土地覆盖数据库的说明:[2](357526 + 81936) / (26821559 – 92499–26033 – 19216) = 1.6%。如果包括了河口的无冰水面/地表水/开阔水面、红树林和含有盐分的草本植物,水域率百分比为2.2%。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2013 Census - Cultural Diversity. Statistics New Zealand. [2014-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2. ^ The New Zealand Land Cover Database. New Zealand Land Cover Database 2. New Zealand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2009-07-01 [2011-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4). 
  3. ^ Population clock. Statistics New Zealand. [2023-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9). 
  4. ^ 2018 Census population and dwelling counts. Statistics New Zealand. 2019-09-23 [2019-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7). 
  5. ^ 5.0 5.1 5.2 5.3 New Zeala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3 [2023-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1). 
  6.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1-18). 
  7. ^ 紐西蘭毛利語Aotearoa. 中央社 CNA. [2022-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4) (中文(台湾)). 
  8. ^ 8.0 8.1 Williamson, Maurice. Names of NZ’s two main islands formalised (新闻稿). New Zealand Government. 2013-10-10 [2014-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8). 
  9. ^ 已開發國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1-11-23 (中文). 
  10.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Wikipedia. 2021-12-14 (英语). 
  11. ^ Wilmshurst, Janet M.; Hunt, Terry L.; Lipo, Carl P.; Anderson, Atholl J. High-precision radiocarbon dating shows recent and rapid initial human colonization of East Polynesi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1-02, 108 (5). ISSN 0027-8424. PMC 3033267可免费查阅. PMID 21187404. doi:10.1073/pnas.1015876108 (英语). 
  12. ^ Te One, Annie; Clifford, Carrie. Tino Rangatiratanga and Well-being: Māori Self Determination in the Face of Covid-19. Frontiers in Sociology. 2021, 6: 613340. ISSN 2297-7775. PMC 8022796可免费查阅. PMID 33869564. doi:10.3389/fsoc.2021.613340可免费查阅. 
  13. ^ English, Bill. The Treaty of Waitangi and New Zealand Citizenship. New Zealand Centre for Political Research. 7 May 2002 [2020-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30). 
  14. ^ End of the New Zealand Wars. New Zealand Ministry for Culture and Heritage. [16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30). 
  15. ^ 李龙华. 紐西蘭史. 台北市: 三民书局. 2005年2月. 
  16. ^ From NIWA Science climate overview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 ^ National Population Estimates: At 30 June 2016. Statistics New Zealand. [2016-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5) (英语). .
  18. ^ Subnational population estimates at 30 June 200. Statistics New Zealand. 2007-06-30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5) (英语). 
  19. ^ Mercer 2010 Quality of Living survey highlights – Global. Mercer. 2010-05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4) (英语). 
  20. ^ Commenthary. Births and Deaths: December 2009 quarter. Statistics New Zealand. [201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13) (英语). 
  21. ^ 21.0 21.1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PDF). 2008 revision. United Nations. 2009 [2009-08-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24). 
  22. ^ Ethnic groups in New Zealand. 2006 Census QuickStats National highlights. Statistics New Zealand. [2011-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3) (英语). 
  23. ^ Cultural diversity. 2006 Census QuickStats National highlights. Statistics New Zealand.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5) (英语). 
  24. ^ Collins, Simon. Ethnic mix changing rapidly. New Zealand Herald. 2010-10 [2014-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1) (英语). 
  25. ^ Simon Dalby. The ‘Kiwi disease’: geopolitical discourse in Aotearoa/New Zealand and the South Pacific. Political Geography: 437–456. [2018-04-02]. ISSN 0962-6298. doi:10.1016/0962-6298(93)90012-v.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26. ^ Callister, Paul. Seeking an Ethnic Identity: Is "New Zealander" a Valid Ethnic Category? (PDF). New Zealand Population Review. 2004, 30 (1&2): 5–22 [2014-02-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5-15) (英语). 
  27. ^ Misa, Tapu. Ethnic Census status tells the whole truth. New Zealand Herald. 2006-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2) (英语). 
  28. ^ Draft Report of a Review of the Official Ethnicity Statistical Standard: Proposals to Address the ‘New Zealander’ Response Issue (PDF). Statistics New Zealand. 2009-04 [2011-01-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11-02) (英语). 
  29. ^ Ranford, Jodie. 'Pakeha', Its Origin and Meaning. Māori News. [2008-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7) (英语). 
  30. ^ Socidad Peruana de Medicina Intensiva (SOPEMI).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continuous reporting system on migration.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0: 276–278 (英语). 
  31. ^ Walrond, Carl. Dalmatians. Te Ara: The Encyclopedia of New Zealand. 2007-09-21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4) (英语). 
  32. ^ New Zealand Peoples. Te Ara - the Encyclopedia of New Zealand.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2) (英语). 
  33. ^ 吴东林,新西兰国防武力与区域安全,台湾国际研究季刊,第二卷第一期,页73。
  34. ^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18217[永久失效链接]
  35. ^ Top sports and physical activities. sparc.org.nz. 2007-10-17 [2008-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7). 
  36. ^ ABS medal tally: Australia finishes third.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04-08-30 [2008-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01). 
  37. ^ Per Capita Olympic Medal Table. users.skynet.be/hermandw/olymp/. [2008-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3). 
  38. ^ Mundial femenino Australia y Nueva Zelanda 2023: cuándo es, dónde y clasificados. [2023-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3). 
  39. ^ Zavos (2007).
  40. ^ The Haka. tourism.net.nz. [2008-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03). 
  41. ^ Bain(2006),pg69.
  42. ^ Kawarau Bridge Bungee. bungy.co.nz. [2008-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4). 

来源

[编辑]
书籍
  • 李龙华:《新西兰史》. 中华民国台北市:三民书局,2005年初版.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