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殖民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殖民战争colonial war)是指殖民帝国殖民地发起的一系列武装冲突的总称,尤指十九世纪欧洲殖民帝国对地区发动的各种形式的战争。

殖民战争通常分为征服战、解放战和殖民帝国之间的战争,其以征服战居多。殖民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掠夺经济、传播宗教和文化以服务于殖民地的宗主国,通过发动殖民战争为手段强迫殖民地接受宗主国的语言、宗教制度以实现同化[1]

介绍

[编辑]

殖民战争

[编辑]

这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曾通过入侵和殖民当地的方式扩大自己的领土和权力,这些入侵通常伴随着暴力、剥削和不公平的待遇。当殖民者到达新大陆时,他们不仅夺取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强迫当地人民劳动,甚至摧毁了他们的文化和社会结构。像美洲的印第安人非洲的部落亚洲的本地居民,都在殖民过程中遭受了重大的伤害和压迫。[2][3]

解放战争

[编辑]

解放战争(别称:独立战争)是指殖民地人民为了摆脱殖民统治、争取独立和自由而进行的抗争。这些战争不仅仅是对外敌的武力反抗,更是殖民地人民对压迫、剥削和不公正待遇的强烈反抗。以美洲亚洲非洲为例,许多国家通过长期的武装斗争、政治运动和文化抵抗,终于获得了独立。[4]

侵略殖民

[编辑]

侵略殖民战争和条约殖民是殖民主义扩张过程中两种密切交织的手段,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征服与控制。侵略殖民战争通常以武力为核心,通过军事征服和血腥镇压将原住民社会摧毁,建立殖民政权。这种方式不仅迅速夺取土地与资源,还往往带来严重的人道灾难。随着征服的完成,殖民国家通常会通过条约殖民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其统治。

条约殖民

[编辑]

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殖民列强将原住民地区的领土、资源或贸易权利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确保其长期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这些条约常常是迫于战争胜利的压力而达成,内容不平等、充满剥削,为殖民国家提供了合法化的统治依据。因此,侵略殖民战争与条约殖民不仅在时间和形式上紧密相连,也在殖民实践中相互依赖,共同塑造了近现代全球殖民体系。

《伊散德尔瓦纳的最后一战》(The Battle of Isandhlwana),由Charles Edwin Fripp所绘,描绘了1879年位于南部非洲的祖鲁王国大英帝国之间的殖民冲突[5]

殖民历史

[编辑]

北美

[编辑]
《宾夕法尼亚农民的信件》第三封(约翰·迪金森,发表于《宾夕法尼亚纪事报》,1767年12月)是约翰·迪金森为反对英国对殖民地的税收政策而写的一篇重要政治文章。

整个北美17世纪的时候都是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去发展,并且英国还把北美分化了许多片区域(大概就是美国现在每个州所在的位置)在当时所有的殖民地都不怎么和睦,一直到了英国不断的施加财政压力例:《糖法》和《印花法

在1773年英国的《茶法》是允许英国东印度公司将茶叶直接出口到美洲的殖民地,从中赚取税钱。这个措施给了东印度公司在茶叶销售上的垄断,这条法律的出现严重威胁到了殖民地商人的利益,到了最后导致了"波士顿倾茶事件"这个事件也是美国独立的一次重大事件。[6]

1775年出现了列克星敦与康科德战役由于有太多的人去呼吁美国独立,英国政府受不了这些舆论所以派兵去镇压,但是英国政府表面是去搜查武器库实际上是去镇压,并且与当地的民兵交火但是交火的规模并不怎么大。

在1775年和1776年大陆会议发布了《独立宣言》在1776年大陆会议正式宣布美国的13个州正式脱离英国殖民统治。[7]

非洲

[编辑]

非洲在殖民地的战争不占少数,大多都是武装抵抗政治抵抗教育抵抗

在武装抵抗里出名的有以下几个

阿尔及利亚战争 1954-1962 阿尔及利亚战争采用的是大规模的游击战,(这次战争是解放战争)结局就是最终消耗到法国再也没有一战之力,这场战争基本彻底的瓦解了法国在阿尔巴尼亚的殖民统治。(这场战争极其残忍,法国政府为了去对付当地民兵不惜对民众实行惨无人道的酷刑)

肯尼亚的毛伊起义 1952-1960 肯尼亚的毛伊毛伊起义 是为了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这场起义不仅加速了肯尼亚的独立进程而且还进一步的瓦解了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在1963年肯尼亚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取得了独立胜利。

在整个非洲的对英国殖民的抗争中,国际支持及其重要,有了国际的支持你可以获得别的国家的援助的资源或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反向,可以从内部瓦解敌人。[8]

亚洲

[编辑]

殖民统治的开端是在(1600-1857)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慢慢的在印度建立起了经济和政治的初步控制。在1600年,东印度公司获得了英国政府的允许在印度进行广泛的贸易和殖民扩展。通过许多手段,东印度公司进一步的控制了印度。[9]

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8) 印度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这场起义起初是由印度士兵十分不满意英国当局的做法而导致的,但没有用了多久这场暴乱就发展成为了整个印度的抗议,涉及印度的各个阶级的人,尽管起义最终被镇压,但是这场起义标志着印度反殖民斗争的决心起义。

印度的独立(1947年)二战后,殖民地的独立的浪潮席卷全球最终于(1947年)印度终于获得独立。[10]

参考文献

[编辑]
  1. ^ Hochschild, Adam. 殖民战争带给一战的致命错觉.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4-07-30 [2025-01-02] (zh-cmn-hans). 
  2. ^ 近代史_历史概况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2025-01-03]. 
  3. ^ 迈克尔·贡萨莱斯-克鲁斯:美国入侵波多黎各:占领与对殖民化的抵制(1898年至今). www.marxists.org. [2025-01-03]. 
  4. ^ Chapter Two. usinfo.org. [2025-01-03]. 
  5. ^ Bruce 2009,第7页.
  6. ^ 波士顿倾茶事件和倾茶运动(1). 美国之音. 2010-02-05 [2025-01-03] (中文). 
  7. ^ Chapter Two. usinfo.org. [2025-01-02]. 
  8. ^ 推翻雕像 非洲如何铭记殖民时代象征?. Al Jazeera. [2025-01-02] (中文(简体)). 
  9. ^ Indi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Google Arts & Culture. [2025-01-06] (英语). 
  10. ^ www.qidian.com https://www.qidian.com/book/1016346779/?source=m_jump. [2025-01-06].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