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松
汪松(1933年—),男,江苏苏州人,中国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哺乳动物及濒危物种保护研究。曾任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
生平
[编辑]汪松于1933年出生于苏州,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家人逃难至上海。他早年就读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1950年考入浙江大学理学院生物系。1952年院系调整时转入复旦大学,1954年毕业。此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师从中国脊椎动物学研究的开拓者寿振黄。他曾参与编写《东北兽类调查报告》、《中国经济动物志》、《中国哺乳动物图谱》等著作,并主持编写了《中国哺乳动物分类检索》,但因文化大革命而未能正式出版。改革开放以后,汪松开始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他在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的职位上任职近二十年,期间参与了《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制订,并参与主持了《中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制订工作。此外,他还主持编写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等书籍。汪松曾担任过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科学顾问、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理事等职。[1][2][3]2003年,汪松以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贡献获得爱丁堡奖章,他也成为了获此殊荣的首位亚洲学者。[4]
家庭
[编辑]父亲汪福元,母亲郑芹。汪松为长子,有弟汪良、汪维。汪良曾任秦皇岛市政协委员,汪维则曾任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母亲郑芹来自苏州吴江盛泽镇的郑氏家族,其父亲郑咏春(郑传)英年早逝,叔父郑之蕃是数学家、清华大学数学系首任系主任,姑母郑佩宜则是柳亚子的夫人。郑芹的兄长郑重是海洋生物学家、厦门大学教授,姐夫周先庚(郑芳之夫)是实验心理学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妹妹郑蘅是蚕桑专家、浙江农业大学教授。[3][5]
参考文献
[编辑]- ^ 汪松: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央视网. 2020-04-14 [2022-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3).
- ^ 汪松:中国物种生存卫士. 中国数字科技馆. 2018-09-18 [2022-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2).
- ^ 3.0 3.1 满门书香 格致报国——访南社社员郑之蕃侄外孙、郑咏春外孙汪松. 吴江通. 2020-11-30 [2022-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2).
- ^ 动物研究所汪松研究员获得爱丁堡奖章.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2003-02-18 [2022-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3).
- ^ 盛泽世泽堂郑氏后裔的寻根之旅. 吴江通. 2020-11-30 [2022-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