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贝杰曼
Sir John Betjeman | |
---|---|
英国桂冠诗人 | |
任期 1972年10月20日—1984年5月19日 | |
君主 | 伊丽莎白二世 |
前任 | 塞西尔·戴-刘易斯 |
继任 | 泰德·休斯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John Betjemann 1906年8月28日 伦敦Lissenden Gardens |
逝世 | 1984年5月19日 康沃尔郡特雷伯塞里克 | (77岁)
国籍 | 英国 |
配偶 | Hon. Penelope Chetwode (1933-1984) |
伴侣 | Lady Elizabeth Cavendish (1951–1984) |
儿女 | Paul Betjeman Candida Lycett Green |
母校 | 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 |
职业 | 诗人、作家 |
约翰·贝杰曼爵士 CBE(Sir John Betjeman /ˈbɛtʃəmən/;1906年8月28日—1984年5月19日)是一名英国诗人、作家,1972年到逝世为止为英国桂冠诗人。他是维多利亚协会的创始人之一,致力于保护维多利亚式建筑。
生平
[编辑]他出生于一个荷兰裔家庭,父母在伦敦本顿维尔路(Pentonville Road)34–42号开有一家家具店,生产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家具[1]。他曾在海格特学校读书,T·S·艾略特是他的老师,之后又曾在牛津的龙学校和威尔特郡的马尔伯勒学校就读。
他的姓本来拼作“Betjemann”(德语),但由于一战的爆发而改现名。实际上他家祖上是荷兰人,并不是德国人,原姓本来就是“Betjeman”,只是因第四次英荷战争而改成更像德语的“Betjemann”以避免受英国的反荷人士攻击。[2]
贝杰曼报考了牛津大学,入学考试上数学失利,但仍自费就读了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进入该学院刚成立的英语语言和文学学院(School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读书。他在牛津时不是很重视学业,他的老师C·S·刘易斯认为他很懒惰,而他则觉得刘易斯不近人情。[3]
在牛津,他结识了毛里斯·博拉,曾在校报《伊西丝》上发表诗文,1927年开始担任牛津学生报《彻韦尔》(Cherwell)的编辑。他的第一本诗集由同学爱德华·詹姆斯协助、私下印刷发行。他经常带着一只叫做“Archibald Ormsby-Gore”的泰迪熊,此即伊弗林·沃《重返布莱兹海德庄园》中的泰迪熊“Aloysius”的原型。他后来把他在牛津的生活录入了无韵诗《Summoned by Bells》(1960)中。[4]
贝杰曼自称他没有通过神学考试,因此没有获得牛津的学位。实际并非如此。他在1928年的希拉里学期确实没通过神学考试,但学校允许他参加复试“Pass School”。他复试也没通过,因此才退学。虽然1974年他还是得到了牛津的荣誉博士学位,但因退学一事,他从未与C·S·刘易斯和好。[3]
进入社会
[编辑]遭退学之后,他曾做过私人秘书、学校教师和影评人。1930年至1935年间,他在《建筑评论》担任全职助理编辑,历史学家蒂莫西·莫尔(Timothy Mowl)说《建筑评论》才是贝杰曼真正的大学。[2]
贝杰曼是一名双性恋[5],1933年7月29日和第一代赤特伍德男爵菲利普·赤特伍德(Philip Chetwode, 1st Baron Chetwode)的女儿佩内洛普(Penelope)结婚。
他与妻子不睦,1951年与伊丽莎白·卡文迪什(Lady Elizabeth Cavendish)结识,发展出亲密关系,但未与妻子离婚。1948年开始,他开始大量出书,销量不错[6]。肯·罗素因此给他拍摄了电影《约翰·贝杰曼:一个伦敦诗人》(John Betjeman: A Poet in London;1959)[7]。
他晚年受帕金森病困扰,1984年在康沃尔特雷伯塞里克的家中去世,葬于特雷伯塞里克的圣恩诺多克教堂(St Enodoc's Church)中。[8]
建筑保护
[编辑]贝杰曼特别喜欢维多利亚式建筑,但这种建筑样式在他的年代已经过时[9]。于是,他创办了维多利亚协会以保护传统建筑。圣潘克拉斯车站就是由于他的努力而保留下来的,现在他的雕像(2007年设计建造)还矗立在车站里。[10]
参考文献
[编辑]- ^ Survey of London: volume 47: Northern Clerkenwell and Pentonville. English Heritage: 339–372. 2008 [28 Febr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 ^ 2.0 2.1 Mowl, Timothy. Stylistic Cold Wars: Betjeman Versus Pevsner. Faber & Faber. 2011: 13 [2019-12-01]. ISBN 978-0-571-2753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6).
- ^ 3.0 3.1 Priestman, Judith. The dilettante and the dons. Oxford Today. Trinity term,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7).
- ^ Peterson, William S. John Betjeman: A Bibliograph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2006. ISBN 978-0-19-818403-4.
- ^ Thompson, Johnathan. Betjeman Poet, hero of Middle England & a very bad boy. The Independent. 13 August 2006 [2015-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1).
- ^ John Betjeman. Faber & Faber. n.d. [2018-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 ^ John Betjeman: A Poet in London (1959). BFI Screenonline. 2014 [2018-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 ^ Amis, Kingsley. Betjeman, Sir John. 《牛津国家人物传记大辞典》 线上版. 牛津大学出版社. doi:10.1093/ref:odnb/30815. 需要订阅或英国公共图书馆会员资格
- ^ Clark, Kenneth. The Gothic Revival: An Essay in the History of Taste. London: John Murray. 1983. ISBN 978-0-7195-3102-6. OCLC 1072302955.
- ^ Shukor, Steven. St Pancras faced demolition ball. BBC News. 6 November 2007 [2018-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外部连接
[编辑]- Betjeman documentar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n BBC iPlayer
- John Betjeman Poetry Competition for Young People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John Betjeman fond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University of Victoria, Special Collections
- John Betjeman Concordan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University of Victoria, Special Collections
- The Betjeman Socie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oetry Foundation profi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BC4 audio interviews from People Today 24 December 1959 Home Servi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