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南市历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约3000年前,台南出现了拥有稻作技术的左镇人文化,其后两千多年来,一直为西拉雅族的世居地。在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台南开始出现小型汉人聚落,亦有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海贼出没。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英语Batavia, Dutch East Indies前来,与中国日本进行贸易,原先欲占领澎湖作为贸易基地,但因为遭明朝将领沈有容谕退,转而前往邻近的台湾,寻找合适的贸易基地。1624年,荷兰人来到适宜设置港口的台江内海(今台南市区)后,设立了台湾第一个城镇。此后经过郑氏王朝清朝的发展,二百余年来台南一直是“全台首邑”。

日治时期,台湾经济重心逐渐北移,导致台南重要性减退,不过依旧保持着台湾的文化首都地位。1920年,台湾总督府设立台南州。1950年,中华民国政府将行政区划改为台南县省辖台南市2010年行政区域调整当中,台南县市合并并升格为直辖台南市,2010年12月25日起实行。

台湾历史
台湾历史台湾历史年表
史前时期
荷治
1624-1662
西治1626-1642 原住民政权及部落-1933
明郑时期
1661-1683
清治时期
1683-1895
日治时期
1895-1945
战后时期
1945 迄今
其他台湾系列

人口 - 族群 - 经济 - 交通
地理 - 文化 - 教育 - 法律
政治 - 政府 - 军事 - 外交

台湾主题首页

史前时期

[编辑]

日治时期时,有学者提出学说,认为在300万到1万年前间,更新世冰河期海平面下降时,台湾海峡曾数度化为陆地。当时以狩猎、采集为生的古代人类,很可能即与其他动物迁居至台湾。

新石器时代

[编辑]

在台湾海峡重新变回海域之后,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另一群人渡海将新石器时代的大坌坑文化带入台湾[1][2]:13

大坌坑文化

[编辑]
南关里遗址出土的狗遗骸,是目前发现台湾最早的家犬(摄于南科考古文物陈列室)

大坌坑文化又称“粗绳纹陶文化”,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2]:14。该文化在台南主要的遗址有位在归仁区的八甲遗址(距今约5500年前)、南科的南关里遗址与南关里东遗址(距今约4500年前),而从陶器的类型判断八甲遗址与南关里遗址的陶器可能有连续发展的关系[2]:14

当时的人类在海边台地、山坡地或沙丘上已经有小型的定居或半定居聚落,生产方式主要是狩猎、渔捞和采集植物跟贝类,但也已经有种植芋薯等根茎植物的原始农业[2]:14。而由于在南关里遗址发现了完整的犬只遗骸,故学者推测可能当时已经会养狗来帮助狩猎[2]:14。此外在南关里遗址发现了许多来自澎湖的石材和鲨鱼等大型鱼类,显示该遗址的人类拥有相当的航海与捕鱼技术[2]:15

牛稠子文化

[编辑]
牛稠子文化右先方遗址的稻米

牛稠子文化是台湾南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代表文化,因最初的发现地在仁德区的牛稠子而得名[2]:15。该文化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到3,500年前之间,此时期全台湾沿海地区出现的文化被考古学者统称为细绳纹陶文化或绳纹红陶文化,而后再依地区细分[1][2]:15。细绳纹陶文化除了细分出牛稠子文化之外,尚有牛骂头文化、东部绳纹陶文化等文化[1]

在台南市的牛稠子文化遗址除了最初的牛稠子遗址之外,尚有南科右先方、官田国母山、永康网寮等等10多处遗址,其范围分布已比大坌坑文化那时来得广,且有深厚的文化层,应已演变成长期定居的聚落[2]:15。此时农业对生产的重要性已经提升,而从各遗址中发现的其他地区产物[注 1],显示航海技术也更加兴盛[2]:15。此外从器物形式与墓葬方式的类似[注 2],学者们推测牛稠子文化乃大坌坑文化的延续[2]:16

大湖文化

[编辑]

大湖文化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分布于高雄大湖和台南地区的文化。代表性的遗址为大湖遗址三抱竹遗址乌山头遗址鹿陶遗址等。有学者依地域及时间的差异将大湖文化分为大湖文化相及乌山头文化相。贝冢和大量使用骨、角、贝器是大湖文化的主要特色。大湖文化的陶器以红、黑两色为主,其中大湖文化相以红、黑陶为主,且常有带状的波浪纹围绕在陶器唇口及颈部,而乌山头文化相则以黑陶占大多数,且很少有纹饰。

铁器时代

[编辑]

茑松文化是台湾西南部铁器时代的代表文化。代表性的遗址有茑松遗址覆顶金遗址西寮遗址看西遗址等地。茑松文化的陶器以无纹饰的橙红色陶占多数,并有许多陶环及陶支脚,但最特别的器物则是小陶罐及陶制的鸟头形器。小陶罐大多为黑陶,质地坚硬且表面光滑。鸟头形器顶端鸟头为实心,下端为空心且有一穿孔,这两种器物应该都和祭祀有关。许多证据都显示西拉雅族很可能就是茑松文化的后裔。

荷治时期

[编辑]

近代台南早在荷兰人来到之前就有汉人聚集,明代张燮在《霏云居续集》记载,明朝水师军官赵秉鉴聚众于1617年在台南赤崁首次筑城,意图谋反[3]。欧洲人的航海纪录中提到赤崁,当时西班牙船员描述此处为“汉人与盗贼”的一处聚落点,1624年,原占领澎湖的荷兰人和明军签约,放弃其在澎湖的经营,转而登陆台湾南部,正式建立了一个贸易城镇,首先兴筑商馆并拓展其规模成为西式水岸堡垒,此即为台江西岸的一鲲鯓沙洲上的“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做为在台的统治中心。接着又在城堡东方,分别兴建了“台湾街”(于今延平街一带)和“普罗民遮街”(今民权路)。前者因为历史久远,又曾是一条繁盛的商业街,故素有“台湾第一街”之称。至于后者,则是台湾第一条有计划兴建的欧式街道。

台南赤崁楼

明郑时期

[编辑]

1661年4月,郑成功在任职荷兰通事之汉人何斌的引导下,通过鹿耳门港道,越渡台江内海,首先攻下普罗民遮城。之后,郑氏立刻改普罗民遮城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并颁布谕告:“东都明京,开国立家,可为万世不拔基业”,设一府二县。在东都暂住9个月以后,郑成功终于攻下“热兰遮城”,结束了荷兰在台湾38年的统治岁月。

荷兰人投降以后,郑成功改热兰遮城为安平镇,做为郑氏府第;已改名为东都承天府的普罗民遮城,则是做为全岛最高行政机构。然而不到半年,郑成功即因病逝世。世子郑经即位之后不久,在1664年废东都。在明京裁废后,赤崁楼便成为储藏火药的场所。

清治时期

[编辑]

1684年,大清攻取台湾,明郑灭亡。稍后在台南设台湾府,在首任巡抚刘铭传将省会迁往台北之前,台南一直是全台首府。享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名。

取台湾后,改明郑承天府台湾府,清康熙23年,清廷颁布渡台禁令,仅准地区做有限度的移民。至乾隆41年后,渡台禁令已形同虚文,于是大量汉移民涌入,台南市亦由原汉混居渐渐成为汉人城市,原住民不是汉化就是迁居他处。乾嘉年间,府城三大商业贸易组织“三郊”的兴起、壮大,为台南之黄金时期。

清代后期起,昔日波光粼粼的台江海岸,因发生大风雨,大量河沙注入台江内海,千里汪洋尽成海埔新生地。台湾地势改变海沈陆浮,港口消失,使台南渐失海运地位。及同治3年(1864年),安平海关建造完成,并正式开港,商于安平设德记、和记洋行,隔年另开鸡笼打狗两港,而有正、副港之称。

光绪元年(1875年)在北部增置台北府、原台湾府改称台南府,失去全台唯一政治中心的地位;光绪11年,台湾建省,省治初设今台中一带,稍后改于台北,台南由全岛中心成为区域中心。

台湾民主国时期

[编辑]
民主国之宝印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台湾、澎湖割予日本。5月,台湾巡抚唐景崧发布“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共和国政体的台湾民主国在台北成立。6月,义勇军在台南拥立原大将军刘永福为第二任大总统,以台南为都,设总统府于大天后宫。学者将刘永福在台南所建的政权称之为“台南共和”(Tainan Republic)[4][5][6]或“第二共和”(Second Republic)[7]。10月下旬兵败陷落。

日治时期

[编辑]
1900年台南停车场

台湾民主国兵败瓦解后,台南士绅推举英国牧师巴克礼于1895年10月20日会见日军,翌晨引领入城,日治时期开始。在日本人施政下,1900年11月29日台南至打狗间铁道开通,设停车场(即车站)于城内西侧空地。台南厅舍(后改为州厅)、地方法院等公家机关相继成立。稍后的市区改正台南新运河开通、台南驿改建,使台南逐渐有了现代化都市的雏形。

1919年4月1日实施町名改正,市区划分为旭町寿町竹园町北门町东门町清水町高砂町开山町绿町幸町锦町白金町末广町南门町大宫町泉町西门町滨町大正町花园町本町明治町台町老松町宝町福住町永乐町入船町港町田町新町等31町,为台湾最早实施者。1920年,台南实施市制,范围包括31町以及邻近之后甲、三分子、桶盘浅、竹篙厝、塩埕、安平、上鲲鯓、郑子寮等地,并设台南州以台南市为州治。日治末期,台南市范围扩大,1936、1940年陆续并入周围的虎尾寮(原属仁德庄)及鞍子、湾里、下鲲鯓(原属永宁庄)改隶台南市。另预定新增伏见町水道町白川町若竹町乃木町青叶町昭和町汐见町等8町,然因战争之故未能正式实施[8]。1941年,公布“台南城市规划区域及城市规划变更”,规划外环道、公园绿地及公园道路,此计划在战后获得延续,1980年代大致实现。

台南市直至1930年代,仍为仅次于台北市的第二大城市。但由于昔日赖以繁荣的海运优势不再,在台湾南部的工商枢纽地位逐渐被具有优良港口的新兴城市高雄市所取代。1940年,由于高雄市与临近地区合并、面积与人口大增,台南市在人口方面落居第三大城。

战后至今

[编辑]
二二八事件发生当时,台南市依陈仪所宣称承诺于3月9日选出黄百禄、侯全成、汤德章为县市长民选前过渡期间之市长候选人

1945年日本战败。国民政府接管台湾,负责接管台南州的台南州接管委员会于该年11月9日正式成立后,随即展开相关作业[2]:223。之后改台南州为台南县,原本的州辖台南市在1946年1月7日改制为省辖市,而脱离台南县辖区[2]:224[9]:5。同年省辖台南市并入台南县安顺乡,并从“‘安’顺”、“台‘南’”两地名各取一字而改名为安南区[10]:421

1968年台南市颁布第一期市地重划区,此后陆续进行市地重划以满足人口增长(今已进行至第十八期)。唯台中市堀起使得台南市退居全岛人口第四大城至今。然而相邻的台南县永康乡则工业发达,在此段时间迅速由乡村成为工业城、稍后升格为永康市。永康今日人口超过21万,与台南市紧密相连。

1998年7月23日,台南市消防局成立[11]:299

近年来由于台湾逐渐由昔日重工业转型科技产业,正逢安南区新设立的台南科技工业园区、近郊台南县新市乡新设立的南部科学园区等重大开发,经济情况好转,为台湾屈指可数之人口增加[12]及实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之县市。同时与台北市并列为失业率最低之县市。

直辖市时期

[编辑]

2009年6月29日,中华民国行政院审议通过“台南县市合并改制直辖市”案,并于2010年12月25日改制为直辖市

2015年夏,台南爆发登革热流行,超过两万名确诊病例,其中以北区、中西区、南区、永康等地最为严重。[13][14]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牛稠子遗址中有来自澎湖的橄榄石与玄武岩,在右先方遗址有利用东部出产的台湾玉制成的手环[2]:16
  2. ^ 在墓葬方式方面,牛稠子文化与大坌坑文化都是“仰身直肢葬”,并有头朝南方的特征[2]:16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臺灣的史前時代‧新石器時代. 考古学习网.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馆. [2015-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4).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吴建昇、蔡郁𬞟、杜正宇、蔡博任. 《大臺南的前世今生》.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年3月. ISBN 978-986-03-5182-8. 
  3. ^ 陈小冲:《张燮<霏云居续集>涉台史料钩沉》,《台湾研究集刊》2006年第1期
  4. ^ Chang, Lung-chih(1995).The 1895 Taiwan Republic: A Centennial Reassessment.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North America Taiwan Studies Conference, 2-4 June, New Haven, Conn.
  5. ^ Lamley, Harry J.(1968年).“The 1895 Taiwan Republic: A Significant Episode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27(4):739-62.
  6. ^ Wang, Mei-ling T(1999).The Dust that Never Settles: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Campaign and U.S.-China Relations.Lanham, Md: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p.7
  7. ^ Long 1991, 26
  8. ^ 《台湾市街町名改正之探讨─以台湾总督府档案相关资料为范围》,刘泽民,《台湾地名研究成果学术研讨会》页123至236,2008年,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9. ^ 刘阿苏、林森荣、郑铜铭 主修;游醒民、林开登 纂修. 《臺南市志‧卷三 政事志行政篇》. 台南市政府. 1991年3月. 
  10. ^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采集组. 《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 臺南市》.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96年5月. ISBN 957-02-3370-2 (中文(台湾)). 
  11. ^ 陈铭城. 《改制前臺南市消防記事》. 台南市消防局. 2010-12. 
  12. ^ 延伸阅读:宝岛台湾巡礼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4-09-11.
  13. ^ 张荣祥. 〈台南登革熱破8000例 35區淪陷〉. 中央社. 2015-09-13. 
  14. ^ 104年台南市入夏后本土病例数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03-04.,台南市政府卫生局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探”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