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式.303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式.303弹

英国制式.303弹,(英语:.303 British)中文又名7.7x56mmR弹.303英寸李-恩菲尔德步枪弹,于1888年面世并一直由英国英联邦国家使用的军用步枪∕轻机枪子弹,直至1960年代才由7.62mm北约弹取代。[1]

历史

[编辑]

.303步枪弹(.303 British)诞生于1887年,并在1888年与李-梅特福步枪一起被英军正式采用。第一种.303步枪弹被命名为“Mk.I”,这是一种圆头弹,采用和突缘式瓶形弹壳,底火为博克赛式,发射药为压缩的RFG2黑火药。 英式.303弹种类齐全,除了最常见的普通弹用于步枪,也有曳光弹、燃烧弹、爆炸弹和穿甲弹等多种用于机枪。英式.303弹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和英联邦士兵使用外,意大利军和日本海军也有使用,意大利国产的被称为“8毫米菲雅特”而日本仿制的被称为“九二式子弹”供九二式防卫机枪使用,中国也为路易士机枪而由英国进口了1500万发。

设计

[编辑]
.303 Britis 子弹的弹头和面条状发射火药
.303 Britis弹种类齐全
李-恩菲尔德步枪发射英式.303普通弹
广泛用于喷火战机和飓风战斗机的机翼武装的M1919机枪英式.303弹型号
二次大战时全要参战国用步枪子弹,由左至右分别是: 6.5×50mm有坂子弹(日本)、7.65x53mm子弹(阿根廷/比利时)、7.62x54mmR子弹(苏联)、7.7x58mm有坂子弹(日本)、.303子弹(英国)、7.92x57mm毛瑟子弹(德国/中国)、.30-06子弹(美国)

圆头弹

[编辑]

英国人在1891年或1892年(不同的参考文献提到的准确日期并不相同)研制出自己的无烟发射火药科玳(Cordite),换上无烟发射火药后的.303步枪弹被命名为Mk.I C,其中的“C”是科玳的缩写。在1893年,.303步枪弹改用了伯丹底火后,定型为Mk.II弹。无烟发射火药使同样的215格令圆头弹的初速增加到每秒600米,射程更远,弹道更平直,然而命中目标时的效果却不甚理想。[注 1]

在当时,创伤弹道学还是一门刚起步的学理,没人知道600米∕秒的初速对于这种重量较轻的小口径弹来说是不够的,这样低的速度只适合比较重的软铅弹,例如.450口径马蒂尼-亨利步枪(Martini-Henry)发射的480格令软铅弹。而且全被甲的Mk.II弹侵彻力强,可以穿透大象的头骨,但对于人体目标来说它的侵彻力是好过头,弹头能量不能有效传递给肌体,产生的瞬时空腔太小,英国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人种的尸体解剖发现Mk.II弹的创伤弹道非常整齐。

在19世纪未期,驻印度和阿富汗的英军士兵经常发现被数量和勇气都远超自己的敌人所包围,而且他们还发现.303口径步枪的杀伤效果不如原先装备的马蒂尼-亨利步枪。于是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达姆兵工厂(Dum-Dum arsenal)为了解决.303弹杀伤力低的问题而生产了一种半被甲的.303弹头,这种枪弹在弹头前端露出一小部分铅芯,这样较软的弹尖部在进入人体后会比较容易膨胀变形,这种软尖弹式的设计其实就跟原来无披甲的马蒂尼-亨利软铅弹类似,利用铅容易变形的特性,使.303枪弹也可以有效地把能量传递给人体。原本.303枪弹与.450马蒂尼-亨利枪弹的枪口动能就几乎相同,而现在.303枪弹也可以有效地把能量传递给目标,于是,声名狼藉的达姆弹就这样出现了。

在实战中显示达姆弹的杀伤效果比Mk.II弹好,但达姆弹的数量很有限,大多数的驻印英军部队使用的枪弹仍以普通的Mk.II弹为主,于是有些人就自己动手挫开弹头前端的被甲,这样也能达到类似于达姆弹头的效果。不过印度争取自治的起义军经常使用与英国军队相同的武器装备,所以也有一些印度人用达姆弹来对付英军士兵。

达姆弹除了在1897年至1898年间在印度西北边区及在苏丹使用过外,没有在其他地方的英军使用过。达姆弹只是一种应急做法,本身并没有经过充足的试验,虽然解决杀伤力不足的问题,但命中精度却又降低。不过受到达姆弹的启发,英国在1897年研制出杀伤效果和精度都更好的Mk.III弹,其实就是在弹头前端开一段空腔而改成空尖弹。在经过进一步改进成Mk.IV弹后,这种空尖弹在当年就开始投产,接着在1899年又研制出Mk.V弹,同样是空尖弹,但弹芯含2%的锑以增加其硬度。

英国由于使用这种扩张性弹头而受到巨大的政治压力,其他的西方列强都谴责英军使用不人道的枪弹。英国极力辩解说这种枪弹只用于对付“野蛮人”(指殖民地争取独立的武装人员),并不会用于与“文明人”(其他西方国家)的战争。但没有得到其他殖民国家的认同。此时在布尔战争中,布尔人同样使用扩张性弹头来打英国人,英国难以为敌人使用的枪弹辩护,再加上来自四面八方的政治压力,最终在1899年签署的海牙国际公约中,明确规定各国不得在战争中使用“容易在人体内扩张或变形……”扩张性弹头(原文: Expand or flatten easily in the human body……)。

签署海牙公约后,英国人停止生产空尖弹,并从南非撤回所有的空尖弹,只用作射击练习直到耗尽存货为止。而在印度生产的达姆弹大概在1897年或1898年就已经停产,但由于是扩张性弹头的始祖,使得达姆弹背上所有扩张性弹头的恶名,所以直到现在还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媒体或个人错误地用“达姆弹”来称呼其他类型的软尖弹或空尖弹。

尖头弹

[编辑]

德国人在1905年采用“Spitzgeshoss”(尖头弹)步枪弹,这是7.92mm毛瑟步枪弹的一种新型弹头,圆形弹头改为尖头形,重量减轻到154格令(10g),初速达到884米∕秒。大幅增加速度不仅使弹道更平直,而且命中目标后有更好的杀伤效果;由于尖头弹比较轻,进入人体后不稳定,更容易在人体中变形;而且流线型和高初速也使该弹有更远的有效射程。虽然当时的人还不懂得用流体力学来解释为什么高速弹头进入人体后会产生较大的伤口,但实际效果就摆在那里,于是各国军工部门都效仿研制这种革命性的新弹头,英国人也不例外,马上开始着手研制尖头弹。

然而,在.303步枪上使用尖头弹尚存在着两个问题。其一,.303弹没有8mm毛瑟弹壳的容量大,其二,李-恩菲尔德步枪的后端闭锁枪机没有毛瑟式前端闭锁枪机那么坚固来承受发射时的高压。因此,即使新型的尖头弹头在李-恩菲尔德步枪步枪上的初速能安全地提高到每秒508米以上,但命中目标时所产生的流体静力学冲击的速度并不比毛瑟步枪弹高。英军研究人员有感于早年Mk.II弹的失败,他们对重量较轻的弹头也不太放心,觉得需要稍为增大一点点重量,于是就研制出弹头重174格令(11.3g)的Mk.VII尖头弹,并在1910年正式采用。

Mk.VII是一种全被甲尖头弹,初速为740米∕秒。它最大的特点是在弹头壳里包裹的并非传统的单一铅芯,而是铅/铝复合弹芯,其弹尖部为铝材,占弹头全长的1/3,在铝弹尖后面才是铅制的柱形主弹芯。这样的设计首先保证了弹头重量,即使在较远距离上仍存有足够的动能;其次是使弹头质心偏后,增加撞击目标后的不稳定性和容易翻滚,自然就大幅地增加它的杀伤能力。因此这种新型弹头的毁伤效果比原来的达姆弹或其他Mk.V等扩张性弹头还厉害,但却完全不违反海牙公约因为它是全被甲弹,它进入人体后没有扩张,它只是在人体创口内翻滚。

使用枪械

[编辑]

英国

[编辑]

日本

[编辑]

意大利

[编辑]

使用国家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备注

[编辑]
  1. ^ Cordite,一种外形像细绳的无烟火药,据说也被戏称为“意大利面条”,由硝化纤维素、硝化甘油和凡士林组成,在丙酮中溶解,风干并压成绳状,属于硝化甘油与硝化纤维的双基火药

参考资料

[编辑]
  1. ^ .303 British(7.7×56mm R) ——〖枪炮世界〗. pewpewpew.work. [202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6). 

参考文献

[编辑]
  • 轻兵器杂志2005年8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