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叙利亚王国
阿拉伯叙利亚王国 المملكة العربية السورية al-Mamlakah al-‘Arabīyah as-Sūrīyah | |||||||||||||
---|---|---|---|---|---|---|---|---|---|---|---|---|---|
1920 | |||||||||||||
首都 | 大马士革 | ||||||||||||
常用语言 | 阿拉伯语 | ||||||||||||
政府 | 君主立宪制 | ||||||||||||
国王 | |||||||||||||
首相 | |||||||||||||
立法机构 | 叙利亚议会 | ||||||||||||
历史 | |||||||||||||
• 费萨尔加冕 | 1920年3月8日 | ||||||||||||
• 梅萨伦战役 | 1920年7月24日 | ||||||||||||
• 法国占领大马士革 | 1920年7月24日 | ||||||||||||
货币 | 叙利亚镑 | ||||||||||||
ISO 3166码 | SY | ||||||||||||
| |||||||||||||
今属于 | 叙利亚 黎巴嫩 约旦 以色列 土耳其 巴勒斯坦 |
阿拉伯叙利亚王国是中东一个短暂存在的政权。叙利亚王国以费萨尔为国王,在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奥斯曼帝国衰落的背景下依托英国支持而建立,其目标是在大叙利亚地区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叙利亚王国并未有效控制所有领土,加之当地人与法国、英国矛盾激化,叙利亚最终由法国和英国占领。
背景
[编辑]阿拉伯叙利亚王国形成的关键原因是1916-1918年的阿拉伯起义。英国在麦克马洪-侯赛因协定中许诺起义者的领导人,麦加埃米尔、谢里夫侯赛因·本·阿里,如果起义成功,将允许阿拉伯独立建国,给予其北至叙利亚阿勒颇,南至也门亚丁的领土[1]。但与此同时,英国与法国另外签订了赛克斯-皮科协定,在中东划分了英法两国的势力范围,此协定最终导致阿拉伯国家的方案失败[2]。
尽管阿拉伯起义扩大了阿拉伯民族主义者的影响力,但在奥斯曼帝国境内,即使是思潮最盛的沙姆地区,他们也未取得支配地位。原因之一是英、法对起义的支持令普通阿拉伯人生疑,另外,英国的阿拉伯方案本质上是要建立一个傀儡国家[3]。批评者还担心,侯赛因·本·阿里自视为新帝国的创建者,并不真心认同民族主义[4];他所在的哈希姆家族历史上一向忠于奥斯曼苏丹,这时却企图取而代之[5]。
自治
[编辑]1918年9月30日,埃德蒙·艾伦比率领的英国埃及远征军攻占大马士革。三天后,侯赛因·本·阿里之子费萨尔·本·侯赛因进入大马士革,随后他宣布将要建立独立的阿拉伯王国[6]。不过,阿拉伯人并未控制全部叙利亚领土。因为塞克斯-皮科协定和先前英国对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承诺(贝尔福宣言),叙利亚占领区划为三部分,每部分各设一个占领区管理局(OETA):巴勒斯坦沿海地区由英国人保留,法国获得了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地区,其余归属费萨尔的叙利亚王国。此举招致了当地居民,尤其是逊尼派阿拉伯人的不满。对此,英、法在当年11月做出联合承诺,保证叙利亚的统一。这一时期的法国上层普遍希望将整个叙利亚置于其影响下,并且法占区的马龙教派信徒对逊尼派主导的叙利亚王国持敌视态度。英国则不愿与法国产生摩擦:首相大卫·劳合·乔治称,“英法友谊的价值比得上十个叙利亚。”[7]
在巴黎和会上,费萨尔向各国呼吁保持叙利亚统一和完整,同时要求英、法逐步撤军。在保持叙利亚统一的问题上,费萨尔与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达成了一致,但在法国在此地区的权利上未达成一致意见。费萨尔还提出欢迎犹太人前往巴勒斯坦定居,从而获得了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支持[8]。与此同时,美国派出了金-克莱恩观察团前往叙利亚,得出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叙利亚人支持统一;在是否独立的问题中,独立的支持率最高,法国殖民统治则是最不可接受的选项[9][10]。
建国
[编辑]1919年4月,叙利亚国会召开,哈希姆·阿塔西,叙利亚民族主义政党法塔特的成员,获选为国会议长。国会几乎一致支持费萨尔在巴黎和会的主张,还进一步提出建立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并向美国请求援助[11]。
1919年11月,英国从叙利亚撤军,将叙利亚地区的军营转交法军。1920年1月,费萨尔与法国达成妥协,规定叙利亚政府的顾问和技术专家将全部由法国人担任,而法国承认叙利亚独立并且不再派遣军队。不久后,迫于国内压力,费萨尔毁弃了该协议[12][13]。国内随即出现了针对法国人的暴动,叙利亚国会也再次召开,于3月8日宣布叙利亚王国正式成立,哈希姆·阿塔西为首相。
英、法拒绝承认,随后召开了圣雷蒙会议,商讨在中东分配国际联盟托管地的方案。数月的谈判破裂后,法军向费萨尔提出最后通牒,作出6月14日前投降的要求[14]。
崩溃
[编辑]费萨尔投降后,时任战争部长优素福·阿兹马率领一支临时组建的部队继续与法军战斗。叙利亚军队兵力及武器均不及对方,6月24日在梅萨伦战役中遭法军击败,阿兹马战死。同日法军进入大马士革,叙利亚王国灭亡[15]。
影响
[编辑]依据圣雷蒙会议的结果,叙利亚划分为英、法两个托管地。巴勒斯坦由英国管理,建立了巴勒斯坦托管地。法国控制区建立了法属叙利亚托管地。外约旦则短暂地形成了权力真空,随后建立了外约旦酋长国。法国依照法属叙利亚的民族和宗教差异,将其进一步分为6个半独立的邦:大马士革、阿勒颇、黎巴嫩、阿拉维、德鲁兹和亚历山德莱塔。
费萨尔后来被法国驱逐,前往英国居住。1921年,费萨尔出任伊拉克国王。
独立后的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三国仍保持着特殊的关系。叙利亚王国的建立激起了当地人的叙利亚民族主义思想,即使在叙利亚独立后,仍有许多人认同1919年时叙利亚的定义,其中包括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16]。叙利亚的地图上也常将叙利亚和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及土耳其哈塔伊省的边界标注为地区界而非国界[17]。
参考资料
[编辑]引注
[编辑]- ^ Zeine, 209-215.
- ^ David Fromkin. A Peace to End All Peace: The Fall of the Ottoman Empire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Modern Middle East. Henry Holt and Company. 2010: 286-288.(英文)
- ^ Karsh, 1999, 185-191.
- ^ Karsh, Efraim Islamic Imperialism, New Have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pages 128-129.(英文)
- ^ Karsh, 1999, 187.
- ^ Zeine, 30.
- ^ Pipes, 23-25.
- ^ Pipes, 25.
- ^ Karsh, 1999, 268.
- ^ US Dept of State; International Boundary Study, Jordan – Syria Boundary, No. 94 – December 30, 1969, Pg .10 存档副本 (PDF). [2009-03-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3-27).(英文)
- ^ Tauber, 17.
- ^ Kedourie, 167.
- ^ Pipes, 27.
- ^ Tauber, 215.
- ^ Tauber, 218.
- ^ Pipes, 191.
- ^ Pipes, 4.
参考文献
[编辑]- Zeine N. Zeine. Struggle for Arab Independence: Western Diplomacy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Faisal's Kingdom in Syria. New York: Caravan Books. 1977.
- Efraim Karsh; Inari Karsh. Empires of the Sand: 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in the Middle East 1789–1923.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 Eliezer Tauber.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Syria and Iraq. Portland: Frank Cass and Co. Ltd. 1995.
- Elie Kedourie. England and the Middle East: The Destruction of the Ottoman Empire 1914–1921. London: Mansell Publishing Ltd. 1987.
- Daniel Pipes. Greater Syria: the history of an amb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