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韵语识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韵语识字是一种中文识字教学方法,将汉字编成句式整齐、音近字构成韵脚的文章。使其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取,朗诵与记忆皆便利。韵语识字是以“尽早阅读”为主,识字并非主要目的,不过它也融合了蒙学识字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等不同教学方式的优点[1],并且革除了先识字后阅读或依赖拼音识字的观念。有时候为了让学童主动记住汉字字形,也容许透过不同的联想,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识字[2]

韵语识字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例如《三字经》、《千字文》等童蒙教材,都是篇幅短小的韵文。1982年,由中国辽宁省东港市特级教师姜兆臣首开研究先河,将古人属对教学的经验,发展成韵语识字教学的改革。现代儿童韵语识字的教材着重语境与实际生活的连结,也加入了富有联想性、趣味性、故事性以及短小性的内容,以符合儿童喜欢听故事、有强烈表现欲的特质[3]。文章取材除了古典诗词外,也可以选用童诗儿歌;其中现代诗歌因为已经不讲求句末押韵,教学上倾向引导学童认识内在的韵律及音乐性,不见得着重于韵脚分析[2]

根据快速记忆原理,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主张“三先三后”识字原则的一种记忆方法,“三先三后”即先记忆后理解、先整体后部分和先形象后抽象。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周碧香. 圖解識字教學原理探討. 台中教育大学学报 人文艺术版. 2009年6月, 23 (1): 65 (中文(台湾)). 
  2. ^ 2.0 2.1 谢锡金、张张慧仪、罗嘉怡、吕慧莲. 中國語文課程、敎材及敎法: 面向有特殊學习需要的學童. 香港: 香港大学出版社. 2008年4月: 36. ISBN 9789622099012 (中文(台湾)). 
  3. ^ 王晓霞. 我國古代蒙學中識字教育的再認識.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8 (123): 98–99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