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应用数学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应用数学(英语:HKALE Applied Mathematics)是昔日一个在香港教育制度内的大学预科高等数学课程,公开考试在1980年至2013年间由香港考试及评核局(HKEAA)举办。

历史及概述

[编辑]

课程前身为香港大学入学资格考试(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triculation Examination Applied mathematics)应用数学课程。

1980年,第一届由香港考试局(今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举办的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应用数学科考试举行。

1992年本科首次有教学用的课程纲要,香港课程发展议会编制及发布应用数学科学习领域指引中学课程纲要-应用数学科 (高级程度) (199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94年高级补充程度应用数学科首次开考。2000年起,高级补充程度应用数学科,与高级程度卷二共用试卷。

按照2000年公布的《数学课程全面检讨报告》,及因应在2002年中四实行的香港中学会考附加数学科课程删减,本科的高级程度课程在2004年被删减,在2004年的中六实行。[1]

2012年,最后一届开放予应届学校考生参加。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应用数学科的卷二统计部分,及“香港高级补充程度会考数学与统计学”内容整合到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数学科延伸部分单元一(M1,微积分与统计),而应用数学科卷一部分的理论力学被完全删除。

2013年,为自修生举行的最后一届香港高级程度会考举行。

课程设计及内容

[编辑]
1985年应用数学科卷一第6题:光滑固定滑轮有三个质点A,B和C,质量分别为m, 2mm,其中A和B以不可伸长的细绳连接,A和C以有弹性的细绳连接。有弹性的细绳的自然长度为,弹性模数为mg。试分析A的运动,及算出有弹性的细绳的最长长度。

高级程度应用数学科,设两卷,各三小时,内容大致如下:

卷一
卷二

历史上,本科内容是以数学在古典力学的应用为主,单凭计算来分析各种各样机械系统,不作任何实验。力学部分可以分为只考虑物体的运动而不论其受力的运动学,考虑物体受力而运动的动力学和考虑物体受力处于平衡的静力学。课程的数学方法部分,包括微分方程及向量,都是应用在力学题中,故此应用数学的力学,比高级程度物理科更广阔而艰深得多。题中涉及多个物体的受力分析,有多个未知量,需设多个联立方程式,而资料又以字母而非数字给出,如以m, M表示质量,表示角度,表示摩擦系数等,以致运算往往甚为复杂繁琐。

此科自设立起,便只有高级程度,而无普通程度版本,不同于纯粹数学科曾分为高级程度和普通程度两个版本。

香港大学预科高级程度应用数学科两卷,每卷三小时,各为8选7条长题目。首两年全部为力学题,1956年至1964年,当中15题为力学题,仅有卷二最后1题为统计题。[a]1965年至1982年,卷二的统计题逐渐增加。1965年至1967年,卷二有2题统计题,1968年至1975年有3题,1976年至1982年有4题(其中1965年和1966年每卷为8选7,1967年至1971年为9选7,1972年至1982年为8选6)。另外1975年至1977年及1982年,卷一有一条非力学的微分方程题。1982年有一条统计题结合了力学。

1983年高考,本科课程有较大改变,加入数值分析及在统计中加入假说检定。从该年开始,复杂多变的力学题只在卷一出现,而统计及数值方法则在卷二出现。而该届考生两年前所应考的香港中学会考附加数学科,也是第一年删去原本可选的卷三力学。

1991年AS应用数学科课程纲要中,微分方程的力学例子之一的质量变化问题:一条链条放置在光滑斜面上,其一端悬垂在斜面边缘,教师与学生讨论悬垂部分长度x的微分方程。

自香港高级程度会考改革,在1994年高考加入高级补充程度科目,本科该年也新增了高级补充程度的版本。初时本科高级补充程度包括部分高级程度卷一和卷二的内容,也加入两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的新课题(不在此科高级程度或其他科目课程中),设一份独立试卷。此课程的指引称力学部分视作向量和微分方程的应用例子,只会用到中学会考物理科的力学知识,著教师无须特别操练学生。1998年中六起,本科高级补充程度课程,改为与高级程度的卷二相同,不再有向量、力学及线性回归部分。1998年修订的课程纲要,也将微分方程部分的所有力学例子删除。

学校通常安排持有大学物理或工程学位的教师,教授本科高级程度卷一力学,与其他数学科不同。

在1994年改革之前,由于香港大学工程学院会为4科高级程度科目及格的学生额外加分[3],修读此科的学生人数与纯粹数学科相若。自1994年改革后,数学班的学生要在化学科和此科之间选择,因此修读此科的学生数目明显下降。

由于卷一力学的难度大,应考本科高级补充程度的考生,和应考高级程度的考生数目相若,且常常有更多考生应考高级补充程度。这一特点明显不同于其他同时有高级程度和高级补充程度的科目,其他科目高补程度的考生数目往往远低于高级程度。

早期应用数学科考试课程[4]
数学方法
  • 单实变量的(代数、三角、指数、对数)函数的微分,函数的和、积、商的微分,反函数、复合函数、简单隐函数的微分。
  • 简单积分的计算,分部积分和简单代换。
  • 从物理情况建立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求解及应用:
  1. 一阶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
  2. 类型的线性微分方程,其中是常数,是函数的线性组合。(只需知道待定系数法)
  • 二维和三维的直角坐标,二维极坐标。
  • 二维和三维向量,其加法、减法、分量和分解,标量积和向量积,单变量向量值函数的微分和简单积分。
统计方法
  • 统计数据的列表和图像表达。
  • 位置量数:平均数,众数,几何平均数,加权平均数。
  • 变异量数:全距,标准差,方差。
  • 概率基本思想:集合表示事件,概率论的三条公理,条件概率,概率的加法规则和乘法规则。
  • 二项分布:平均数,标准差,简单应用。
  • 正态分布:平均数,标准差,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表的使用。
理论力学
  • 力系,约化为一合力和一力偶,简单力图。
  • 平衡条件,一个或多个物体的平衡。
  • 摩擦:静摩擦和动摩擦定律,摩擦角,平衡的极限位置。
  • 相对于参照坐标系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其分解和合成。
  • 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时间、质量、力。动量、角动量、动能和位能。
  • 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参考系。
  • 线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当适当时用向量表示。
  • 一个自由度的动力系统:在可变力下的直线运动,等速圆周运动,在重力下的垂直圆周运动
  • 两个自由度的动力系统:无阻力的抛体运动,简谐运动,阻尼振荡,强迫振荡。
  • 刚体作为质点的集合:质心,对一轴的惯性矩,平行于固定面的运动。
  • 直接碰撞,斜向碰撞,恢复定律。
1983年经更改的应用数学科考试课程[5]
  • 单实变量的代数、三角、指数、对数函数的微分,函数的和、积、商的微分,反函数、复合函数、简单隐函数的微分。
  • 从给定情况建立微分方程(不要求对该等情况有预备知识)。微分方程的求解及应用:
  1. 一阶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
  2. 类型的线性微分方程,其中是常数,是函数的线性组合。(只需知道待定系数法)
  • 二维和三维向量,其加法、减法、分量和分解,标量积和向量积,与标量的乘法,单变量向量值函数的微分和简单积分。应用:相对运动、功和力矩、力系约化为一合力和一力偶,简单力图,受共面力作用的质点和刚体的平衡。
  • 摩擦:静摩擦和动摩擦定律,摩擦角,平衡的极限位置。
  • 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参考系,线动量、角动量及能量守恒定律,在可变力下的直线运动,一个质点在平面上的运动,无阻力的抛体运动,简谐运动,阻尼振荡,强迫振荡,速度和加速度的径向和横向分量,直接碰撞和斜向碰撞。
  • 刚体:质心,对一轴的惯性矩,平行轴定理,平行于固定面的运动。
  • 泰勒展开式的使用。用梯形法则和辛普森法则作数值积分,简单误差估计。用简单迭代法估计函数的零点,包括二分法,假位法,逐次代换法和牛顿法,包括收敛性的简单考虑。算法的思想和数值方法的简单流程图。
  • 简单统计量度:平均数,中位数,百分位数,全距,标准差,方差。
  • 初等概率论:事件概率,条件概率,概率加法规则和乘法规则,期望值。
  • 二项分布和正态分布,其平均数和标准差,概率表的使用。显著性检定和置信界限的基础概念应用于一条只涉及正态或二项分布的简单题目。
1992年编订的高级程度应用数学科课程纲要
范畴一:向量与力学
  • 单元1:向量
  • 单元2:静力学和摩擦力
  • 单元3:运动学
  • 单元4:牛顿运动定律
  • 单元5:动量、功、能、功率及其守恒定律
  • 单元6:碰撞
  • 单元7:在重力下的抛射运动
  • 单元8:圆周运动
  • 单元9:简谐运动
  • 单元10:质点的平面运动
  • 单元11:刚体运动
范畴二:微分方程
  • 单元12:一阶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 单元13:二阶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范畴三:数值法
  • 单元14:插值法及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
  • 单元15:近似
  • 单元16:数值积分
  • 单元17:方程的数值解
范畴四:概率与统计
  • 单元18:初级概率理论
  • 单元19:基本统计量度
  • 单元20:随机变量、离散及连续概率分布
  • 单元21:统计推论
1991年编订的高级补充程度应用数学科课程纲要
简介:基础知识
  • 三角函数
  • 指数函数
  • 对数函数
  • 复数
  • 初等微积分
范畴1:向量
  • 基本知识
  • 向量加法
三角形定律及平行四边形定律
向量加法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
  • 零向量,负向量及向量减法
  • 标量乘法及其性质
结合律
分配律
  • 向量分量
向量分解
单位向量,(亦可写作,)与向量在直角坐标系的分解
方向比与方向余弦
  • 位置向量和直线的向量方程
  • 标量积
定义
标量积的性质
笛卡儿分量的标量积
正交性
  • 向量积
定义
向量积的性质
笛卡儿分量的向量积
垂直向量与平行向量
  • 三重积
标量三重积
向量三重积
  • 向量函数,微分及积分
纯变量向量函数
向量函数对纯变量的微分
向量函数对纯变量的积分
  • 极坐标向量
  • 向量在运动学上的应用
位移,速度及加速度
相对运动
  • 力表为向量
范畴2:微分方程
  • 基本概念
  • 微分方程的形式

一阶微分方程

  • 可分变量微分方程的解
  • 线性微分方程的解
  • 可化简为可分变量或线性形式方程的解

二阶微分方程

  • 分类
  • 叠合原理
  • 常系数齐次方程的解
  • 常系数非齐次方程的解
余函数与特别积分
待定系数法
  • 将方程约简为常系数的二阶微分方程
  • 一阶微分方程组
  • 实际的应用
范畴3:数值法 插值法
  • 插值多项式
  • 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的构造
  • 应用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逼近函数及计算其函数值
  • 插值多项式的误差估计

近似计算

  • 量度误差的处理
误差来源:在科学研究中的系统误差及随机误差;舍入误差及截断误差
绝对及相对误差
误差的合成
  • 利用泰勒展开式逼近函数值
函数的泰勒展开式
误差的估计

数值积分

  • 梯形法则
梯形法则的推导
误差的估计
梯形法则的应用
  • 森逊法则
森逊法则的推导
误差的估计
森逊法则的应用

方程的数值解

  • 定点迭代法
迭代法的算法
收敛的条件
误差的估计
  • 牛顿方法
牛顿方法的算法
收敛条件及误差计算
牛顿方法的应用
  • 正割法
正割法的推导
正割法的应用

数据的图表处理

  • 将两变数的关系化简成线性形式
  • 利用最小二乘法求最佳拟合直线
最小二乘法的意义及最佳拟合的观念
最佳拟合直线的斜率及y轴截距
在已求出的图像中插值
最佳拟合直线在不同问题上的应用
范畴4:初级概率理论 基本概念
  • 基本定义
  • 计数法
  • 概率定理
  • 贝叶斯定理
  • 递推关系

概率分布

  • 随机变量
离散概率函数
概率密度函数
  • 预期值及方差
  • 二项分布
伯努利试验,二项概率
二项分布
应用
  • 正态分布
基本定义
标准常态曲线和常态表的使用
应用
逼近正态分布的二项分布

另见

[编辑]

附注

[编辑]
  1. ^ 港大入学试1958年试题集没有收入应用数学试题,即使当年有举行考试[2],原因不明。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高級程度應用數學科課程(1992)的內容修訂摘要」資料單張 (PDF). 中国香港特区教育局. [2023-02-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2-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参考QES School Magazine 1959 (PDF). Queen Elizabeth School. 1959 [2023-05-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5-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Undergraduate Prospectus 1989.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89. 
  4. ^ 1981年香港高级程度会考考试课程
  5. ^ 1983年香港高级程度会考考试课程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