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军事
本主题依照页面评级标准无需评级。 本主题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WikiProject Military history / Firearms International
Discussions:
Military history / Firearms
Discussions: Forces canadiennes / Canadian Armed Forces
Diskussionen: Militär / Waffen
Discussions: Histoire militaire / Armes
Discussions: Portal‐ノート:军事 /
Discussioni: Guerra / Armi da fuoco
Discussions: بوابة:الحرب نقاش البوابة
Dyskusje: Militaria / Broń
∑ Interntl. 1 <--> ∑ Interntl. 2—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Tom(对话|贡献)于2018年4月24日 (二) 19:32 (UTC)加入。
军事分类连结怎么只有中国?
[编辑]这个主题是军事,中国的分类祇是这个主题下的一个项目而以,从主页连结出去的应该是到更高层项目的分类,而不是到中国军事去。
如果没有意见的话,稍后将会删除该连结。--cobrachen 19:08 2005年10月3日 (UTC)
军事类条目需要更多人关注
[编辑]- 如题所说,军事类条目编辑人手严重缺乏(每日新增红字条目并不少),希望有能力的wiki人多帮忙多参与吧,考虑到这边人流量比较大(我能力有限,只能协助做最基础的工作),希望有更多人看到可以去帮忙吧。—我是火星の石榴 2007年9月26日 (三) 06:12 (UTC)
- 算了吧,现在军事系条目的人都在内战,我对这个已经没有希望了。—Altt311 2007年9月26日 (三) 07:45 (UTC)
- 军事条目的编辑每天都有在进行,新条目的产生也不在少数,像是枪械的部分的进展就相当的好。协调写作遇到困难是无可避免的,希望也需要自己去开创,就像是新条目一样,撰写才会有。—cobrachen 2007年9月26日 (三) 15:24 (UTC)
- 其实我认为军事条目部分并没有比较弱势的感觉呀?还有几位持续贡献者的作品水准蛮高的。倒是,军事条目方面的协作状况,有人会让人有点担忧……—泅水大象 讦谯☎ 2007年9月26日 (三) 15:56 (UTC)
我比较担心删改增编的问题,有些协助增删修改的人似乎对军事方面非常的不熟,对基本的科学原理也搞不太清楚,翻译的问题就更不用说了。—翼星 2007年9月29日 (六) 00:06 (UTC)
- 只要关心军事的同仁们不要内斗,用句中共领导的话,求同存异,大家多协商解决。如果觉得军事条目不够,“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希望像cobrachen兄,Red16兄和大象兄等军事同仁们互相联动合作,军事条目的增长柄不是难事。—断掉肋骨的Prinz (留言) 2007年12月17日 (一) 17:31 (UTC)
关于武器类条目名称
[编辑]- 本主题或以下段落文字,本应当于讨论结束后应存档至Wikipedia:条目质量提升计划/军武提升计划#武器系列,但因讨论带尖锐语气,故请勿移动至该计划 。--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 2011年2月20日 (日) 12:33 (UTC)
- 请写出上面意见的用户思考一下,一个维基的计划不专属于一个人,也不是一个人可以全权控制。如果要关起门来有所限制,那也不需要四处宣传。-cobrachen (留言) 2011年2月17日 (四) 10:56 (UTC)
- (:)回应Cobrachen:没错!这是开放式的计划也不是我全权可控制,但不是因此代表可以毫无节制任意开炮,文明与礼仪本身就是方针要求,敝人虽然感谢您的贡献但觉得您诸多语气有待改善,或许您没发现维基人大多秉持言论自由大义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会让你在各项评选以及客栈上任意酸言苦语。--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 2011年2月20日 (日) 12:33 (UTC)
- 就算是维基,一样要负责,敢说不敢当,作了不敢负责,被讲了还要抱怨,天底下有这么好的事情?基本该注意的不理会,承受不了事实还要到处嚷嚷,请问在你的现实生活环境里面,哪一个公开的场合可以这样做的?有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不打勤,不打懒,下一句就不用提了。方针和指引是每个人都该注意的,而不是指拿来要求别人。-cobrachen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15:00 (UTC)
我发现,不少武器类条目名称如果拿掉武器类型也不会有歧义问题,如AK-74突击步枪就可以拿掉突击步枪,英语及日语维基也是比照办理。而且百科全书条目名称应于无混淆之虞前提下尽量简要,百科全书条目既有提及该原则。希望军事迷能多就此点作讨论,并于达成共识后更动上述条目名称使其简要化。--RekishiEJ (留言) 2011年2月15日 (二) 10:38 (UTC)
- 不要将你熟悉的事务视之为其他人的理所当然。对于不熟悉的读者来说,AK-47,STS-47,M-47与AIM-47都是一样的不清楚,看不出来所以然。多数人在搜寻的时候是不会每一个结果都点进去看,也不会花费多于4个平均按键数去深入寻找。-cobrachen (留言) 2011年2月15日 (二) 13:32 (UTC)
- 不同意楼上看法。术语对不熟悉者仍然看不出其所以然,但我们也不会为此在条目名追加说明文字。AKB48是秋元康担任制作人的日本大型女子音乐组合,不熟悉者也不知道它其实是个女子组合,还可能以为是代号,但我们还是直接沿用团体原文名称不加其他文字,因为不会有歧义问题。--RekishiEJ 2011年2月16日 (三) 16:19 (UTC)
日本音乐团体请找编辑的人或者是小组讨论。一两个人可以看得出,无法代表成千上百单纯阅读百科的读者,把百科条目当作小众团体的同人志在撰写是错误的观念。过去这些事情也讨论很多次了,百科是要给多数不熟悉该领域的人参考,不是给一小群迷写来爽的。我们要多为其他读者设想,不能把这些事情因为自己看得懂而视之为理所当然。多一两个字,带给别人的便利就会差很多。在这个领域看过,听过,写过,出版过之后,真的要推广这些知识,就得要让读者容易吸收。-cobrachen (留言) 2011年2月17日 (四) 04:14 (UTC)
- 英语及日语维基百科的武器类条目也没有中文维基的冗赘名称,那边的维基人也有很多不熟悉武器。--RekishiEJ (留言) 2011年2月17日 (四) 04:34 (UTC)
- 这里是中文维基吧,还是优先考虑对于华文读者群的服务和考量,而不是在比较不同版本与文化间的差异和影响。在命名常规的方针中有:,所有条目命名都应当首先使用大多数中文用户最容易理解、最不容易混淆的文字,同时尽量确保其他人可以简单且符合常识地连结到这些条目,开宗明义就点出简单与明了两个重点,不能只专注在简单,而忽略容易理解,最不容易混淆的部分。
- 英文版有那么多消歧异的页面也就是因为他们的命名习惯。如果多加上几个字,一堆消歧异的页面都可以去掉,链接之间与条目本身衔接上。-cobrachen (留言) 2011年2月17日 (四) 10:56 (UTC)
- 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其实也是质量提升计划之讨论分版(请别怀疑),敝人会邀请军武提升计划参与者至此探讨。--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 2011年2月16日 (三) 01:10 (UTC)
两边的例子都很好找,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和绿湾包装工,两支职业体育队伍。--达师 - 198 - 336 2011年2月17日 (四) 04:20 (UTC)
- 中文通常习惯在事物名称后面加上事物的类型,这是中文与其他语言的一个很重要的差别,不仅武器是如此,其他事物也是如此。比如en:Centaurus,中文不能只说“半人马”,要说半人马座,en:Ohio,中文很少只说“俄亥俄”,一般说俄亥俄州。--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2月17日 (四) 13:48 (UTC)
- 可是我看原文为中文的军事杂志里的文章,提到武器名称通常不会再加武器类型,如马卡洛夫PM后面就不会再加手枪。介绍T-64的文章在提到T-54时也不会再加坦克或战车的字样,因为不会引起歧义。--RekishiEJ (留言) 2011年2月18日 (五) 17:27 (UTC)
- 您看的是哪一本军事杂志?我用Google搜索马卡洛夫PM,大部分的“马卡洛夫PM”后面都加上了“手枪”;搜索T-54,大部分T-54后面都加上了“坦克”、“主战坦克”或“中型坦克”。--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2月18日 (五) 18:01 (UTC)
- 《全球防卫杂志》第192期。--RekishiEJ (留言) 2011年2月18日 (五) 22:02 (UTC)
- 您看的是哪一本军事杂志?我用Google搜索马卡洛夫PM,大部分的“马卡洛夫PM”后面都加上了“手枪”;搜索T-54,大部分T-54后面都加上了“坦克”、“主战坦克”或“中型坦克”。--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2月18日 (五) 18:01 (UTC)
- 可是我看原文为中文的军事杂志里的文章,提到武器名称通常不会再加武器类型,如马卡洛夫PM后面就不会再加手枪。介绍T-64的文章在提到T-54时也不会再加坦克或战车的字样,因为不会引起歧义。--RekishiEJ (留言) 2011年2月18日 (五) 17:27 (UTC)
- 一篇文章讲到的主题都是战车,那么文内在许多部分省略是很平常的事情,用意,你不妨问问编辑部,他们可以省下多少稿费。不要小看那几个字,无论是作者或者是编者角度的玩法都玩过,有些比较倾向一边的,标点符号都不算的。而且,一篇讲战车的文章,里面对于其他编号不提到战车,至少读者会猜是战车。要是什么提示都没有,怎么猜?读文章还要猜来猜去,读者会很不高兴滴。这样吧,既然你老兄坚持很容易判断,那么,请告诉我,我心中所想的M47是代表什么?只有一次机会来猜喔。-cobrachen (留言) 2011年2月18日 (五) 18:17 (UTC)
- 猜不出来。英语维基百科的M47可以指五种截然不同的事物,所以英语版的这五样事物的条目对应名称都含有该事物类型。--RekishiEJ (留言) 2011年2月18日 (五) 22:02 (UTC)
所以啰,加上几个字,适当的点出类型,不就方便读者了?如果你都猜不出来,就别为难其他的读者了。此外,一期杂志的代表性并不是很够,这几年全防的编辑问题也常被提到,老一批的作者批评不少,这是有点八卦可讲就是了。-cobrachen (留言) 2011年2月18日 (五) 23:48 (UTC)
- 不好意思,我想问一下这个问题是不是集中讨论于现代枪械的问题?我很担心会影响古代的冷兵器,像村正、莫邪等条目,是不是要加上“刀”、“剑”等字眼,请指教一下。--218.102.221.250 (留言) 2011年2月21日 (一) 00:51 (UTC)
- 要看:习惯如何、是否会混淆。以莫邪来讲,也不过就两个意思:剑,或是铸剑师干将的妻子。而莫邪这个人唯一的记载就是跟莫邪剑相关,并没有其他的事迹,可以肯定来维基搜“莫邪”的人就算是想找这个人的资料,看莫邪(剑)的条目也足矣,所以不需要特别加上什么后缀。--Reke (留言) 2011年2月21日 (一) 05:08 (UTC)
- 不好意思,我想问一下这个问题是不是集中讨论于现代枪械的问题?我很担心会影响古代的冷兵器,像村正、莫邪等条目,是不是要加上“刀”、“剑”等字眼,请指教一下。--218.102.221.250 (留言) 2011年2月21日 (一) 00:51 (UTC)
上面那一段M47,因为chen只透露了M47,就算作答者知道名字中含有M47的所有项目,他也不可能知道chen心里决定的是哪一项(除非作答者具有读心的超能力,但是若chen是在你答后才随便选一个作正解公布这样即使会读心也答不中),如果chen把完整的名称也一并讲出来,如M47 Dragon、M47 Patton、BMW M47、Messier 47,那么这个问题也就没意义了,所以猜不出chen心中的M47是指什么跟条目要不要加上角色名真的有关连吗?
上面有一句“英文版有那么多消歧异的页面也就是因为他们的命名习惯。如果多加上几个字,一堆消歧异的页面都可以去掉。”之后应该在加上一句:“但去掉一堆消歧异的页面后,那些不熟悉的读者就完全找不到他想要的条目了。”比如说不熟悉的读者就是因为不知道AK47是什么了才来wiki找,若“AK47”条目不存在,难道不熟悉的读者还会自动在后面打上突击步枪这四个字吗?说不定不熟悉的读者会以为是散弹枪还是冲锋枪什么的,结果花费更多时间才找到或猜不出来找不到,若一开始就会自己加上突击步枪这四个字就已经不算是不熟悉了。而如果打上“AK47”会自动重定向到“AK47突击步枪”,那么把这个移动还有意义吗?。
不熟悉的人找载具的资料就是因为不晓得它有什么用途与作什么角色,所以往往只会输入关键且好记的编号 名称或命名,比如说猛禽、F35、B52(其实就算知道但为了方便也会这样作),之后会连到消歧义页来选,消歧义页面的连结之后应要有一两句叙述作为完整的提示,它所扮演的所有角色在内容应是要介绍的,这样条目本身含不含角色名称就不重要了,所以不需要再条目名上输入过多说明,不需要规定必须在每项武器或载具条目后加入角色名称。光辉十月 (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02:14 (UTC)
- 关键是在搜寻的时候要多打几个字吗?当然不是,这里讨论的不是搜寻的时候该打什个关键字,而是搜寻的结果。搜寻出来都是一堆相同的编号字样,没有任何分别,难不成还要每一个都打开一次来确认哪个才是自己要找的?也太虐待读者了吧。百科是给不熟悉的读者看,不是小众刊物。-cobrachen (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02:30 (UTC)
- 搜寻结果不会只显示条目名,也会提供内容节录,因此看节录仍可了解该武器所属类型。--RekishiEJ (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06:31 (UTC)
- 关键是在搜寻的时候要多打几个字吗?当然不是,这里讨论的不是搜寻的时候该打什个关键字,而是搜寻的结果。搜寻出来都是一堆相同的编号字样,没有任何分别,难不成还要每一个都打开一次来确认哪个才是自己要找的?也太虐待读者了吧。百科是给不熟悉的读者看,不是小众刊物。-cobrachen (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02:30 (UTC)
- 不是每一种搜索引擎都会显示部分节录内容。不能把自己熟悉的事物也要求其他读者也具备之后才来搜寻和判断。-cobrachen (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12:25 (UTC)
认为Cobrachen的说法比较合理。“如果多加上几个字,一堆消歧异的页面都可以去掉,链接之间与条目本身衔接上。”光这一句就己经足够。不过呢,条目名称不要愈打愈长就是了。--武蔵 (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15:27 (UTC)
中文维基百科的战史类条目
[编辑]我发现中文维基百科当中涉及到二个以上国家的战争或战役、事变类条目很多都写的不是很客观,有资料选用仅用某方或资料选用不当的情形。例如五一五事件所用资料皆为英语,而当中又以英美资料为主,该事件既然发生在日本,又未直接涉及其他国家,就应只用可靠的日语资料而排除其他的,因为原则上是自己最了解自己,因此非日本资料中除深获专研日本近现代史或军事史的日本学者肯定者外,其他都不应该用。还有像马来亚战役,日语版有探讨日本军为该战役所作的准备,中文版对此却付之阙如,也没有活用战史丛书(已有中译版,但建议使用原文版)之类既可靠又详实的日本战史书,只用几本英语系国家的史书(日语维基百科虽常被诟病为日本中心,但日语版除了日本资料外,还用了一些英语系国家如澳洲的资料,这点中文版反而不如日语版)。希望历史专题成员能够多关注此些问题,并将“撰写涉及到二个以上国家的事件的条目时,资料不可只用其中一国”、“讲某国历史中未直接涉及其他国家的事件时,对于非该国资料除获该国学者肯定者,或该国对该国之专业史学较他国不发达外,皆不应援用”写入专题准则中,以提高中文维基百科历史类条目素质。--RekishiEJ (留言) 2011年4月1日 (五) 17:00 (UTC)
- 此言有些钻牛角尖了。就拿一个近代战史的例子好了:中途岛。虽说这场仗有关日本的部分应该是以他们资料准确度较高,但是过去50多年,英文出版品当中引用日文一些当事人的资料都被唬了,这个影响相当广泛,直到Shattered Sword的美国作者另外找到日本其他资料把当中一些环节给厘清了,也变成拿日文资料还得要拿对,澄清的还得要靠另外一个语系来作。
- 另外一个例子,1990年代以前,对于德国在二战末期喷射机的生产问题,基本上都是以阿道夫格兰德这位德国人的说法为准:希特勒要改这架飞机为轰炸机所导致。结果也是英美系的作者把德国档案资料整理出来,才找出真正的影响。
- 要说英语系出版品对于其他国家战史资料的参考,引用以及了解会不够,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David Glantz?这位先生对于东线俄国战区的作品,引用大量俄国资料,配合其他来源作为撰写的根据,在战史研究体系里面有相当高的推崇,请问,你能因为他是英文出版的就否定这些作品对于俄国方面描述的价值吗?
- 俄国人最近这15年来,以英文或者是和英语系作者合作出版的书愈来愈多,总不能说因为他们是英文撰写,但是描述的是东欧或者是苏俄,价值就不高吧?
- 如果你有机会翻过像是[1],后面的参考资料有很大一个比例来自俄国,参考价值不能因为他是英语就降低。
- 因此,重要的不应该是出自哪一个语系,而是该出版品或者资料本身是不是有旁征博引,我们很少有机会去拿原始档案资料出来整理后才撰写,因此都是靠前人种的树,选一个好的树是很重要的,以语言来取舍反而给自己绑手绑脚。-cobrachen (留言) 2011年4月1日 (五) 18:36 (UTC)
- 只是还有很多好的树没收进来,像南方作战中某些战役,一些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就没收录好的日本资料,例如马来亚战役因为没用战史丛书及陆战史普及会的书,所以有关日本军的准备中文版就没提到,这点日语版就做的很好。还有我对资料选用上的要求是就国家或地区来讲,而不是就原文本所用语文来讲(总不能写个陆军士官学校事件结果资料都是用美国或英国的吧!毕竟自己最了解自己,而且日本的历史学就发达国家来讲水准是极高的,这大概跟日本专业史家仍相信史学是科学的缘故吧!有次日本新闻媒体揭露新历史编撰会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于送交检定的版本中的前言声称历史非科学,结果那些挺新历史编撰会的专业史家(该团体先前于日本专业史家间就争议不断)就不再支持该团体了。--RekishiEJ (留言) 2011年4月2日 (六) 06:26 (UTC)
- 其实我并没有说写某国战争的条目不准用他国资料,我只是说甲乙两国战争的条目应该甲乙两国的资料都用,而不要只用其中一国,还有就是甲国历史的条目原则上应该只用该国资料,除非是某事件或人物、时代有涉及他国(如中国史条目中关于对朝鲜关系的部分就应参考朝鲜资料),或他国资料本身是研究该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如外国人到该国的游记、日记),或者是备受甲国专业史家肯定的资料,又或者是他国中某国的甲国历史研究比甲国发达或水准相当(如日本专业史家的中国史研究),这样写出来的条目才会符合完整、公正、多面向的原则。--RekishiEJ (留言) 2011年4月2日 (六) 07:06 (UTC)
- 自己写自己也可能带来立场问题,从而不如第三方的撰写更加客观中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4月2日 (六) 06:55 (UTC)
- 但自己绝对最了解自己,而且帝三方的偏见其实也很多(你看西方国家所谓的东方研究……)。Bernard Lewis是英语圈中东研究的佼佼者,他的中东研究还不是被Edward Said说一点都不可靠……。--RekishiEJ (留言) 2011年4月2日 (六) 07:11 (UTC)
- 这个问题...是编者取材的问题吧,与相关条目的编者沟通便是,为什么要去到设下规则的地步?在不同的条目,有各自不同的可用资料;“撰写涉及到二个以上国家的事件的条目时,资料不可只用其中一国”的规则根本就不可行。只要使用的资料能够令条目内容全面,资料本身的“国藉”及“作者”根本就不重要(先别说你如何判断一本书的“国藉”为何)。“讲某国历史中未直接涉及其他国家的事件时,对于非该国资料除获该国学者肯定者,或该国对该国之专业史学较他国不发达外,皆不应援用”,亦是同理。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4月2日 (六) 11:16 (UTC)
- 但自己绝对最了解自己,而且帝三方的偏见其实也很多(你看西方国家所谓的东方研究……)。Bernard Lewis是英语圈中东研究的佼佼者,他的中东研究还不是被Edward Said说一点都不可靠……。--RekishiEJ (留言) 2011年4月2日 (六) 07:11 (UTC)
- 自己写自己也可能带来立场问题,从而不如第三方的撰写更加客观中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4月2日 (六) 06:55 (UTC)
我觉得,重点其实是,资料的选取要多元化,但是,不应该以出版的语言或者是国籍来区分,那是偏了。日语的资料也可以被翻译成中文或者是德文,难道说用德文版就一定不可靠?更何况,即便是日文出版,关于日本的战史,也不是第一手的作战档案直接集合起来,那也是经过一层的编辑,也有可能出现问题。
要说自己最了解自己,前面提到,关于中途岛和格兰德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负面材料。俄国过去对于二战的夸大,加上国际政治的影响,导致他们写出来的东西都没有人相信,要到近年才有英语系的作者重新整理出来。所以,多元化,不要局限自己的取材角度。我们都还不到那种可以对于来源说三道四的层次,只能多看,多比较,来作为取舍的依据。-cobrachen (留言) 2011年4月2日 (六) 12:49 (UTC)
想知道五一五事件事件的参考资料为什么都是英美的么?答案就是“参考文献”一节是直接从英文对应条目一个字没变地复制过来的。有意思的是中文这篇条目的主体内容又几乎是全搬日文对应条目的,而日文条目没有列举任何参考书目。这么一来这篇条目中内容和参考文献的关系大概就不言而喻了。这不是个例,我只能说有的人实在是太坏了。--Patvoiiage (留言) 2011年4月2日 (六) 12:56 (UTC)
- 我感觉还是尽量用原文版,因为翻译版多少都会掺入翻译者的偏见,而且翻译者也可能会漏翻或误翻某些文句(洪兰的译本就因此备受网友炮轰)。--RekishiEJ (留言) 2011年4月3日 (日) 08:15 (UTC)
那么,德国和日本的档案资料翻译成英文,要不要用?俄国的资料被日文写成,要不要用呢?所以你以语言文字作为取舍的依据,走偏了。-cobrachen (留言) 2011年4月3日 (日) 13:10 (UTC)
- 最好还是看原文,翻译资料虽可用但不应鼓励(话说日语维基百科有的条目也用了译自中文的资料,如ja:雾社事件就用了两本翻译自中文的台湾史书籍)。--RekishiEJ (留言) 2011年4月4日 (一) 00:43 (UTC)
我只能说,你走偏了。格兰德是德国人,他的书最初也是德文,但是看看他的话误导整个二战之后将近30年对于德国空军的ㄧ段重要历史。东线的二战史重新受到重视也是因为英语系的书重新整理和撰写资料所形成的。多看,多想想。-cobrachen (留言) 2011年4月4日 (一) 01:20 (UTC)
- 没错,自己最了解自己,但有时外人使用非本地通行语撰写的研究文章或书籍可以订正本地研究的问题,例如法国大革命,战后法国大革命研究者普遍采信Georges Lefebvre说法,认定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但到1950年代中期就遭到英美历史学界批判,英国伦敦大学教授Alfred Cobban统计分析法国国民会议代表背景,发现主导法国大革命的反而是以下层官僚、律师、专业人士为主的中下层资产阶级,而非富裕的资产阶级,他因此修正Leftbvre,认为中下层资产阶级方为法国大革命主力。Taylor则主张法国大革命是政治因素所导致。旧政权后期的财政危机,及由此问题导致的政治危机,是法国大革命的原因。--RekishiEJ (留言) 2011年4月4日 (一) 14:33 (UTC)
- 还有台籍日本兵用了[2]和[3]这两个blog来源,后者还有“在日据初日本对台采取了两双管齐下的政策:一方面用武力强迫台人烧毁祖祠,一律改成日本名字并平时强制说日语,供奉日神社和天皇。另一方面对表现好的人给予皇民待遇。”这段史实错误文字,因为总督府从未武力强迫台人烧毁祖祠及强迫台人平日讲日语,另外日治时期初期总督府并未推行改日本名政策,到皇民化运动期间总督府才推动,而且也没有强制。而且写条目通常不能用blog当来源,请尽快用合格来源替代。还有皇民化运动内容不够详实又只呈现琉球及台湾部分,没有朝鲜部分,请尽快改进。--RekishiEJ (留言) 2011年4月4日 (一) 14:59 (UTC)
- 另外中文维基百科中的中途岛海战中除了只用一些英语资料(还没有利用"Shattered Sword"一书),对日本海军败北的原因只提到美国海军提前发觉日本海军的计划、日本海军坚持以战舰作为海战决战的决定力量,把航空母舰当做辅助力量使用,忽略航空兵力的作用、给航空母舰套上支援占领中途岛的任务,并一相情愿的认为在中途岛受到攻击以前,敌舰队不会离开其基地,日本海军航空队未检讨于珊瑚海海战的战略败北、日本海军不重视军舰的损害控制、美国海军比日本海军更重视雷达的使用、以及南云忠一因为该战役的败北负责等皆未提及。该战役于大东亚战争中有高重要性,故该条目内容应尽快英语及日语版予以改进。--RekishiEJ (留言) 2011年4月7日 (四) 16:06 (UTC)
- 还有不同语文版本记述着眼点落差过大甚至出现内容矛盾的问题,如冈村宁次,中文维基百科强调“1944年,先后任日军第6方面军司令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他在职期间,推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中国实行“烬灭扫荡”。”,没有提到他担任北支那方面军期间秉持灭共爱民的理念,而于1941年11月训示部下遵守“不烧、不奸、不杀”此三戒,也没提及他在1944年指挥大陆打通作战中的河南作战,并于同年8月担任第6方面军司令官,负责湘桂作战。另外1945年8月11日当大本营表示接受波茨坦宣言投降时他因支那派遣军有能力打持久战而表示不满(但到昭和天皇表示投降后态度有所调整)一事中文版亦未提及。‘冈村宁次大将资料(上) 戦场回想篇’(稲叶正夫编、原书房 なお、(下)は刊行されていない)、‘支那派遣军総司令官 冈村宁次大将’(船木繁著、河出书房新社)这两本都是可靠资料,但中文版竟未引用,而且还用了[4]这本不太可靠的书(滥用“封建”、“军国主义”、“法西斯”等词,还误将一夕会讲成是二叶会改名而成,实际上是二叶会与木曜会(与日本贵族院完全无关)会员共同成立,该会成立后二会仍旧存在(不过日语维基百科的巴登-巴登密约却说该会是两会统合而成),又说冈村的灭共爱民是谎言)。日语版则完全未提及他于1944年推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中国实行“烬灭扫荡”的事情。马尼拉大屠杀则是英、中文版仅提及该案为日本军犯下,而完全未提及日语版中美军犯下并嫁祸日军说(有可靠日本书籍主张该说)。深盼各语文版本维基百科人能够解决各版本着眼点落差过大(某些事实甲语文版有提乙语文版未提)及内容矛盾此二问题。--RekishiEJ (留言) 2011年4月7日 (四) 17:42 (UTC)
- 还有台籍日本兵用了[2]和[3]这两个blog来源,后者还有“在日据初日本对台采取了两双管齐下的政策:一方面用武力强迫台人烧毁祖祠,一律改成日本名字并平时强制说日语,供奉日神社和天皇。另一方面对表现好的人给予皇民待遇。”这段史实错误文字,因为总督府从未武力强迫台人烧毁祖祠及强迫台人平日讲日语,另外日治时期初期总督府并未推行改日本名政策,到皇民化运动期间总督府才推动,而且也没有强制。而且写条目通常不能用blog当来源,请尽快用合格来源替代。还有皇民化运动内容不够详实又只呈现琉球及台湾部分,没有朝鲜部分,请尽快改进。--RekishiEJ (留言) 2011年4月4日 (一) 14:59 (UTC)
- 没错,自己最了解自己,但有时外人使用非本地通行语撰写的研究文章或书籍可以订正本地研究的问题,例如法国大革命,战后法国大革命研究者普遍采信Georges Lefebvre说法,认定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但到1950年代中期就遭到英美历史学界批判,英国伦敦大学教授Alfred Cobban统计分析法国国民会议代表背景,发现主导法国大革命的反而是以下层官僚、律师、专业人士为主的中下层资产阶级,而非富裕的资产阶级,他因此修正Leftbvre,认为中下层资产阶级方为法国大革命主力。Taylor则主张法国大革命是政治因素所导致。旧政权后期的财政危机,及由此问题导致的政治危机,是法国大革命的原因。--RekishiEJ (留言) 2011年4月4日 (一) 14:33 (UTC)
- ....不是我想泼冷水、视而不见、自满或是唱衰什么的,本百科的战史类条目问题若要整理出来可能30K有余,撰写二次大战战史的用户参与人数就我看(从创建到完整交出去,还有注释资料出处)用一只手就数的出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什么人在编辑”,人数多,懂其他语言的人也比例相对提高,英文翻译者增多、校阅者增多,引用他国资料者也增多,大部分问题就都可解决。换句话说,我认为在此对各个单一战史条目来评论其欠缺没有什么意义。—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4月7日 (四) 16:59 (UTC)
- 还是那句话,这种规定实在是走偏了。以下的话绝对不是出于讽刺,既然RekishiEJ君了解到这些战史条目的不足,不如就由你先开始,重写这些条目吧......ZH维基根本就不够人手写。建议你可以加入军武提升计划,并将以上的讨论放到计划页内,免得互助客栈存档后就自此尘封;也可以让其他人看到你的编写进度。(汗,安可上身了)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4月7日 (四) 23:55 (UTC)
该专题建构可参考英语版的Wikipedia:WikiProject Military(现Wikipedia:WikiProject Military history)。--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请加入条目质量提升计划 2011年4月22日 (五) 05:10 (UTC)
新闻过时
[编辑]这个主题首页的新闻是不是太久没有更新了?怎么都是2011年的?辻畠 2012年12月31日 (一) 17:20 (UTC)
几个月前把隶属你们主题的纲要写好了,希望可以有助于你们扩充条目。--左拥萌萝莉右揍哈里发的成吉思汗七七四十九世(要不来点长生天的祝福?) 2023年9月14日 (四) 12:2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