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新中横公路
新中横公路因符合标准而获列入优良条目。如有需要,请勇于更新页面。如条目不再达标可提出重新评选。 | |||||||||||||||||||||||||
|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优良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新条目推荐讨论
- 台湾在十二项建设计划中,哪一项计划因生态维护与玉山国家公园设立,成为一条“没有横贯”的公路?
- (~)补充:本条目的原内容经过改写,并大幅扩充后,由2,675字节扩充至147,148字节。—yiken (留言) 2011年7月2日 (六) 06:40 (UTC)
- (~)补充:经两次改写后,如今条目降至94,142字节,请各位重新查阅。—yiken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17:37 (UTC)
- (+)支持--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7月2日 (六) 10:16 (UTC)
- (+)支持--教父 (留言) 2011年7月2日 (六) 15:57 (UTC)
- (+)支持-《 中坛霸主 》 (留言) 2011年7月3日 (日) 07:53 (UTC)
- (+)支持--Shibo77 2011年7月3日 (日) 13:51 (UTC)
- (+)支持--WildCursive (留言) 2011年7月3日 (日) 17:00 (UTC)
- (+)支持--老陈 (留言) 2011年7月4日 (一) 03:42 (UTC)
- (+)支持----ITWN (留言) 2011年7月4日 (一) 04:33 (UTC)
- (+)支持--Alexchris (留言) 2011年7月7日 (四) 01:50 (UTC)
- (+)支持-Iflwlou [ M { 2011年7月7日 (四) 16:32 (UTC)
- (+)支持--尧玉 (留言) 2011年7月8日 (五) 03:27 (UTC)
脚注位置标示争议
[编辑]一并写在User_talk:Yiken/Talk_2011#格式统一化—yiken (留言) 2011年8月26日 (五) 18:00 (UTC)
优良条目候选
[编辑]- 如有异议,请咨询互助客栈或其他管理员。执行人:—yiken (留言) 2011年7月8日 (五) 09:59 (UTC)
新中横公路(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地理 - 台湾交通,提名人:yiken (留言)
(+)支持:提名人票。由Yiken经手下,将原内容改写,并大幅扩充,由2,675字节扩充至147,148字节。由于该条目仍稍嫌不足以推上特色条目,待改善后再考虑,若读者是以特色条目看待去审查,也是可以,一并在此提出即可。—yiken (留言) 2011年7月2日 (六) 06:34 (UTC)- (-)反对:提名人票。未能达到Caiguanhao、百無一用是書生要求的改善。—yiken (留言) 2011年7月7日 (四) 14:58 (UTC)
- (:)回应:由以下投票人意见与建议可知,我确实不会写条目,也可以说是我不懂得写条目,更何况是优良条目,所以我没这资格。—yiken (留言) 2011年7月8日 (五) 01:31 (UTC)
- (~)补充:
我忘了讲。在图片上,新中横公路仍缺少一张很重要的图片,就是八通关,希望有人可以添加。光是在新中横公路,八通关一张图就可以应用在路线概述、地形、地质、生态环境、旅游景点…等任一章节里。—yiken (留言) 2011年7月3日 (日) 15:09 (UTC)- (*)提醒:因内容已改写,除了路线概述,其余章节有关与八通关已删除,故收回图片请求。—yiken (留言) 2011年7月5日 (二) 18:11 (UTC)
- (+)支持:此条目已修改许多,已达到优良条目的标准了。《 中坛霸主 》 (留言) 2011年7月3日 (日) 07:51 (UTC)
- (+)支持,图文并茂,脚注齐全,难得将一条公路描写得如此全面,基本可以推荐特色条目了。--Shibo77 2011年7月3日 (日) 14:03 (UTC)
- (+)支持:已经达标—ArikamaI 在没有人有枪的国度里,一把手枪的人就是国王(谢绝废话|战斗记录) 2011年7月4日 (一) 07:41 (UTC)
- (+)支持:内容丰富又详细,且有图片来补充说明,更最重要的是能够整体段落出处注明得十分清楚,可说是不容易。故大推之。—郭123 拒绝讲543 2011年7月4日 (一) 20:56 (UTC+8)
- (!)意见:跨语言链接?--侠刀行 (留言) 2011年7月4日 (一) 14:29 (UTC)
- (:)回应:对应的英语是w:New Cross-Central Highway,在w:Central Cross-Island Highway有提及,但是英语维基还没有撰写这个条目。--Caiguanhao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13:57 (UTC)
- (:)回应:只因为英语维基,所以不该写新中横公路?—yiken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15:09 (UTC)
- (:)回应:对应的英语是w:New Cross-Central Highway,在w:Central Cross-Island Highway有提及,但是英语维基还没有撰写这个条目。--Caiguanhao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13:57 (UTC)
- (+)支持:细看之后非常详细,做为优良足矣。(!)意见,若要再往特色走,有些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图片要做到繁简对换;第二,有些微有地域中心用词要处理,例如非台湾用户在看到“政府”二字时未必会想到是哪个政府;第三,可能要考虑精简内容,例如无争议的资料,既然注释已写明出处的,内文不用重复再列;
还有地形地质等等,尽量减少与主条目间重复的资料,让内文更简洁在与公路的关系上。毕竟147k的字节,对浏览器载入好像已经形成了某种负担。--Reke (留言) 2011年7月4日 (一) 16:02 (UTC)- (:)回应:第一,何谓繁简对换?第二,这是刻意的,由别人添加进去比较妥当。
第三,回复前者:请具体指出何处重复;回复后者:这话题我拿到下一则回应中答复。—yiken (留言) 2011年7月4日 (一) 16:22 (UTC)- (:)回应:
若要这么做,我会感到很为难。因为您认为要精简,别人可未必认同,当初在2010年10月~12月,我就已经与某位维基人谈过了,后来我按照他的建议,将条目写的较全面涵盖。再者,对于您说有细阅,这我不予以评论,我只知道地形、地质,有经资料校对,看过资料上是怎么样写法,我是照这种写法去写,假如您不认为这样是与公路有关的话,我也不需要像思源垭口去争论了。—yiken (留言) 2011年7月4日 (一) 16:22 (UTC)- (:)回应:也请您放心,我若要推特色条目,我会先拿去同行评审。—yiken (留言) 2011年7月4日 (一) 16:32 (UTC)
- 关于第一点,就是要做两张图,一张是文字都换成简体的。当用户看的是简体版条目时,会显示简体的那张。第二,不解为何要“刻意”?
- 第三之一,所谓重复是比如“根据《xxxx》的统计”或是“根据某某某的调查”,其实是哪本书或哪个人调查的,在脚注里都有。除非是有两种不同的数据要并列,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才要在行文中写明哪个数据是谁记下的,不然只要脚注有书名就够了。甚至像这段“…玉里玉山线是改线后,自玉山山块向东跨过荖浓溪,便遇上中央山脉,周围群山环绕,诸山高度均在海拔3000米以上。依地理学家林朝棨的地形划分,则属于‘脊梁山脉’ ,是分隔荖浓溪与拉库拉库溪两水系之分水岭。这两条玉里玉山线穿越中央山脉之山段,被列为台湾百岳的高山有大水窟山、达芬尖山、塔芬山、辘辘山等山岳。地理学家林朝棨则依切峰面加以细分为“关山山块”,是位于能高干卓万山块与大武地垒之间,呈现一条纵长绵延的山脉。”出现了两次“地理学家林朝棨”即使你真的要注记是此人分的,在第二次写“林朝棨…”大家也会知道他是地理学家的。整段可以润饰如下:“…玉里玉山线是改线后,自玉山山块向东跨过荖浓溪,便遇上中央山脉,周围被海拔3000米以上诸山环绕。地理学家林朝棨将其划为‘脊梁山脉’ ,是荖浓溪与拉库拉库溪两水系之分水岭。这两条玉里玉山线穿越中央山脉之山段,被列为台湾百岳的高山有大水窟山、达芬尖山、塔芬山、辘辘山等。林朝棨依切峰面细分为“关山山块”,是位于能高干卓万山块与大武地垒间,呈纵长绵延的山脉。”
- 第三之二,这边我决定收回,因为虽然每小节开头或多或少有一两句是在概述整个地理区的状况,不过我想为了行文流畅之必要,真的很难再省了。--Reke (留言) 2011年7月4日 (一) 18:31 (UTC)
- (:)回应:也请您放心,我若要推特色条目,我会先拿去同行评审。—yiken (留言) 2011年7月4日 (一) 16:32 (UTC)
- (:)回应:
- (:)回应:第一,何谓繁简对换?第二,这是刻意的,由别人添加进去比较妥当。
(-)反对,此条目的一大特色是过于罗嗦,部分内容似乎有些偏离主题,例如地理部分中的“温带重湿气候”等几个章节完全看不出与条目主题有什么关系?地形及水文的部分章节也存在这个问题,例如嘉南平原这一节:“嘉南平原位于台湾岛西部的沿海平原,坡度约800分之一至1000分之一,据地理学家林朝棨所做的地形分区,为东侧之丘陵、山地间诸河流贯,冲积平原向西扩展形成嘉南隆起海岸平原。[71]嘉南平原在嘉义附近的东西宽约35公里,嘉义市已经发展出都市型态,南北受牛稠溪与八掌溪所夹,由于位置接近山麓,故受到嘉义丘陵、阿里山山脉等山系之诸河,为下游输送泥砂形成合流冲积扇”。完全与新中横公路这个主题脱节。因此建议精简一些不必要的内容,或者把这些内容移动到适合他们的地方,例如上的嘉南平原一节,完全可以并入嘉南平原--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7月5日 (二) 09:40 (UTC)- (:)回应:对于Reke、百无一用是书生两位的反映,内容已改善完成,请重新审阅,目前仅剩图片尚未简繁。计移除43,886字节,57项来源,可合并或无关之章节也移除。—yiken (留言) 2011年7月5日 (二) 18:08 (UTC)
- 这是一项艰困的决定,赞赏您肯大手笔清理的精神。目前这样的章节的确更贴近公路本身许多。图片繁简或许可以找善于影像处理的维基人协助,别太辛苦了。--Reke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00:38 (UTC)
- (~)补充:图片已改善,完成繁简工作完成,请重新审阅。目前,仅剩一张图片受到技术问题,多次无法顺利转换到全英文化,但繁简不受影响。—yiken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13:23 (UTC)
- 暂时(=)中立虽然个人认为条目还有许多地方比较罗嗦,仍然存在脱离主题的问题,但是的确要比原来好了许多,增加内容容易,精简内容却是个很难的决定。精简后的内容阅读起来比原先清楚多了。另外想说的是“地理”部分是否没有必要再分成沿线地形和沿线地理两部分,然后再各自按照每条线叙述,是否这个可以合并一下?取消沿线地形和沿线地质两个章节,只按照各条线划分章节,把各条线的地形与地质合并在一起放到各条线的章节内?另外自然灾害部分,是不是也没有必要每种灾害都分成一个小节?而每个小节却又只有一段话。这样不仅章节划分显得太琐碎,各章节的内容也略显单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7月6日 (三) 13:47 (UTC)
- (:)回应:有些地方听不懂你说,不过我照我自己的推敲你的想法,所以将内容合并以及自然资源简化内容完成,请重新审阅。计移除11,319字节,13项来源。—yiken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17:23 (UTC)
- (:)回应:已将提名人票改投反对,以表示我对百無一用是書生负责,恕我无能。—yiken (留言) 2011年7月7日 (四) 15:02 (UTC)
- (!)意见小建议:<ref>标记最好放在句号里面。如“……并列为十二项建设计划之一。[5]”变成“……并列为十二项建设计划之一[5]。”--Caiguanhao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14:02 (UTC)
- (:)回应:已将提名人票改投反对,以表示我对Caiguanhao负责,恕我无能。—yiken (留言) 2011年7月7日 (四) 15:02 (UTC)
- (+)支持,已基本达标。--Amazingloong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14:09 (UTC)
- (!)意见:我自己知道我该做都做了,我是希望维基人不要假藉不是理由的理由,却要作者自己去改善,我是第一次拿条目去评审优良条目,所以我不明白这些维基人是不是都这样评审,之前我就有去找范本参考了,也看过别人之间的讨论,想不到还是有人喜欢用自己帽子去扣在人家身上,真是为维基百科除了遗憾,也为自己写条目感到不值。—yiken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15:16 (UTC)
- (:)回应:我现在就想清楚了,我做到这里就足够了,接下来其它的事,比如特色条目,我没有意愿去做了,我手上只剩八通关写好就算工程完毕。最后,你们怎么评审,我也没那种心去烦,要投支持或反对都在你自己手上,也不用叫我去改什么或做什么,我不想把时间耗在这里。—yiken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15:20 (UTC)
- (+)支持:交通条目的典范。——Choihei (留言) 2011年7月7日 (四) 05:56 (UTC)
- (+)支持,不错--围棋一级 (留言) 2011年7月7日 (四) 08:24 (UTC)
优良条目候选(第二次)
[编辑]- 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最后修订版本)
新中横公路(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地理 - 台湾交通,提名人:侠刀行 (留言)
- (+)支持:提名人票。本条目在上次获得多位评委的支持,但因故未能选上优良条目。该文参考来源丰富,注脚格式整齐,内容极具多样性。措词清晰,记载详细。已经是优秀文章的典范,名符其实。--侠刀行 (留言) 2011年8月14日 (日) 10:14 (UTC)——侠刀行 (留言) 2011年8月14日 (日) 10:14 (UTC)
- (+)支持,内容详实。台湾相关重要条目。--B2322858 (留言) 2011年8月14日 (日) 13:31 (UTC)
- (+)支持:内容详细,注解完善。支持台湾条目-─特调来留言 2011年8月14日 (日) 13:50 (UTC)
- (+)支持:已经达标—ArikamaI 在没有人有枪的国度里,一把手枪的人就是国王(谢绝废话|战斗记录) 2011年8月15日 (一) 02:34 (UTC)
- (+)支持,内容充分--Huandy618 (留言) 2011年8月15日(一) 04:37 (UTC)
- (+)支持,内容详尽。-Simon951434 (留言) 2011年8月15日 (一) 11:05 (UTC)
- (+)支持,达标。--Shibo77 2011年8月15日 (一) 13:01 (UTC)
- (+)支持,相当详尽,参考来源充分。--Alexchris (留言) 2011年8月19日 (五) 12:57 (UTC)
- (+)支持,由于内容丰富,注解十分完善,且图文并茂,在加上作者为了精进条目十分用心,所以推荐此为优良条目,鼓励朝向特色发展--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8月21日 (日) 11:56 (UTC)
我头一次看见有编者将自己写的东西给删了一大半
[编辑]我头一次看见有编者将自己写的东西给删了一大半,请各位看看“新中横公路”的修订历史:
(當前 | 先前) 2011年7月2日 (六) 06:11 Yiken(討論 | 貢獻) . . (147,148位元組) (+144,473) . . (改寫( 大幅擴充 )) (撤銷)(當前 | 先前) 2011年7月6日 (三) 17:20 Yiken(討論 | 貢獻) . . (94,142位元組) (-11,319) . . (因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反映,故將地理章節合併至路線概述,以及多項章節簡化內容。計移除13項來源。) (撤銷) (Tag:沒有維基化)
(當前 | 先前) 2011年7月5日 (二) 17:58 Yiken(討論 | 貢獻) . . (104,693位元組) (-43,886) . . (因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反映,故部分章節重寫或移除。計移除57項來源,章節有多項被移除。) (撤銷) (Tag:沒有維基化)
编辑差异里被删掉的内容,让我看的眼花缭乱,很多内容都符合方针规范,不太理解这么做,即使有理由,也不至于不做保留,可拿来到别的条目,不也是很好吗?比如气候、地形,这些章节里叙述都被删掉,还有关于森林植被这方面也是被删掉一半,维基百科是有规定A条目中a章节、b章节、c章节不能将内容各自移到B条目、C条目、D条目添加吗?不然为何他每次删都删这么多呀?--36.232.215.174(留言) 2012年11月25日 (日) 15:55 (UTC)
- 这些被删内容看下来要有心理准备,可是会花你不少时间。--36.232.215.174(留言) 2012年11月25日 (日) 15:57 (UTC)
- 这个条目你还是不要关注的好。--追求节操而非庸俗生活的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留言) 2012年11月27日 (二) 08:18 (UTC)
- 不明白阁下的意思,我没瞧见这条目有存在什么争议,莫非阁下知道这当中有什么问题吗?--36.232.216.54(留言) 2012年11月30日 (五) 15:01 (UTC)
- 这个条目你还是不要关注的好。--追求节操而非庸俗生活的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留言) 2012年11月27日 (二) 08:18 (UTC)
抢救被删内容,有谁能协助?
[编辑]之前有这个讨论过,但是没啥人提供,于是我自己下去找,在“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的修订历史每一笔纪录中慢慢挖,终于才看出一些端倪来,我当中挑了这一笔纪录来好好端详著,不管评审是以什么原因说服作者删除内容,但只要合乎维基百科的编辑规范,就不该为求优良条目而牺牲读者的权益,若不是我,可能这种石沉大海就不知道等何时才能重见天明。挖出来之后,现在问题来了,我暂时打算想将被删内容存放在Talk:新中横公路,因为不想再慢慢挖了,而且也不知道这庞大的内容,如何一下子挪用到其它条目里头去,所以想问各位,被删的内容暂时放在Talk:新中横公路是否可允许?由于我不是管理员,也不是作者,加上我对这事没啥经验去处理,只能讨论找人看能不能将这庞大被删的内容,交由“专人”去研究如何利用到别的条目去,避免沦为石沉大海而牺牲读者权益。--36.232.216.226(留言) 2012年12月11日 (二) 16:04 (UTC)
- 题外话:上次李翊君条目有介绍专辑作品,却因为太乱而被我全删,事后被别人抢救回来,有了这经验后,所以我看新中横公路这档事也交给“专人”去研究,看怎救这些庞大被删的内容。--36.232.216.226(留言) 2012年12月11日 (二) 16:04 (UTC)
- 精简要比增加困难--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2月12日 (三) 06:51 (UTC)
- 你搞错了,这里讨论不是精简,不知阁下为何有如此想法?--36.232.210.16(留言)
- 根据纪录,我也知道阁下不喜欢看到很啰嗦的东西,可是这里并不是讨论这事,那些都已经过去的事。讨论的重点以及详细情况都已经呈现出来,不知道阁下看了这些讨论是不明白什么?--36.232.210.16(留言) 2012年12月12日 (三) 16:06 (UTC)
- 你搞错了,这里讨论不是精简,不知阁下为何有如此想法?--36.232.210.16(留言)
- 1.一般而言把条目改进成优良条目符合读者利益,例如去除相关度不大内容 2.如有条目适合被删内容移到该处,可直接从其历史版本的源码贴过去 3.请参照维基百科:琐碎章节 --C933103(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05:45 (UTC)
- (:)回应:我不是在管优良条目,怎么你们二人都会扯上?无论是什么条目,只要合乎编辑方针,作者自己删除了,也应该做个保留区(暂存区)将删除内容做为存放,以提供其它人做“再利用”,但问题是(以下叙述是我讲第二次):
- 我不是作者,也不知道能不能将删掉内容移存至Talk:新中横公路?
- 再来是“再利用”问题,面对庞大被删的内容要如何拿到别的条目做利用(就是由A转写到B)?因为这些庞大被删的内容分拆成很多地方,有的是植被,有的是气候,有的是地形,我想这需要有经验的资深维基人处理才比较适合。--36.232.219.128(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6:15 (UTC)
- (~)补充:第一次删除[1],第二次删除[2]。--36.232.219.128(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16:19 (UTC)
- 1.可以贴到其他页面,但Talk Page貌似不太适合 2.所有被删内容,除了特殊情况,都保留了在历史页中。这就是你说的保留区。 3.再利用的话,如果你看到有哪里适合,直接贴上去并在编辑摘要写明转贴自哪就可以。--C933103(留言) 2012年12月14日 (五) 09:11 (UTC)
- (:)回应:原来是这样子唷,所以将这两笔[3]、[4]删除纪录拿去放在Talk Page就表示合适吗?--36.232.223.104(留言) 2012年12月14日 (五) 15:16 (UTC)
- (:)回应:源码贴过去,对我来说是有技术难度,对于操作不熟是有问题的,主要是参考来源混在一起,没被删内文中却与被删的内文其实在同一页面,若移不好就会移错来源或是排版上错误。--36.232.223.104(留言) 2012年12月14日 (五) 15:20 (UTC)
- (:)回应:我不是在管优良条目,怎么你们二人都会扯上?无论是什么条目,只要合乎编辑方针,作者自己删除了,也应该做个保留区(暂存区)将删除内容做为存放,以提供其它人做“再利用”,但问题是(以下叙述是我讲第二次):
- 1.一般而言把条目改进成优良条目符合读者利益,例如去除相关度不大内容 2.如有条目适合被删内容移到该处,可直接从其历史版本的源码贴过去 3.请参照维基百科:琐碎章节 --C933103(留言) 2012年12月13日 (四) 05:45 (UTC)
建议,维基百科要有个系统去设定,不该完全仰赖人手操作,一眼望过去都是一大篇内文还有底下数百个来源,恐怕光用眼睛去找都会把源码给移错或是漏移,一般人看了就肯定会晕了头。--36.232.223.104(留言) 2012年12月14日 (五) 15:24 (UTC)
今年不久前,我曾向公路总局反映这张照片的问题,官方回应是“台18线是阿里山公路,所以将新中横公路写在台21线并无不妥。”根据这样的回应,维基百科条目是不是也该修正呢?也就是说,将新中横公路与台21线合并在同一条目里。--114.46.243.99(留言) 2015年4月5日 (日) 14:25 (UTC)
- 我知道呀!当时我有拿《逐路细说台18线:阿里山公路的古往今来》这本书记载去向公路总局反映这张照片的问题,可是他回应就是“台18线是阿里山公路,所以将新中横公路写在台21线并无不妥。”所以我才会向维基百科反映,这当中是哪里出了问题?--114.46.14.198(留言) 2015年4月6日 (一) 09:56 (UTC)
- 哪里出问题了你可以搞清楚而不是合并--Qa003qa003(留言) 2015年4月13日 (一) 08:58 (UTC)
- 你说这话太过了,是你先将前后顺序给搞反!我很怀疑你没将我的话看从头到尾看清楚。一开始我是先依照公路总局的回应做为合并依据来向各位讨论,后来有Kolyma提出另一理由认为不宜合并,最后我将公路总局与Kolyma给我的做个整理,才来向各位询问新中横公路为何有两种版本的解释,这当中是哪里出了问题?--114.46.9.163(留言) 2015年4月13日 (一) 15:13 (UTC)
- 哪里出问题了你可以搞清楚而不是合并--Qa003qa003(留言) 2015年4月13日 (一) 08:58 (UTC)
- 我知道呀!当时我有拿《逐路细说台18线:阿里山公路的古往今来》这本书记载去向公路总局反映这张照片的问题,可是他回应就是“台18线是阿里山公路,所以将新中横公路写在台21线并无不妥。”所以我才会向维基百科反映,这当中是哪里出了问题?--114.46.14.198(留言) 2015年4月6日 (一) 09:56 (UTC)
对“玉山仰望—新中横时代”新书发表提出新中横公路三个疑点
[编辑]有关“玉山仰望—新中横时代”新书介绍,在网络上相关讯息颇多,从这当中查阅其讯息之后,我发现有三个疑点:
- 从新中横纵贯非横贯 公路总局新书大揭密…这则新闻去查新中横公路条目,如果新闻与条目都说的是属实,那么为什么政府会选在1985年才成立玉山国家公园?时机却刚好在新中横公路已经动工后才来成立,却不是在政府宣布新中横施工计划之后,知道政府要动工,却不选在还没动工之前去成立,偏选择动工后才硬碰硬,玉山国家公园这做法是很有疑问的。
- 在新中横公路#保育与开发这段介绍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工程怎可能一直放着等1985年之后,玉山国家公园成立才来宣布放弃兴建,这是很奇怪的,那么1985年之前的工程是在做什么?而且条目里居然还出现“避让玉山国家公园”这话,都还没成立,是哪来玉山国家公园?
- 根据〈中部〉新中横原要通花莲 新书揭公路史、新中横公路25岁 专书收录访谈老照片二则新闻得知,显然新中横公路的工程是早在1985年之前,玉山国家公园还没成立就已经动工,就理当是不会受到影响,甚至连公路总局发布“玉山仰望—新中横时代”新书发表会新闻也有写:“新中横公路在1979年开工”,那又为什么政府会因为玉山国家公园而改变施工计划,最后放弃玉里玉山线的辟筑?--114.46.13.50(留言) 2016年5月18日 (三) 07:35 (UTC)
- 公总过去出的书《逐路细说台18线:阿里山公路的古往今来》有介绍一些--Liaon98 我是废物 2016年5月18日 (三) 07:41 (UTC)
- 那你怎不直接叫我买“玉山仰望—新中横时代”新书来看?这意思不也是一样?--114.46.242.14(留言) 2016年5月18日 (三) 10:25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新中横公路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thb.gov.tw/TM/Menus/Menu02/main0203/main0203-4.aspx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616052722/http://www.thb.gov.tw/TM/Menus/Menu02/main0203/main0203-4.aspx
- 向 http://www.thb.gov.tw/TM/Menus/Menu02/main0203/main0203-4.aspx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616052722/http://www.thb.gov.tw/TM/Menus/Menu02/main0203/main0203-4.aspx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7月4日 (二) 01:08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新中横公路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ysnp.gov.tw/summary.aspx?summaryID=1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708200414/http://www.ysnp.gov.tw/summary.aspx?summaryID=1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9月28日 (四) 09:54 (UTC)
有错就认
[编辑]能否请这个主题的发问者,重新思考这条目的回退是怎么回事,好好思考一下这与原创研究的关联。为什么将某一届行政院写为该届的内阁名称就当作是原创研究?又为什么将邱创焕省府,郝柏村内阁,蒋经国内阁以原创研究回退?这些名称在其他文献都还有使用,并不是谁的原创研究。谢谢。--Jason zhuo(留言) 2020年12月16日 (三) 15:29 (UTC)
- 先生,你说我有错就认,我回退你就叫错,所以我就该认,你那是什么逻辑,别人就不可以回退你编辑,就你一个人对?你以当年哪届内阁去称呼,就像现在是苏贞昌,你也可以称为苏贞昌内阁,如此口头称法,怎么不算原创?你说有文献,怎么没给文献?你确定文献是这么写像“蒋经国内阁宣布将新辟东西横贯公路三条列入十二项建设计划”,“郝柏村内阁决定放弃玉里玉山线兴建计划”?我在国家图书馆就可以查到,原文是写行政院。为什么你一定要强调当年是哪届内阁,非得要写出“蒋经国内阁”、“郝柏村内阁”?我认为最好是按来源叙述去写会比较严谨,但我不是说你不可以写,你可以变通,就像“行政院(蒋经国内阁[注1])宣布将新辟东西横贯公路三条列入十二项建设计划”,“行政院(郝柏村内阁[注2])决定放弃玉里玉山线兴建计划”,然后添加注解说明当时是以蒋经国、郝柏村为行政院长。因为我们不知道所谓宣布、决定是不是出自于行政院长亲口说的,有可能是发言人说的,或者是内阁某某人说的,所以当时新闻报导会用“行政院”一词是有他的考量,再者用词上会比较中立,没有那么针对,否则读者容易被“蒋经国”、“郝柏村”名字误导。--Kai(留言) 2020年12月26日 (六) 20:33 (UTC)
能否请教发问者
[编辑]能否请教发问者,是否已经看到我的回答,谢谢。--Jason zhuo(留言) 2020年12月23日 (三) 03:35 (UTC)
- 如果不愿意在互助客栈公开回复,请当事人去条目讨论页也行。--Jason zhuo(留言) 2020年12月23日 (三) 03:44 (UTC)
- 先生,我没收到你的通知,我是不定期来这里逛,刚好看到你问才知道,并非有意让你干等。我是不知道为何收不到,就连有人跑来User_talk:Kai3952留言,我也没是没收到,因为我人是在commons.wikimedia。--Kai(留言) 2020年12月26日 (六) 20:4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