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GoombaKoopa/刚果自由共和国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刚果自由共和国
République Libre du Congo
1960年—1962年
刚果自由共和国(红)
刚果自由共和国(红)
地位有限承认国家
首都
暨最大城市
斯坦利维尔
官方语言法语
政府议会共和制
总理 
• 1960年–1962年
安托万·基赞加
历史时期刚果危机
• 成立
1960年12月12日
• 有限承认
1961年2月20日
• 终结
1962年1月16日
时区UTC+2中非时间
前身
继承
刚果共和国(利奥波德维尔)
刚果共和国(利奥波德维尔)
今属于 刚果民主共和国

刚果自由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Libre du Congo),又称刚果(斯坦利维尔)Congo-Stanleyville),是刚果危机期间,于刚果东部短暂存在的政权,与刚果共和国(利奥波德维尔)对立,由安托万·基赞加领导。

1960年9月,刚果总理帕特里斯·卢蒙巴下台。在卢蒙巴的副手安托万·基赞加的领导下,左翼分子于斯坦利维尔(今基桑加尼)在12月成立刚果自由共和国政府,与利奥波德维尔政府对立。基赞加迅速凝聚军事力量,在1961年2月,刚果自由共和国政权已经占领了刚果东部大片领土。8月,刚果自由共和国政府与利奥波德维尔政府谈判,基赞加同意下台,成为新总理西里尔·阿杜拉的副手,但基赞加仍与中央政府保持距离。翌年1月基赞加被捕,刚果自由共和国完全并入刚果共和国。

背景

[编辑]

1960年6月30日,比属刚果独立,成为刚果共和国。然而,随着军队叛变,刚果局势迅速恶化,刚果危机爆发。总理卢蒙巴努力安抚军队,但局势继续恶化,加丹加国南开赛随后脱离中央政府。联合国组织了维和行动,向刚果派遣部队。9月5日,总统约瑟夫·卡萨武布解除了卢蒙巴的职务,政府因随后发生的政治斗争而陷入瘫痪。9月14日,约瑟夫-德西雷·蒙博托上校宣布接管利奥波德维尔(今金沙萨)并成立新政府[1]。两天后,卢蒙巴被软禁。10月,卢蒙巴的支持者确信他们的目标几乎无法依靠蒙博托政府实现[2]

卢蒙巴政府的副总理安托万·基赞加在11月13日前往斯坦利维尔(今基桑加尼)组建新政府[3]。被蒙博托逮捕的维克托·伦杜拉将军在利奥波德维尔越狱后抵达斯坦利维尔[4],效忠基赞加[5]。基赞加在东方省的军事实力迅速增强[6],兵力增至六千多人[7]。11月26日,伦杜拉在斯坦利维尔组织了一场阅兵,几乎所有部队都有参与。军队的凝聚力主要来自士兵对伦杜拉的钦佩以及对​​卢蒙巴民族主义理想的吸引[8]

同月,联合国大会投票承认由卡萨武布和蒙博托组成的刚果代表团,彻底终结了卢蒙巴重新掌权的希望[9]。11月27日,卢蒙巴逃离软禁,尝试前往斯坦利维尔,五天后在途中被捕,​​在蒂斯维尔的军营被监禁[10][2]。卢蒙巴任命的驻联合国代表托马斯·坎扎改变立场,担任基赞加的代表[11]

历史

[编辑]
安托万·基赞加

1960年12月12日,基赞加宣布刚果自由共和国成立,为刚果的合法政府[5][12],中央政府随即封锁刚果河[13]。刚果自由共和国拥有军队,但从未建立过广泛的行政结构,以流亡政府的方式运作[14]。刚果自由共和国比蒙博托或冲伯政府更受欢迎[15]。新政府大多数行政职能仍然由前省政府负责,这与基赞加的中央集权政府难以共存[16],而省议会的温和派议员则逃往利奥波德维尔[17]

刚果自由共和国没有征税,因此没有任何收入作为军费,就此赫鲁晓夫授权向基赞加的支持者皮埃尔·穆里勒援助50万美元作为军费。苏联间谍认为穆勒挪用了部分资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曾提议通过埃及向基赞加政权空运武器,但被埃及总统纳赛尔否决[7]

同时,伦杜拉建立了一支由主要来自东方省和开赛省的军官组成的参谋部,包括是洛索少校、约瑟夫·奥佩佩少校和卡米耶·扬加拉上校。伦杜拉加大了招募力度,以提高军事实力[8]

刚果自由共和国的实力在冬季继续加强[18]。12月24日,刚果自由共和国军队占领布卡武,逮捕了当地军队指挥官。翌日,试图干涉的基伍省省长让·米鲁霍也被逮捕,与布卡武军队指挥官和几名省代表一起被送往斯坦利维尔。1961年1月1日黎明,刚果中央政府军队在比利时的建议下从卢旺达进入布卡武并占领了军营,基赞加的军队随后介入,俘虏了40名士兵,并将中央政府部队驱逐回卢旺达。边境的战斗在下午继续[19]。第二天,阿尼塞特·卡沙穆拉接管基伍省政府[18]。接下来的几个月,基伍省南部局势混乱,大量欧洲人逃离,又有200多名刚果人被杀,联合国维和部队未能制止暴力[19]

在斯坦利维尔被拘留的利奥波德维尔政府军队

1月10日,刚果自由共和国在没有遭到抵抗下控制了加丹加国北部远至马诺诺的地区和桑库鲁省[18]。当时,基赞加政权对北基伍省的控制得到巩固,当政治犯全部被释放。1月12日,戈马吉塞尼之间的边界发生交火[20]。2月24日,伦杜拉的部分部队得到了卢卢阿堡驻军的效忠,刚果自由共和国的控制面积达到巅峰[18]

同样在2月,包括东方省省长让-皮埃尔·菲南特在内的7名卢蒙巴支持者在巴克万加附近的卢巴人酋长“传统法庭”接受审判,并因“对卢巴民族犯下罪行”而被处决。作为回应,刚果自由共和国当局在斯坦利维尔枪杀了15名政治犯,包括俘虏卢蒙巴的军官之一的吉尔伯特·庞戈和前通讯部长、与卢蒙巴决裂的阿方斯·松戈洛[7][18]。刚果民主共和国中央政府试图让他获释,但没有成功[21]

1961年1月17日,蒂斯维尔局势不稳,刚果民主共和国中央政府将卢蒙巴转移到加丹加国首都伊丽莎白维尔,卢蒙巴在当地受到他的主要政治对手冲伯的残酷折磨[22]。当晚,他被加丹加行刑队处决[23]。2月,卢蒙巴去世的消息传出后,约3至4千名士兵在斯坦利维尔聚集,报复当地的欧洲居民。伦杜拉与他们通宵谈判,最终人群和平散去[8]。2月15日,斯坦利维尔政府释放了所有被拘留的外国人[24]。卢蒙巴的去世让加丹加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府饱受批评。为了缓和局势,中央政府与基赞加政府展开了谈判[13]。3月,克利奥帕斯·卡米塔图被派往斯坦利维尔进行会谈。4月,对刚果自由共和国的封锁被解除[25]

法律上的解散

[编辑]

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刚果自由共和国政府代表于6月13日在利奥波德维尔进行谈判[26]。谈判在接下来的三天和19日继续。谈判结束后,双方代表签署了一项协议,约定在利奥波德维尔的鲁汶大学举行受联合国监督的会议,讨论刚果的未来[27]

7月,联合国维和人员封锁了鲁汶大学,为议会再召开做准备。格本耶、卡沙穆拉和其他58名东方省和基伍省代表出席,但基赞加选择留在斯坦利维尔[28]。8月2日,新的联合政府成立,阿杜拉担任总理,基赞加担任第一副总理。格本耶返回斯坦利维尔,说服基赞加前往利奥波德维尔宣誓就职。8月6日,基赞加承认阿杜拉政府的合法性,但没有表明是否会前往利奥波德维尔[29]。8月15日,阿杜拉飞抵斯坦利维尔,在卢蒙巴纪念碑献上花圈,代表两个政府关系的修复[25]

最终解散

[编辑]

1961年9月,基赞加返回斯坦利维尔集结武装部队,打算夺回加丹加北部。虽然行动失败,但是基赞加拒绝返回利奥波德维尔[30]。他没有履行任何副总理的职务,而是建立了一支300人的民兵,并开始独立于中央政府管理东方省[31]。10月19日,他策划罢免了东方省主席让·曼齐卡拉,由他的支持者西蒙·洛萨拉取而代之[32]。他在马涅马和桑库鲁任命了亲基赞加的官员,又似乎控制了东方生和基伍省的军队[33]。东方省宪兵队否认中央政府的权威,完全效忠基赞加[34]。11月,基赞加再次对利奥波德维尔政府构成重大政治和军事威胁[33]。议会中的民族主义者就是否跟从基赞加重建斯坦利维尔政权出现分岐[35]

然而,那时基赞加已经放弃了他对合法政府的主张,似乎在计划一场叛乱。11月11日,伦杜拉因为东方省的军事挫折和政治恶化,离开东方省前往利奥波德维尔[36][37]。同一天,斯坦利维尔军队杀害了13名参与联合国刚果行动的意大利飞行员,被称为“金杜大屠杀”,让基赞加的声誉进一步受损[33]。13日,伦杜拉宣誓效忠阿杜拉政府[36]。12月,中央政府与加丹加达成临时停战协议,集中精力消除基赞加的威胁[38]

纪念刚果各大政治派别“和解”的邮票,于1963年发行

12月23日,下议院25名议员提出动议,要求中央政府将基赞加召回首都,解散他的宪兵队,并任命一名特别专员接管东方省政府的控制权[38]。1962年1月8日,下议院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基赞加在48小时内返回利奥波德维尔,解散其民兵,并任命一个特别委员会在东方省重建中央权力。两天后,基赞加回应称除非加丹加问题得到解决,否则他不会采取任何行动。阿杜拉命令伦杜拉将军逮捕基赞加并解散他剩余的政府[31]。作为报复,基赞加命令省宪兵拘留伦杜拉和调查金杜事件的联合国官员。宪兵军官拒绝执行命令。1月12日,下议院提出了一项免去基赞加职务的动议。隔天,东方省省长表明支持中央政府,表示希望基赞加离开斯坦利维尔[34]。随后宪兵与政府军发生冲突,造成多人死亡[30][39]。伦杜拉在阿杜拉的支持下,请求联合国协助消灭宪兵部队[34]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命令维和部队恢复秩序,而伦杜拉的士兵则包围了基赞加的住所。基赞加的民兵逐渐投降,而基赞加则被软禁[39]。1月14日至16日,一排维和部队协助伦杜拉解除省宪兵的武装[40]。1月15日,议会正式免去基赞加的副总理职务[41]

后续

[编辑]

基赞加被捕加深了议会的分歧[42]。因应他的要求,联合国部队负责守卫基赞加。1962年1月20日,应伦杜拉和省政府的要求,他被联合国转移到利奥波德维尔[41][31]。两天后,基赞加要求联合国解除戒备,随即被换成中央政府的“保护”[41]。1月25日,他被关押在科科洛营。应基赞加的要求,吴丹要求阿杜拉尊重基赞加的合法权利[31]。2月,阿杜拉保证基赞加不会被处决[43]。下议院的委员会认定基赞加犯有煽动叛乱、虐待囚犯以及勾结外国发动叛乱的罪名[43],他最终被监禁在刚果河口的岛上,直到2年后获释[44]

外交

[编辑]

截至1961年2月20日,刚果自由共和国被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波兰东德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古巴伊拉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加纳几内亚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摩洛哥承认为该国的合法政府[45]。基赞加曾要求西方国家将大使馆迁至斯坦利维尔,否则领事可能会被驱逐[46]

6月,刚果自由共和国被多次提议加入不结盟运动,但这些提议均遭到其他成员国的阻挠[47]。7月,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使团先后到访斯坦利维尔[48]

随着基赞加在1961年8月重回中央政府,苏联立刻将外交使团迁回利奥波德维尔,并鼓励阿杜拉继承卢蒙巴的遗产并结束加丹加的分裂。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召回了外交使团,表示基赞加政府已停止存在[48]。在得知基赞加政府并入中央政府的计划后,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宣布将于1962年1月将其大使馆迁回利奥波德维尔[49]

注释

[编辑]

注脚

[编辑]
  1. ^ Young 1965,第325–329页
  2. ^ 2.0 2.1 Young 1965,第330页
  3. ^ Kisangani & Bobb 2009,第202页
  4. ^ Kisangani & Bobb 2009,第325页
  5. ^ 5.0 5.1 Villafana 2011,第53页
  6. ^ James 1996,第113页
  7. ^ 7.0 7.1 7.2 Othen 2015,Chapter 9: The Rhodesian Connection
  8. ^ 8.0 8.1 8.2 Willame 1972,第71页
  9. ^ de Witte 2002,第52页.
  10. ^ de Witte 2002,第93页.
  11. ^ Gizenga Delegate Here. 哈佛克里姆森报. 1961-2-16. 
  12. ^ James 1996,第xix页
  13. ^ 13.0 13.1 Young 1965,第332页
  14. ^ Gondola 2002,第127页
  15. ^ Hoskyns 1965,第292页.
  16. ^ Young 1965,第335页
  17. ^ Young 1965,第368页.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Young 1965,第331页
  19. ^ 19.0 19.1 Nelson 1992,第104页
  20. ^ Nelson 1992,第105页
  21. ^ Kalb 1982,第161页
  22. ^ Gondola 2002,第126–127页.
  23. ^ de Witte 2002,第120页.
  24. ^ de Witte 2002,第152页.
  25. ^ 25.0 25.1 LaFontaine 1986,第16页
  26. ^ Africa 1980,第421页
  27. ^ Cordier & Foote 2013,第501页
  28. ^ Hoskyns 1965,第374页.
  29. ^ Hoskyns 1965,第375–377页.
  30. ^ 30.0 30.1 Mockaitis 1999,第34页
  31. ^ 31.0 31.1 31.2 31.3 Luard 2016,第290页
  32. ^ Hoskyns 1965,第439页.
  33. ^ 33.0 33.1 33.2 Young 1965,第339页
  34. ^ 34.0 34.1 34.2 Burns 1963,第155页
  35. ^ Hoskyns 1965,第460页.
  36. ^ 36.0 36.1 Hoskyns 1965,第440页.
  37. ^ Willame 1972,第72页
  38. ^ 38.0 38.1 Hoskyns 1965,第458页.
  39. ^ 39.0 39.1 O'Ballance 1999,第64页
  40. ^ Burns 1963,第156, 158页
  41. ^ 41.0 41.1 41.2 Burns 1963,第159页
  42. ^ Hoskyns 1965,第461页.
  43. ^ 43.0 43.1 O'Ballance 1999,第65页
  44. ^ Akyeampong & Gates 2012,第468页
  45. ^ de Witte 2002,第154页.
  46. ^ Fedorowich & Thomas 2013,第159页
  47. ^ Oron 1961,第60页
  48. ^ 48.0 48.1 Brzezinski 1963,第181页
  49. ^ Oron 1961,第641页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