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维基百科与学术研究
外观
维基百科与媒体 |
---|
以维基百科为主题 |
以维基百科为引用来源 |
此列表列出以维基百科或维基媒体计划为主题,以及与维基百科或维基媒体计划高度相关之学术研究成果(以中文媒体为主),并以发表时间先后排列。
已完成的学术研究
[编辑]作者 指导教授 |
标题 | 发表 | 年 | 附记 | 摘要 |
---|---|---|---|---|---|
吕雪惠 何正信 |
新一代以语意为基础的Wiki系统 |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资讯工程系 | 2003年 | wiki, 硕士论文 | pdf下载 |
夏希璿 陈国栋 |
以Wiki为基础建构供线上小组合作与线上教材使用的知识共建平台 | 国立中央大学 资讯工程研究所 |
2004年 | 教育,硕士论文 | PDF 下载 |
翁文骐 王俊程 |
以Wiki(维基)为互动式学习机制,探讨线上学习之相关研究 | 国立中兴大学 电子商务研究所 |
2004年 | 教育,硕士论文 | |
罗胜文 晁瑞明 |
以松散结合型态之公众创作工具建构数位学习管理暨分享中心之研究 | 大叶大学 资讯管理学系硕士班 |
2004年 | 教育,硕士论文 | |
蔡宜坦 朱延平 |
以Wiki辅助网页语法教学之研究 | 国立中兴大学 资讯科学研究所 |
2004年 | 教育,硕士论文 | pdf下载 |
游忠谚 林信成(指导教授) |
Wiki系统评估与社群经营之研究-以维基百科为例 | 淡江大学资讯图书馆学研究所 | 2005年 | 社群,硕士论文 | 作者 |
罗时瀚 李仁芳(指导教授 |
营利与非营利虚拟社群的管理议题—以维基百科、Yahoo!奇摩知识+为例 | 国立政治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 | 2005年 | 社群,硕士论文 | |
黄汉强 陈国栋 |
利用Wiki在班级中建构一个具阶层性且互赖的实务社群 | 国立中央大学 资讯工程研究所 |
2005年 | 教育,硕士论文 | PDF下载 |
谢荣恩 杨锦潭 |
Wiki平台虚拟社群的概念图之研究 |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 资讯教育研究所 |
2005年 | wiki, 硕士论文 | |
陈家训 卢能彬 |
知识分享社群之人际网络分析-以中文维基百科为例 | 长庚大学/资讯管理研究所 | 2006年 | 硕士论文 | |
李如璇 孙式文(指导教授) |
谁提供了资讯─论网络无偿资讯给予 | 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 | 2006年 | 知识分享,硕士论文 | |
王雨涵 游耿能(指导教授) |
应用Wiki平台设计视觉艺术教学的群组活动之研究 | 台中技术学院/多媒体设计研究所 | 2007年 | 硕士论文 | |
施盈廷 | 找寻民主参与的新典范-从上街头到上维基百科 | 2007年中华传播学会年会论文 | 2007年 | ||
谢至豪 阮明淑 |
中文维基百科编辑者之系统接受度研究 | 世新大学 资讯传播学系 |
2007年 | 硕士论文 | PDF下载 |
施佩君 曾淑芬 |
虚拟社群中的网络个人主义─以中文维基百科社群为例 | 元智大学 资讯社会学研究所 |
2007年 | 硕士论文 | 论文下载 |
罗言善 朱彩馨 |
网络知识分享行为研究-以中文维基百科为例 | 国立东华大学 企业管理学研究所 |
2007年 | 硕士论文 | |
詹易哲 卢文祥 |
利用Google的二阶段断词方法以及从维基百科学习辨别问题分类之多语问答系统 | 国立成功大学/资讯工程学系 | 2007年 | 硕士论文 | |
陈建霖 王俊程 |
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探讨Wiki社群 - 以Wikipedia为例 | 国立清华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 | 2007年 | 硕士论文 | |
许齐麟 吴怡乐 |
在没有参考文集下使用维基百科及语言模型对学术论文进行个人专长分类 |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资讯工程系 | 2007年 | 硕士论文 | |
苏辰豫 吴世弘 |
在跨多语言资讯检索中使用N-gram翻译及维基百科翻译解决未知词问题 | 朝阳科技大学/资讯工程系 | 2007年 | 硕士论文 | |
黄俊宇 | 维基百科使用者影响因素 | 国立中央大学 资讯管理研究所 |
2007年 | 硕士论文 | |
林信源 林敏胜(指导教授) |
维基(Wiki)共同创作系统于教学上之研究 |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 电机工程研究所 |
2007年 | 硕士论文 | |
王邱凯 林敏胜(指导教授) |
维基(Wiki)环境中使用者编辑冲突之研究 |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 电机工程研究所 |
2007年 | 硕士论文 | |
王幸瑜 郑中人 |
从作者看维基线上百科全书的GNU自由文件授权条款 | 世新大学/法律学研究所 | 2007年 | 硕士论文 | PDF下载 |
邱家纬 庄伯仲教授 |
两岸三地网友编撰线上百科行为研究-以中文维基百科为例 | 中国文化大学 新闻研究所 |
2008年 | 硕士论文 | 查询
|
林弘基 林敏胜(指导教授) |
使用维基协同诠释创作系统于教学上之研究 |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 电机工程研究所 |
2009年 | 硕士论文 | |
丁瑜瑄 阮明淑教授 |
中文维基百科管理员社群之知识转换研究 | 世新大学 资讯传播学研究所 |
2009年 | 硕士论文 | 查询 |
龚俊哲 周平教授 |
维基百科知识建构的正当化过程 | 南华大学 应用社会学系社会学硕士班 |
2010年 | 硕士论文 | 查询 |
进行中的研究
[编辑]作者 指导教授 |
标题 | 研究单位 | 年 | 问卷位置 | 附记 | 摘要 | |
---|---|---|---|---|---|---|---|
吴雅玲 尚孝纯 (指导教授) |
维基百科知识分享之研究 | 国立政治大学 资讯管理系 |
2008年 - | [1] | 假如您曾经编辑过维基(Wiki)的内容,都欢迎您来填写此份问卷 | [求助]本问卷所需填答时间约二分钟,您的支持及惠答对本研究的完成极为重要,恳请拨冗填答,感谢。待资料搜集完毕后,我们会从有效的填答样本中随机抽出20位,以电子邮件通知并赠送精美礼物(包括2GB随身碟)一份,同时每回收一份有效问卷,我们将捐赠 US $1 美元给维基媒体基金会,作为感谢。 | |
陈佳珩 梁朝云 |
中文维基百科管理员的“参与动机”和“日常工作的型态” |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 教育传播与科技研究所 |
2007年 | [2] | 非管理员请勿填答 | 问卷中所填写的资料仅做为学术用途,不会将个人资料与填答内容外泄,请放心填写 | |
黄信诚 林芬慧(指导教授) |
维基百科读者信任与采用意愿 | 国立中山大学 传播管理研究所 |
2007年 | [3] | 研究者来信:...本研究结果未来将开放供所有人参考,也希望能对维基百科发展有所助益 | 欲探讨具开放资源特性的知识共享媒体如维基百科,在编辑权威普遍受到质疑的情形下,其读者之信任影响因素与采用意愿为何 | |
刘欣峻 粟四维 副教授 |
维基(Wiki)集体协作网站的使用者与使用行为之研究 | 国立中央大学 资讯管理研究所 |
2007年 - | [4] | 维基百科是使用Wiki技术最著名的一个网页之一,本研究希望探讨使用者使用维基 (Wiki)集体协作网站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假如您曾经编辑过维基(Wiki)系统的集体协作网站的内容,例如维基百科,都欢迎您来填写此份问卷 | ||
黄威智 粟四维 副教授 |
影响个人在虚拟社群环境中知识分享因素之探讨 | 国立中央大学 资讯管理研究所 |
2007年- | [5] | |||
Jia, Shan 김영결(金永杰 Kim, Young-Gul)教授 |
有关中文维基百科人行为与动机的调查 | MOFIK Lab, KAIST Business School Seoul, Korea. Tel: +82-2-958-3666(Lab) [[6]], MSN: [email protected] |
2007年- | 繁体版问卷简体版问卷 | 调查已结束, 结果在这里 | 本问卷旨在调查 Social Capital 和 Intrinsic Motivation 在中文维基百科中的作用,此研究结果有望促进开源合作撰写项目的发展。 | |
黄琬玲 阮明淑 |
维基百科使用及编辑的经验之研究-以国内大学生为例 | 世新大学 资传系 | 2007年 | [7] | 此问卷限台湾大学生填写 | ||
吴家贤 梁定澎 教授 |
维基百科协作网站的使用者知识分享行为意图之研究 | 国立中山大学 资讯管理研究所 |
2008年 - | [8] | 网络上的虚拟社群已成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知识分享平台,近几年来,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维基百科全书”,本研究希望探讨使用维基百科集体协作网站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假如您曾经编辑过维基百科网站的内容,诚挚欢迎您来填写此份问卷。 | ||
邱显翔 许晋龙 副教授 |
以计划行为理论与Web 2.0特质观点探讨维基百科使用者集体创作行为之研究 | 大叶大学 资讯管理研究所 |
2007年 - | [9] | 本研究探讨对象限定为在维基百科上具创作经验者。 | 本研究试图探讨具Web 2.0特质的维基百科其使用者集体创作的行为,以了解在如此的非营利环境中,使用者为何愿意在维基百科中进行编辑创作与分享知识,以达到集体创作的行为,而集体创作的特色是否会引起其他使用者的注意进而加入创作的行列。 | |
叶乃菁 卢希鹏教授、林娟娟教授 |
台湾线上互动环境之使用者行为研究―以“维基百科”(Wikipedia)网站为例 | 台湾科技大学 资讯管理研究所 |
2008年 | [10] | 为了解台湾线上互动环境之参与者使用观感,本研究特针对具代表性之“维基百科”(Wikipedia)网站使用者 |
2022年
[编辑]- 林珊,女性主义视域下维基百科全书的知识传播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2020年
[编辑]台湾
[编辑]- Soohyung Joo. Exploring the Domain of Information "Users": Semantic Analysis of Wikipedia Articles. 图书资讯学刊. 2020-06, 18 (1): 1—23. doi:10.6182/jlis.202006_18(1).001 (英语).
- 李育瑄. 撒奇萊雅語維基百科的建置與發展. 民族学界. 2020-10, (46): 99—127. doi:10.30403/Ethnologia.202010_(46).0005 (中文).
2018年
[编辑]- 谢孟桦,考量上下文字词共现关系之短文断词研究, 中兴大学资讯科学与工程学系学位论文
- 龚为纲, 蔡恒进, 张严, 胡玲玲,大数据分析下主要社会思潮的总体态势: 以民粹主义为例,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8(2)
- 成素梅, 孙越,维基百科的知识评价基础,《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年 第2期
- 张雄, 陈福才, 黄瑞阳,基于双词主题模型的半监督实体消歧方法研究,电子学报, 2018
- 张贵军, 维基百科语义背景知识的共指消解研究,信息通信, 2018
- 王磊, 董玮, 董少林, 姚萍, 基于在线百科的知识库构建方法研究, 信息系统工程, 2018
- 魏冬梅, 何忠秀, 唐建梅, 基于Python 的Web 信息获取方法研究,软件导刊, 2018
- 荆琪, 段利国, 李爱萍, 赵谦,基于维基百科的短文本相关度计算, 计算机工程, 2018
2017年
[编辑]中国大陆
[编辑]- 陈杨, 基于维基百科语料的新闻文本词汇链构建技术研究,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7年
- 孟竹,词向量语义模型研究及在主题爬虫系统中的应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 2017年
- 孙越, 维基百科的知识评价基础,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7年
- 张亚琼,群体抗争与群众意愿:社会冲突类事件在维基百科与百度百科中的话语博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7年
- 李湘东, 阮涛, 刘康,基于维基百科的多种类型文献自动分类研究,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17
- 罗双玲, 麻佩, 王瑞新, 夏昊翔,一个维基百科编辑冲突动力学模型,科研管理, 2017
- 赵俊超, 张婧, 范漪萍,科学突破奖基础信息采集与统计,天津科技, 2017
- 周颖,维客的编辑模式与传统“守门人” 理论关系探讨——以维基百科为例,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7
- 原伟, 易绵竹,基于维基百科的俄汉可比语料库构建及可比度计算,山东大学学报: 理学版, 2017
- 康扬, 李梦琳, 王晓光, 维基百科词条语义结构研究,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7
- 钟晗, 郭飞,基于词嵌入的云存储可搜索加密方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7
- 李超 ,一种基于BTM主题模型的命名实体链接方法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7年
- 陈灵珠,百度百科和中文维基百科内容生产机制差异比较,传媒, 2017
台湾
[编辑]- 黎耀志. 於維基平台的學習活動中整合促進學習的評估策略:在小學教授周界的案例分析. 台湾数学教师. 2017-04, 38 (1): 1—22. doi:10.6610/TJMT.20161030.01 (中文).
2015年
[编辑]台湾
[编辑]- 黄纯敏; 李亚哲; 陈柏宏. 以維基百科為基礎之中文縮寫詞與同義詞庫建構. 资讯管理学报. 2015-04, 22 (2期): 117—140 (中文).
- 黄赞文; 余文德. 以Wiki技術改進營建管理教育知識蒐集與學習方法之探討-以專案管理維基百科為例. 营建管理季刊. 2015-10, (102): 16—32. doi:10.6505/CMJ-2015-102-16-17 (中文).
2013年
[编辑]中国大陆
[编辑]- 王薇, 徐芳, 维基百科的创新传播研究, 中国广播, 2013, (5)
- 赵春光. 关于网络传播语境下数字化版权规制影响的分析——从维基百科关站抗议网络反盗版法说起, 东南传播, 2013, (5)
- 杜婧君, 基于中文维基百科的命名实体消歧方法研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万力勇, 赵呈领, 用户生成性学习资源的质量控制框架与策略研究--以维基百科为例, 远程教育杂志,2013, (6)
- 赖龙彬, 基于维基类目网络和URL模式树的网页分类方法探究,上海交通大学, 2013
- 龙雷, 王京山, 基于知识生产的维基百科优势分析,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3, 21(3)
台湾
[编辑]- 李筱倩; 王佩玲. EFL College Student Perceptions, Engagement, and Writing Developments in a Wiki-Based Interuniversity Collaborative Writing Project. 英语教学期刊. 2013-06, 37 (2): 77—120. doi:10.6330/ETL.2013.37.2.03 (英语).
- 张火木. 利用「中文維基百科」與「YouTube」設計「通識教育」課程可行性之探討-以「台灣文化史」課程為例. 实践博雅学报. 2013-12, (20): 100—118. doi:10.7041/SCJLA.201312_(20).0005 (中文).
2012年
[编辑]中国大陆
[编辑]- 刘晓亮. 基于维基百科的军事舆情论坛话题追踪方法. 计算机应用. 2012, 32 (11). doi:10.3724/SP.J.1087.2012.03026.
- 刘茂福 周斌 胡慧君 陈建勋. 问答系统中基于维基百科的问题扩展技术研究.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2, (9).
- 硕士论文:汤庄园, 协作标注系统中的图片标签消歧方法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 2012
- 硕士论文:周琨峰, 基于中文维基百科的概念相关词群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2012
- 王丹丹. 维基百科生产者特征分析及其启示. 情报科学. 2012, (1).
- 赵东杰 王华 李德毅 李智 杨海涛 陈桂生. 基于拓扑势熵的维基百科词条编辑演化研究. 科技导报. 2012, (4).
- 范云杰, 刘怀亮. 基于维基百科的中文短文本分类研究.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2, 28 (3): 47–52.
- 李德毅 张海粟 王树良 伍爵博. 维基百科统计分析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2, (2).
- 涂新辉 张红春 周琨峰 何婷婷. 中文维基百科的结构化信息抽取及词语相关度计算方法. 中文信息学报. 2012, (3).
台湾
[编辑]- 李筱倩; 王佩玲. Comparisons of Student Perceptions and Evaluations of Using Wiki to Conduct Online Peer Response: An Interschool Project.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2-09, (6): 155—173. doi:10.29602/XLZY.201209.0010 (英语).
- 邵婉卿; 刘宝琦; 丁彦平; 林以文. 傳統百科全書與維基百科之編輯發展. 大学图书馆. 2012-09, 16 (2): 60—76. doi:10.6146/univj.2012-16-2.04 (中文).
2011年
[编辑]中国大陆
[编辑]- 汪祥 贾焰 周斌 丁兆云 梁政. 基于中文维基百科链接结构与分类体系的语义相关度计算.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1, (11).
- 巩军, 刘鲁. 基于个人知识地图的专家推荐. 管理学报. 2011, 8 (9): 1365.
- 曾小玲. 从论文引用的角度看维基百科对中国学术界的影响.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 (10).
- 王全剑, 李芳. 基于Wikipedia的人名简历信息抽取.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1, (7).
- 李斌, 马宁, 蒋平, 郭玉良. 维基百科中的实体关系抽取研究.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1, (1).
- 高金菲; 梁晗晗. 基于半衰期的维基百科演化分析. 图书情报知识. 2011, (5).
- 熊忠阳 史艳 张玉芳. 基于维基百科和网页分块的主题爬行策略. 计算机应用. 2011, (12).
台湾
[编辑]- 吴怡瑾; 张钧甯. 維基百科瀏覽輔助介面-整合連結探勘與語意關聯分析. 图书资讯学研究. 2011-06, 5 (2): 101—142 (中文).
2010年
[编辑]- 许博. 网络百科全书管理机制与公众参与行为研究. 图书情报知识. 2011, (3).
- "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成员对网络百科系统的社区认同和义务,以及网络百科社区的百科协议和编辑原则、优质词条的评选及积分和等级制度对成员的知识贡献有着显著的影响。"
- 李赟 黄开妍 任福继 钟义信,维基百科的中文语义相关词获取及相关度分析计算,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9, 32(3) 109-112
- 乌瑶,论维基百科的品牌建设及维护,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
- 杨阳,维基百科历史类文献的参考文献分析,情报杂志,2010
- 骆佩文,邱亦婷,徐碧其,台日神社大不同桃园忠烈祠 VS 伏见稲荷大社,2010
2009年
[编辑]- 李赟等,维基百科的中文语义相关词获取及相关度分析计算,《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年第32卷第3期
- 张绍臣,事件时序关系建模的研究与实现,《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 邓昱,中文问答系统中的答案抽取算法研究,《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 卢克,基于Wikipedia的社会网络挖掘,《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 史天艺,李明禄,基于维基百科的自动词义消歧方法,计算机工程,2009
- 余旸,林漳希,夏国平,开放内容中的知识发现——基于WIKIPEDIA链接分析,《情报杂志》,2009年第7期
- 王瑞琴,孔繁胜,利用Wikipedia的结构化信息计算语义相关性,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
- Luo Zhicheng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ikipedia and Baidu Baike,《Information Studies:Theory & Application》, 2009-04
- 韩先培,赵军,基于Wikipedia 的语义元数据生成,中文信息学报,2009
- 马艺方,解决WIKI 百科版权危机的动态版权平衡机制,科技进步与对,2009
- 骆佩文,邱亦婷,徐碧其,台日神社大不同桃园忠烈祠 VS 伏见稲荷大社,2009
2008年
[编辑]中国大陆
[编辑]- 夏永红, Starlogo对Wiki演化过程模拟探析, 图书情报知识, 2008年 第03期
- 李庆芬, 利用Wikipedia扩大数字馆藏——美国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给我们的启示, 图书馆学研究, 2008年8期
- 罗志成,付真真,外部因素对维基百科序化过程的影响分析, 图书情报知识 , 2008年03期 预印本
台湾
[编辑]- 郭璟瑱; 徐伟龄; 锺佩臻; 戴孟宗. 使用者對維基百科網頁介面滿意度研究. 图文传播艺术学报. 2008-05, (2008): 245—253. doi:10.29886/NTUADGCA.200805.0025 (中文).
- 梁朝云; 陈佳珩; 许育龄. 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參與動機與工作型態之研究. 教育资料与图书馆学. 2008-09, 46 (1): 81—109 (中文).
- 谢至豪; 阮明淑. 中文維基百科編輯者系統接受度之研究. 图书资讯学研究. 2008-12, 3 (1): 103—139 (中文).
- 廖汉腾. 開放式教科書-維基百科的啟示. 教科书研究. 2008-12, 1 (2): 129—135. doi:10.6481/JTR.200812.0129 (中文).
2007年
[编辑]- 梁冰, 乔晓东, 从维基文化看我国词表建设, 图书情报工作, 2007年 第51卷 第07期
- 叶兰, 调查显示Wikipedia并非草根, 图书情报工作动态, 2007年5期
- 周庆山 王京山,维基百科信息自组织模式探析,情报资料工作,2007 / /2
- 尹开国, 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维基百科评介,图书情报工作,2007年 02期
2006年
[编辑]- 施素雯, 王斌, Wiki 与Wikipedia 评述, 东南传播
- 何筠红,在线共享的自由百科全书——维基百科, 《新世纪图书馆》, 2006年 4期
- 朱玉强, 维基百科:分享知识的自由百科全书,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年 18卷 1期
- 沙勇忠 阎劲松, 维基百科:一种网络环境下的新型知识生产方式及其价值意蕴, 《情报资料工作》, 2006年 4期
- 陈琼, 冲破维基商业化迷雾, 《互联网周刊》, 2006年 34期, 52-54
- 兰斯·乌兰诺夹 田颖(译), 维基百科有多危险?, 《电脑时空》,2006年 3期,
- 本杰明·萨瑟兰(Benjamin Sutherland) 陈力(译), 网络大众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2006年 6期, 56-57
- 罗伯特·马休斯, 维基百科是怎样“炼”成的?, 《青年记者》, 2006年 3期
- 崔政 李丽,维基百科:开放版权与社群写作,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Vol.31 No.1 P.49-50
2005年
[编辑]论文
[编辑]- 姜瑜,“维基百科:知识融汇与话语整合下的新一代搜索引擎 ”,人民网,2005年06月27日。[11]
- “在知识融汇与话语整合下的网络传播时代,我们还是有信心期待着一个知识型的搜索引擎的出现,那就是正在崛起并开始蓬勃发展的维基百科。”
- 周次敏,“维客:在理想和尴尬之间传播”,人民网,2005年06月23日。[12]
- 姜瑜, “维基百科:知识融汇与话语整合下的新一代搜索引擎”,人民网 ,2005年06月27日。
- 姜瑜, “后信息时代下新‘把关人’的异军突起——谈‘维客’世界中的隐形‘把关人’”,人民网,2005年06月27日。
- 吕雪惠,《新一代以语意为基础的wiki系统》,台湾科技大学资讯工程研究所硕士班,[13],2004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