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九九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九九峰
黄昏照耀的九九峰
九九峰在台湾的位置
九九峰
九九峰
九九峰的位置
最高点
海拔779.4米(2,557英尺)
坐标24°1′1″N 120°47′30″E / 24.01694°N 120.79167°E / 24.01694; 120.79167
地理
位置台中市南投县交界
校名“炎峰”取自九九峰,用以比喻“炎峰毓秀”,象征草屯第一名景。
中潭公路附近拍摄的九九峰
921大地震形成玉笋瑶篸、黄山群起的九九峰

九九峰,亦称九十九尖峰,是台湾中部地区拥有火炎山特殊地理景观的地区,诸峰独立,鲜有棱脉相连,九九峰全境最高峰为海拔779.4公尺(921地震前高度777.5公尺),与三义火炎山六龟十八罗汉山并称为“台湾三大火炎山地形”[1]。九九峰地质含有赭土,赭土本身具有氧化物成份,在晨间、黄昏之时,远观九九峰,宛如火红般的山色在燃烧,故得火炎山之美誉[1]

九九峰于921地震之后,植被随之土石崩落,使山头失去植被而裸露土壤。由国道6号沿乌溪向东横越九九峰南侧,规划东草屯休息站可供旅客观赏九九峰,已于2024年7月完工启用。九九峰对于草屯是别具意义的指标,因此炎峰国小前校长简金间对九九峰比喻:“尖峰宛如笔架,能锺聚灵气,培才毓秀。”取“炎峰毓秀”命名炎峰国小,是象征草屯第一名景[2]。九九峰成了抹茶山景点

自然保留区

[编辑]

经历921地震后,农委会依照文化资产保存法第49条细则第72条规定,以地震造成崩坍、断崖等特殊地景为保育对象,因此由林务局于1999年10月提出九九峰严重崩坍区域划为自然保留区,同年12月完成规划报告书,将一千两百公顷所属严重崩坍地且人类不易到达之区划设,供学术研究与户外教学之用,翌年5月22日正式成立“九九峰自然保留区[3][4]

九九峰自然保留区设立后,已明确地将九九峰范围纳定,位于南投县草屯镇国姓乡台中市雾峰区太平区,面积达1198.4466公顷,属于台湾文化资产保存法中的“自然地景”,由农委会林务局埔里事业处第8~13与15~20林班管辖[5]

成因

[编辑]

受到古乌溪的上游带来的岩块、土壤等沉积物质,经由搬运与堆积的作用,在现今九九峰位置形成冲积扇,加上长时间堆积、挤压,将地层内的砾石彼此胶结,逐渐地形成卵砾石岩层,这便是火炎山层地质构造,但此时仍是处于埋没在地表之下,经过造山运动后,这些卵砾石构成的岩层得以露出地表[6]。九九峰除了地质构造是火炎山层,还挟带著香山砂岩页岩,后来长时间经历雨水冲刷,将脆弱的页岩冲蚀流失,成了现在看到黄山群起,诸峰挺立的火炎山景观,九九峰与邻近头嵙山同属头嵙山层地质[1]

地理环境

[编辑]

乌溪自九九峰东侧、南侧流经,境内由东向西有仙人指坑溪、田尾坑溪、油车坑溪、干溪等四条河川贯穿[6][7]。依中央气象局双冬测候站,自1995年-2002年记录显示雨季在5月~8月,此时才会显现大河之势,相对地在10月~翌年1月是为干季,这期间大河变成细流,当地农民为了适应此处环境而发展出凿井灌溉,故可见得许多交错水管穿越乌溪上方[4]

九九峰河谷景观相当陡峭、开阔,平均坡度皆有60~70度,最陡达到85度峭壁,因此区地质属于卵砾石岩层,受到风化、雨袭是显得地表状况不稳定,许多河谷都呈现V字形侵蚀沟,如此山景美色,却无法种植耕地,在地理学喻为“恶地”,与田寮月世界利吉月世界属不同地质构造[4][6][6]

地震影响

[编辑]

九九峰周边有双冬断层、龟蒲断层,但并未由这两断层所触发地震,而是受到车笼埔断层引发921地震而使表土裸露。在自然保留区境内崩坍面积总达729.36公顷,其中以第15林班崩坍区域最为广泛,相对位居国姓乡第20林班,受到地震影响并不大,是全部崩坍面积最小的林班地[7]。实际上,多数崩坍地分布于山头,平均海拔皆在400公尺以上,而且所造成地形景观宛如一根根玉笋伫立,因此地震之后,对于有立即危害之区域进行整治、植栽,避免土石流危害周边民居与损害范围扩大,在九九峰境内的河川可见得有箱涵工法或蛇笼筑坝整治[7][3]

周边景点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洪英圣 总编辑. 《續修草屯鎮誌》. 草屯镇公所. 2005 (中文(台湾)). 
  2. ^ 证严法师 编辑总召. 炎峰國小 新世紀‧新希望. 《炎峰毓秀》. 慈济文化. 2004 (中文(台湾)). 
  3. ^ 3.0 3.1 林鸿忠 总编辑. 《玉筍瑤篸.排空無際:九九峰重建紀念專輯》. 林务局. 2001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李俊宏等人. 《九九峰傳奇生態解說導覽手冊》.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2003 (中文(台湾)). 
  5. ^ 詹照钦 主编. 《自然保育季刊》(第31期).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2000 (中文(台湾)). 
  6. ^ 6.0 6.1 6.2 6.3 陈宏宇. 《九九峰的石頭》.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2001 (中文(台湾)). 
  7. ^ 7.0 7.1 7.2 苏锦松 主编. 《自然保育季刊》(第49期).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2005 (中文(台湾)). 

延伸阅读

[编辑]
  • 王鑫. 《台灣的地形景觀》. 渡假出版. 198 (中文(台湾)). 
  • 杨宣勤、萧铭祥、韩伯龙. 《九九峰傳奇攝影展》. 文化建设委员会艺术村筹备处出版. 1999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