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九龙巴士2C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九龙巴士2C线
KMB Route 2C
概述
运营商九龙巴士
调度站荔枝角车厂(L)
使用车辆富豪B7RLE 12米
亚历山大丹尼士Enviro 20010.6米
线路信息
线路类型循环线
起点站又一村
途经大坑东邨旺角何文田尖沙咀
终点站又一村
线路长度15.1公里
运行周期90分钟
运营时间05:30-23:30
发车间隔15-25分
票价$4.7
分段收费站点
相关线路
运营时间以外
替代线路
竞争交通九龙巴士203线
港铁东铁线观塘线荃湾线
(部份路段)
本线未转全单层时的双层巴士
(1993年丹尼士巨龙9.9米)

九龙巴士2C线香港九龙一条已取消的循环巴士线,来往深水埗区又一村尖沙咀,经旺角伊利沙伯医院佐敦

历史

[编辑]
  • 1968年1月20日:本线投入服务,取代7A及首代10号线途经的部份路段。最初往来又一村及尖沙咀码头,当时又一村总站设于海棠路
  • 1968年4月12日:本线改经旺角染布房街
  • 1976年7月16日:豪华巴士路线202(已永久停驶)投入服务,为避免与202号线服务重复,迁往大坑东邨
  • 1989年3月2日:本线延长至达之路,当时总站设于达之路与桃源街交界。
  • 1992年12月1日:达之路改称又一村。
  • 1996年7月28日:配合4A永久停驶,本线改为循环运作,往尖沙咀方向改经佐敦道广东道梳士巴利道弥敦道加士居道然后折返。
  • 1998年12月13日:本线迁入又一城永久总站,但初期要绕经香港城市大学德智苑对出的回旋处才能返回达之路南行左转入又一城总站。
  • 2000年5月30日:本线改由达之路北行右转入又一村总站。
  • 2002年7月20日:本线改为全空调服务。
  • 2009年5月24日:全线改用单层空调巴士提供服务[1]
  • 2013年9月1日:本线加停大坑东道南山邨南明楼分站。
  • 2014年1月18日:停止服务,并与203线合并成新线203C[2]

服务时间及班次

[编辑]
又一村开出
日期 时间 班次(分钟)
星期一至五 05:30-06:30 20
06:30-08:30 15
08:30-12:00 20-25
12:00-18:05 18-20
18:05-23:30 20-25
星期六 05:30-06:30 20
06:30-08:30 15
08:30-23:30 20-25
星期日及公众假期 05:30-07:30 20
07:30-09:00 15
09:00-16:10 20-25
16:10-17:30 16
17:30-23:30 20-25

收费

[编辑]

全程:$4.7

  • 本线设有12岁以下小童及65岁或以上长者半价优惠。
  • 65岁或以上香港居民使用“乐悠咭”,以及12岁以下合资格残疾儿童使用“残疾人士身份”个人八达通缴付车资,均可享有每程$2.0或半价(以较低者为准)的票价优惠;12至64岁合资格残疾人士使用“残疾人士身份”个人八达通(包括“乐悠咭”),以及60至64岁香港居民使用“乐悠咭”缴付车资,均可享有每程$2.0或全费(以较低者为准)的票价优惠
  • 65岁或以上长者如使用长者或一般个人八达通缴付车资,则只可享有半价优惠;12至64岁合资格残疾人士如不使用“残疾人士身份”个人八达通,以及60至64岁人士如不使用“乐悠咭”缴付车资,必须缴付全费。
  • 乘客可以现金或八达通于上车时付款,不设找续。
  • 每位成人乘客可免费携带最多两名4岁以下而不占座位的儿童乘客乘车,超额之4岁以下小童必须缴付小童车费乘车。
  • 持有“九巴月票”之乘客在车票有效期内,每日可享最多10程任何九龙巴士龙运巴士路线(包括本路线,以及联营路线的九龙巴士龙运巴士提供的班次;惟乘搭机场“A”及“NA”线则可享原价二七折优惠(不会计算每天10次合资格车程));而B1线则每日可享最多各2程(不会计算每天10次合资格车程)。
  • 九龙巴士城巴龙运巴士阳光巴士全职员工及家属(不包括外判职员)可免费乘搭本路线,惟必须拍职员或职员家属八达通。
  • 乘客亦可透过多元化电子支付系统(e度嘟)缴付车资,包括使用非接触式VISA卡、JCB卡、万事达卡、银联卡、美国运通、大来国际、Discover Card、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AlipayHK“易乘码”、支付宝、WeChatHK/微信支付“搭车码”、银联云闪付“乘车码”及BOC Pay“乘车码”。乘客使用此付款方式,使用此支付方式的乘客可享有中途下车之分段收费,以及与其他九巴/龙运独营路线或联营线九巴/龙运班次之转乘优惠,惟不适用于与非九巴/龙运路线之转乘优惠,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费用补贴计划”及“长者及合资格残疾人士公共交通票价优惠计划”。

用车

[编辑]

本线因曾受龙珠街路面限制影响,而一直只能采用较短身的巴士行驶,本线转为全空调服务前主要使用Daimler/ Leyland Fleetline"DMS"为主及利兰胜利二型MCW 9.7米等巴士。2002年改为全空调服务后,以单层巴士为主,亦有一些双层巴士行驶(但都是较短身或兼低地台的,如ADS、ASV)。

鉴于本线客量不高,九巴为节省资源,本线自2009年5月24日起全线采用单层巴士行驶,其中几辆更是于同年4月才领牌,配备欧盟4型引擎的瑞典斯堪尼亚K230UB型低地台巴士,进一步提升本线的服务,不过本线仍不时派出双层巴士行走。在大坑东道及南山邨道交界未进行道路工程前,此路线曾经受南山邨道的路面限制影响而只能使用11米或以下的巴士,及后2012年大坑东道及南山邨道完成道路工程之后,转弯位被扩阔,九巴尝试派出12米长的富豪B7RLE(AVC)单层空调巴士测试路面,发现该款巴士适合投放于此路线行走,于是派出该车型以取代斯堪尼亚K230UB 10.6米(ASB)行走此路线,用车限制因而被取消。

2012年2月4日,九巴首次派出12米长巴士(富豪B7RLE 12米(AVC),PJ7919)特见行走该路线,作为当天的03车。

2012年3月9日、3月13日及3月19日起,本线先后换入5辆2012年的富豪B7RLE(AVC)12米巴士,进一步提升本线的服务。2012年5月27日,由于丹尼士飞镖(AA)退役的关系,剩下的AA29也被调走。

现时本线的挂牌用车包括2辆富豪B7RLE及3辆亚历山大丹尼士Enviro 200,均属荔枝角车厂

行车路线

[编辑]

桃源街龙珠街大坑东道南山邨道大坑西街、大坑东道、大坑东巴士总站、大坑东道、界限街励德街太子道西洗衣街亚皆老街染布房街卫理道佐敦道广东道弥敦道加士居道、卫理道、染布房街、联运街弼街、洗衣街、太子道西、通菜街、大坑东道、棠荫街、大坑东道、桃源街及达之路

沿线车站

[编辑]
2C线取消前的走线图
又一村
车站 车站名称 位置
1 又一村巴士总站 又一城公共运输交汇处
2 香岛中学 桃源街
3 南山邨南明楼 大坑东道
4 香港城市大学 南山邨道
5 石硖尾警署
6 大坑东邨东龙楼 大坑东道
7 大坑东游乐场
8 励德街
9 协和小学 太子道西
10 伊利沙伯中学 洗衣街
11 麦花臣游乐场 染布房街
12 何文田山道 卫理道
13 伊利沙伯医院
14 九龙佑宁堂 佐敦道
15 白加士街
16 炮台街
17 汇翔道 广东道
18 柯士甸道
19 新港中心
20 半岛酒店 弥敦道
21 金巴利道
22 宝灵街
23 劳资审裁处 加士居道
24 卫理道
25 伊利沙伯医院 卫理道
26 何文田山道
27 麦花臣游乐场 染布房街
28 联运街
29 伊利沙伯中学 洗衣街
30 太子站 通菜街
31 大坑东游乐场 大坑东道
32 棠荫街大坑东游乐场 棠荫街
33 民兴楼 大坑东道
34 南山邨南安楼
35 香岛中学 桃源街
36 又一村巴士总站 又一城公共运输交汇处

客量

[编辑]

虽然本线班次疏落,客量不断下跌,不过本线仍有存在价值,因为本线是唯一途经伊利沙伯医院急症室的九龙市区巴士路线,因此有不少长者及往来医院的市民乘搭本线,延长至又一村后,更方便南山邨、又一村居民、到又一城购物的民众和城大学生出入。

由于本路线及另一条往来又一村的203线客量偏低,加上两线大部份服务范围重叠,于《2012-13年深水埗区巴士路线发展计划》,建议本路线及203线合并,总站改为尖沙咀东(么地道)又一城总站作为循环点,并更改行车路线,改为以逆时针方向绕经达之路(又一村豪宅区)、又一城、南山邨及大坑东邨,并加密班次,建议已获深水埗油尖旺区议会通过。[3][4]

昔日的九巴路线2C

[编辑]

上一代九巴路线2C于1960年3月1日开办,来往九龙城观塘之间,同年9月1日延长至横头磡至观塘裕民坊,然后再于1961年底延长至观塘翠屏道。开线时观塘已开始有商人建造厂房,居民迁入的数目亦开始多,所以2C是早年观塘区重要的对外路线。不过自从发生六七暴动后,2C由1967年6月25日起停驶,暴动后更被11C和11D取代。[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681巴士總站. [2007-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存档副本. [2013-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2012-13年深水埗区巴士路线发展计划》[永久失效链接],P.17,18,53,深水埗区议会网站
  4. ^ 各区RDP讨论结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HKITALK.NET

HKiTalk-乘搭单层富豪来往尖沙咀至又一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