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份姑妈宫
23°7′42.9″N 120°12′57.54″E / 23.128583°N 120.2159833°E
八份姑妈宫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台南市西港区港东里八份1-2号[1] |
宗教 | 台湾民间信仰 |
主神 | 仙姑娘妈 |
建立时间 | 明万历八年(1579年;庙方沿革碑说法)[2] |
地图 | |
八份姑妈宫位于台湾台南市西港区港东里,曾称懿德宫,供奉“鄞、何、李、纪”四仙姑[注 1][2][4]。该庙相传是南瀛五大香之一的西港香发源地,直到1823年曾文溪大水导致该庙香火没落,才转由西港庆安宫接办[4]。
沿革
[编辑]立庙由来
[编辑]根据庙方所立的〈沿革〉碑之说法,该庙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79年),之后在万历卅九年(1610年)、崇祯十五年(1642年)、永历卅一年(1677年)等年重修[2]。日治时期的《台南州祠庙名鉴》记载该庙是创建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左右[5][1],不过康熙年间的《诸罗县志》已有此庙的记载[注 2][3]。此外庙方沿革碑则称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该庙第八次重修,此次重修并将庙名改为“懿德宫”[2]。
发展
[编辑]姑妈宫相传因为神威显赫,清廷因而赐与樟木制成的“下马牌”[注 3]与木制“圣旨牌”,但下马牌据说在道光三年(1823年)的水灾中被冲走[4][3]。而西港香的起源据说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有位姑妈宫陈姓信徒,在曾文溪“十八欉榕凹湖仔”发现一艘王船,并将之迎回姑妈宫[4][3]。此后每三年一科举行绕境,即是早期的西港香活动[4][3]。然而道光三年的大水重创姑妈宫与庙境聚落,举行祭典发生困难,自此改由西港庆安宫接办[4][3]。
此外根据庙方沿革碑的说法,该庙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设有社学[2]。之后在雍正二年(1724年)、乾隆廿一年(1756年)、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过[2]。道光年间的大水后,该庙在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修,而后咸丰十一年(1861年)再修并更名“懿德宫”[2]。进入日治时期后,于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再次重修[2]。
民国67年(1978年),姑妈宫在今址重建,并于民国72年(1983年)落成[3]。旧庙遗址在庙前,有一棵大榕树贯穿[3]。民国107年(2018年)举行西港香时,姑妈宫的仙姑娘妈首次被邀请参与“南巡”绕境[6]。据西港庆安宫的说法,是因为追本溯源,为感念过去八份姑妈宫主办西港香的贡献,所以迎请仙姑娘妈随同南巡[6]。
其他
[编辑]八份姑妈宫原本组有金狮阵,在乙未抗日时姑妈宫的金狮阵也加入抗日行列[3]。但据说金狮阵成员在出征时都会请示该庙的“二太子”日军的位置,不过二太子总故意指反方向,所以每次出征都没有遇到日军,全员无伤回来[3]。后来因怕遭日方扫荡追究,便将金狮头藏到姑妈宫南营前的三角埤池底,日治时期有一次在疏濬三角埤烂泥才又挖了出来[3]。
姑妈宫庙供奉有一尊“朱府将军爷”,是民国72年(1983年)重建后神明降驾指示要求增祀[3]。又据说姑妈宫旧庙庙前原有一座八角亭,亭柱写有对联“循吏本醇儒名垂竹帛,孤忠成大节气壮山河”,《南瀛古厝志》一书认为该对联与郑成功有关,且该位“朱府将军爷”可能与被赐姓“朱”的郑成功有关[3]。
注释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 1.0 1.1 姑媽宮. 文化资源地理系统. 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2016-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8).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陈主游. 〈沿革〉碑. 玉敕开基姑妈宫重建委员会. 1983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黄明雅(作)、黄明惠(摄影). 《南瀛古厝誌》. 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1997-06: 页122─135. ISBN 957-00-9731-0.
- ^ 4.0 4.1 4.2 4.3 4.4 4.5 陈桂兰. 《思慕臺19:從鹽水到六甲頂》.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页174、203、204. ISBN 978-986-04-3023-3.
- ^ 相良吉哉. 《臺南州祠廟名鑑》 嘉邑城隍庙2002年3月再版. 台南市锦町二丁目七七番地: 台湾日日新报社台南支局. 1933-08-18: 页113 (日语).
- ^ 6.0 6.1 杨金城. 〈台灣第一香慶安宮南巡 首請八份姑媽宮仙姑娘媽參與〉. 自由时报. 2018-05-09 [2018-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