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莱纳长尾鹦鹉
卡罗莱纳长尾鹦鹉 | |
---|---|
博物馆中的标本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鹦鹉目 Psittaciformes |
科: | 金刚鹦鹉科 Psittacidae |
亚科: | 金刚鹦鹉亚科 Arinae |
族: | 金刚鹦鹉族 Arini |
属: | †卡罗莱纳长尾鹦鹉属 Conuropsis Salvadori, 1891 |
种: | †卡罗莱纳长尾鹦鹉 C. carolinensis
|
二名法 | |
†Conuropsis carolinensis | |
亚种 | |
| |
异名 | |
Psittacus carolinensis Linneaus, 1758 |
卡罗莱纳长尾鹦鹉 (学名:Conuropsis carolinensis)是美国东部唯一的本土鹦鹉品种。此鹦鹉被发现于俄亥俄谷至墨西哥湾一带,一般居住于河流或沼泽旁的柏树及槭树上。卡罗莱纳长尾鹦鹉已经宣告绝种。
绝种
[编辑]卡罗莱纳长尾鹦鹉绝种是有著几个因素:农业发展夺去了大片森林面积,亦夺去了卡罗莱纳长尾鹦鹉的生境;其彩色的羽毛被用作装饰帽子;亦有人饲养卡罗莱纳长尾鹦鹉作宠物;被迫与引入的蜜蜂竞争。虽然人工繁殖此雀鸟非常容易,但已驯养的卡罗莱纳长尾鹦鹉却没有被大量繁殖。
随著农地扩张,卡罗莱纳长尾鹦鹉开始习惯食用谷物、水果等农作物,尽管卡罗莱纳长尾鹦鹉可以控制具侵略性及毒性的苍耳植物,农民视之为害鸟,纷纷把它们射杀。
导致卡罗莱纳长尾鹦鹉绝种最致命的原因是其群居的习性。当一个地区内的同类数目减少,它们很快就会飞回来补充,换言之,农民不断地射杀,它们却继续聚居。它们甚至会在受伤或死去的同伴旁聚集,造成更多的鹦鹉被射杀。
在重重的因素打击下,绝大部份的卡罗莱纳长尾鹦鹉于20世纪初消失。最后一只野生卡罗莱纳长尾鹦鹉的尸体于1904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欧基求碧湖(Lake Okeechobee)被鸟类学家弗兰克·M·查普曼发现。辛辛那提动物园于1880年代购入了16只卡罗莱纳长尾鹦鹉企图进行人工繁殖,但没有取得成功,动物园最后只馀下最后一对的卡罗莱纳长尾鹦鹉,雌性的(取名“Lady Jane”)在1917年死去,雄性的(取名“印卡斯”)亦于翌年1918年因悲伤而死。[2]
声称卡罗莱纳长尾鹦鹉重现人间的说法一直持续至1930年代。
于1920年,有声称指在欧基求碧湖发现一群13只的卡罗莱纳长尾鹦鹉,2位著名的鸟类学家Alexander Sprunt及Robert Porter Allen于1936年出发搜寻。他们报告于南卡罗莱纳州的桑蒂河(Santee River)沿岸发现一群卡罗莱纳长尾鹦鹉,但后来奥杜邦学会驳回此报告。无论报告属是属非,那个地区后来因发电计划的兴建工程而被破坏。1937年,一部黑白的家庭录像在乔治亚州南部的欧基求碧沼泽(Okefenokee Swamp)拍下了几只可能是卡罗莱纳长尾鹦鹉,但奥杜邦学会研究过影片后,认为只是其他品种的长尾鹦鹉。[2]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Conuropsis carolin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
- ^ 2.0 2.1 The Eastern Forests Endangered Species Hankbook - It's too late. [2006-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2).
来源
[编辑]- 国际雀鸟联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2004)Conuropsis carolinensis。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绝种物种。资料解释了为何此物种被编入绝种级别
- Snyder, N. F. R., and K. Russell (2002): "Carolina Parakeet (Conuropsis carolinensis)". In: The Birds of North America, No. 667 (A. Poole and F. Gill, eds.). The Birds of North America, Inc., Philadelphia, PA. doi:10.2173/bna.667
- Conuropsis carolinensis. ITIS.